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南京一男子自学反诈知识后主动找骗子周旋被骗 4 万 6?这一行为出于什么心理?

回答
南京男子自学反诈知识后主动找骗子周旋却被骗 4.6 万元,这起事件确实非常令人唏嘘和值得深思。要理解他的行为,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心理动机,并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

一、 事件本身解读:悲剧性的“反向操作”

“秀肌肉”的失误: 从表面上看,这位男子可能是想“炫技”,通过自己的反诈知识来“戏耍”骗子,以此来捍卫自己的财产和“智商优越感”。他可能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骗子的套路,并且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甚至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让骗子尝到苦头,或者只是为了寻求刺激和成就感。
信息不对称的陷阱: 尽管他自学了反诈知识,但骗子所掌握的信息、使用的手段以及心理操控技巧往往是不断更新和更具针对性的。即使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难以应对专业诈骗团队背后强大的技术支持、心理学攻势和高度配合的流程。他可能低估了骗子“进化”的速度和专业性。
情感与认知失调: 在与骗子周旋的过程中,他可能逐渐被骗子的表演所迷惑,或者在某个环节出现了认知上的盲点。骗子善于捕捉人们的心理弱点,通过扮演各种身份(如政府官员、客服人员、亲友等),制造紧迫感、恐惧感或诱惑感,从而绕过受害者的理性分析。
损失的心理机制: 4.6 万元的损失对他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这笔钱的损失不仅仅是金钱本身,更是他自信心、判断力以及对自身能力的否定。

二、 出于何种心理?深度解析:

这位男子的行为背后可能交织着多种复杂的心理因素:

1. 自负与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 Bias):
表现: 他可能因为掌握了一些反诈知识,就认为自己已经有了免疫力,甚至超越了一般的防范能力。这种“学有所成”的心理容易滋生自负,觉得别人能被骗,自己绝对不可能。
心理根源: 自我效能感过强,低估了风险,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这种心理在很多领域都存在,尤其是在掌握了新知识后,容易出现“达克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的反向表现,即能力不足的人反而认为自己能力很强,而能力强的人反而更谦虚。在这里,他可能属于“稍微有点知识”但还没有真正领悟到诈骗复杂性的阶段。

2. 冒险与寻求刺激(Thrillseeking/Risktaking):
表现: 知道对方是骗子,却主动与之“玩弄”,这种行为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冒险成分。他可能是在寻求一种“猫捉老鼠”的刺激感,体验与“敌人”斗智斗勇的快感。
心理根源: 一部分人天生追求新奇和刺激,喜欢挑战未知和危险。将反诈知识应用于实战,并试图战胜骗子,可能满足了他这种心理需求,类似于赌徒追求下一次的“大赢”。

3. 优越感与证明自己的需求(Need for Superiority/Selfvalidation):
表现: 他可能想通过这种方式向他人(甚至自己)证明自己是聪明、有能力、不容易被骗的。当他看到身边有人被骗时,内心可能会有一种“我不会这样”的优越感,并希望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
心理根源: 自尊心较强,渴望被认可,希望通过超越他人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都在谈论反诈,他可能也想成为“反诈达人”,在某种意义上“出圈”或获得关注。

4. 好胜心与不服输(Competitiveness/Resistance to Loss):
表现: 当他一旦“对峙”上骗子,并且骗子开始试图从他这里获取利益时,他的好胜心就被激起来了。他可能觉得一旦让骗子“得逞”,就是一种失败,因此宁可冒险也要“斗到底”。
心理根源: 难以接受损失,或者在竞争环境中不愿示弱。这种心理有时也会导致人们在投资或其他决策上做出非理性的选择,希望通过“挽回”来避免最终的失败感。

5. 误判与低估骗术的复杂性:
表现: 尽管他学习了反诈知识,但这些知识可能是被动学习的,缺乏实战经验。骗子掌握的往往是经过无数次实战检验、不断更新迭代的、集心理学、社会工程学、技术手段于一体的完整诈骗链条。他可能只掌握了“点”而未掌握“面”和“线”。
心理根源: 知识学习的碎片化,理论与实践脱节。他可能认为反诈就是识破几个常见的骗局套路,而没有意识到骗子是如何一步步构建信任、诱导消费、最终榨取钱财的完整心理操控过程。

6. 信息不对称与心理战的失利:
表现: 他可能以为自己掌握了信息优势,但实际上,骗子才是信息战的主导者。骗子可以根据受害者的情况进行“画像”,量身定制诈骗剧本。
心理根源: 心理学上的“锚定效应”和“承诺升级”等心理陷阱。骗子会先给出一些看似无害的信息或小承诺,让受害者产生信任并投入时间和精力,之后再逐步增加“筹码”和“损失”,让受害者为了“不浪费之前的投入”而越陷越深。

三、 总结与反思:

这位男子的遭遇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它告诉我们:

反诈知识的学习是重要的第一步,但绝不是终点。 真正的防范在于保持警惕、理性分析、不轻易相信陌生人,以及在遇到疑似诈骗时及时止损并报警,而不是主动去“对抗”骗子。
智商或知识储备并不能完全抵御诈骗。 骗术的本质在于利用人性的弱点,包括贪婪、恐惧、同情心、信任等。即使是聪明人,在特定心理状态下也可能成为受害者。
对抗专业骗局的风险极高。 试图“以卵击石”往往是以个人力量对抗庞大的犯罪组织,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一旦失败,损失也更为惨重。
正确的反诈态度是:保持警惕,学会识别,及时止损,报警求助。 而不是以身试法,甚至“以身诱骗”。

总而言之,这位男子的行为可能源于一种复杂的心理混合体,包括过度的自信、寻求刺激的冲动、证明自己的欲望以及对骗术复杂性的低估。他的遭遇虽然令人惋惜,但也深刻地提醒着我们,在反诈斗争中,谨慎和理智永远是比“炫技”更重要的武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咱还是不要侮辱“反诈知识”这个词了吧?

反诈知识,首先第一位的,你不要想不劳而获;

第二位的,你不能贪;

第三位的,你要立刻报警和远离骗子;

好家伙,你把“反诈知识”当成是“诈骗知识”来用,还“主动找骗子周旋”,这学的是哪门子反诈知识来了?

user avatar

这题我会,这题我真的会!(你们点个赞吧,我很想成为诈骗话题的大V)

去年年底,找过我,友好切磋了一盘。

然后我随便手机里找了一张图,发给了他

她也不太负责任,就这么确认了,然后要的我的收款二维码,给我打了5元(收益在最后的图),跟着让我下一个阿聊的软件,我从应用商店找到下了(这个能在应用商店找到,问题不大我就装了);然后第二个骗子接手了!

接着让我做了几个抖音点赞的任务,都是每3个赞给5元,做了3个任务直接给到了20元;骗子界都这么卷了么?

然后他又让我去下一个 乐宜购的软件,这个网上搜不到 他直接给的链接,这个就不靠谱了,我琢磨着不安全,下了个虚拟机装在电脑上(雷电模拟器),我看知乎里被骗的还有其他软件都是这个类型。

然后又给了我个账号让我模拟操作:

注意这个账户上名义上是有钱的,可能也可以提出来,但是他是绑定了卡,而且提款 充值都是通过客服小妹妹(也许是一伙人吧)

我们点她上面的充值,体现给大家看一下,

.这实际上就是转到骗子的特定骡子账号,这种退不回来 也无法朔源。

我没管他,按着他说的继续操作,这里说一点任何诈骗都需要你的账号和验证码不要给,切记

账号我拿了一张空卡,而且这张卡每天的支付限额是500块,你要是能从上面划拉出去几万块 那也是你的能耐!

我们要干什么呢,就是点中间那个自动抢单,无脑操作,大概一分钟左右可以点一次,不存在抢不到的事。

点到20单后,帮他提了现,然后付了我20元。。。。。。。。至此40元到手。

后面就是老套路了,没什么新意,让你充钱自己做:


反正我就装傻充楞:

磨蹭了一会,他可能觉得“有搞头”,继续给我派任务:

大家就这么磨到了下班,

说点题外话:我的感觉最初始充进去的300可能是能提出来的。(你们别试啊!!!!)

他还侮辱我,我都忍了:

然后我们两个就这么:侮辱-借钱-发任务-推荐-借钱-侮辱这么循环下来,一直很和睦

今天的任务也快完成了,

在闲聊的阶段 我无聊 去对比了下他上面的抢单,比天猫超市便宜一半 估计也是假数据。

不知道是从哪里摘过来的数据。

到账20,迄今为止75了

后面我事多也就忘了。

user avatar

分享三件奇人奇事:

1.大概十几年前,一位女性朋友的弟弟要去广西搞传销——对,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1024计划,三年挣1024万,还tm有整有零的。

朋友一家人苦劝不下,于是抱着死马权当活马医的态度委托我和这个小伙子谈一谈,结果没聊十分钟我就被这位逻辑清晰,意志坚定的年轻人折服了——他是这样对我解释的:

“第一,我知道他们是骗人的。

第二,我也知道他们行骗的手段是传销。

第三,既然他们的这套手段能够骗到我(这么聪明优秀的人),那么我就能用同样的手段拉到(骗到)其他的下线。

综上所述,虽然他们是传销,但是传销的表象不能掩盖我可以从中获利的本质。”

我还能说什么?我只能真诚的向朋友道歉,表示我虽然很想对她弟弟进行一些常识性的教育,但是目前看来这个时机晚了一些。

朋友问我晚了多久。

我说,请问你弟弟今年多大?

二十五。

哦,那晚了大概二十年吧。

不过通过这件事,我在这位聪明年轻人身上也学到了一点朴素的真理:

第一,一个人愚蠢的首要表现就在于认知紊乱,他无法对自我的能力,他人的评价以及事物的发展做出正确判断。

第二,越蠢越自信。


第二次再见到这位睿智的年轻人是在三年之后,他姐姐又一次带着他来找我,这次的事情非常离奇,超越了我这种普通人庸俗的日常认知。

他说,他被一个搞小额贷款的骗走了身份证和户口本。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

她弟弟联系了一个搞小额贷款的机构,要无抵押周转十万。对方表示对他的信用做出考察后完全支持此额度,只要求他提供身份证和户口本——这显然也属于合情合理的正规手续,但是在提交了证件之后对方又要求他先把一万元利息打到指定账户。

说到这里,她弟弟自豪的插嘴说,

“其实我这时候就开始怀疑他们了!”

于是经过一番激烈的理论,朋友全家决定终止交易,并要求对方立刻返还我方所有提交的证件材料。而这个合理要求竟然就像石沉大海一样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听完之后我就问他,那现在你打算怎么处理呐?

小伙子大手一挥,慷慨的说,

“我现在只想把户口本和身份证拿回来就算了,既然他们也没骗走我钱,其他的我就既往不咎了。”

我说这倒好办,他们公司在哪,下午我和你去一趟,先和他们负责人谈一谈。

谁知道小伙子说,

“什么公司地址?我不知道啊?!我是从人行道上的小广告上加的联系方式。”

我,“…………”

“但是!”

我得承认,在说这句“但是”的时候,这位年轻人身上如同柯南附体般散发着智慧的光芒。

“但是,我知道这个人在青年路邮局工作!”

我大惊失色,

“何以见得?!”

“因为当初我给他证件的时候,他是让我把证件装到一个档案袋里,塞到青年路邮局的邮筒里。

你想想,我这个档案袋上,一没写地址,二没贴邮票,他怎么才能拿到这些证件呐?

那么答案只有一个,

那就是,

他!就是邮局的,内!部!职!工!”

听到这里,我又一次被他缜密的逻辑推理折服了,我问他,

“请问你把这个档案袋塞进邮筒是哪天?”

“就前天!”

“什么路邮局来着?”

“青年路!”

“好,现在是十点半,还有一个小时邮局下班,你现在就下楼,跑步去青年路邮局,去问前台经理拿你的身份证户口本。”

这下轮到他大惑不解了,

“可是。。。我去了怎么说?”

“嗯。。。你就这样说:对不起我是个傻b我前天想寄个档案袋结果忘了写地址贴邮票档案袋里是我的身份证和户口本麻烦你们还给我。

完事别忘了跟人家说声谢谢。”

小伙子还是犹犹豫豫,看看他姐,又看看我,我摆摆手,

“去吧去吧,再晚人家下班了。”

小伙子嘀嘀咕咕下楼去了,留下他同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脚的姐姐,姐姐看着我,一肚子疑问又不敢问,我也不愿意搭她闲腔,自己忙自己的事。

没过二十分钟的功夫,就听见“噔噔噔”一阵楼梯响,小伙子边喊边冲了上来,

“拿到了拿到了!嘿,真神了!我过去就这么一说,嘿!人家接着就拿给我了!”

小伙子激动的满面红光,

“哥你真神了!不过,你怎么知道我的东西就在前台放着呐?莫非你。。。和他们。。。?”

姐姐也瞪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看着我,

“对呀,你是怎么知道的,莫非。。。。”

她环顾四周,压低了嗓子对我说,

“莫非。。。他们整个邮局。。。都是干这个的?”

我只能送给他们一个蒙娜丽莎般神秘莫测的微笑,淡淡的说,

“不要声张,江湖儿女的事,你知我知。”


这第三件事距今不远,我掐指一算不过三年,有一天这姐们和我说他弟弟跟着别人做“私募基金”的项目,百分之十的月回报。我说这也不奇怪,像是这位小爷能做出来的事。

“他这次还真挣着钱了呐。”

姐姐兴奋的说。

果然,没过俩月,这位大姐又是买包,又是请客,兴冲冲的和我说,她弟的这个基金,她也买了几手,见天的利息如流水般滚滚而来。

我说不应该啊姐们,您弟弟还小,您可不小了,在社会上也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了,不至于上这个恶当吧?

姐姐不以为然:

“行了吧,不就是庞氏骗局吗?不就是我想要他利息,他想要我本金吗?

放心吧你,我盯着呐,这边一有风吹草动,我马上就撤,再说了,我早就打算好了——等我这本金一挣回来,我就只把利息放里面滚,他骗不着老娘!”

我说行,姐姐您这手叫刀尖舔血,虎口夺食,佩服佩服!

又俩月,一见我就哇哇的哭,说搞基金的跑了。

我说正常啊,骗子早晚得跑,你不是只放利息嘛,也没什么损失。

“没抗住,本金也折进去了。”

“多少钱?”

“十万。”

“不算多,花钱买教训呗。”

“还有我弟弟二十万。”

“嗯,说实话,这可比我想象中少,没想到令弟的风险意识还挺强!”

“还有我表弟十万,我堂姐五万。”

“嚯!怎么还有表弟堂姐的事呐?”

“我哪知道啊啊啊!我早就跟他们说了,这是骗子,不要贪心,不要贪心!挣点零花钱就行了!”

“是,他们自作自受。”

“我堂姐还要和我堂姐夫闹离婚。”

“凭什么,她蠢还有理了?!”

“我堂姐夫背着我堂姐又偷偷放了五十万。”

我,

“。。。。。祝你们幸福吧。”


好吧,通过这件事我又窥见了一点点小小的真理,那就是:

蠢这件事,原来它是会传染的。

有人要问了,知道传染你还不离她远点!

关于这件事我得实话实说:虽然这位姐姐胸大了点,脑仁小了点,但是她人好啊!尤其是对我,那真是没得说。最近她好像又在搞一个“骑多少公里返还多少现金”的电动车项目,据说搞好了能上市,人家说了——不指望卖车挣的这俩钱,我是奔他们家原始股去的。

人家又说,干好了你也来一股。

人家还说,你现在别急着往前冲,等我真挣了钱你再投。

你瞅瞅你瞅瞅,人家挣钱的时候不吃独食,投资得时候还帮你先抗住风险,这样的好朋友,上哪儿找去?

user avatar

实话,我看他的操作,完全没看出来他是学成了。而是就是被骗了。

我觉得他对诈骗的认知不正确,被骗的人从来不是傻的人,而是贪的人,想要赚钱却不想付出的人。

诈骗利用的是人什么心理,就是就是贪心,就是不劳而获,就是空手套白狼,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心理,赌徒心理。

利用你想要不付出什么但是能赚到点钱的心理骗取你的钱财,我觉得在王先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啊!


王先生说想要按照套路,觉得前几笔会正常返款,所以想要被骗之前抽身。

于是,给骗子转了17笔款。

我就想说,17笔难道还少吗?每笔1.8%的佣金收益提现了105元,还觉得不满足,还继续往里投。

这不就是中了骗子的圈套吗???

不就是自己不满足吗???

还真以为被骗的都是不知道套路的傻子啊?不是啊,被骗的从来不都是傻子,而是贪得无厌的人。

王先生这种就算一个啊。

以为前面投了17笔,只赚了105元,估计嫌不够多,又转了大笔几呢,转了4万6千多。

大笔转账,骗子还退给你,那真是骗子傻了。

所以,承认吧,就是自己贪,所以正中骗子圈套,不是自己学成了,骗子不按套路出牌。


旁观者看,骗子完全是按套路出牌的。

你前17笔为什么不收手,你后来为什么转账大额,不是你想教训骗子,而是你想赚钱,正好掉入骗子不劳而获的圈套。



所以,这件事应当知道的是不是傻的、不知道套路的人才会被骗子骗,贪心的想赚钱的,想不劳而获的才是他们的“目标客户群体”。





不得不说诈骗确实对老百姓困扰很大一些,人的防范意识也比较低,所以大家可以平时看一些关于反诈宣传的视频。抖音@孝警阿特 是一名孝感市宣传科的民警。也是孝敬阿特的主要运营者。他会分享一些捉拿罪犯现场的视频和一些反诈宣传的视频,可以让大家提高自己的警惕性,防止自己遇到碰到诈骗团伙却不自知的情况。

这个视频号做响了以后,对当地的违法犯罪行为的震慑力特别强,经常有一些网友会提供一些线索有助于抓人。

更重要的是电信诈骗,涉毒等恶性案件少了很多。以前孝感市电信诈骗的重灾区,现在已经“熄火”,在官方宣传下网友警惕性提高的情况下,孝感的电信诈骗势头被遏制了下来,并且成立了专门应对网络诈骗罪的专门班。

当然除了看一些反炸的视频,孝敬阿特还会发布一些有关走私豪车的视频。也很有趣,这位警察还会一本正经的给你讲车评。有关涉案的一些违法犯罪的车辆,被没收的豪车,非法改装的跑车,走私的车辆,一些真实抓捕的视频都会被发出来。

所以在学习反诈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是一种娱乐,找到乐趣。

实际上我们可以通过视频,多方面的了解一些法律知识一些涉案的过程,这样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加的提高警惕,辨别出一些套路,防止自己受骗上当。这是我们平时很好的学习机会,提高自己警惕性和见识的一个途径。

user avatar

别信他说的。

大概率是被骗了以后,编故事找个理由,显得自己不那么傻。

以前现实案例中,会有被骗者说,自己被操控了,被骗子“迷药”了什么的。用来解释,为什么粗劣的圈套自己会中计。

被骗以后编故事找理由,是受骗者保护自己自尊心的一种表演。当这种表演的设定戏剧化以后,ta确实会成为好玩的笑料和梗。

但读者应该明白,ta不真实。

user avatar

千万别拿自己的兴趣挑战别人的专业,在各行各业都适用。

网上既然能总结出的反诈知识,诈骗分子必然也会知道原来的骗术已经失灵了,这时就要研究新的骗术了。反诈知识就像就像杀毒软件一样,先要有病毒,才能针对性地开发杀毒软件,而病毒一定是先出现,杀毒软件后加补丁。

因此也一定是先出现新的骗术,再赶紧补充反诈知识库,知识库的补充,永远落后于新的骗术一步,而这落后一步的时间差,就是用来实施诈骗的。

只是诈骗分子可能也没有想到还有头铁的主动寻求诈骗的,遇到这种智商还主动上钩的,不去骗一下都对不起自己的专业了,为了捍卫骗子的荣誉也要骗一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