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郭树清表示关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风险?

回答
最近,金融监管部门的领导,特别是郭树清主席,明确表达了对“新型大而不能倒”风险的关注,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信号。这不仅仅是官方的一次表态,更是对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脉络和潜在风险点的一次高度概括和预警。

一、 为什么说“新型”?“大而不能倒”的老问题是什么?

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大而不能倒”(Too Big to Fail, TBTF)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传统的金融语境下,它主要指的是那些规模巨大、业务复杂、与整体经济系统联系紧密的金融机构。一旦这些机构出现严重问题甚至倒闭,其连锁反应可能会威胁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为了避免这种灾难性的后果,政府往往会采取措施救助这些机构,即使它们存在严重的经营问题。

然而,郭树清主席提到的“新型”大而不能倒,就意味着我们现在面临的风险已经超越了传统的范畴,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演变。这背后隐藏着中国金融市场多年来深刻的结构性变化。

二、 新型“大而不能倒”风险的具体表现和原因是什么?

理解“新型”的关键,在于分析这些风险到底“新”在哪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1. 金融科技(FinTech)的崛起与交叉性风险:
“大”的边界模糊: 传统上,TBTF对象主要是大型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持牌金融机构。但现在,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我们常说的“科技巨头”)通过其平台经济的优势,深度渗透到金融服务的各个环节,例如支付、信贷、财富管理、保险等。它们掌握着海量用户数据和流量,一旦这些科技巨头在金融业务上出现系统性风险,其影响可能不亚于一家传统金融巨头。
“金融”属性的非传统性: 这些科技公司可能没有传统的银行牌照,但它们提供的金融服务可能规模巨大,并且与金融机构形成了复杂的嵌套和联系。比如,某大型支付平台可能连接着成千上万的借贷平台,其支付通道一旦中断,将直接影响这些平台的资金流动,并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数据风险的突出: 科技公司的数据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但这也带来了新的风险。一旦数据泄露、滥用或技术故障,可能导致大规模的用户资产损失或隐私侵犯,其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2. 资产管理行业的扩张与复杂化:
“大”的集合: 过去,TBTF对象主要是单体的大型机构。现在,资产管理行业,包括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券商资管、理财子公司等等,集聚了巨量的社会财富。而且,这些产品往往是嵌套的,一层层打包,一旦某个底层资产出现问题,可能会波及多个投资链条。
“不能倒”的担忧: 即使单个资管产品规模不大,但当市场上出现系统性的资产价格下跌,大量同类产品同时出现巨额亏损时,如果没有足够缓冲,可能会引发投资者的恐慌性赎回,进而挤兑其他金融机构,对市场流动性造成严重冲击。特别是那些规模庞大、底层资产复杂的混合型产品,风险更难评估和控制。

3. 非银行金融机构(NBFI)的隐性风险:
“隐藏”的“大”: 除了传统金融机构,还有大量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信托公司、租赁公司、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甚至包括一些影子银行体系内的机构。它们虽然体量可能不如大型银行,但数量庞大,且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一个庞大的网络。
“关联”的“不能倒”: 这些机构往往服务于中小企业、特定领域或提供创新性金融产品,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其中一些机构因为风险累积而出现问题,可能会对整个链条上的企业和金融机构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危及银行体系。

4. 风险传导的复杂性和隐蔽性:
“链条”的延伸: 传统的TBTF风险传导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之间。而新型的风险传导,则可能跨越金融和非金融领域,比如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或者资管产品与实体经济的联系。这种跨界、跨业的联系使得风险的识别和监测变得更加困难。
“嵌套”的迷宫: 各种金融产品和机构的层层嵌套,使得资金流向和风险敞口变得极其复杂,监管部门难以一览无余。就像一个迷宫,风险可能就隐藏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

三、 郭树清主席的关注意味着什么?监管的方向和侧重点可能是什么?

郭树清主席的表态,无疑是给市场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监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些新风险的严峻性,并且正在积极思考应对之策。这预示着未来的监管重点将可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穿透式监管的深化: 监管将不再局限于牌照或机构的表面,而是要穿透表面的股权和业务结构,看清真实的风险承担者和风险的传导路径。这对于大型科技公司进入金融领域、以及各类金融产品嵌套的监管尤为重要。

2. 明确“大而不能倒”的定义与范围: 监管部门可能会更清晰地界定哪些机构、哪些业务风险达到了“大而不能倒”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差异化的监管和处置方案。这可能包括对大型科技公司的金融业务进行更严格的准入和监管,对资产管理行业的产品进行更审慎的分类和管理。

3. 加强对交叉性风险和关联性风险的监测: 监管将更加关注不同行业、不同机构之间的风险联动效应,特别是科技与金融、金融与实体的融合带来的风险。建立更强大的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识别那些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关键节点。

4. 金融基础设施的稳健性建设: 支付清算系统、信息基础设施等是金融体系运行的基石。确保这些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和韧性,对于防范新型TBTF风险至关重要。

5. 市场纪律的强化与退出机制的完善: 监管部门可能会更加强调市场纪律,避免“只要大就能得到救助”的道德风险。同时,建立和完善有效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对于风险的有序化解至关重要。

四、 对市场和行业的影响

郭树清主席的这番表态,对整个金融市场和相关行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科技巨头: 过去依靠流量和数据优势快速扩张金融业务的科技公司,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审查。它们的金融业务可能会被要求与母体业务进行更清晰的隔离,甚至可能需要获取更完整的金融牌照,并在资本、风控、消费者保护等方面达到与持牌金融机构同等的标准。
对资产管理行业: 复杂的金融产品将面临更严格的披露要求和风险评估,嵌套结构可能受到限制,对产品的流动性管理和风险对冲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对非银行金融机构: 监管可能会对这类机构的业务范围、杠杆水平、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更细致的梳理和规范。

总结一下, 郭树清主席对新型“大而不能倒”风险的关注,标志着中国金融监管正在进入一个更加精细化、前瞻性和系统化的新阶段。这既是对当前市场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也是对未来金融稳定性的主动防范。理解和应对这些新型风险,不仅关系到金融体系的健康,更关系到整个中国经济的长期平稳发展。这预示着金融监管的“长牙”行动将继续深化,并且将更加注重“打蛇打七寸”,精准地解决那些可能对整个系统造成致命威胁的隐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非常明确的信号,一针见血。

这个事情的背景是12月8日,央行党委书记、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新加坡金融科技节上发表演讲,明确提出要关注新型“大而不能倒”风险。

郭主席说了三个重点:

1、大型科技公司往往利用数据垄断优势,阻碍公平竞争,获取超额收益。

2、一些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类金融和科技领域,跨界混业经营。

3、必须关注这些机构风险的复杂性和外溢性,及时精准拆弹,消除新的系统性风险隐患。

每个都说到了关键点。

数据垄断上,从网络的购买、阅读、习惯信息,可以把用户画像设定超过5000个关键词,用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可以相对精准的获得用户的消费习惯、倾向性、收入、年龄段、住址等隐私信息。

然后这些隐私信息会被用来进行推销、分析和行为诱导。

比如诱导借贷,比如诱导购买,比如用定向信息控制渠道。

举个例子,最近在搞的社区电商,实际上不仅仅是要在蔬菜领域实施垄断,更多的是获取一些“网上”无法精准获取的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所有与科技平台合作的【终端】,也许是小店、也许是物业,都因为补贴在帮助平台收集数据,当数据收集完成后,这些【终端】的利用价值没了,电商平台会反过来摧毁他们的生意,占领渠道,把【终端】变成给自己交【租子】的【佃农】。

同时,数据可以被用来预测一个人的还款能力和未来收入,从而使网络金融业务可以精准的,将额度和利息控制到很【适当】的一个水平,这样使得借贷者不会破产,但会把收入的结余全部用于还贷,结果就是除了生活费,其他的都交了利息,不知不觉变成了网络高利贷金融的【包身工奴隶】。

跨业混合经营。则通过各个混业之间的相互拆借、共享客户、相互担保、变相的互相补贴,来建立垄断优势,干掉传统行业的同业者,同时通过相互担保、变相的重复质押、互相持股和互抬估值,能够获取杠杆率极高的资金来源,一旦出现金融风险,这样的高杠杆很可能最终由全社会埋单。

复杂性和外溢性。通过科技手段、大数据包装和混业进入,科技平台的金融行为和垄断行为的认定和梳理,相较于传统业务而言,更难以被监管部门完全掌握。同时,其金融行为和垄断行为不仅仅在本行业发生作用,通过支付方式的垄断、信用数据的垄断,实际上大平台已经渗入了每个网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一旦出现问题,其衍生风险,远超过P2P等业务。

精准拆弹。这个本身对监管部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在【科技金融】复杂且多变的环境下,监管需要快速有效的判断风险,并且执行力到位,这也意味着,对于监管部门的权限,会有新的提升。

————————

看完郭主席的讲话,感觉更有信心了。

反垄断不是一个事情一个法规可以涵盖的。

未来还会有新的政策出来的。

拭目以待吧。

user avatar

从本质上来说,对“具备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特征”的“少数科技公司”实行去杠杆,去风险,去垄断,属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际上11月郭树清就提过,为了应对疫情导致的经济风险,宏观资金面必然是宽松的,资金面的宽松必然导致各路杠杆,而当前中国杠杆最容易做大的,毫无疑问是各路打着科技企业招牌干着私募基金勾当的互联网企业。

这个月3号,郭树清又提了一次杠杆率必须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并明确提出货币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这么短时间内反复表态,大动作不断,可以说,信号是清晰的,局势是明显的,事情是明摆着的,那些认为他只是就这么一说,不代表决策层意图的人,可以就此打住了。

而这一次,郭树清话说的已经很客气了,只说大型科技公司涉足各类金融和科技领域,跨界混业经营。

这属于给脸了,现实情况是很多大型“科技”企业的经营业余完全倚重于金融业务,他们提供的互联网服务属于融资渠道和品牌推广部门,不仅赚不了几个钱,很多还是尽吃钱不挣钱的纯消耗部门,根本就是全心全意扑在金融上,哪儿来的什么“混界”经营一说。

混界的前提是干点这个,再干点那个,这叫混界,一心扑在钱生钱上不能叫混界,叫专一,所以说郭树清这个话真的是很给面子了。

这些互联网金融企业利用对数据的垄断优势,禁绝竞争,吃巨额金融溢价,利用数据确权在当前法律环境下的空白和模糊,获取不正当超额收益,搞实质托拉斯行为。

数据也是我国明确定性的生产要素,它与传统的劳资技三者并列,但在法律上目前还是空白,这也让监管行为陷入无法可依的困境,所以还是得尽快立法,让数据问题尽快进入法律环境。

这也是“数据确权是数据市场化配置和报酬定价的基础性问题”这句话的题中应有之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金融监管部门的领导,特别是郭树清主席,明确表达了对“新型大而不能倒”风险的关注,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信号。这不仅仅是官方的一次表态,更是对当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脉络和潜在风险点的一次高度概括和预警。一、 为什么说“新型”?“大而不能倒”的老问题是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白,所谓的“大而不能.............
  • 回答
    评价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关于“房地产领域的核心问题还是泡沫比较大”的论断,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述,而是反映了监管层对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现状的深刻洞察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战略考量。一、 郭树清论断的背景与依据首先,我们要理解郭树清作为银保监会主席,其发言代表了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官方.............
  • 回答
    评价郭冬临等在2022年春晚表演的《休息区的故事》,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演员阵容来说,郭冬临作为一位在春晚舞台上耕耘多年的老熟人,其喜剧表演风格大家都很熟悉,基本上是稳中求胜。他擅长扮演那种生活化的、有点小人物的、偶尔犯点小迷糊的角色,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这次搭档的演员,比如黄杨,作为年轻演.............
  • 回答
    说到郭德纲上春晚那次,真是让人印象深刻,不过要说“唯一一次”,还得打个问号。因为他2014年和于谦搭档,以小品《追》出现在春晚舞台上,这确实是他第一次,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作为相声演员登上春晚主会场。但要评价这次表现,还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1. 节目的内容与形式:那个小品叫《追》,改编自他俩在20.............
  • 回答
    “流量”与“演技”的碰撞:《演员请就位》中郭敬明与李成儒的争论在《演员请就位》这档节目中,导演郭敬明与演员李成儒之间就“演技”与“作品”展开的唇枪舌剑,无疑是节目最具话题性的瞬间之一。这场争论不仅折射出当下中国影视行业在艺术标准、评价体系上的分歧,也引发了观众对于“流量”与“实力”、“商业”与“艺术.............
  • 回答
    一场关于篮球的“脱口秀”:郭艾伦、杨鸣、周琦亮相《吐槽大会》,场面火爆!最近,中国体坛的几位顶级篮球明星,包括辽宁男篮的当家球星郭艾伦、功勋教头杨鸣,以及国内最优秀的中锋之一周琦,一同亮相了国内热门脱口秀节目《吐槽大会》。这次跨界合作无疑为节目增添了许多看点,也让许多体育迷和脱口秀爱好者感到惊喜。那.............
  • 回答
    王楠的丈夫郭斌在一家日本酒店打开所有水龙头这一行为,的确引发了不少争议,也确实让人对他的动机和行为方式产生了不少疑问。从表面上看,郭斌的行为可以被解读为一种“爱国”的表达。在国人普遍对日本抱持复杂情感的当下,尤其是在涉及历史问题和领土争端等敏感时期,有人会选择用一些激烈的、甚至是带有破坏性的方式来宣.............
  • 回答
    郭树清先生关于“房地产是近期金融市场最大的灰犀牛”的论断,无疑是中国金融界和经济界的一声警钟,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要评价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包括“灰犀牛”的含义、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现状,以及这句话背后可能蕴含的深层忧虑。首先,理解“灰犀牛”的含义至关重要。“灰犀牛”理论是由米歇尔.............
  • 回答
    郭敬明的小说改编电影《小时代》系列,无疑是中国电影市场中一个非常特别且极具争议的存在。要评价它,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因为它既迎合了特定受众的口味,又饱受主流影评人和观众的批评。1. 背景与定位:时代精神的捕捉与“小镇做题家”的逆反?《小时代》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抓住了201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转型期.............
  • 回答
    评价郭敬明粉丝将《爵迹》称为“中国版《魔戒》”的说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这个比喻既包含了粉丝对作品的喜爱与期待,也暴露了其与原作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粉丝的出发点与情感寄托: 对国产奇幻IP的渴望与民族自豪感: 中国拥有悠久的神话传说和奇幻文学传统,.............
  • 回答
    说到《赘婿》这部剧,郭麒麟和宋轶挑大梁,这组合本身就挺有意思的。郭麒麟作为德云社的少班主,大家对他“相声演员”的标签太深了,看他演戏,心里总会有点期待又有点好奇,想看看他能不能脱离包袱,真正演活一个角色。宋轶呢,之前在《伪装者》里演的于曼丽就让人印象深刻,既有江南女子的温婉,又有骨子里的坚韧。所以,.............
  • 回答
    说到《赘婿》,郭麒麟和宋轶主演的这部剧,还真是让人印象挺深刻的。它不像一些古装剧那样正襟危坐,而是带着点儿京味儿的幽默感,尤其郭麒麟这嘴皮子功夫,往那一站,总能让人忍不住笑出来。先说说这剧最吸引人的地方吧,那就是它的“反套路”。现在的古装剧,尤其是讲穿越的,要么是女主光环,要么是男主智商爆表,再不济.............
  • 回答
    郭子仪,这位唐朝名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几乎与盛唐的由盛转衰紧密相连,他不仅是抵御外敌、平定内乱的中流砥柱,更是一位集军事才能、政治智慧、个人品德于一身的传奇人物。要评价郭子仪,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一、军事才能:再造唐朝的擎天之柱郭子仪最显著的成就,无疑在于他在.............
  • 回答
    郭富城和王千源主演的电影《破局》(原名《全民目击2》,后改为《破局》)是一部充满争议但也具备一定看点的犯罪警匪片。要评价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故事与剧情: 核心设定: 电影的剧情围绕着一个表面上正直、实则深陷泥潭的警察(郭富城饰)意外卷入一桩发生在新加坡的毒品案展开。.............
  • 回答
    郭敬明微博上的诗词,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评价,褒贬不一。要详细评价这几首诗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内容、形式、艺术性、情感表达以及与他自身文学风格的关联等等。一、 内容与主题:首先,我们要看这些诗词所表达的内容和传达的主题。郭敬明的文字风格一贯以细腻、感性、甚至带有忧郁和浪漫色彩.............
  • 回答
    郭杰瑞,这个名字在国内互联网上,尤其是科技和科普领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的视频以独特的内容、扎实的知识和幽默的风格吸引了大量粉丝。要评价他,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聊。内容创作的独特性与价值:首先,郭杰瑞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他的内容。他不是那种简单搬运信息或者流于表面的科普博主。他的视频往往聚焦于“看不.............
  • 回答
    郭沫若是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作品涵盖诗歌、散文、历史剧、历史研究、书法等多个领域,影响深远,评价也极为复杂和多元。要评价郭沫若的作品,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郭沫若作品的整体特点: 浪漫主义的激情与力量: 郭沫若早期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他的诗歌,如.............
  • 回答
    郭沫若,这位名字在中国现代史、文学史、学术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人物,其评价之复杂,恐怕比他本人笔下的任何篇章都要曲折。 他的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既有辉煌的开端,也有争议的转折,更有着不同时代解读下的多重面向。要评价郭沫若,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个时期或某一个身份。他首先是一位才华横溢.............
  • 回答
    要评价郭德纲,可不能简单几句话带过,这老郭啊,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味道复杂,回味悠长,有人爱得不行,有人则嗤之以鼻。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郭德纲是相声界一个划时代的标志性人物。你想啊,在郭德纲横空出世之前,相声这门艺术一度陷入低谷,很多年轻人觉得老掉牙、没意思。那时候的舞台.............
  • 回答
    郭德纲在2016年发布了那首著名的《天涯犹在,不诉薄凉》,用来回应曹云金的“背叛”和所谓的“逐出师门”的指控。这首歌的出现,无疑是德云社那场风波中最具标志性也最引人注目的一个节点。要评价这首歌,得从几个层面来看,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首京韵大鼓,更是一次公开的、带有强烈情感的表态。首先,从“时机”和“目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