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需要紧急换护照,紧急前往墨尔本中国总领事馆
然后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馆员工极其粗鲁的告知,大陆人不可以紧急换发护照,需要预约三个月以后才有的预约递交资料,而和我同来的香港人没有预约当天早晨就成功递进去了香港特区护照的申请,十天以后就可以拿到新护照
我怒从心起,质问员工为什么有这种歧视
一口北方普通话的他们一副鄙视我的样子,说谁叫你是大陆护照
我站在领事馆门口,看着分明不是香港大使馆的牌子,悲愤入骨
有些时候不是他们歧视我们,是我们根本看不起我们自己
----------------
答疑:
为什么要紧急换护照?需要去欧洲参加考试,还有两页在不同页的签证页,英国和申根签证需要连续的签证页各两页,申请换护照加上两张签证的时间接近要两个月,时间不够,我的情况又不符合特别紧急的补发情况
为什么不拍照投诉?墨尔本大使馆进去都需要查包,都不允许拍照,不允许带照相机,领事馆电话都打不通,除非撒泼,投诉无门
为什么要强调北方普通话?直接叙述当时情况,目的是说明工作人员应该不是香港人,和地域攻击无关
是不是你自己的问题?我自己去的时候或者去其他领事馆怎么没事?墨尔本大使馆的服务态度是墨尔本有名的,可以参考下下图谷歌地图上的评价
如果你了解香港
你就會知道香港人不僅歧視大陸人
他們還歧視台灣人(管他們叫台仔、台妹,現好在一點,但嘲笑還是少不免的)
歧視韓國人(泡菜仔、泡菜妹)
歧視南亞人(阿差)
歧視東南亞人(尤其是印尼人、菲律賓人,管他們叫印印、賓賓、女傭國)、嘲笑新加坡人(坡仔、坡妹)
歧視黑人(黑鬼)
說實話,亞洲除了日本的話(世界範圍的話就是歐美),我真的沒看過香港高看過其他國家的人
至於中亞、蒙古的,根本就不入他們法眼,自然說不上歧視
香港人是非常自大的!
為什麼我知道?因為我就是香港人
而我恰巧非常討厭這種行為
香港对内地人的歧视,毋庸置疑,那是一种什么心理状况呢?以我在香港工作生活过几年的经验看,这是弑母情结。
一个人长大了风光了,看不起无知丑陋鄙俗贫穷的母亲,一个人不服管教脱离教诲,仇视怨恨轻蔑讥笑母亲。虽不能下手,心里恨不得杀掉了她,投奔一个优雅慈祥睿智风光的维多利亚圣母。这!就是当下绝大多数香港人的真实心态。
弑母!吓一跳吧?有么搞错介,香港人跳脚,看官们一定也跳脚了吧,但千真万确,只是无人敢于揭示,也不愿意触碰。
但弑母情结的真实性,不见得妨碍它的正当性,弑母是每个少年都有过的心理补偿,而且它反应的恰恰是一个人的成长,群体心理也是如此,香港也是如此。
恰恰是香港各方面的进步,产生了对文化母体的贬低鄙视,千方百计回避母体,厌恶母体,这当然不对的,必须批评甚至纠正。同时,弑母情结也反映了香港群体心理的幼稚与有待进步。
更成熟一些的心理,应该是厌恶母亲与文化母体,但默默地接受忍让后,认真地为了改善母亲与文化母体做一些事情,金庸早年对内地的激烈批评,对中英谈判的抵触,再转变到对一国两制的接受,积极参与香港回归,努力推动内地文化进步,这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心理反应。
在国际格局中,香港是中国大陆的离岸金融中心,相当于拜占庭的威尼斯,香港要做的事情不是去歧视中国大陆,而是要影响要推动中国的进步,不然,新加坡这个热那亚在背后虎视眈眈,立即会越俎代庖……这样的格局下,某些香港人的无知,令人反倒令人歧视的!
差不多十年前,老爸那时还在往西非倒手机,在香港租了一个小仓库方便走货。因为心疼钱,一到香港就是顿顿方便面,被邻居天天当面笑孤寒鬼(穷鬼)。没办法,我们确实没钱,压一个货柜就足以把存折掏空。
忍了,一个被泼过汽油的人还面不改色的糙老爷们,也只能笑一笑,然后拖着旧得快脱了线的行李箱去赶大巴。
两月前我妈去香港。她一辈子初中老师,人胆子小脾气好,还讲点死板的“内地人脸面”,想着第一次去香港,硬是穿身好的再拿多点钱去。
结果被本地人理直气壮插队也就算了,我妈想买包便宜点的巧克力,导购居然直接骂她“穷就不要来香港”。把我妈气得快说不出话。
妈的,要是在国内,我绝笔要带着兄弟教育教育你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最后还是一个香港老阿姨解的围,骂了那小子几句。和那阿姨一聊,人家是老一辈上海过来的。
我妈跟我说时,还带着歉意说自己没买什么奢侈品,可能人家忙,觉得钱少不划算。
这可能是我吃过最窝火的一盒巧克力。
我可以打个哈哈说“哪里都有好人和坏人啦我们不要以偏概全blahblahblah”。但我觉得,与其把话说的滴水不漏,不如老实一点:确实有一部分香港人,且数目不小,歧视大陆人。
我能理解:不就是穷和素质低嘛。相比于香港人的整体水平,咱们大陆整体水平确实穷,确实素质不高,没什么好黑的,歧视这两点非常正常。只要不摆上台面,那是你的自由。
但是作为一个服务业中心,把这种心态带到工作中,就是你的不专业。而这种不专业迟早会让你付出代价。
我是佛山人,自小看着翡翠明珠本港国际长大。刘德华的那条“今时今日甘样既服务态度系未够噶”看了无数次。只可惜现在这一印象早已清零。
我到澳门也是买,到香港也是买。澳门人见面多是开口笑,香港人屌啊屌。哥们,你这是在作死你知不知道?
至于工作中打过交道的某些香港职业经理人,我就先不说了,免得个人情绪过重。
最后,为了政治正确PS一下:都是我的个人观点,你来咬我呀。
去伊朗旅行,由于前台不在,看见旁边坐着一群亚洲人。觉得比较像中国人,便礼貌性的用汉语试探'是中国人吗',对方用英语回答'no,I'm not',之后低头吃饭,不再理我。更远处的泰国人,可能觉察到我需要帮助,便起身' need some help? '。恰好此时,前台到了,顺利入住。一宿无话。
第二天,在城堡跟朋友会面,他带我去换钞,在银行遇见了那群亚洲人。朋友问我,跟你长得挺像,是中国人吗,我说不知道,也许是日本或者韩国的吧。朋友跟他们攀谈起来,对方告诉朋友他们来自香港,之后还用普通话跟朋友交流了几句,我很惊讶,他们昨天明明是不讲中文的。顺带说一下,朋友是加拿大人,仅会简单的汉语。我顿时感觉很悲凉,在异国他乡,当你需要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时,对方却用冷冰冰的英语回绝你,并且义正言辞的告诉你“我不是中国人”。相比之下,身旁的一群的泰国人却热心协助。
每次想到这件事,我都觉得很悲凉。
――――――――
捡两处回应吧
当对方用英文说 no,I'm not 时,我的第一反应是对方可能是港澳台人士或者华裔,懂中文,但不愿意称自己为中国人。
而第二天我朋友的问话,注意他的原话是“跟你长得挺像,是中国人吗”,为了避免昨天的氛围,我只能说他们是日本人或者韩国人来避免我说他们是中国人却让他们感到不适的这种感觉。
――――――――
有人问我有没有想过原因,我的确想过。也许我们太吵、插队……,这样的结果是当地人对我们的观感很差。也许中资的大量涌入也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焦虑及失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