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香港人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但为何不移居大陆?

回答
香港人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企的房价、激烈的职场竞争、以及社会议题带来的不确定性,都让不少港人感到喘不过气来。然而,当谈到“为什么不移居大陆?”这个问题时,情况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也并非简单的“不愿”或“不能”就能概括。这背后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情感、文化、经济、生活习惯、以及对未来的预期等等,这些都是构成港人生活选择的重要基石。

首先,深厚的情感与身份认同是核心要素。 很多香港人,特别是老一辈,他们是在香港这片土地上成长、生活、建立家庭的,他们对香港有着深厚的感情,视香港为自己的家。这种归属感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更是一种文化、历史和生活方式的认同。香港拥有独特的历史背景,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形成了其独特的社会氛围和生活节奏。这种“港味”是许多香港人引以为傲的,也是他们难以割舍的情结。移居大陆,意味着离开熟悉的环境,融入一个与香港在文化、语言(粤语和普通话的差异,以及各地的方言)、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不同的社会。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种身份上的挑战,也可能是一种情感上的疏离。

其次,经济与职业发展的考量仍然是重要因素,尽管情况在变化。 尽管香港的生活成本高昂,但在某些特定的专业领域,香港仍然拥有其独特的优势。例如,金融、法律、会计、高端服务业等,这些行业在香港拥有成熟的市场和国际化的平台。许多香港专业人士在这些领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人脉和职业生涯,移居大陆可能意味着需要从头开始,或者面临职业发展上的不确定性。当然,近年来,随着大湾区的发展,内地许多城市在经济上崛起,也为香港人提供了新的机会。但从整体上看,要完全复制在香港的职业成就和收入水平,在部分领域仍然存在挑战。此外,香港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福利等也是港人考虑移居时的重要因素。

再者,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差异也是不可忽视的阻碍。 香港的生活节奏快,人们习惯了高效便捷的服务,从小习惯了接受英式教育,英语在日常生活中依然占有重要地位。而大陆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人际交往模式等都与香港存在差异。例如,移动支付在大陆的普及程度远超香港,这对于习惯了使用信用卡和现金的港人来说,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社交礼仪、人情往来等方面,不同地域的文化也可能带来摩擦。更深层次的,是一些关于社会管理、言论自由、信息获取等方面的价值观差异,这可能会影响到一部分香港人对移居大陆的意愿。

第四,对未来稳定性的预期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近年来香港社会经历了一些变化,这使得一部分港人对未来的稳定性感到担忧。一些人可能选择移民到海外,寻求更熟悉的政治环境和生活方式。而对于移居大陆,虽然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其中也夹杂着对政治体制、法律体系以及社会政策走向的考量。有些人可能认为,移居大陆并不能完全消除他们对不确定性的担忧,甚至可能引入新的不确定性。

此外,现实的移居门槛和便利性也需要考虑。 虽然国家层面推出了一些针对香港居民在大湾区便利生活的政策,例如购房、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有所放宽。但实际操作中,可能仍然存在一些现实的障碍,比如户口问题、医疗保险对接、社保缴费等。移居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搬家,更是一个涉及多方面手续和融入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会影响到港人的决策。

最后,“逃避”还是“适应”的选择并非只有移居大陆一条路。 香港人面临压力时,他们也有其他选择,比如在香港内部寻找压力缓解的方式,如改善生活质量、调整工作状态、寻找兴趣爱好等。或者如前所述,移民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因此,不移居大陆,也可能只是他们在权衡利弊后做出的一个相对选择,并不代表他们完全拒绝了与内地的联系。许多香港人仍然会频繁往来内地,进行商务活动、旅游探亲、甚至是享受内地的发展机遇。

总而言之,香港人为何不移居大陆,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问题。它并非简单的经济账或生活便利性问题,而是深刻地触及了情感认同、文化归属、职业发展、生活习惯、价值观以及对未来的预期等方方面面。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着香港人对于移居大陆的复杂态度。即使面临生活压力,对“家”的定义、对过往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审慎考量,都使得这个选择并非轻率而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底层人来大陆也没合适的工作,

@泊川

也描述了 普通的工作香港的收入远远比大陆同样工作的收入高,当然他描述的收入有一定的误差,比如说建筑城市基建工人 就算在上海可能也只有5000-10000 RMB,在香港据我所知 差不多有2w-3w港币。有一技之长和精英早就这么做了,你看电影电视,广告金融,国内哪个行当没有香港人台湾人的身影,餐饮上大家都看到了,很多香港 台湾只能开个袖珍店的来大陆就能开连锁开大型上百座位的店。特别台湾 保守估计上百万人次在大陆,别说精英了 杂碎三教九流都来了,台南的无业青年都来混了,当然20世纪末时已经有过一次大陆淘金了。

其实香港人 最早长途司机和小商贩在大陆包二奶 在深圳广州买房置业已经很普遍了。

另外香港人移居的地点可选择性太多...英国 美国 欧洲 澳洲 ...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大家出去旅游过也应该知道...所谓唐人街 基本上是以广东福建籍贯的为主.

user avatar

(跑步回來,貌似在互噴,為此我想多碼幾個字)

假設所有人都是理智的,在考慮成本效益之後,要移居的人會移居,想留底的人會留底。不同人有不同考慮,互相尊重即可。

其實有不少已經退休的長輩已經退居內地。正如題主所言,內地的樓價始終比香港便宜一點。

對於年輕人來說,工作機會始終是最大考慮。始終,對於大部份香港青年來說,他們尚不具備和內地青年競爭的條件:一方面學歷不高,另一方面經驗又不足,在這個情況下,他們根本不可能在大陸找到好工作,既然如此,不如留在香港拿最低工資。

所謂的工作能力,除了學歷和經驗外,還有其他因素,包括當地的社會文化風氣習俗等,再加上人際關係,各種不同的因素組合起來,我們才能評價一個人的考慮。

水電工,在香港被視為低學歷工種,但低學歷代表容易入行?不。香港的建築工人都要考牌的,有證書後也不一定有工開,為什麼?因為工人有工人們的文化。例如一個內地水電工在香港可能會因為他不懂得賽馬而找不到工作。代表他沒有能力?不,只是文化因素限制了他的選擇。

同理,有些人在香港如魚得水,你要他回內地?他才不願意。有些人認爲自由最可貴,不可一曰不上Facebook,你要他在內地工作?還有,移居一個地方,意味他要放棄原有的生活圈,家人、朋友,這些都是考慮!

對於有競爭力的香港人,有不少他們已經在內地打拼,可能有幾個已經在大家身邊。認識一位唸舞台表演的朋友,他目前在社可風的工作室工作,由於不時要北上和"老闆"喝酒,為了方便,他最近便在北京租了單位,大部份間都在內地生活。這個並非特殊例子,在香港越來越常見。

題主提出,"所谓的内心的优越感",我想說,其實我是一點優越感都沒有的。當然,我只能代表我個人,但有機會的話,我很願意在內地生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香港人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高企的房价、激烈的职场竞争、以及社会议题带来的不确定性,都让不少港人感到喘不过气来。然而,当谈到“为什么不移居大陆?”这个问题时,情况远比表面看起来要复杂,也并非简单的“不愿”或“不能”就能概括。这背后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情感、文化、经济、生活习惯、.............
  • 回答
    黎智英及其案件中涉及的其他人士,因涉嫌违反香港国安法中的“勾结外国或者境外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而被香港警方拘捕,这在香港的法律体系下可能面临相当严厉的法律制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以下简称“香港国安法”),特别是其中的第四十三条及第五章“刑事罪行和处罚”,涉嫌触犯“勾.............
  • 回答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的建设,自规划之初就备受瞩目,也伴随着不少挑战。其中,关于“停工”的传言和一些实际存在的进展迟缓问题,确实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要详细梳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剖析。首先,我们要明确“停工”的定义。 如果是说整个项目完全停摆,所有工人都撤离,那可能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如果指的是关.............
  • 回答
    香港海洋公园面临的“倒闭”传闻,与其说是板上钉钉的结局,不如说是它正经历的一场严峻的转型危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它背后的多重因素,以及它作为香港一个重要地标所承载的意义。首先,海洋公园的困境并非一日之寒,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疫情的重创是直接且致命的导火索。 在过去几年里,由于持续的.............
  • 回答
    许留山,这个名字,在多少个炎炎夏日里,化作了一抹清凉,又在多少个闲适午后,点缀了一丝甜蜜。如今听到它“面临倒闭”的消息,心里确实五味杂陈,有种老朋友即将远行的不舍,也有对时代变迁的深深感慨。其实,要说许留山留下的记忆,那实在太多太具体了。记得还是学生的时候,每个月拿到零花钱,最奢侈的去处就是和三五好.............
  • 回答
    在中国、香港和美国这三个地区,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回购时,所面临的金融监管力度确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根植于各自的资本市场发展历史、法律体系以及监管理念。这些差异体现在回购的审批流程、信息披露要求、回购动机的考量、以及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等多个方面,共同塑造了上市公司进行股票回购的操作空间和合规性要求。在.............
  • 回答
    香港人对大陆人产生优越感,这并非一个简单的个例现象,而是根植于历史、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等多重复杂因素的交织之中。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表象,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根源。首先,历史的烙印是不可忽视的起点。 香港的独特历史地位,使其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成为英国的殖民地。这段殖民时期,塑造了香.............
  • 回答
    .......
  • 回答
    比尔·盖茨(Bill Gates)购买大量农田并可能获得巨额农业补贴,这一事件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比尔·盖茨购买农田的背景和动机: 农业投资与商业策略: 盖茨通过其家族信托基金(Cascade Investment)进行大量投资,涵盖了科.............
  • 回答
    付国豪事件,说实话,是个挺复杂的事儿,里面掺杂了太多东西,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要评价他那句“我支持香港警察,你们可以打我了”,得把当时的情境、他的身份、这句话的含义,以及这件事后续的影响,都拆开来看。首先,得说说当时的情境。那是在2019年8月,香港正经历着持续不断的示威游行,而且一些冲突事件也.............
  • 回答
    香港在2022年初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疫情形势,尤其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爆发,一度让医疗系统承受巨大压力,感染人数激增。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何香港没有选择像内地一些城市那样采取“封城”或“禁足”的措施,这是一个值得详细探讨的问题。这背后涉及香港独特的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历史背景。首先,香港的经济高度依赖其国.............
  • 回答
    香港学校最快于 4 月 19 日恢复面授课堂,这个消息无疑给许多家长和学生带来了振奋。尤其考虑到幼儿园、小学以及国际学校率先复课,这背后有其特定的考量和对整体教育体系的影响。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自从疫情爆发以来,香港的学校经历了长时间的停课,转为线上教学。虽然线上教学在维持学习连续性方面发挥了作用,.............
  • 回答
    “香港人是否敌视内地人”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完全回答。这是一个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的议题,并且在不同群体和不同时期,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身份认同”的演变: 殖民地历史的遗留影.............
  • 回答
    香港人过得怎么样?这问题太大了,简单地说一句“惨”或“不惨”都太片面了。香港是一个高度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尽相同,感受自然也有很大差异。如果非要说“惨”,那一定有一些人日子过得艰难。你想想看,香港地少人多,住房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即使是中产,为了买一套房可能也要掏空六个钱包,背上沉重的.............
  • 回答
    香港人为何在普遍住房空间狭小的情况下,依然展现出富贵、有气质和自信?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社会文化现象,远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将其归因于“小房子不舒适”和“看起来富贵有气质”之间的简单二元对立,反而会忽略了香港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首先,我们得明确,“富贵”和“有气质”的定义本身是多元的。香.............
  • 回答
    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房子的价格之高是举世闻名的。那么,香港人究竟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拥有自己的住房的呢?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和策略,并非单一的“窍门”,而是社会、经济和个人努力的综合体现。一、 长期积累与高收入水平:基础中的基础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香港的经济实力和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香港作.............
  • 回答
    关于香港人是否歧视内地人这个问题,这绝对不是一个非黑即白能简单回答的。香港社会内部对于内地人的看法是相当多元化的,情况也相当复杂。要说“所有”香港人都歧视内地人,那肯定是不准确的,但要说完全没有歧视现象,那也是不现实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给你掰扯一下,尽量讲得细致些,让你了解其中的一些况味:1. 历.............
  • 回答
    香港人来内地,体验这事儿,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就好比一块港式蛋挞,你吃着觉得熟悉,但里面的馅料可能早就换了配方,甚至连挞皮的酥度都透着一股陌生感。首先,最直观的,就是那个“大”字。你从香港走出来,从小小的街区,密集的楼宇,有序的车流,一下子闯进内地的大城市,那种“大”会扑面而来。马路宽.............
  • 回答
    这香港人对内地人用英语交流这件事儿嘛,看法可复杂着呢,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我就跟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透彻点儿,别搞得跟什么AI一本正经的报告似的。首先,得承认,香港的国际化背景让英语在这里的地位确实不一样。 从小到大,学校教育,街头招牌,甚至是新闻报道,英语都渗透得厉害。 所以,当一个内地朋.............
  • 回答
    香港人对普通话的态度,用“学”和“不学”两个词来概括,其实太过于简单了。这件事背后牵扯着历史、文化、社会变迁,以及个人选择,可以说是一幅相当复杂且生动的画卷。历史的视角:普通话的“舶来品”与粤语的“根基”要知道香港人的普通话学习情况,得先回顾一下历史。在回归祖国之前,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官方语言是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