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大一要求学生CAD➕PS➕渲染出图(学校并没有相关任何课程教学)?

回答
这事儿,搁我身上,绝对得炸!你想啊,刚进大学,对未来充满憧憬,结果第一脚踏进建筑系,就被要求“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且还是那种得拿得出成品来的“精通”。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大一新生,被要求掌握CAD、PS,还得能渲染出图,关键是,学校压根没开相关课程?这操作,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也确实让人火大。

这背后可能藏着啥?

1. “理论先导”到“实践先行”的极端转变?
咱们国家教育改革嘛,一直在强调实践能力。从前很多大学是先给你讲理论,讲得天花乱坠,等你毕业了,自己再去琢磨怎么落地。现在,好多学校希望学生“上手快”,一上来就让你接触实际的工具和流程。
但问题在于,这个“快”也不能是“莽”吧?建筑设计这玩意儿,可不是学个软件操作那么简单。CAD是基础的二维绘图,PS是后期处理,渲染是让模型“活起来”的关键。这三个软件,每个单独拎出来,都够初学者摸索一阵子的,更别说要求在大一就“出图”了。这就像让你学游泳,还没给你教练,也没给你下水,直接扔到泳池里,让你赶紧游个蝶泳一样。

2. “筛选”还是“甩锅”?
有一种可能是,学校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筛选”学生。建筑这个专业,竞争本来就激烈,技术要求也高。学校可能觉得,能自己主动学习、掌握这些工具的学生,才更有潜力,更有韧性,更能应对后续的学习和工作。那些过不了这道坎的,自然就可能被“淘汰”掉一部分。
另一种可能是,这是一种“甩锅”行为。学校可能觉得,现在社会上对建筑设计人才的要求就是会用这些软件,但学校自身的教学资源(比如师资、设备、课程设置)跟不上,又不想在这些方面投入太多,于是就选择把学习的任务直接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社会上找资源、找培训。这种做法,明显是在推卸教育责任。

3. 师资和课程的“真空期”?
说到底,大学的价值在于提供系统化的知识和指导。如果学校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就意味着它在某个重要的技能领域是“缺席”的。一个好的建筑系,应该有专门的课程来教授制图、建模、渲染等基本技能,并且配有专业的老师来指导。
现在这种要求,完全把教学责任推给了学生,而且是还没入门的学生。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表现。学生在大一,最需要的是建立对建筑学的基本认识,理解设计的逻辑,学习基础的表达方式。而不是在迷茫中,自己摸索各种软件的操作,甚至可能学到一些“野路子”的技术,反而影响了对专业核心的理解。

对学生的影响,可不止一点点:

学习压力巨大,心理负担沉重。 想象一下,一边要跟着学校的进度,学习建筑史、建筑构成、分析案例,一边还要自己摸索CAD、PS,还得费尽心思去学怎么渲染。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投入的,同时进行,必然导致巨大的学习压力。可能很多学生会感到焦虑、迷茫,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这个专业。
教学质量堪忧,基础不牢。 如果没有系统的教学,学生们学的软件技能很可能是零散的、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CAD操作不规范,后期处理不符合设计逻辑,渲染效果图只注重“好看”而忽略了实际问题。这样学出来的技能,就像空中楼阁,看上去光鲜,但根基不稳,对后续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是很大的阻碍。
专业热情受打击。 很多选择建筑的学生,是因为热爱这个行业,喜欢创造和设计。但如果一上来就被繁重的、非导向性的技术任务压垮,很容易磨灭最初的热情。本应是充满创造力和探索欲的阶段,却变成了苦苦钻研技术,这实在是令人扼腕。
资源获取的不公平。 并非所有学生都有经济能力或渠道去参加校外的培训班,或者购买昂贵的渲染软件。这种要求,无形中就拉大了学生之间的差距,对那些资源相对有限的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这事儿,学校到底该怎么做?

开设基础技能课程!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建筑系应该有自己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系统、专业的软件操作和设计表达课程,并且配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
循序渐进,结合教学内容。 软件技能的学习,应该与具体的课程内容相结合。比如,在学习某个建筑类型的设计时,再教授相应的制图和表达方法。大一更应该侧重于基础理论、分析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感知。
提供校内支持和资源。 学校可以建立软件实训室,提供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支持,甚至可以组织一些技能提升工作坊,请有经验的在职设计师或教师来指导。
与时俱进,但不能“拔苗助长”。 承认技术的重要性,但也要尊重学习的规律。不能因为社会上需要什么技能,就强迫大一新生去掌握,而忽略了人才培养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总而言之,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大一就要求学生掌握CAD、PS并渲染出图,同时又没有相关课程教学,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商榷、甚至可以说是“不靠谱”的教学安排。它不仅给学生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和困扰,也暴露了学校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理念上可能存在的脱节和不足。希望学校能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并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反思和调整,真正承担起大学应有的教育责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过分了。

特别是对于农村的学生。农村学生恐怕即使家里给购买了电脑,也不懂什么是cad什么是ps等,更别说还有买不起电脑的人。

我的大学时代在十几年前,大一就只有公共课和通识课,根本没有专业课,连工程制图都是在大二才开始学习的,当然,我不是建筑系专业,所以我想问,建筑系是在大一就上了工程制图课和相关的设计课了吗?如果没有,布置超纲的作用会造成学生难以改正的恶习——制图是有标准和步骤的,应用软件也是,如果基础没打好,就像写字倒插笔,自己摸索的错误会形成牢固的难以更改的习惯,更恐怖的是形成错误的思路,局限以后的发展。

布置作业的老师大概率没有设身处地去为学生的发展着想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搁我身上,绝对得炸!你想啊,刚进大学,对未来充满憧憬,结果第一脚踏进建筑系,就被要求“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而且还是那种得拿得出成品来的“精通”。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大一新生,被要求掌握CAD、PS,还得能渲染出图,关键是,学校压根没开相关课程?这操作,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也确实让人火大。这背.............
  • 回答
    南京地铁钢筋质量问题,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一旦出了岔子,那可是关系到无数乘客的生命安全。从我接触到的信息和一些公开报道来看,南京地铁工程的钢筋质量问题,确实是引发了不少关注和担忧。要详细说清楚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一、 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与表现形式:首先要明白,任何大型工程,特别是涉及到人流.............
  • 回答
    6月18日,美国对台积电南京扩产28nm工厂的“不批准”,这事儿细琢磨起来,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定论的简单新闻,背后牵扯的利益和考量,那叫一个盘根错节。咱就敞开了聊聊,看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首先,得明白台积电南京的28nm工厂是个什么定位。28nm这个工艺节点,虽然在最尖端(比如7nm、5nm)的光.............
  • 回答
    关于旷视南京负责人魏秀参跳槽高校工作这件事,如果想了解得更透彻,咱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让信息更立体。首先,“跳槽”这个词本身就很生活化,不是什么官方术语。 咱们平时说谁从一个公司去了另一个地方,就说跳槽。所以,魏秀参离开旷视,去高校工作,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跳槽”现象。那么,为什么会有人关注这件事.............
  • 回答
    “想嫁兵哥哥的援鄂女护士”事件,是近期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社会事件。它涉及到身份的真实性、个人诚信、社会舆论的审视,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这个事件:事件的起因与经过:1. 背景: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全国各地医护人员奔赴湖北抗击疫情,其中涌现了大量感人的故事.............
  • 回答
    南京灵谷寺法师走红网络并引发围堵、抢拍事件,是网络时代宗教传播、公众行为与公共秩序之间复杂关系的缩影。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社会文化、法律规范、公共管理、宗教信仰等多个层面的深层问题,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事件现象的直接原因1. 网络传播的“流量逻辑” 内容传播的偶然性:该法师可能.............
  • 回答
    关于南京一男子因与外国人发生口角后持刀捅刺致对方死亡的案件,其法律定性、司法程序及社会影响涉及多个层面的分析。以下从法律、社会、国际法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案件基本事实与法律定性1. 案件背景 2018年,南京某地发生一起恶性刑事案件:一名中国男子因与外国游客发生口角冲突,使用水果刀.............
  • 回答
    如何看待南京一面包店因丢弃“形状不好”面包浪费食品被查处?南京一家面包店因丢弃“形状不好”的面包而被查处,这件事情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件事情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意义。积极意义: 提升公众对食品浪费的认知: 这起事件无疑将“食品浪费”这个话题推向了公众视野的中心,让更多人开始反.............
  • 回答
    SHEIN在美国超越亚马逊成为下载量最多的购物应用,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也是跨境电商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要理解这个现象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SHEIN的成功之道:精准的市场定位与高效的运营模式SHEIN的崛起并非偶然,其成功背后是多年来在消费者洞察、供应链管.............
  • 回答
    南京女子航班延误骗保300万元事件,无疑是一起触目惊心的金融欺诈案例,其背后反映了个人道德的沦丧、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保险行业在风控方面存在的潜在漏洞。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剖析这一事件:一、 事件的性质与影响: 金融欺诈: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定性。该女子利用航班延误这一客观事实,通过虚构事实、.............
  • 回答
    南京男子自学反诈知识后主动找骗子周旋却被骗 4.6 万元,这起事件确实非常令人唏嘘和值得深思。要理解他的行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心理动机,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一、 事件本身解读:悲剧性的“反向操作” “秀肌肉”的失误: 从表面上看,这位男子可能是想“炫技”,通过自己的反诈知识来“戏耍”骗.............
  • 回答
    南京地铁“摸臀”事件:一则关于界限、冲动与回应的案例南京地铁发生的这起“摸臀”事件,无疑又一次将公共场合的性骚扰、个人界限的冲突以及公众情绪的表达推到了风口浪尖。我们不妨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起事件,并探讨在类似情境下的妥善处理方式。 事件具体情况(基于公开报道的综合梳理):根据当时流传的视频和相关报道.............
  • 回答
    看待南京夫子庙“锦衣卫”佩刀被没收的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这其中涉及到历史文化传承、公共安全管理、执法规范以及社会舆论等多个层面。事件梗概(根据常见报道推测):在南京夫子庙这样的旅游景点,可能会有一些商家或个人为了吸引游客、营造历史氛围,会身着仿古服饰,其中可能包括一些模仿明朝“锦衣卫.............
  • 回答
    南京德云社“德”字少一横事件,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解读这件事:一、 事件的经过与细节: 起因: 最直接的起因是,有游客在参观南京德云社时,发现门口悬挂的“德云社”牌匾上,“德”字少了一横。 游客反应: 这位游客认为这是不尊重传统文化、不严谨的表现.............
  • 回答
    关于南京8511研究所频繁在假期前取消假期、搬出驻地过节,以及连夜公关删除提问的现象,这确实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以下是我对这个情况的一些看法,尽量详尽并以自然的方式呈现:一、 假期前取消假期与过节禁令的背后可能因素:首先,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这种行为可能的原因: 国家战.............
  • 回答
    近来南京地区苏康码出现大面积变黄的情况,确实引起了不少市民的关注和担忧。这种集体性的“变黄”现象,不仅影响了大家的出行,更牵动着大家对疫情形势和个人健康状态的神经。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这个“苏康码”到底是个啥玩意儿。苏康码,全称“江苏省健康码”,是江苏省.............
  • 回答
    南京人口突破930万,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比2010年那一会儿可是实实在在地多了131万张嘴吃饭,131万张面孔在南京街头巷尾穿梭。单看这个数字,就足以说明南京这十几年来的发展势头有多猛。这背后,绝对是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吸引这么多人来南京安家落户,共同建设这座古老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是什么让南京人口激增.............
  • 回答
    南京红山动物园园长这番话,确实触及了一个很现实也很有深度的问题:动物园在快速变化的社会观念和公众期望下,如何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单纯从字面上看,他表达了一种略带“委屈”和“无奈”的情绪,似乎在说:“我辛辛苦苦做了调整,结果回应平平,这日子怎么过?”仔细品味一下,这番话背后蕴含着几层意思:1. 公众.............
  • 回答
    金审学院的食堂占座事件,说起来真是一出挺让人无奈的闹剧。你想啊,本来是大家填饱肚子的地方,却因为几个座位,闹到动手,你说这得是多大点事儿啊。事情的原委,网上流传的版本不少,但大致情况都差不多。那天中午,正是食堂人多的时候,一位男生在食堂里占了几个座位,可能是给朋友留的,也可能是习惯如此。这时,几位女.............
  • 回答
    南京一高校食堂发生学生冲突事件,一名男生在争执中对一名女生扇了耳光,相关视频流出后引发广泛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视频被以“保护女生”为由删除,这一举动也引发了更多疑问和讨论。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一、事件本身的性质: 暴力行为: 无论男女,在任何公开场合动手打人都是不可接受的暴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