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己之力锁死了自他以后所有中华文明诞生的世界伟人和当世英杰的行为轨迹。
要求后世所有如他一样拥有巨大能力的人,必须以天下为己任,以造福天下苍生为最高追求,并且永久锁死此道德原则和评价体系。
无论你是拥有什么伟大力量的人,你必须以天下苍生的幸福安康为己任,哪怕是装,你也要把这个大义装出来。假如你不顾任何廉耻倒行逆施,轻则身死族灭,重责遗臭万年;假如你是世界伟人又愿意为了天下苍生尽心尽力,那么不仅在当世会收到极高的社会评价和生活便利,甚至你的子孙后代也会因此而受到福泽,哪怕你犯了死罪,皇帝看到你是范仲淹的后裔,也能死罪改嘉奖。
要知道,纵观人类历史,能力强大的个体一般没有造福全人类的念头,都是以满足自己的私欲和成就感为轨迹而行动。
就像薪王们固然拥有强大的灵魂,但是他们不一定乐意传火,甚至偷着吞食神明企图苟过黑暗时代,这才是绝大多数世界伟人级能力持有者乐意干的事情。
孔子及其儒家学术集团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也就是这件事了。
官八股不是有介绍嘛。
一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主要是整理了〈尚书〉〈春秋〉〈诗经〉等这些经典著作。
二是教育家。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教了许多弟子,留下〈论语〉。
三是儒家思想和学说。主要是主张学而优则仕,家国天下等等。解决了读书人为什么要去发奋读书的问题,催人上进。
最重要的还是不唯心。
一个唯心的社会越发展就越邪门。这也是我们古代远胜于世界其他地方的原因。
世界其他地方的古代基本都是怪力乱神,借一个或多个臆想的神来吓唬民众,实现社会的统治。
我们基本上是靠哲学和社会学思想来治理国家的。
孔子提倡学而优则仕,使得我国古代但凡有条件读书的人都会选择学习,实现自己的阶层跃升,或追求在历史上留下个名字。催生了我们古代较早实现了科举制。
这与世袭制、举荐制有着本质的不同。因为世袭制和举荐制的可选范围很小,容易造成阶级固化。科举制的参与范围一下扩大很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阶级固化。
毫无疑问,孔子的思想对有管理一个巨型国家是不可或缺的。
西方在1800左右才出现巨型国家,而且其人口规模甚至可能还不如我们2千年前的汉朝。
孔夫子的镜像神经元特别发达,“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他可以几乎足不出户,游历了不过很小的地方,就能够参透古今天下的人心,政治的核心以及修为的用心。
孔子对君子与小人的精准描述,比对某东方大国和西方诸国,孔子的描述几乎完全准确。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知道小人的国家遇到问题会怎么做了。
孔夫子影响深远,并不是他是什么十全十美的圣人,学问没人超过,适应千秋万代。但是,在总结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剥削阶级如何处理奴隶主与奴隶主之间、奴隶主各个集团之间的矛盾,如何巩固衰落的奴隶制,是做了不少工作。他的思想是唯心论,不适应当时新起来的封建贵族地主阶级的需要,所以到处宣传,也没有多少销路。但是随着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尖锐化,汉武帝开始感觉到孔子这一套对封建主很有用处,因为都是剥削阶级,改造起来也不太难。于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在封建社会从兴盛,到它的末期,孔夫子的声望越来越高,总是革新派反对的对象,总是保守势力的工具。
这不是我说的,是让我有感触的历史人物说的。
他教了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巧。比如:“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个道理,口口相传,两千五百年来,都没大错。
奇怪就奇怪在,为何西方人近代才发现的成功学“延迟享受”就很伟大,而“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就是十恶不赦的封建糟粕呢?
那么在西方人的案例追踪之前,贪财好色的刘邦,是否可以在入关后,通过“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来达到更大的目的呢?
孔子,一个身体力行的理想主义者,一个博古通今的博学者,一个道德高尚的君子,一个孔武有力的武士,一个偶尔碎碎念的小老头,一个仕途失意的失败者。
用不着捧入天上,也不必踩到地下。汉武帝董仲舒之后的儒家,只不过是一代代风云人物“六经注我”的过程罢了,跟孔子的关系已经不大了。说到底,就是一个提供理论基础的工具、彰显高尚道德的幌子而已。
之所以被独尊,可能仅仅是刘彻觉得他们好用而且还没被重用而已。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刘彻都能把马克思主义玩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历史进程昂扬向上,儒家就昂扬向上。历史的进程故步自封,儒家就故步自封。孔子和儒家,享受了太多不该享受的荣耀,也背了太多不该背的锅。
前几年在知乎批孔批儒,批的轰轰烈烈。
左圈的人什么帽子都扣。
不够平等,臭地主阶级,反女权。
然后再看现在的回答。
我是跟不上时代了。
孔子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供一批人来回折腾。
今儿个打倒了,明天又立起来了。
我就等一个人发语录,语录肯定有贬孔子的,你信不信?
孔子到底如何我懒得说,就问一句:不累么?
把一个他自己脑子里灵光一现的伦理学推广成中国践行千年的道德标准。
然后他自己成了至圣先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