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扯,扯。
这也就是碰上南大了,你放到某些高职、艺校试试看?剧组不给钱都有一堆大学上往上当群演。
这次的事件,归根结底还是剧组特么恶心人。75的价格是什么概念?我随便找个豆瓣上的群演通告
这里面只是要求“学生形象”,说白了就是人不太老气就行,对学历、职业也没有任何要求。而且,开出这个招聘要求的只是上海一家普通的小广告公司。即便如此,人家开出的待遇也是80~100并且管饭。
就这,还没有多少人报名,觉得开的低了。
要是从挣钱的角度来说,我十几年前上大学的时候,学校助学岗每小时的工资还有50块钱呢。现在一个助学岗的工作,换算成时薪的话,100~200肯定是有的。
说到底,这还是个机会成本的问题。我并不觉得这是南大的学生就一定对拍戏不感冒。如果剧组肯把薪酬开到500~1000或者更高,我想还是会有学生想去尝试一下的。即便不是为了追星,能挣点生活费也没什么问题。
或者说,我并不觉得南大的学生去参与这种剧的拍摄是什么太丢人的事情,但75块钱的价格,确实够让人恶心。
嗐,不说南京,
流量明星到(包括但不限于)厦大、港科大、清华。。。等知名高校的时候,
不会真有人以为,围观的主体是本校学生吧?
(相似情形见下: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8653024
https://www.zhihu.com/answer/936680925)
都是追着跑的粉丝为主,不明所以凑热闹的路人为辅。
现在也就是后疫情时期查得严,非校内人员轻易进不去围观而已。
一般而言,校内学生、教职工,对这种活动都不抱好感,因为围观者堵路,耽误上课。
也就是和校友相关、或与学校荣誉相关的活动,学校会低调宣传一下,拉拉人气。除此之外,多大咖来了,从校方到学生,也是爱答不理的------更多的连知道都不知道。(感谢评论提醒,这里“多大咖”用词不当,改为“流量多大的偶像明星”更准确。)
不是“国内大学生价值观念从跟随网络舆论引导向着求真务实方向的转变”。
而是跟随舆论引导的人,这会不容易混进校园。
校园里的,是本就求真务实、并且由于求真务实,而不惯于过多参与网络舆论、因而被网络舆论惯于忽视的群体。
至于“不为七十五元折腰”,
我们先不说校内的奖学金、助学金、团队项目和实验室搬砖补贴,
大学生在教育机构兼职,时薪也两百了。
勤工助学岗位,一课时三十,而且基本上是坐着自习。
(补充:有人说教培兼职时薪两百不典型,那行吧,时薪六十都能有吧,这是大一学生被机构坑完被家长宰完的白菜价了,就这还是吹着空调一人一座,不用在外边日晒雨淋人挤人,日后还能算进社会实践或实习经历。而且去对机构、或者实力强、或者做资深了,真能有两百,算上艺术培训更不止两百。)
总之,七十五,还真犯不着折腰。
补充1:
高校人口何其庞大,任何学校都避免不了有某些流量明星的粉丝。
但是也不是只有围追堵截才叫粉丝。对于一部分粉丝来说,偶像是天是地是王法是上帝;对于另一部分粉丝来说,偶像是精神楷模是奋进动力;对于还有一部分粉丝来说,偶像只是放松大脑的精神按摩器。
并且除了粉丝以外,流量明星在高校是真没路人缘的。
思路有些乱,重新理一理:
部分高校大学生对明星综艺反应冷淡,是因为围堵式追星的不是他们这个群体,某些流量明星的粉丝主体也不是这个群体,“价值观念跟随网络舆论引导”的也一直不是这个群体。
补充2:
本来“知名高校”举例还写了川美。
在遭遇流量明星粉丝团的问题上,川美所遭无妄之灾,殷鉴不远。
说实话,要是去年的“川美集结”事件没上知乎首页,我的确不知道川美是哪,我为自己的孤陋道歉。
再说一句实话,要是某些明星粉丝不作妖,我还真不知道那些明星是谁,这事我不道歉。
补充3:
抱歉,我的思路有些跑偏。因为先看了一圈回答,所以先入为主地预设了提问的逻辑链为:
A.围观流量明星=追星+明星流量与舆论挂钩=价值观受舆论引导;
B.不围观流量明星=不追星=求真务实。
但其实,上面任何一个等号都不是必然成立的。
那么我们再回归提问本身,并没有出现“追星”二字,而是:
C.围观流量明星=价值观受舆论引导;
D.使流量明星受冷遇=求真务实。
上纲上线地讲,这一现象倒的确体现了一种“求真”且“务实”的价值观:学生们觉得时间金贵得很,考试时期的时间尤其金贵,七十五块,他们觉得不值◔.̮◔✧。
补充4:
详细了解了一下事情始末,更觉得这个问题没必要拔高了:
首先进入校园的也不全然是“流量明星”,张一山本人说过句挺清醒的话,“我是演员,不是明星”。(然而,我知道这句话,还是因为它上了首页,我被动接受的信息。)
其次进入校园是拍戏,也就是说人家在正常工作,这就更不应该围观打扰了------也说明此事跟学校关系不大、跟学生更没关系,不宣传、不围观不是理所当然么。
补充5:
题外话。
我个人觉得,流量明星在高校受冷遇的话题时不时出现,倒是能反应另一件事:
也许是受传统文化影响,学生但凡考上所差不多的高校,就容易在环境熏陶下,以读书人自待,心态上容易清高。
就容易崇拜强者、崇拜耕耘者、崇拜奉献者、崇拜引路者,独独不崇拜资源占有者。
是的,这很“小镇做题家”。
但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些都是精神遗产。
是的,这也很幼稚,脱离现实,“没有经受过社会的毒打”。
但青年人对现实的不满,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或许青年群体都该重新读一读鲁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