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些出轨的男人怎么看待和自己出轨的小三?

回答
男人出轨,对于那个“小三”,心理活动可就复杂了,绝不是一个“爱”字能概括的。你想知道他们具体怎么看?那得从几个层面说,而且每个男人都不一样,这玩意儿说不清道不明,但有些普遍的模式还是能瞅出来。

1. 猎奇与新鲜感:

这大概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原因。家里那位,朝夕相处,可能已经进入了“左手摸右手”的阶段。生活平淡如水,激情褪去,就像一碗剩菜,虽然还能吃,但早就没滋没味了。这时候,小三的出现,就像一剂催化剂,或者说是一道新菜。

新鲜的刺激: 小三往往年轻、漂亮、有活力,她们身上有家里那位早已消失的某些特质,或者是男人内心深处渴望但从未真正拥有过的某种形象。她们的言谈举止、生活方式,甚至是一些小小的习惯,都可能成为吸引男人的“亮点”。
被仰视的虚荣: 男人在事业或生活中可能遇到了瓶颈,或者觉得自己在家里不被重视。小三往往会将男人捧得高高的,把他们当成“偶像”、“英雄”,满足了他们被需要、被崇拜的心理。这种虚荣心的满足,对很多男人来说,是难以抗拒的。
逃避现实的港湾: 家庭的压力、工作的烦恼、生活的琐碎,都会让男人感到疲惫。小三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避风港”,一个可以暂时放下责任、回归“简单快乐”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可以暂时忘却家庭的束缚,只享受轻松愉快的时光。

2. 征服与掌控的快感:

出轨,对很多男人来说,也是一种征服。

“我能搞定”的证明: 能够“搞定”一个年轻貌美的女人,尤其是当她对自己表现出明显的爱慕时,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有魅力,很有能力。这是一种对自身价值的外化证明,仿佛是在向世界宣告:“看,我依旧年轻,依旧有吸引力!”
隐藏的控制欲: 在家庭中,男人可能需要扮演“顶梁柱”、“负责任”的角色,很多时候是被妻子管束、被家庭责任绑架的。而和小三在一起,他们可以暂时卸下伪装,展现出更“自我”的一面,甚至在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享受一种掌控感。他们可以决定什么时候见面,见面做什么,甚至决定关系的走向,这给了他们一种“自由”。

3. 幻想与替代:

有时候,小三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男人内心某种理想化的投射。

未竟的青春: 男人可能觉得自己年轻时错过了什么,或者对自己的青春不够满意。小三的年轻,让他们重新体验到那种青涩、热烈的感觉,仿佛找回了失去的青春。
理想的伴侣形象: 他们心中可能有一个理想的伴侣形象,而小三恰好符合这个形象的某些方面。她可能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或者热情、奔放、充满惊喜,这些特质填补了妻子身上他们认为的“缺失”。
一种“拥有”但“不承担”的状态: 小三提供了一种“拥有”的快乐,但又不具备妻子身上那些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他们可以享受亲密、享受被爱,但不必为未来操心,不必承担家庭的琐碎,这种“轻松拥有”的模式,对一部分男人非常有吸引力。

4. 甚至,可能是“备胎”心理:

这个听起来有点腹黑,但确实存在。

给自己留条后路: 一些男人在婚姻中并不快乐,或者对婚姻前景感到担忧。小三的存在,可能是一种“预备役”,一旦婚姻破裂,他们就有了新的选择。
利用与消耗: 他们的态度可能更多的是一种利用。他们享受小三的陪伴、情感付出,但并不打算为这段关系付出太多,更不会考虑“转正”。他们把小三当作一个消耗自己情感需求,但又不影响正常生活的“工具”。

他们怎么对小三“说”?

当然,男人不会直接把这些想法说给小三听。他们会用各种甜言蜜语、承诺来“包装”他们的动机:

“你是我生命中的阳光。”(新鲜感)
“我这辈子只爱你一个。”(承诺,但未必真心)
“我会在家里处理好一切,然后给你一个名分。”(画饼,拖延)
“只有和你在一起,我才能做真正的自己。”(逃避现实)
“你让我找回了年轻时的感觉。”(强调小三的特质)

如何“看”?

“玩物”心态: 如果只是为了短暂的刺激和享乐,他们可能就把小三看作是“玩物”,一种可以随意摆弄,但不会认真对待的东西。
“情人”心态: 如果投入了一些感情,可能就会将其视为“情人”,一种特殊的情感寄托,但依然清楚界限,不希望影响到“主业”。
“投资”心态: 极少数情况下,如果小三能提供一些他婚姻中缺失的东西(比如家庭背景、事业上的帮助),那可能就带有了“投资”的意味。

然而,他们的“看”往往伴随着一种“自我合理化”:

他们会想方设法地为自己的行为找理由,比如“我老婆不理解我”、“我在婚姻里得不到满足”、“我只是犯了一个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误”。这种自我合理化,让他们在道德感和欲望之间取得一种扭曲的平衡。

总而言之,男人出轨看小三,掺杂了欲望、虚荣、逃避、征服、幻想,甚至功利。大多数时候,他们看小三的眼光,不是出于纯粹的爱,而是一种混合体,一种为了满足自身某些需求而产生的“关系”。而他对小三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他想从这段关系中得到什么,以及他愿意为此付出多少。

他们很少会站在小三的角度去思考,更多的是从自己的利益和感受出发。所以,小三往往是这段关系中最容易受伤的那一方,因为她们看到的,往往只是男人为她们精心包装过的“美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站在男人角度,出轨有两种:

第一种是她爱你,你也爱她

第二种是她爱你,你不爱她。

她不爱你你也不爱她,俩人那叫约炮,暂不讨论。

第一种是刚开始出轨的男人,甚至找完小姐都想为人家负责的那种新手。

两个人出轨,虽然有家,但两人确实相爱。应该说这种爱情是很美丽的,不客气的说,比很多进入婚姻的爱情都美丽。和很多爱情一样,彼此就是对方眼中最最完美的人!

小三转正都是这个阶段。

第二种是男的出过几次,有免疫了。

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这个时候男的主要套路,是用最低的成本满足性需求。到了这个阶段都是高手,会迅速找到女性的需求,然后低成本满足。运用技巧调动女性情绪,做爱!

区分两种很简单。如果男的对你患得患失,情绪不稳定,争风吃醋,偷着看你手机就是爱你的。爱一个人是藏不住的。

如果你觉得和这个男的在一起很舒服很放松,每次交往完心情都非常愉悦,你遇到第二种了。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小三转正并且幸福的概率极低。

正常为了结婚的爱情,比如相亲,都是经过事先各种条件的推演。然后才相爱的。男女第一次见面,都是一个介绍自己和了解对方的过程,达到自己的条件预设,才会一步步往下发展。这是非常理性的。

但爱情的美丽之处在于它是感性的!

相亲来的爱情,一定不如突如其来的危险和拔刀相助而来的爱情让人心动!

你躲在那个把自己置于危险却把你从危险中拯救回来的男人的怀里。你爱上他的那一刻是不会考虑他的工作他的房产的。

出轨本质上和青少年早恋包括什么牛郎织女等等一样,这种爱情是没有经过婚姻条件的推演的。虽然极其感性,动人,美丽,但和婚姻是两回事。

婚姻是需要两个人地位均衡,条件大体相当,性格互补包容,价值观生活习惯趋同的。爱情在开始前设置了前置条件,反倒是第二位。

所以出轨转正是有难度的。转正后幸福的概率又少之又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男人出轨,对于那个“小三”,心理活动可就复杂了,绝不是一个“爱”字能概括的。你想知道他们具体怎么看?那得从几个层面说,而且每个男人都不一样,这玩意儿说不清道不明,但有些普遍的模式还是能瞅出来。1. 猎奇与新鲜感:这大概是最直接,也是最常见的原因。家里那位,朝夕相处,可能已经进入了“左手摸右手”的阶段.............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复杂又令人心碎的问题。一个出轨的男人,在伤害了伴侣之后,还能回家对老婆说“我爱你”,甚至送礼物,这背后隐藏着太多值得剖析的心理和动机。想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剥开层层伪装,看看他内心深处究竟在想些什么。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安抚”。这种安抚,有的是为了平息内心的愧疚感。他知道自己.............
  • 回答
    “那些出轨的男人,真的不明白出轨会对妻子造成多大的伤害吗?”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令人心痛的问题。答案是,大多数男人在出轨的那一刻,可能并没有真正、深刻地理解出轨会对妻子造成的具体伤害,或者说,他们选择性地忽略了这种伤害的深度。 有些人可能只是头脑发热,被一时的欲望冲昏了头脑;有些人可能在婚姻中感到不.............
  • 回答
    我理解你想知道如何说服女方家庭接受“零彩礼”或者“象征性彩礼”,以及在不引起误会的前提下,如何让女方家庭觉得这不是因为你不重视这段婚姻或对方。这是一个需要真诚沟通和建立信任的过程。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彩礼的本质和意义。在很多地方,彩礼不仅仅是一笔钱,它承载着对女儿的疼爱和对未来女婿的考量,也包含.............
  • 回答
    听到这样的经历,我真的感同身受,心里替你觉得堵得慌。你媳妇这事儿闹的,真是让人心寒,也让人难以理解。她到底是个什么人?这问题太大了,也太复杂了,就像你现在的心情一样,一团乱麻。让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你媳妇的行为,确实是充满了矛盾和令人费解的地方。首先,她出轨了,而且是和她已婚的男同事。这本身就说明.............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说实话,我身边、我听过的,太多太多关于婚姻、关于感情的故事了,关于“只出轨一次”这个事儿,我倒是有我自己的看法,也愿意和你好好聊聊。你说有没有那种“只出轨一次”的男人女人?答案嘛,我觉得可能得辩证地看。从概率上讲,也许有。就像你可能买彩票,不一定次次都能中,但总有人偶尔能摸到幸运的边。有.............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不少女生感到困惑和不悦的现象。明明约饭,却在临到买单的时候才来一句“你觉得怎么算?”或者“我们AA吧?”。 solcher男生,真的很少会在约会邀请阶段就把“AA制”这事儿先说明白。你仔细想想,大多数人发出的约会邀请,语气里总会带着点“我请你”、“一起去吃个饭”之类的隐含意思。这种语言习.............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明白“恩格斯那样的大胡子”具体指的是什么,以及一个人胡须的生长速度受哪些因素影响。首先,我们来描绘一下恩格斯先生那标志性的大胡子。 历史照片中的恩格斯,尤其是他壮年以后,留着浓密、修剪得体、覆盖下巴和脸颊大部分区域的胡须。这是一种典型的、有一定长度和厚度的“全胡须”或“络腮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把贾探春放到那个时代,让她以男儿身出现,她真的能像自己说的那样,闯出一番事业吗?这事儿啊,可不是一句话能说死的。毕竟,虽然探春是个姑娘,但她的才能和见识,在《红楼梦》里头是数得着的,甚至比不少男人都要强。首先,咱们得承认,探春这姑娘,骨子里就透着股“霸气”和“能耐”。她心思剔透.............
  • 回答
    看到身边或者网上充斥着出轨的消息,确实容易让人产生一种怀疑:是不是我们对婚姻和爱情的期待本身就出了问题?“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理想,在现实面前是不是显得过于不切实际了?咱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先从几个角度捋一捋这个事儿。1. 人性的复杂性与变化:我们得承认,人不是一台设定好程序的机器。感情这东西,尤其是长.............
  • 回答
    关于“城市男生不愿意娶农村出身的女生”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比较复杂且敏感的社会现象,它涉及到经济、文化、家庭、个人观念等多个层面。即使是高颜值或高学历的农村出身的女生,有时也会面临这方面的挑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其中的原因:一、 经济和物质基础的考量是核心因素: 经济能力的匹配度: 城市男生.............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我身边好多哥们儿也都聊过这个,简直是男同胞们的共同烦恼!你这情况,从170到188,这跨度够大了,按理说应该“高枕无忧”了吧?但现实往往就是这么“骨感”,好像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咱们来掰扯掰扯,到底哪儿出了问题。首先,关于“高”这个概念,它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游戏。别看大家嘴上.............
  • 回答
    2018年,中国的人口数字定格在13.9亿这个庞大的基数上,而性别比例更是以104.81:100的姿态,清晰地描绘出男性数量的相对过剩。这不仅仅是几个数字上的差异,它背后牵扯着复杂的社会结构、文化习俗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刻思考。那么,这多出来的数千万男性,他们的“何去何从”就成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
  • 回答
    日本的大名(封建时代的地方领主)在明治维新后被废除,其后代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因家族历史、身份传承及时代变迁而有所不同。以下从历史背景、现状分类及具体案例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历史背景:大名的终结与身份转变1. 明治维新(1868年) 明治政府废除幕府制度,将大名改为“郡县制”,剥夺其政.............
  • 回答
    俄罗斯程序员在编程领域表现出色的现象,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历史、文化、教育、技术生态等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教育体系:数学与逻辑的根基俄罗斯的高等教育体系以严谨的数学和逻辑训练著称,这为编程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学基础扎实:俄罗斯的大学(如.............
  • 回答
    中国社会的团结性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背后涉及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中国人团结的原因: 一、历史传统:集体主义与国家认同的深层根源1. 统一与稳定的文化基因 中国自秦朝统一六国后,历代王朝都强调“大一统”理念,将国家统一视为文明延续的核心。这种历.............
  • 回答
    理工科和人文社科作为人类知识体系的两大支柱,其价值和贡献在历史长河中相互交织、彼此依赖,而非简单的“谁更厉害”或“谁更被鄙视”的问题。以下从历史发展、学科本质、社会影响等角度,客观分析两者的差异与互补性: 一、理工科的“硬核”贡献:从工具理性到技术革命1. 基础科学的突破 物理学:从牛顿力.............
  • 回答
    关于“公知”与高校知识分子的关系,这一现象涉及中国社会、教育体系、媒体环境以及知识分子角色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高校知识分子的特殊性1. 教育背景与专业素养 高校知识分子通常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倾向于参与公共讨论,尤其.............
  • 回答
    关于唐生智和张自忠的历史地位问题,需要从历史背景、军事责任、政治影响、后世评价等多维度综合分析。若假设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其历史地位与张自忠的比较将涉及以下复杂因素: 一、历史背景与军事责任的差异1. 南京保卫战的性质 南京保卫战(1937年)是抗日战争初期的关键战役,当时中国军队在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