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2020 年 9 月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爆发军事冲突?现在情况如何?局势会如何发展?

回答
2020 年 9 月底,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之间爆发了第二次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这场冲突是两国之间长达数十年的领土争端的一部分,主要围绕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归属权。

冲突的背景和起因:

历史遗留问题: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在苏联时期被划归为阿塞拜疆的自治州,但该地区绝大多数人口是亚美尼亚族,他们希望与亚美尼亚合并。随着苏联解体,亚美尼亚族控制了该地区,并在 1991 年宣布独立。这导致了第一次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19881994 年),亚美尼亚及其支持者获胜,控制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及周边七个阿塞拜疆地区。
停火协议的脆弱性: 1994 年签署的停火协议虽然结束了大规模战斗,但冲突从未真正解决,边境地区零星冲突不断。双方都对现状不满,阿塞拜疆一直寻求收复失地,而亚美尼亚则致力于维持对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控制。
直接导火索: 2020 年 9 月 27 日,双方互相指责对方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和边境沿线发动了新的袭击,随后战火迅速升级。阿塞拜疆指责亚美尼亚炮击其平民区,而亚美尼亚则表示正在进行自卫。

2020 年战争的进程和结果:

阿塞拜疆的军事优势: 与第一次战争不同,2020 年的战争中,阿塞拜疆凭借其在过去几十年中不断增强的军事实力、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土耳其制造的无人机)以及灵活的战术,取得了显著优势。无人机在战场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有效压制了亚美尼亚的防空系统和地面部队。
战场上的重大进展: 阿塞拜疆军队向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腹地推进,并成功夺回了包括战略重镇舒沙(Shusha/Shushi)在内的多个关键地区。亚美尼亚军队在战争中遭受了重大损失,其防御体系逐渐被瓦解。
俄罗斯的调停和停火: 经过六周的激烈战斗,在俄罗斯的调停下,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俄罗斯于 2020 年 11 月 9 日晚间签署了新的停火协议。这份协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因为它实际上结束了亚美尼亚对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及周边地区的大部分控制。

2020 年停火协议的主要内容:

停火生效: 所有军事行动立即停止。
领土归还: 亚美尼亚同意将 1994 年占领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周边七个地区归还给阿塞拜疆。此外,阿塞拜疆也获得了对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部分战略区域的控制权。
俄军维和部队: 俄罗斯向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部署了维和部队,以监督停火协议的执行,并确保拉钦走廊(Lachin Corridor)的畅通,该走廊是连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与亚美尼亚大陆的唯一通道。
经济联系的恢复: 协议还包括了对交通和经济联系的恢复,即打通连接阿塞拜疆与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阿塞拜疆飞地)的陆路通道。

2020 年战争后的情况(即现在的情况):

尽管签署了停火协议,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及其周边地区仍然存在潜在的紧张局势,并且局势复杂。

俄军维和部队的存在: 俄罗斯维和部队目前驻扎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以维持和平。然而,其作用和有效性受到一些质疑,尤其是在确保拉钦走廊的畅通方面。
人道主义危机和难民: 战争导致了大量人口流离失所,许多亚美尼亚族居民逃离了家园。回返家园的条件和安全保障仍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拉钦走廊的封锁: 自 2022 年 12 月起,阿塞拜疆方面以环保抗议为由,对拉钦走廊实施了严格的封锁。这导致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亚美尼亚族居民面临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食品、药品和其他必需品的供应受到严重限制。亚美尼亚和国际社会对此表示强烈谴责,认为这是阿塞拜疆旨在迫使该地区亚美尼亚族居民离开的策略。
2023 年阿塞拜疆的行动: 2023 年 9 月 19 日,阿塞拜疆发动了“一次反恐行动”,指责亚美尼亚方面的挑衅并违反停火协议。在短时间内,阿塞拜疆军队迅速控制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剩余地区,迫使亚美尼亚族分离主义武装放下武器,并导致该地区绝大多数亚美尼亚族居民逃往亚美尼亚。这标志着阿塞拜疆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问题上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也基本上终结了该地区亚美尼亚族的自治。
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时代的现实: 目前,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已在阿塞拜疆的控制之下。该地区的大部分亚美尼亚族居民已离开,剩下的人面临着阿塞拜疆政府的统治。虽然正式的军事冲突已经停止,但该地区的人道主义状况、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残余人口的权利保障仍然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亚美尼亚政府虽然失去了对该地区的实际控制,但仍在努力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以解决与阿塞拜疆之间的边界划分和未来关系等问题。

局势的未来发展可能性:

未来局势的发展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但可以预见以下几种可能性:

1. 持续的紧张与潜在冲突:
边境的摩擦: 即使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实际冲突停止,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之间的边境地区仍可能继续发生零星的军事对峙和摩擦。两国在边界划分问题上仍存在争议,这可能成为新的冲突导火索。
非对称冲突的可能: 如果亚美尼亚族居民的权利和安全得不到保障,或者出现其他形式的压迫,也可能引发小规模的抵抗或不稳定的局面。

2. 和平协议的尝试与挑战:
边界划定: 两国可能在国际社会的调解下,尝试就两国之间的确切边界进行谈判和划定。然而,这涉及到复杂的历史和地理因素,达成一致可能非常困难。
和平条约的签署: 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一直在进行关于签署正式和平条约的谈判,但进展缓慢。关键问题包括如何解决剩余的争议地区、战争罪行、战争赔偿以及难民回归等问题。
国际社会的压力: 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盟和美国,一直在推动两国实现持久和平,可能会继续施加外交压力和提供调解支持。

3. 人道主义和难民问题的解决:
人道主义援助: 对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残余人口的人道主义援助和生活保障是紧迫的挑战。
难民回归或安置: 逃往亚美尼亚的数十万亚美尼亚族难民的未来去向,以及他们是否能安全地返回家园(尽管可能性极小),将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4. 地区力量格局的影响:
俄罗斯的角色: 俄罗斯在该地区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维和部队的撤离与否、对地区局势的影响,以及其与土耳其和伊朗等其他地区大国之间的互动,都将对未来局势产生深远影响。
土耳其和伊朗: 土耳其作为阿塞拜疆的坚定盟友,其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伊朗则在地缘政治上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都接壤,其立场和行动同样值得关注。

总而言之,2020 年的军事冲突虽然结束了亚美尼亚对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大部分控制,并通过阿塞拜疆在 2023 年的行动彻底改变了该地区的现状,但该地区仍然处于一个脆弱的和平时期,未来的发展方向仍充满变数,需要持续的关注和国际社会的努力来化解潜在的冲突,并解决遗留的人道主义和政治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借个图。

看到没,红圈里两个地方都是飞地,面积也差不多。

中间粉色那个圈是争议区,但里面住的人都是亚美尼亚人。

把这两个圈里的人一对调,飞地一交换,问题就解决了。

而且双方的领土都完整了,且中间有高山相隔。

各过各的,老死不相往来。


两只小鸡天天啄来啄去,有球劲啊!


亚美尼亚虽然现在多占了点地,但是四周都被伊斯兰包围,自己又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靠山。

如果不识实务的话,贪多嚼不烂,哪天别被灭国。

user avatar

两边摩擦了那么多年,都还没有疲软,真的是有点生猛。

主要冲突的地区叫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名字太长了大家都叫「纳卡地区」。

面积4400平方公里,四分之一个大北京那么大,人口17.2万人,里面80%都是亚美尼亚族,尴尬的就是偏偏整个国土都在阿塞拜疆境内。

这个蓝色的区域就是纳卡地区,纳卡地区在国际社会上被认为是阿塞拜疆的一部分,但是亚美尼亚人反对,绝大部分人口都是我们亚美尼亚人,凭什么就算你的领土。

所以在纳卡地区有个共和国,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已经宣布独立29年了,但是只有3个「建交国」。

分别是南奥赛梯、阿布哈兹和德左。

是不是这是三个名字都比较陌生,因为这三个是准主权国家,和纳卡共和国性质差不多,算是难兄难弟互相点赞吧。

咱们国家是遵循国际大趋势的,也是承认纳卡地区是属于阿塞拜疆的,所以很多新闻写的都很模糊,感觉就是两个国家突然闹起来了。


纳卡地区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背后的历史、文化、民族、政治原因很多,比如阿塞拜疆是伊斯兰教,亚美尼亚是基督教,纳卡地区也是基督教。

从成因的角度最简单的说法就是,这是苏联解体的时候留下的烂摊子。

纳卡地区的位置非常的重要,是在欧亚大陆交界的地方,在整个大高加索空间中,外高加索占据着中心位置,纳卡地区则被视为核心中的核心,是整个高加索的枢纽,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18世纪的时候沙俄为了找出海口,就和奥斯曼帝国在这里打了半天。

苏联时期的时候,高压下民族问题暂时被压制了,苏联要解体的时候,对各个加盟国的控制力度下降,纳卡地区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械斗,爆发了很多惨案。

两边都在谴责对方种族清洗。

1988年2月20号的时候,两名阿塞拜疆籍女实习生宣称遭亚美尼亚籍男子性侵,2天之后在阿斯凯兰市爆发了巷战。

然后在2月27日爆发了苏姆盖特惨案,亚美尼亚人在三天的暴乱内在苏姆盖特街头和自己的住宅内被殴打、强奸和杀害。

在这之后,就是各种武装冲突,各种死人。

这个状态持续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然后尴尬了。

我读商科的时候被老师按着头看了无数遍尼古拉斯凯奇的《战争之王》,里面对苏联解体以后庞大的武器库的走向有很深刻的描写。

苏联内务部队撤退的时候,很多把武器出售给对立的双方换钱,还有换伏特加。

坦克和装甲车也各种卖。

据阿塞拜疆外交部1993年报道,阿塞拜疆在权力真空时期获得了286辆坦克,842装甲车和386门火炮。

装备买好了就开打,这次冲突从1991年持续到了1994年,从地图上可以看到,纳卡地区是山地,到了冬天就大雪封山,双方都提前几个月寻找木材并收获食物,基本就是打打停停。

但是这种小国家之间的冲突,背后都是有大佬的。

土耳其和亚美尼亚之间是一天二地恨,三江四海仇,当年亚美尼亚大屠杀,奥斯曼帝国杀了150万亚美尼亚人。这梁子一直就没解开过,2018年亚美尼亚总统宣布终止有关两国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协定的核准进程。

土耳其很简单,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更何况阿塞拜疆还和土耳其宗教相同还有民族血缘关系,所以直接派出了灰狼部队直接参战,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阿塞拜疆这边还有车臣武装分子和阿富汗伊斯兰党的支持。

亚美尼亚这边,武器装备来自俄罗斯和希腊,光1993年俄罗斯就提供了10亿美元的武器,按俄罗斯将军的说法就是,换取“金钱,私人联系和大量伏特加酒”,甚至亚美尼亚这边纳卡地区总参谋长是前苏联将军。

但是要注意,俄罗斯不光给亚美尼亚卖武器,给阿塞拜疆这边也没少卖……多年来,俄罗斯向阿塞拜疆出口了价值超过50亿美元的武器,包括苏-30SM战斗机……

打到最后,两边反正都撑不住了,终于在1994年签署了停火协议,牌面上看起来是阿塞拜疆输了,失去了在纳卡地区的控制权,让本地的亚美尼亚人建立了那个没几个人承认的国家。

但是呢,一直在摩擦摩擦,仅2015年,在纳卡地区就有约3000多次破坏停火协议的事件发生。

我觉得其实也没有挺火,只是从国战变成了村落冲突的质感,每天打个十多枪的节奏。

可以看得出来,阿塞拜疆憋了一口气,首都是不是就有大规模抗议活动,要求重新夺回纳卡地区。

亚美尼亚也憋了一口气,发誓会粉碎任何军事攻势。

反正两边互相拱火,这次就又燃起来了。

土耳其又是直接表示支持阿塞拜疆,俄罗斯按照自己两边赚钱的模式,这次又是来当斡旋者。

两个国家都开始做准备了,亚美尼亚这边是55岁以下的预备役士兵,阿塞拜疆这边比较拽,表示无需动员,军队已齐装满员。

但是会不会真正意义上开始国战,我觉得悬。

阿塞拜疆是土耳其和欧洲国家的天然气及石油来源之一,阿塞拜疆天然气和石油运输管道经由格鲁吉亚和土耳其,进入欧洲各国,感觉欧盟会跳出来喊停。

而俄罗斯和土耳其两边的冲突,从叙利亚到利比亚,一直没停过。

现在土耳其的石油、天然气、煤炭主要来自俄罗斯,但是很快两国的天然气合同要到期了;为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土耳其加大了来自阿塞拜疆的天然气进口,就在今年阿塞拜疆图已经土耳其的最大天然气来源国。

就有土耳其官员说,俄罗斯支持亚美尼亚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让土耳其在能源上继续依靠俄罗斯。

所以大家品出来了吧,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闹得凶,但是真的会不会大规模开战,看的其实是欧盟、土耳其、俄罗斯的勾兑成果。

这是小国的无奈……

user avatar

你们不要看到外面刮过一阵疾风,就认为接下来一定要下一场雨。

这两个民族的血海深仇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苏联解体之后就在一直打,严格来讲是没有明确的停战的。他们之间的矛盾与现在世界的主要矛盾相对独立,就像两口子吵架跟川普制裁中国商品关系不大一样。

如果没有域外势力的大规模介入,打两下也就不打了。这两个小国都是国小力弱,支撑不起稍微有点规模的战争。尤其是亚美尼亚,国力极弱,全国没几条像样的公路,也没有任何像样的产业。

而且我估计域外大国也不太可能去大规模介入,最多调停一下,因为它俩的冲突真的没有任何油水可言。巴库有点油,但亚美尼亚显然不可能打到巴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