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只是个开始。
下一步各专业专硕全面铺开,配合各企业单位校外导师入场、导师权利继续加强,那才是大招。各行各业的基层工作将由低级知识分子们以专硕专博的形式完成,不需要工资,学生的身份也不需要独立生活空间,没有劳动法保护,人身依附,其实就是奴工制。
而专硕一铺开,学历马上通胀内卷,想不做奴工都不行。
95后的生活质量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奴工化,30岁以前的集体奴工式生活将成为常态。
你看着网上一片惋惜声,其实除了我们这些奴工,真的没人感同身受。
他们惋惜的是少了一个给他们接盘房产的年轻人,惋惜的是少了一个半免费搞学术给社会做贡献的奴工,惋惜的是行政自己的晋升生涯又多了一笔血污点。
惋惜归惋惜,但真的没人在意硕博研究生们过的是什么日子,改善生活?要加钱的,人家惋惜的,就是不能从你身上榨出来更多的油水,怎么可能舍本逐末去给你改善生活?
PS:医学专业低知奴工化已经基本完成了,集体生活到接近三十岁的博士们,很大一部分都对独立空间饥渴到如狼似虎,直接选择丁克。
高学历群体的出生率还会在未来几年继续一路下滑。能把智力最高的一批人绝育,真•逆向自然选择。
浙大、上交、南大。江浙沪的知名高校快齐了。
此类事件的密集发生,已经不是心理疏导所可以解决,很多回答中还在强调关注博士生和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单纯关注心理健康已经无济于事了。
学生心理问题已是次要。
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的青年教师和博士生群体的贫与困。在国内读博的群体,大部分都是十八线小县城出身,家里提供不了什么资源帮助,最多能支援一些菲薄的生活费的群体。这个群体很遗憾的,遇到了近年来高校普遍的资源匮乏。让我们看看这位女生的处境。
一位大龄的女博士生,因为宿舍紧张,被安排到本科宿舍混住,这大概是博士生住宿条件自1990年以来的低点,要知道,哪怕是90年代,知名高校的博士生大部分都还是有单间的,当然那个时候多数没有单独卫生间,但是是有单间的,有起码的隐私和尊严。这背后是学校住宿资源的极度匮乏,已经不能为在读的博士生以起码的居住空间。
二是教师的生存空间匮乏。导师们自己面临着严酷的学术竞争,博导这个层次如果没有持续的学术产出,一样会面临各种困境,新的项目、基金的申请可能没那么容易,博士生招收名额可能受限,部分高校有可能会降级。这种情况下,对博士生的压榨越来越严重。但同时呢?经费没有增加反而中标难度越来越高,给学生的资助越来越少。
三是待遇上,博士生待遇之微薄、生活之清苦人尽皆知,无需多说。可悲的是,国内的博士生往往来自贫穷的家庭,是最需要这一个月几千块钱维持基本生存体面的群体。家里有条件又想走学术道路的,早早都往海外送了。很多博士生身上真的是几千块钱都没有,很多人说这些人怎么不退学,因为这些人真的不敢退学,哪怕他/她有五万在手上,甚至三万在手上,她/他都敢义正言辞的退学。可是这些人很多真的是一穷二白,毫无退路。今天退学,明天全然不知道怎么办,送外卖也要买个电瓶车不是?
长期的穷(经济压力)、困(看不到出路)、高压(毕业、就业)导致这些人真的只想一死了之。哪怕流水线的工人真的都比这群人开心。
我唯一的建议,如果什么都给不了,您别招这些人,或者您干脆一分钱不给还收一定学费,把最穷的人排除在外,也算积了德了。坑害这些最穷的小县城学霸,真是丧尽天良。
——————————————————————9月22日分割线
意外引发这么多评论,但是我发现很多人有些误解,再作澄清。博士生的困境是既穷且困,不是单纯的穷。很多人认为工作了也很不容易,很穷,很大压力,这是低估了在读博士生的穷困交加的处境。我自己博士毕业7年了,换了三个工作、三个城市,租过郊区偏远的房子,但是我再没消沉和压抑过,原因很简单,我可以随时调节自己、改变自己,可以做副业,可以做生意,工作以后是穷而不困的处境,这种处境也艰难,但不抑郁。作为一个已经工作的人,你也不容易,但是博士生承受的压力、抑郁和痛苦,一般来说比你要多。
关于退学,解除劳动合同是相对简单的事,不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但退学是截然不同的,对于穷人家的博士生来说,主动退学是几乎不可能的选项。
我只是希望能给在读博士生以较高的待遇、较好的生活,能让他们手中有哪怕一点积蓄,能让他们多一点选择,而不是被压抑活生生逼到死,哀莫大于心死,自杀的博士生,心都是真的死了。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