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百度元宇宙产品「希壤」正式开放内测,实现 10 万人同屏互动,是炒作还是未来趋势?

回答


百度元宇宙产品「希壤」的内测开放,引发了关于其是否为炒作还是未来趋势的广泛讨论。以下从技术、市场、行业趋势、用户需求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技术背景与产品定位
1. 技术基础
「希壤」依托百度的AI、云计算和边缘计算能力,结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区块链等技术,构建了一个支持大规模实时交互的虚拟空间。其核心技术包括:
实时渲染引擎:通过分布式计算和AI驱动的渲染技术,实现高精度的3D环境渲染。
低延迟网络:基于百度云的网络架构,确保10万人同屏互动的流畅性。
虚拟资产系统:可能结合区块链技术,实现虚拟物品的唯一性和交易性。
AI交互:通过AI驱动的NPC(非玩家角色)和虚拟助手,提升用户交互体验。

2. 产品定位
「希壤」更像是一个虚拟社交平台,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元宇宙。它可能更侧重于沉浸式社交、虚拟工作、娱乐和内容创作,而非完全去中心化的数字孪生世界。其目标用户可能包括:
科技爱好者:对元宇宙概念感兴趣的早期用户。
企业用户:用于虚拟会议、培训、品牌宣传等场景。
创作者:通过虚拟空间进行艺术创作、NFT交易等。



二、市场与行业趋势分析
1. 元宇宙的定义与现状
元宇宙(Metaverse)通常指一个由虚拟现实技术构建的、与现实世界平行的数字世界,具备社交、经济、娱乐等功能。目前,Meta(原Facebook)、微软、腾讯、索尼等公司均在布局元宇宙,但大多以VR头显(如Meta Quest、微软HoloLens)或混合现实(MR)设备为核心。

「希壤」的突破在于无需高端硬件,用户可通过普通设备(如PC、手机)进入虚拟空间,这可能更符合大众的使用门槛,但也可能面临技术瓶颈。

2. 百度的布局与竞争
百度的背景: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百度在AI、大数据、云计算领域有深厚积累,但元宇宙领域起步较晚,此前主要布局在搜索、地图、自动驾驶等传统领域。
竞争环境:Meta的Horizon Worlds、微软的Mesh、腾讯的虚拟现实项目等已较成熟,而「希壤」的10万人同屏互动可能仅是初期尝试,尚未形成完整的生态。

3. 行业趋势
技术成熟度:元宇宙需要高并发、低延迟、分布式计算等技术支撑,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大规模应用仍需时间。
用户需求:虚拟社交、远程协作、数字资产交易等需求正在增长,但用户对元宇宙的接受度仍有限。
iates



三、炒作与趋势的判断
1. 炒作的可能性
资本推动:元宇宙概念受资本追捧,百度可能借势炒作,吸引投资者关注。
技术门槛:10万人同屏互动需要强大算力和网络支持,若技术未完全成熟,可能被质疑为“技术噱头”。
用户规模:10万用户可能仅为内测阶段,实际商业化仍需时间,可能被看作“小规模试验”。

2. 未来趋势的潜力
技术突破:百度的云计算和AI能力可能为元宇宙提供底层支持,若能突破技术瓶颈,未来可扩展至更广泛场景。
应用场景:虚拟社交、远程办公、教育、娱乐等场景的结合,可能推动元宇宙从概念走向实际。
政策支持:中国对数字经济和虚拟经济的政策支持,可能为元宇宙发展提供土壤。



四、用户与行业反应
1. 用户反馈
早期用户:可能对技术体验(如画面流畅性、交互延迟)有较高期待,但实际体验可能未达预期。
普通用户:对“虚拟世界”的接受度有限,可能更关注实际价值(如社交、娱乐)而非技术本身。

2. 行业专家观点
技术专家:认为「希壤」展示了百度在元宇宙领域的探索,但需长期验证技术可行性。
投资者:可能将其视为“概念炒作”,但若能构建生态,可能成为未来趋势。



五、结论:是炒作还是趋势?
短期来看,「希壤」更接近炒作,原因包括:
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10万人同屏互动可能仅是内测规模。
产品定位模糊,缺乏明确的商业化路径。
与Meta、微软等巨头相比,百度的元宇宙布局仍处于起步阶段。

长期来看,若百度能持续投入技术、构建生态、吸引用户,可能成为未来趋势。元宇宙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形态,其发展依赖于技术突破、用户需求和政策支持,而百度的参与可能为其带来新的增长点。

最终判断:「希壤」是技术探索与市场炒作的结合体。它可能在未来成为元宇宙的重要参与者,但短期内更可能被视为资本推动下的技术试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十五年前有人做出这种画质的3D游戏会被喷得生活不能自理,现在国内大厂居然堂而皇之的拿出来发布,只是因为加个元宇宙概念就可以不要脸了吗?

李彦宏对游戏一窍不通,但凡他十五年内玩过1分钟魔兽世界都不会被手下这么忽悠。

这就是百度某个职场投机分子为了上位,抓机会蹭概念,找了个三流游戏公司的失业主程,再配几个会点Unity3D的实习生,东拼西凑了这么个劣质大型3D聊天室demo。

不过在媒体宣发上还是花了不少钱的,知乎抖音上都是一大波自媒体人吹得天花乱坠,有这些钱请个好点的游戏制作人不行吗?

user avatar


信息时代,不上网的人越来越少,上网的人越来越多。

到2021年,连“元宇宙”的概念都提出来了。

可是有没有人想过,网络社会也是由人组成的,未来的“元宇宙”终究也是由人来构成,现在的网络平台拥有的生产关系,真的进入现代社会了吗?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人们的生产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生产力,一方面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二者交互促进。

基于这个判断,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

很明显,信息时代的网络社会,从生产力方面已经处于大发展时代,但生产关系呢?

2021年的网络社会,是上面五种社会形态的哪一种呢?



所谓“元宇宙”,就是把网络社会更加真实化。

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设现在已经进入“元宇宙”时代了,网络社会里的人也都对应着真实的人,在这个“元宇宙社会”里,到底是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呢?

先说结论,很遗憾,在这么先进的“元宇宙社会”里,居然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

因为如今的各大网络平台,就相当于元宇宙里的奴隶主,各个上网的普通人就相当于元宇宙里的奴隶,无论生产什么内容,都是为平台添砖加瓦,而奴隶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却得不到丝毫保障。

奴隶主对奴隶拥有什么权力,如今的网络平台对正在上网的你,就拥有什么权力。

奴隶时代,奴隶主完全拥有自己的奴隶,可以随意动用私刑,对奴隶想怎样便怎样。

强迫劳动?生杀予夺?那都是小意思,在西方奴隶主甚至对辖区内的所有少女,拥有“初夜权”。

奴隶要受什么刑罚,完全是奴隶主说了算的,剥夺财产、生命,断手断脚,都可以。



网络社会里,谁拥有奴隶主这样的权力呢?当然是各大网络平台。

封号等于网络世界的死刑(完全毁灭),限流相当于网络世界的坐牢(限制你在网络世界里表达的自由),收钱以后再删除你的内容(相当于剥夺财产)。

奴隶主对奴隶的生死可以随意处置,网络平台对一个个登录账号也拥有这样的权力。

想一想鱼龙混杂的互联网,为什么这么难治理?

当然是因为这些“奴隶主”在乱管理。

看谁不顺眼就封号封杀,背后谁给送钱就给谁流量,让谁上热搜,收了谁的钱,让给谁限流,就去给谁限流……

电影《功夫》开头就有句台词,用在这里很合适:

“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有人问:2021年不是法制社会了吗?

当然,法制社会存在于真实世界,还没有彻底走入虚拟世界中。

虚拟世界的立法,也应该赶紧提上日程!

不仅仅需要《网络安全法》,还需要《网络民法典》、《网络刑法》等等各种法律。

都说“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实际上呢?

如今的网络恰恰是“法外之地”,各大网络平台掌控着虚拟世界无上的权力,对普通网民随意处刑,这是什么?

这就是“法外之地”奴隶主自己制定的私刑!



如果你认为网络平台有权单方面宣布,对用户实行“限流”、“全网封杀”,那么就相当于现实世界里,公司老板也有权对公司的员工判处死刑或者送进黑牢!

从这方面来看,马克思同志诚不欺我。

所有的社会形态,往往都得从奴隶社会开始,然后再逐步升级进化和博弈,最终才能形成相对文明的现代社会。

现实社会如此,虚拟社会也必然如此。

前辈踩过的坑,后辈往往也避不开,总要踩一脚才知道疼。

但社会在进步,虚拟世界野蛮生长也有十几年了,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2021年都要过去了,网络世界里的乱象难道还要继续下去吗?



从互联网大爆炸,社交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井喷,到“元宇宙”概念的提出,短短十几年,时间特别短。

网络世界还来不及思考应该建立怎样的社会规则,所以野蛮生长下,只能形成这样的大奴隶主统治一切的生产关系。

所以现在的互联网上,各种口水大战乱象没人管,动不动就动用私刑全网封杀,本质上是生产关系没有理顺。

人类社会从奴隶时代走到如今的现代社会,殊为不易。

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就是出现了法律法规,用公权取缔了私刑,这就给人身自由、财产安全和言论自由,提供了巨大的保障。

什么地方私刑多,什么地方就愚昧落后,什么地方就远离文明。

放眼四望一下,还真是只有网络世界里私刑泛滥,愚昧落后,这是一片文明的荒地啊!



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自由,并不是凭空可以得来,这背后是有坚实的法制做后盾的。

能够执行剥夺财产、人身自由权力的,只能是由国家专门的司法机关来执行,别的什么私人机构或组织都不行!

就比如近期的什么肉夹馍协会,胡辣汤协会什么的,就不该有什么权力,他们只会用恐吓吓唬的手段,敲诈底层老百姓的血汗钱!

任何处罚的执行,都必须要有一整套非常严肃复杂的司法手续,来确保执行正确,这才是现代文明法制社会应该有的样子。

虚拟社会已经存在数十年了,除了生产力(也就是上网的速度、上网的工具)飞速发展,生产关系一直是在奴隶社会阶段原地踏步。

要知道,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是会严重制约网络世界的生产力发展的。

全世界的网络世界,基本都存在奴隶制度的这个问题。

而中国如果想要在虚拟世界里快人一步,要解放虚拟世界的生产力,就必须改进虚拟世界的生产关系,还是要依靠群众,最后让虚拟世界更好的服务人民。

中国完全可以借鉴现实世界里的法制社会思路,来构建未来虚拟世界的法律法规,梳理规范虚拟世界的生产关系,保障网民的基本权益,从而实现虚拟世界生产力的大爆发!

如火如荼的“元宇宙”奴隶时代,希望能够早点过去,只有“元宇宙”迎来规范的新时代,真正的元宇宙时代才会到来!





user avatar

2007年我主导开发过一款由我世界。

然后2010年左右,用户可以买地,造房子,造车,自己做小游戏,自己设计衣服,自己开矿。

自己开店,自己卖房子卖车买地

用户在线DIY之后,长得是这样子:

现在十二年过去了,百度搞出来首款“元宇宙”,啥功能也没有。

用户不能随意自定制,不能卖地,几乎不能干任何事情。

官方内容长这样子:

美术水平不如qq秀,技术展示相当于一个开发了一个月的5流游戏。

还同屏10万人在线,这可能吗

你们说有啥好评价的。

不是炒作,是暴露了这个号称科技很强的公司的实际水平。

百度,真的是不行啊。

建议百度去给自己的开发人员买点书,买点课程吧,别胡来了,太跌份了。


别光想着推高股价吹牛,干点正事吧。

user avatar

一句话结论:大型的互联网游戏,看都不看

技术啥的先不提,但是国内这些个公司起名字真的有一手,百度有希壤(息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物,所谓“息壤”就是自己可以自动增生的土壤。用“息壤”修筑的堤坝,洪水长一米,堤坝也自动长一米)。

其实这个寓意非常的不错,意味着元宇宙世界充满无限可能,更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建设的更加复杂精美且生动。

另外看到新闻上提到的,“希壤”的造型是一个莫比乌斯环星球,并且加入了众多中国元素,据悉,这是国内首次在元宇宙中举办的大会。

这个莫比乌斯环就有点牵强附会了,有且唬人的味道。

好了说完两个非贬义的点。

剩下的是槽点:

第一,需登录「希壤」APP,这叫个什么元宇宙,首先连自己的一条私链也没有,不过就是个大型网游罢了。

第二,用户可在个人电脑、手机、可穿戴设备上登录“希壤”,还是上条,没连接公链就算了,私链都不搞一条,不管再多的接入方式,本质还是一个网游办公化。

第三,用户可以听会、逛街、交流、看展。元宇宙的用户不仅是内容消费者,同时也是内容创造者,你这全是消费项目,完全一只进不出的游戏体系。

第四,十万人同时在线。我持怀疑态度,2D是3D,人物极度像素化还是拟人,手机和VR设备接入有啥具体区别,是不是只支持渲染附近的有限几个人?

总结,名字很好,寓意也不错,但是挂羊头卖狗肉,本质还是游戏。

user avatar

最近,我总是能刷到一些关于元宇宙的话题,尤其是不少财经大V都已经开始在热热闹闹地教人怎么利用元宇宙来赚钱了。


笑死,元宇宙是个啥玩意你们搞清楚了么?这就开始考虑咋赚钱了?


据我所知,抛开扎克伯格跟他的Meta不说,国内的“元宇宙”发展进度,也就刚有初级阶段差不多吧?真正能进去并且从视觉效果跟想象差不多的“元宇宙”,似乎也就是百度的“希壤”还能排得上号吧。


但是百度自己对于“希壤”,或者说是对于“元宇宙”的态度,也是相当低调而谦虚的。正如百度副总裁、希壤负责人马杰所说:“目前元宇宙尚处于非常初期的产业探索阶段,其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将由整个社区花费很长时间来共同构建并成熟。”


所以,哪怕百度开发者大会要在希壤举办(我到现在也觉得这个说法有点怪怪的,但是也找不出什么更准确的说法,果然是人类的语言能力都来不及跟上时代的发展了么),甚至说这个大会可以同时容纳10万人同屏互动,我依然觉得它并不是一个完善的“元宇宙”。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实际上,这与百度对“希壤”的设计以及整体世界的构建,没多大关系。就我体验过的“元宇宙”一代目产品中,希壤无论是从设计还是交互体验上来说,都算是比较出色的了,至少我能有种沉浸式逛展厅的感觉——


虽然没蹭上百度开发者大会,但是希壤给我的感觉就还真的有点像是进入到另一个世界闲逛的感觉,小视频大屏幕还有跑来跑去的小度机器人,甚至开着麦还能听到周边其他在同一个展厅里的用户说话的声音,觉得互动感就有了。而且周边的环境做得也是很精致了,从展台到产品陈列以及空间的设计,还都挺有质感的,要我评价的话,起码90分是可以打的。


但是,打90分也不代表我觉得“希壤”就等同于元宇宙了。这就好像Windows系统牛逼吧?但是说Windows系统等同于互联网,这就有什么地方不对了吧?放到“希壤”跟“元宇宙”里,一样的道理。


希壤固然是一款还挺带感的产品,但是我认为的元宇宙并不是一个封闭的或者说是由某一家/几家公司进行开发就可以构建起来的空间,它必然是开放的,是可以在后续的应用中建立各种各样的生态的,就像我们的智能手机,也是随着使用,随着用户需求的被提出,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甚至有些应用还使得我们更依赖这个系统,比如说移动支付和现在的健康码大数据,都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很难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了。


所以,元宇宙的发展趋势,我认为也会是这样,由一家公司提供技术,搭建整个元宇宙的框架结构,多家公司来进行硬件的不断升级和应用生态的填充,满足用户在元宇宙内的需求,让元宇宙可以真正与现实世界平行并且对接,甚至用户的需求也会反过来影响到元宇宙的走向,这才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元宇宙世界。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我们现在只能通过现有的一些元宇宙产品,对其发展进行猜想,包括像前面提到的百度希壤,以及扎克伯格的Meta,还有像虹宇宙之类的社交产品,它们代表的是各个公司的实力以及技术体现,至于最后谁将推出最为人所广泛接受,像Windows系统或者是安卓系统那样开放和具有巨大生态成长空间的元宇宙系统,我还是会关注一波的。

user avatar

除了类似金融界炒作圈钱的目的之外,我告诉你为什么百度和Facebook这类科技公司想做元宇宙真正的动机:不想死。

首先,这些互联网公司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最牛逼的是做平台的,我叫它们“电子地主”。参考下面这个回答:

如何看待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垄断行为作出 182.28 亿行政处罚?会带来哪些影响?

电子地主的特点是通过掌握平台和数据,把固定资产持有降到最低,把风险全部转移给上下游,通过超然的地位和议价能力获取产业链中的绝大多数利润。自己不产生或产生很少内容和产品,通过最低限度的维护性工作,两头吃甚至三头吃,吸走几乎所有的利润。

硅谷最牛逼的几家里面,苹果有app store、google有安卓和google play、亚马逊有世界最大电商平台----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地主,最弱鸡的就是你Facebook,还得给移动互联的两大地主交租子。也就是仗着体量大,还处于所谓头部公司的队伍里,其实身份上是富农,只能任人鱼肉。想象力甚至不如uber,airbnb,steam,Netflix这样的小地主。连微软这个老土炮,都比Facebook这种名义上是互联网“新贵”的更加像地主--人家有LinkedIn,GitHub,叉box游戏平台,哪个不比你只能传播Meme和Fakenews的破网站收租价值更高?

它想做所谓“元宇宙”,其实是想另辟蹊径,把web的硬件入口从移动端设备那边给抢过来。所以你发现了没,Facebook倒是没一天到晚区块链长虚拟货币短的,反而是可劲吹AR VR,也收购了Oculus,发布的东西也是聚焦于提升fedelity的硬件,抢入口的决心一目了然。抢成功了,其软件生态就有可能帮助其成为web 3.0时代电子地主。搏一搏,万一跃迁成功了呢?

而百度就是中国互联网的电子富农,绝望的想搭车晋升成为地主,其思路也是对Facebook(现在的Meta)的一种山寨。能成吗?看他搞出来这个东西,我是真的想笑。技术上的拉胯暂且不说,其战略战术就是绝望中挥舞的王八拳。Facebook也是王八拳,但是好歹能看出思路,你度这有什么思路?就一个比现有产品VR chat还不如,几乎无法和世界交互只能溜达的地方?只能溜达的话画质还做成这样,那是真的说不过去,低于本科生毕设水平的存在。感觉就像一个划水员工诈骗老板工资的产物。最搞笑的是还在展览馆里面给我整什么互联网黑话,“百度自动驾驶赋能行业”,这个世界真是太令人神往啦!

要论真的在阶级跃迁道路上走的正确的,反而是米哈游,他们通过《原神》的多平台策略,是真的从两大移动端web地主那边撬开来个口子,在移动端上挣大钱还不给两大地主交租子。而且,他们嘴上不说所谓“元宇宙”的概念,其实做的事情比谁都更接近元宇宙真正的定义:

如何看待米哈游计划“十年内打造十亿人愿意生活在其中的虚拟世界”?

这俩所谓的“宇宙”。用户想呆哪一个?一目了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