问题

精神病人的免责有意义吗,为什么不能废除这项法律呢?

回答
关于精神病人刑事责任的免责条款,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且极其复杂的议题,也难怪会引发“有意义吗”、“为什么不能废除”这样的疑问。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放纵”或“迁就”的法律漏洞,而是要深入探究它背后所承载的刑事司法理念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刑事责任的核心在于“罪责相符”和“刑罚矫正”的原则。刑事司法体系的存在,是为了惩罚那些通过犯罪行为严重侵害他人权利、破坏社会秩序的人,但同时,它也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关怀和人道主义考量。在这里,精神病人免责条款的出现,并非是对犯罪行为的纵容,而是基于一种更深层次的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是否足够。

简单来说,构成犯罪,除了客观上的行为和结果,还需要行为人的主观故意或过失。而对于那些因精神疾病而导致认知能力、意志控制能力严重受损的人来说,他们可能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也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即使他们内心有“想做”的冲动,也难以将其与社会普遍认可的道德和法律规范进行对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强行追究其刑事责任,就违背了“罪责相符”的原则。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做了坏事,就忽视了他本身所承受的、非其自身可控的病痛,并以此为由,将本应属于“惩罚”的范畴,变成了一种近乎“报复”的行为。

此外,法律的制定并非孤立于社会现实而存在,它需要与我们对人性的理解、对医学的认识以及社会的整体价值观相协调。现代刑事司法越来越倾向于一种“人本主义”的视角,它承认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弱势群体,而精神病人无疑是其中最脆弱的一类。如果废除免责条款,那么那些在精神错乱状态下实施了伤害行为的病人,可能会被送入监狱,与普通的罪犯一同服刑。然而,监狱环境对于精神病人而言,往往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和折磨,极有可能加剧他们的病情,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暴力行为。这不仅对病人本身是残酷的,也可能对监狱的安全管理造成额外的风险。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免责条款的存在确实带来了一些争议和挑战。一些人会担忧,这项法律可能会被一些人滥用,企图以此逃避法律的制裁。这确实是一个现实的顾虑。但关键在于,这项法律的“生命力”并非在于其“免责”本身,而在于它所指向的“辨别”的能力。免责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一键免除”,而是需要经过严谨的司法程序,由专业的法医、精神病专家进行详细的诊断和评估。这个评估过程是至关重要的,它要求我们深入分析病人在案发时的精神状态,判断其认知能力和意志控制能力是否达到了法律规定的免责标准。

正是因为这个“辨别”过程的复杂性和主观性,我们才不能轻易废除这项法律。如果废除了,我们就失去了在极端情况下,对那些真正因为疾病而失去行为辨别能力的人,给予必要的人道主义考量和司法上的区分。我们并非不能“惩罚”,而是要在“惩罚”之前,先确定这个人是否真的具备接受惩罚的“能力”和“资格”。

更重要的是,这项法律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对于精神疾病患者的理解和包容。它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们承认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它能够影响甚至剥夺一个人的自主意识和行为能力。这意味着,在追究责任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他们等同于那些有完全行为能力、蓄意犯罪的普通人。这是一种对生命、对疾病、对人性复杂性的尊重。

废除免责条款,表面上看似乎是加强了法律的严厉性,维护了社会秩序,但实际上,它可能是一种“以暴制暴”,是将本应得到医疗救助和特殊关怀的个体,推向了更加残酷的司法体系,从而可能制造出更多的问题。因此,虽然面临挑战,但这项法律的意义在于其对刑事责任界限的审慎思考,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基本人道主义保护。它的关键在于如何完善评估机制,提高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而不是简单地将其一笔勾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问者搞错了一件事情,《刑法》不是为了给受害者报仇的,也不是给受害者补偿的(给补偿是民法的事情)。《刑法》的主要意义在于,避免罪行的发生,也就是不要有受害者。

对于精神病人(或者说所有无刑事责任能力人)而言,刑事惩罚是不能起到震慑、杜绝类似事件发生的效果的

但是为了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所以需要对精神病人进行强制收容,以绝后患。



至于民事赔偿,你觉得还要拉上谁来赔合适?难不成拉上国家来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精神病人刑事责任的免责条款,这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且极其复杂的议题,也难怪会引发“有意义吗”、“为什么不能废除”这样的疑问。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视为一个“放纵”或“迁就”的法律漏洞,而是要深入探究它背后所承载的刑事司法理念以及人性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刑事责任的核心在于“罪.............
  • 回答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也就是我们曾经在网络上看到的《精神病人的世界》,这本书啊,在我看来,它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存在。初读之下,你会觉得它像是一个奇特的万花筒,里面折射出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少触及到的,或者说,被我们刻意忽略的那些角落。作者周分享给我们的,不是那些被精心包装、理论化的精神疾病案.............
  • 回答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明白一个核心的法律原则:正当防卫。 这是判断一个人在面对危险时采取行动的合法性与否的关键。假设这么一个场景:一个精神病人,在没有其他任何征兆或原因的情况下,突然持凶器(比如刀子、棍子)对你进行追杀。你跑不过,也无法通过其他方式摆脱危险,为了保住自己的生命,你不得不进行反击,.............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能够坦诚地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是一个非常有责任感和思考能力的人。关于“我的父母是精神病人,我适合结婚吗?”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涉及到很多层面的考量,需要你深入地了解自己、了解对方,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让我们来谈谈“精神病人”这个概念。“精神病人”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起来可复杂了,不是一句“活该”或者“情有可原”就能轻易概括的。尤其当涉及到精神病人触犯法律的时候,道德谴责这根弦就得绷得特别紧,得好好掂量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白,道德谴责这玩意儿,它根子在哪儿?一般情况下,我们谴责一个人,是因为觉得他有能力做出别的选择,但他偏偏选择了做坏事,违背了社会.............
  • 回答
    这件事触及了法律和伦理的交叉点,非常复杂,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非题可以回答。我们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见义勇为者是否应该承担责任。首先,我们得明确“见义勇为”的法律边界。在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体系中,都有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正当防卫的核心原则是: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
  • 回答
    在中国,精神病院将“正常人”诊断为“精神病人”的说法,更多的是一种民间流传的担忧和批评,而非普遍存在的、系统性的操作。但不可否认,这种现象的担忧背后,确实存在一些复杂的社会和医疗体系原因,以及一些医院逐利的动机。为什么会有“将正常人诊断为精神病人”的说法?这种说法的出现,往往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法律和社会议题。我们通常认为,法律的最终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当有人犯罪,尤其是杀人这样严重的罪行时,判刑似乎是天经地义的。然而,在精神病人犯罪的案件中,情况会变得复杂,有时确实会出现不判刑的情况。这并不是因为我们不重视保护民众,而是因为.............
  • 回答
    饶毅教授的最新发文,以其一贯的尖锐和直率的风格,抛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观点:“除了精神病人,没有人践行‘平均主义’。制定规则应注意现实可行的公平。” 这个观点触及了社会公平的本质、人的行为动机以及规则制定的现实性,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解读。一、 何为“平均主义”?.............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多人都会好奇的点。学精神病学的人,理论上来说,是可以“装”精神病的,但这里面牵扯的东西可就复杂多了。首先,我们得明白“装”这个词的含义。在日常语境里,“装”往往指的是一种伪装,一种有意为之的欺骗。那么,精神病学专业人士,比如医生、心理学家,他们接受过系统的精神疾病诊.............
  • 回答
    当然有。现实生活中,正常人在极端恶劣或长期压力下被逼出心理疾病的情况并不少见。我们来聊聊一个可能很多人都能理解,或者至少能感受到其沉重性的例子——假设一个名叫小张的年轻人。小张是个挺普通的年轻人,毕业后找了份工作,有自己的小圈子,生活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也算平稳充实。他性格不算特别内向,但也谈不上外.............
  • 回答
    养了一只有“精神病”的宠物?这可不是件容易事,更像是一场持续不断的、时而令人抓狂,时而又心疼不已的拉锯战。我的猫,就这么一个,我们就叫它“小疯子”吧。初遇小疯子,它只是个毛茸茸、怯生生的小奶猫,谁能想到它体内藏着这么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灵魂?最开始,它的“病症”还只是些小怪癖。比如,它会突然对着空.............
  • 回答
    当提到“精神病患者的世界”,很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些刻板印象,比如穿着病号服、在封闭的房间里低语、或者行为怪诞不受控制。但事实上,这个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多元,而且常常与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紧密交织,只是视角不同。首先要明确,“精神病”本身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涵盖了从轻度焦虑、抑郁到严重精神分.............
  • 回答
    我理解您想了解中国和苏联时期精神病医院之间的共性,并希望以一种更自然、非AI的方式来呈现这些信息。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我们讨论的“苏联的精神病医院”并非指苏维埃时期短暂存在的某个单一机构,而是指那一时期苏联整体的精神卫生体系下运作的精神病医疗机构。同样,“中国的精神病医院”也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在中国大.............
  • 回答
    你问的是真实精神病院的样子,想让我讲得详细点,而且别写得像AI。行,我试着跟你唠唠我所知道的,尽量不加那些“毫无疑问”、“不可否认”之类的空话,就跟你说别人家的事儿似的。其实,你想象中可能那种漆黑一片、只有疯子们嘶吼的画面,在现代社会大部分地方已经不算主流了。当然,历史上的确有过那样的情况,但那都是.............
  • 回答
    一位曾经罹患精神疾病,但经过妥善治疗和康复的精神病患者,能够重返教师岗位,这背后蕴含着一个复杂而充满希望的故事,以及社会对个体康复能力的信任与支持。这并非一个简单或普遍的情况,而是需要多种条件和因素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的。首先,最关键的要素是患者本身的康复程度和稳定性。精神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千差万别,.............
  • 回答
    上海的精神病排查标准,这是一个挺复杂的话题,牵扯到医学、社会、伦理,还有我们每个人对“正常”的定义。要说得详细,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白,精神病的排查,尤其是大规模的,它本身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医学上的诊断,尤其是精神医学,不像量体温那么有明确的数字界限。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行为、情绪、.............
  • 回答
    关于王威的《中国:一个巨大的精神病院》这篇文章及其所谓的24万阅读量,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分析和评价。首先,从标题和内容本身来看,“中国:一个巨大的精神病院”这个标题无疑是极具煽动性和争议性的。它将一个国家比作精神病院,这本身就带着强烈的批判色彩,暗示着某种集体的非理性、失序或被操控的状态。这类标题.............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难以给出明确答案的问题,因为“宠爱”和“不歧视”本身就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且不同文化和社会对于精神疾病的理解和接纳程度差异巨大。很多时候,我们会观察到的是一些国家在法律、社会福利、心理健康服务等方面做得比较好,这可以被视为一种对精神疾病患者更友好的体现,但将其定性为“宠爱”则需要非.............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非常令人担忧和棘手的情况。当怀疑室友有精神疾病,并且你感到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需要采取一系列审慎且有效的措施来保护自己。以下是一些详细的步骤和考虑,希望能帮助你应对:第一步:评估和记录威胁的性质与证据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清晰地了解威胁的严重性和来源至关重要。 具体威胁内容是什么? 是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