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再深的感情都抵不过彩礼的考验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刺耳,也很真实。它像一把钝刀子,切开了许多人心中那些关于爱情最美好的想象。说到底,“再深的感情都抵不过彩礼的考验吗?”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它更像是一个晴天霹雳打在人们头顶上,让人不得不认真审视那埋藏在情感之下的现实土壤。

你想让我详细地说说,那就得掰开了、揉碎了聊。

首先,我们得承认,彩礼这东西,它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扎根在咱们的传统文化里,有时候更是一种家族的传承,一种对女儿幸福的期盼,一种男方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承诺的象征。它承载了父母养育女儿的辛苦,也寄托了对新人未来生活的祝福。从这个角度看,彩礼似乎有其合理性和温情的一面。

但问题就出在,当这份“合理”和“温情”被过度放大,甚至变成了一种赤裸裸的交换条件时,它就开始吞噬感情的根基了。

情感的“深度”是怎么被彩礼稀释的?

价值的错位: 很多时候,彩礼的数额与其说是对情感的衡量,不如说是对“市场价”的评估。当一个男人觉得他需要付出多少钱才能“娶到”一个女人时,这份感情的本质就开始变味了。他可能在想:“我花了这么多钱,你是不是应该对我更好?”而女方呢,她可能也在想:“这么多彩礼,我们家付出那么多,我肯定要找个对我好、能给得起我家人体面的人。”这种基于金钱的交换,很容易让真挚的情感变成一场带有功利色彩的交易。本来是两颗心靠在一起,却变成了两家人在算计账本。

压力的堆积: 彩礼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事情。男方需要筹钱,这背后可能涉及父母的积蓄、贷款,甚至背负沉重的债务。女方那边呢,如果彩礼过高,他们也会担心女儿嫁过去会不会受委屈,会不会因为钱的问题被男方及其家人轻视。这种巨大的经济压力,会让原本充满喜悦的婚前阶段变得焦虑不安,争吵不断。长此以往,双方为了彩礼耗尽了心力,留给爱情的,可能只剩下疲惫和怨怼。

信任的崩塌: 当一个男人为了彩礼,不断在女人面前表现出他的“抠门”或者对娘家人的“小气”,这无疑是在一点点摧毁女人对他的信任。女人会开始怀疑,他是否真心爱自己?他是否愿意为自己和自己的家庭付出?反过来,如果女方家庭对彩礼的要求非常强硬,不顾男方实际情况,甚至以此作为是否同意婚事的唯一标准,男人也会感到被不尊重,感觉自己只是一个“提款机”,而不是一个要与之共度一生的人。这种信任的缺失,是感情中最致命的伤。

爱情的变质: 很多情侣,在恋爱时是卿卿我我的,觉得对方就是那个对的人。但一旦涉及到彩礼,突然发现彼此在这件事上的立场和态度,竟然可以如此“陌生”。男人可能会觉得,女人太物质;女人可能会觉得,男人不够担当。这种观念上的巨大分歧,足以让曾经坚不可摧的感情出现裂痕。甚至,一方为了迎合对方(或者对方的家庭),做出了自己不情愿的妥协,这种妥协本身就埋下了未来的隐患。

“抵不过”的背后,是现实的重压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那些因为彩礼而分手的恋人,标签为“不真爱”。在很多情况下,这背后是残酷的现实:

家庭的压力: 在中国,婚姻从来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两个家庭的事。父母的意见,尤其是对女儿的婚姻,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男方拿不出让女方父母满意的彩礼,或者女方父母坚持要高额彩礼,即使两人感情再好,也可能因为家庭的反对而无法走到一起。父母的爱,有时候也是一种沉重的“绑架”。

社会观念的裹挟: 社会上关于“嫁妆”、“彩礼”的讨论,几乎从未停止过。这种社会舆论的压力,也无形中影响着很多人的选择。大家会觉得,别人家的孩子结婚都有多少彩礼,我们也不能太差。这种“随大流”的心态,加上“面子工程”,会让彩礼变成一种攀比和炫耀的工具,而不再是情感的附属品。

对未来生活的担忧: 彩礼不仅仅是结婚当下的一个数字,它更被一些人视为男方是否有能力承担未来家庭责任的试金石。如果男方连彩礼都拿不出来,那结婚后,他还能承担起养育子女、赡养父母的责任吗?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让一些人不得不把彩礼看得更重。

那么,就没有例外了吗?

当然有。仍然有很多人,他们能够跨越彩礼的鸿沟。这通常需要:

强大的沟通能力: 双方能够坦诚地聊彩礼的问题,理解彼此的难处和期望,共同寻找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坚定的信念: 双方都坚信,爱情比金钱更重要,愿意为了这份感情去努力,去争取。
理性的判断: 能够区分彩礼的象征意义和实际价值,不被数字冲昏头脑。
家庭的支持: 双方的父母能够开明一些,更看重女儿的幸福,而不是所谓的“面子”或“利益”。

结论

所以,回到那个尖锐的问题:“再深的感情都抵不过彩礼的考验吗?”

我的看法是:彩礼,确实是许多感情不得不面对的,也是最残酷的现实考验。它不是绝对的“杀手”,但它绝对是很多感情的“照妖镜”。 它能照出那些根基不牢固、建立在虚幻浪漫上的感情,让它们在现实的泥沼中崩塌。同时,它也是对那些真正深厚、能够经受住现实风雨的感情的一种磨砺。

很多时候,不是感情不够深,而是现实的压力太大了,大到让感情都喘不过气来。当彩礼成为衡量感情价值的标准时,感情就已经输了。而当彩礼被摆在合适的位置——作为一种仪式,一种祝福,而不是交易的筹码时,那份感情,才有可能真正抵御住它的“考验”。

这就像是在一座摇摇欲坠的房子里,窗明几净固然美好,但如果地基不稳,外面来一阵风,里面有多好看的家具,也一样会化为乌有。彩礼,有时就是那阵风,而感情,则是那座房子。房子是否能屹立不倒,取决于它的地基有多牢固,而不是它里面有多少漂亮的装饰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PUA学领域,有一个专业的流程桥段,叫做:“废物测试”。

彩礼,不是考验,而是巴甫洛夫手里的铃铛,巴浦洛夫一摇铃,你就头疼!巴浦洛夫一摇铃,你就流含拉子。巴浦洛夫一摇铃,你就乖乖就范。比太上老君八卦炉里炼出来的紫金铃还好用。

“彩礼”就是这个废物测试的铃铛;你以为你交了彩礼就过关了?

错!

你交了彩礼,才有“沉没成本”。才有可以让你心疼的沉没成本。平常时日,买个衣服手机的,对谁来说都可以舍弃。但是,当代彩礼呢?动辄8万起步,十几万二三十万,都是女方看得起你,给你面子,五六十万也再正常不过。但是二三十万、五六十万,对一个家庭来说,就很痛。

女方是真的要彩礼么?不,他们不是要彩礼。这个礼一点都没有彩头。只有套着“礼”的名义的剥削和掠夺。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今天的生活水平,还在七八十年代,工人月薪35块钱的年代,她还会朝你要八万、十八弯、六十万的彩礼么?为什么非要比照着生活水平、社会进步、经济红利来收取“彩礼”?不就是以此为名,掠夺你家的财产么?

如果我们今天,每人平均月薪60万,你猜她们还会不会要60万彩礼?掠夺者通常都是掠夺尽所有她们能见到的财产,而不是明码标价,更不是图个彩头。

上个世纪的、以及传统社会的彩礼,就真的只是“图个彩头”,比如我叔结婚的时候,我们家的彩礼是:一头猪+两只羊+五只大鹅,一个地琴(理解成带镜子的落地三门柜);然后我婶的嫁妆是:一个炕琴(理解成放在炕上的带抽屉四门柜)+一个酒柜+一台14寸黑白电视+一辆28自行车。这就是图彩头,结婚喜庆,大家一起分享食物,这才是我们的传统。

动辄七八万、十七八万、二十几万、四五十万的现金,那是抢劫+掠夺。她跟你离婚了,这些财产都是她个人的,你无权索回。而且她可以利用你的彩礼本金,继续成为向下一家索要更多彩礼的资本、垫脚石。

关键的是:动辄大半辈子的财产累积,一下子被对方掠夺走,而且对方名义上说,这些财产归她支配,只要她在你身边,你的财富就还是你的。这就会导致你在处理家庭关系的时候,畏手畏脚。这是巴浦洛夫完成第一次摇铃循环。

之后,男人为这个家庭的投入,对女人的服帖,导致女方脾气大,男方忍气吞声;这是巴甫洛夫的二次摇铃,二次循环。完成这个循环,基本就代表成功了。

接下来只需要轻松的完成第三次、第四次摇铃,那么这只狗只要一听到巴浦洛夫的铃铛响,就会饥饿、饥渴。只要巴浦洛夫不开心,这些可怜的实验用犬,就会遭到毒打。彻底断绝铃响、断绝食物,是巴浦洛夫的一种惩罚手段,但这会让实验用犬极度的不舒适,极度的渴望回到之前的摇铃状态。

在废物测试中,主要是测试你们之间的“领导关系”,或者是“领头关系”。即:谁的地位更高、谁服从于谁。如果废物测试没过,说明在你的意识里,并不认为她是头狼,并不认为食物让她优先去吃是正确的的秩序。如果继续维持这段关系,就需要她服从你的领导,决定你的地位更高。

通过了废物测试,说明你在意识上,已经默认她对你的劳动成果的占有。具有绝对的领导权、支配权,食物要优先享用。

传统彩礼不等于现代彩礼。在传统社会,如果嫁妆低于彩礼,嫁过去的女子挨打挨骂就是家常便饭,一天打八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毕竟这是买来的奴婢,一个可以生育,负责发泄的工具。

一直到二十世纪最后几年,嫁妆一直都比彩礼高。而更传统的社会,嫁妆至少能养活一小家人,这样出嫁的小妾才有地位。想要做正妻,那就要看娘家给与的支持力度了;不只是给予女婿经济上的帮助,还要给与社会上的帮助。这样,出嫁的女儿才能像一个家中的男孩儿一样的地位。也只有嫁妆能养活一大家人(包括丈夫、丈夫的小妾、丈夫小妾生的孩子、自己生的孩子、公公、婆婆、公公的小妾、公公的其他儿子,能佛照婆家兄弟娶妻、佛照婆家兄弟的儿子女儿)的媳妇,才有今天在家里说一不二,动不动就哭就闹的地位。所谓“千金大小姐”,指的就是这种女子。

所以,当今社会的彩礼,只是借鉴了古代的名字。实际上做的是“剥削和掠夺”的工具。仅此而已。

当今的彩礼,不是考验,而是巴浦洛夫手里的铃铛,专门拿来给实验用犬用的,本身没什么意义,就是剥削掠夺好玩而已。

user avatar

别自我感动。

被爱情冲昏头脑是不会考虑其他任何事的。不仅不会考虑彩礼,甚至连家人朋友都会抛之脑后。

何况但凡将彩礼视为考验的,好意思说感情深。还处在考验阶段怎么怎么可能感情深?

换个角度,如果感情深尚且要考验,那么感情浅岂不是“大郎,该喝药了”?

user avatar

单方面要大额彩礼那一刻就是没有感情一说了啊。

为何要自己骗自己呢?也别想着道德绑架女方,人就是来做生意的,反正我基本没见过因为彩礼婚礼告吹后女方又反悔的。

user avatar

这张图我能用到知乎倒闭

user avatar

的确如此。

在非一线城市的普通家境出身的女性,她们实际上没有爱别人的能力。

由于家境的关系,从小没见过什么世面,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才艺闪光点。

像行尸走肉一般,从小读者人X版教材,像批发猪肉市场一般批量从所谓的高中所谓的大学毕业,我不认为这样的女人有什么爱别人的能力。这样的土壤根本不可能培养出那种从容大气、拥有真正独立人格、真正拥抱新时代的女性。

当你和这样的女人谈恋爱到谈婚论嫁的时候,通常她们绝对不会为了你站出来让你别花冤枉钱,她们嘴巴里的新时代独立这几个字也仅限于她们需要得到一些利益的时候拿出来讲讲。

所以99.99%的概率当你和我上面提到的这类占着国内绝大多数的女性结婚,那些所谓的“再深的感情”,相信我,都是假象,都是你一厢情愿的梦幻泡影,在这种大环境长大的女性,怎么可能会有爱别人的能力,不存在什么“再深的感情”,所以自然也不可能抵过彩礼的考验。

反正这种东西在我们这里包括女方家庭都是很鄙视的,哪家嫁女儿还要彩礼,真的说出去坍台,这辈子别想在亲朋好友里抬头了。丢人现眼。

user avatar

你们搞错了,彩礼不是什么考验,彩礼是没有感情才会拿出来用的夜壶。

彩礼的目的是什么?是增加男性的沉没成本,避免男性哪天不高兴了就离婚跑路。

男性的基因里就是跑路,不要怀疑,没有文化枷锁的男性只想播种,不会考虑播了以后该如何。

不信?请看非洲。

所以,老祖宗做出了彩礼的架构,防止男性跑路。

与此同时,为防男性的钱打水漂,女性让渡主动离婚的权利。

否则,女性无沉没成本,婚后无论作威作福还是欺负男方全家,甚至把男方父母赶出去都很正常。

这样双方都公平。

古代的婚姻没有感情基础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面都没见过就结婚是常态,这样的婚姻必须需要双方增加沉没成本,才能维系得下去。

沉没成本不一定是彩礼,也可以是宗教惩戒等各种元素,性质相同。

现代女性可以离婚了,要彩礼只有一种可能。

她不爱你,她要捞一笔,捞婚后地位也好,捞离婚卷款跑路也好,总之要捞点什么。

也就是说,她从一开始就已经在考虑怎么算计你了,卧榻悬刃,枕边饲虎。

这个风险,自己考虑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