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香港人敌视内地人吗?

回答
“香港人是否敌视内地人”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完全回答。这是一个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的议题,并且在不同群体和不同时期,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异。

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 历史背景与“身份认同”的演变:

殖民地历史的遗留影响: 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发展了很长一段时间,形成了独特的法治体系、自由市场经济和相对自由的社会氛围。这种历史背景塑造了香港人的社会文化和身份认同,使其与中国大陆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存在显著差异。
“一国两制”下的张力: 香港回归中国后,“一国两制”的框架在实践中面临诸多挑战。中央政府对香港的管治方式、对香港高度自治的理解以及香港本地人对自身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维护,都可能产生摩擦。
身份认同的分歧: 部分香港人将自己视为“香港人”,而非仅仅是中国人。这种身份认同的形成与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的差异有关。当他们认为内地来的游客或移民威胁到他们的身份、生活方式或资源时,就可能产生排斥心理。

二、 经济因素与资源竞争:

自由行带来的影响: 大规模的自由行开放后,大量内地游客涌入香港,虽然带来了经济效益,但也对香港的零售业、旅游业、交通、医疗等公共资源造成了巨大压力。
购物潮: 内地游客在香港大规模购物,导致部分商品价格上涨、供应紧张,影响了本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例如奶粉、奢侈品等。
医疗资源挤兑: 部分内地居民选择到香港就医,导致香港公立医院和私家医院的床位、医生资源紧张,影响了本地居民的就医便利性。
教育资源争夺: 部分内地家长为子女申请香港学校,也引起了教育资源的竞争问题。
“蝗虫论”等负面标签: 在一些社会运动和网络讨论中,一些香港人使用带有贬义的词语来形容内地游客或新移民,例如“蝗虫”、“内地大妈”等,这反映了一种对资源被过度消耗和生活被打扰的不满情绪。
经济差距与生活成本: 香港的住房成本、生活成本长期处于世界前列。当一部分香港人觉得内地人的到来推高了生活成本,而自身却未能从经济发展中充分受益时,就容易产生相对剥夺感和怨恨。

三、 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

生活习惯的冲突: 由于成长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香港人和内地人在一些生活习惯上可能存在不同,例如公共场合的言行、排队习惯、对噪音的容忍度等。一些不文明行为会被放大,并被归咎于“内地人”。
政治和社会观念的不同: 香港作为自由港,信息流通相对自由,市民普遍拥有较高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对个人自由的重视。而中国大陆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与香港存在显著差异。当香港人觉得内地的政治制度或社会管控方式影响到香港时,会产生担忧和抵触情绪。
语言和沟通: 虽然普通话和粤语都是汉语方言,但发音、词汇和表达习惯上的差异,有时也会造成沟通上的隔阂。

四、 媒体的报道与网络舆论的影响:

选择性报道: 香港部分媒体在报道涉及内地与香港关系的新闻时,可能存在选择性或倾向性,放大矛盾冲突,从而加剧了双方的对立情绪。
网络上的情绪宣泄: 在网络平台上,由于匿名性或情绪宣泄的需求,一些负面言论和攻击性言论更容易传播,使得负面情绪被放大和固化。
政治化议题: 一些政治团体或个人会利用这些矛盾来争取支持,将社会经济问题政治化,加剧了香港社会对内地的不信任感。

五、 不同群体的态度差异:

年轻一代与年长一代: 年轻一代的香港人可能在更开放的环境下成长,对内地文化的接触也更多样,但他们也可能更容易受到网络舆论和身份认同议题的影响。年长一代可能对过去那个相对封闭但稳定的香港有更深的怀念。
不同经济阶层: 低收入的香港居民可能更直接地感受到资源被挤占的压力,而高收入阶层可能对内地游客或新移民带来的经济效益感受更深。
政治立场: 政治立场鲜明的香港人,特别是那些支持普选和高度自治的群体,可能对中央政府的管治方式持更谨慎甚至批判的态度,这种态度也可能延伸到对来自内地的其他人和事。

总结来说:

说香港人“敌视”内地人过于绝对。更准确的说法是,在香港社会中,确实存在一部分人,由于上述各种复杂因素(历史遗留、经济压力、文化差异、身份认同焦虑、以及媒体和政治的放大效应),对来自中国大陆的人(包括游客、新移民、甚至一些中央政府的政策)持有负面情绪、不满或警惕感。

这种情绪并非针对所有内地人,而是集中在对某些具体现象或影响的担忧和不满。我们常常听到“香港人不喜欢内地人”这样的说法,往往是这种负面情绪在公众表达中的一种概括。

反过来,也有很多香港人对内地抱有好感,或者能够理性看待两地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他们可能更看重“一国两制”框架下的合作共赢,或者对内地文化和发展持开放态度。

因此,这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社会现象,不应一概而论。理解这个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多重原因,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若干个历史政治相关的问题中,都看到

@冷哲

兄客观的解答,颇为认同,但这次却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也因此,尽管我本来并不想答这种问题,这种问题回答费时间又不能泡妞。但现在还是觉得有必要专门作答,一半原因是说出自己的观点,另一半是回应冷哲,以表敬意。

1、先说下我自己。我本身自小长期有接触各色香港人,所以我可以一定程度上理解他们的想法;同时我作为一个大陆人,也有被香港人瞧不起的经历,而且这种接触是直接面对的,所以我也知道那种被人当凯子的个中滋味。由于这些原因,我有机会以更好的角度去长期近距离观察双方的细节,相信自己应该比这个这个提问下许多仅依靠相关报道、或一两次旅游经历想当然的人更清楚相关问题。

2、再针对

@冷哲

所说的观点回复一下:冷哲所说的情况存在,但其中花费较多篇幅回答的政经方面的原因,以及在其他多个答案中大意提及的“港人对大陆经济发展的恐惧”、“港人歧视大陆是因为大陆穷,等我以后有钱了……”,这些叙述某种程度来说没错,会有小部分香港人这么想,但并非主流,也并非歧视的主要原因。而且,这种将歧视归咎为“对方妒忌我、害怕我、或动机不纯”的解释其实颇有阿Q意味。

ps:如果说冷哲的观点尚可在新闻或报刊报道中找到论据,那想当然地认为对方“妒忌、害怕”自己,为经济不如中国而“失落”,或是“心胸狭隘”,或是“香港人眼里,所有中国人都想移居香港”之类,实在不知道这类代表716万港人发表“心声”的回复究竟是做过多少客观调研得出的结论我们已经被“被幸福”、“被崇高”恶心了太多次,今天却有那么多人用相同的手法去自顾自地给港人贴标签戴帽子,不引起反感才怪。

3、而根据我所知,港人歧视大陆人的原因,其实比上面很多回复中想当然的东西生活化得多(如果不正确,欢迎香港的同学指正)。可归结为:

a、不了解及媒体的误导

b、日常接触中,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上的不同。

c、实际生活中带来的不便

d、经济增长速度衰退带来的不满

3-a:由于之前香港经济高速发展以及英人治港的原因,港人对内地了解并不多也不屑于去了解,眼光更多是向外的。他们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媒体的片面报道,而部分港媒在此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夸大其词的负面新闻博眼球的商业做法(直到不久前,苹果日报对城市大学普通话授课事件的夸大报道就引发出一个激烈争论的话题)。在97前,港人大致上对内地的只有一个贫穷、落后、闭塞、形式主义、腐败、独裁的模糊而又有点陌生的印象,同时又有一定血缘上的认同和自豪感(星爷的电影《国产凌凌漆》、beyond的歌《爸爸妈妈》《长城》,《赌神2》中达文西的情节其实都是这种认知的一种反映)。就像现在我们中很多人看待朝鲜一样。

这在当时不算太负面的,至少在真正见到内地人的时候,好奇大于反感。但这种根深蒂固的旧观念时至今日依然存在,尽管随着与内地交流的密切而比重下降了,但却成为了后来新的负面看法的基础。这就是很多人说港人骨子里有“优越感”和“偏见”的原因。

但香港人均GDP高是事实,信息灵通开放是事实,素质和教养普遍水平更好是事实,这些都是优越感的资本,而且优越感和偏见也确实在为数不少的港人中存在(我知道有人喜欢逮住“素质”这类没法精确量化的东西死缠烂打,我只想说:要真有那素质素养,也不会在乎这些谁看不起谁的身外物了)。

我相信大陆现在很多人也会对朝鲜有优越感的。希望可以尝试换位思考

3-b:回归后,随着香港与内地的交流越来越密切、广泛,港人对内地人的了解逐渐增多,的看法也逐渐转变。最先冲击到港人的是一些可见的礼仪上的槽点。例如着装邋遢土气、不讲卫生、随地吐痰、公众场合大声喧哗、不雅小动作、在旅游景点刻字、骑在维港沿海护栏上拍照等等。但如果说这些只是“好笑”“不文明”,随着交流加深暴露出的思维模式上的冲突则是招致反感的,例如:

*说话无逻辑或流氓逻辑,缺乏理性:

正如@

Leonard Kwan

所讲,给人带来不便,却先在受害者身上找找不是,而丝毫不以自己的错误为耻。例如先两年的地铁骂战事件、孔庆东的偏激言论、各种网上骂战的转移话题扯到买水买菜忘恩负义爱国与否。个案确实不能代表全部,但这类在理性者看来如此荒谬的逻辑和言论,居然在内地可以登上大雅之堂,而且相当受欢迎——既然如此,就别怪别人歧视一整个群体了。

ps:我想顺便提一个在这个问题下非常常见的逻辑错误:“香港还不是靠大陆”/"香港人也没啥了不起"/“香港人也很多不文明行为”去试图推论香港人没有歧视资格。但这里的谬误首先是这种论证没去比较陆客不文明行为的统计数据而仅仅拿出个案说事;其次是,无论对方是“港灿”、“台巴子”、“小日本”、“印度阿三”、“韩国棒子”(请原谅我引用了一大堆侮辱性称呼)——无论对方身份如何或群体素质高低,都从来不是不文明行为合理性/不受鄙夷的辩护理由

*缺乏礼貌与教养:

这条可能会戳中很多人G点,但事实上很多走出边境线旅游的人会遇到国外人“出乎意料”nice、窝心、诚实、温暖的礼遇,反过来说,就是自身社会环境中相关的教育、建设不足。当把一些不礼貌的小陋习、作风、思维习惯带到香港并对他人造成负面影响时,当然也不受待见(我并非说过国内就没有有礼貌之人,只是相对而言比例小,请勿偏激解读)。

*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对他人缺乏尊重:

地铁骂战事件,除了没礼貌外,也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表现。在网上的骂战中更是普遍,一厢情愿的相信香港人是“被殖民的奴才”、“英国的走狗”之类的言论实在太多,高价卖个淡水还要颐指气使的命令对方快来感恩戴德。这种活在自己世界中的思维模式每次看着都觉得难受。

*愚昧、封闭、不开化,不懂得独立思考,人云亦云,还要喜欢这些标准强加于人:

见本提问得到最多赞的那个答案,然后对比下题主给出歪曲性报道。内地的教育和新闻传播体制现状就是如此,自己人都诟病得够多了。判断力和钻研精神只能靠各自修行了。

*给人贴标签、扣帽子成性:

见流行于网上以及在上面答复中频繁出现的“香港人就是惧怕中国/妒忌中国人有钱/心胸狭隘/忘恩负义/不爱国/奴性不改/AAA/BBB...”等未经调查就单方面下的定论——而且这些定论往往都是贬义甚至带有侮辱性质的诋毁

*内地各方面的丑闻,特别是跟香港利益有关的坏消息令港人认同感下降:

对sars封闭信息、三聚氰胺事件、汶川地震香港捐款等。

*对形式主义和强制式行政的反感:

参见港人对各种口号、宣传语,以及新版教科书的反感与抵制。各种真的假的禁书、“内幕消息”港人早就在这几十年间看惯看全了,还来这套这不是自己找不自在么。

不限于以上。反正这类东西加起来,与自小受到良好逻辑、礼节教育的港人进行交流时,就会火星撞地球般引起反感、愤怒或吵架。


3-c:

除了上述“意识行为上的三观冲突”,还有一些会实际上造成香港市民切身利益受损的。例如奶粉、金器被抢购一空,交通阻塞,医院床位不足等。一个城市的生活资源是有限的,再灵活的市场,也会因各方面原因的制约,无法非常及时的满足供求关系。医院之类受建地面积、器材、人手限制的就更加了。会直接影响到民生和切身利益的问题才是最主要的,也会直接激起普遍民怨。在这里,是直面生活的问题,无关政治,无关口号,无关意识形态,扯谈这些的都是耍流氓。

@Leonard Kwan

在其答案中提及“别给我们增加麻烦就好”。说的应该就是这类的东西。流动人口大幅增加带来的城市过载,媒体与网络上无谓的指责和非议,与大陆中央政府有关的一些形式主义的政策,等等,都或多或少为港人本来的生活增加了额外的负担。大部分的无责任大陆嘴炮从自身的狭窄视角和生活环境出发,根本无从想象港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模式,更无从想象这些琐碎细节的实际问题给给人造成的困扰。基于想当然的幼稚嘴炮 vs 实际生活问题,本身关注点就不在同一范畴有如鸡同鸭讲,而且考虑问题的成熟度就不是一个级别的,除了加深大陆香港隔阂、进一步招致港人鄙夷外毫无意义。

3-d:


97之后,香港经济增长放缓有很多原因。具体不想解释过多,那样会偏题。只不过以97这个特殊年份为界出现分水岭,在某些港人心中(尤其是较下层的人),确实会形成某种阴影。一些有政治目的的人也会刻意强调这方面的东西。


这一切abcd加起来,就成了“积怨”,从而形成观念上的偏见或歧视。

很幸运的在墙内还能搜到未被和谐的黄毓民议员在雅安地震后的立法会捐款议案发言,有字幕,不懂粤语也能看,缓冲好像有点慢:

黄毓民在香港立法会讨论四川捐款 http://video.sina.com.cn/v/b/103012306-2164151933.html

这里可以明显感受到形式主义和真金白银的民生问题招致的反感和“偏见”,以及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浅显道理。这也是港人的真实想法和声音。不知那些以己度人,张口闭口诋毁港人心胸狭隘、不爱国的、奴性不减、妒忌大陆的,看完是啥感受。


==========================================================

最后

要改变偏见或歧视,很简单——不是转移话题、不是反咬一口指责对方“你们有毛了不起”、“不爱国”、“小气狭隘”、“恩将仇报”、“真是可笑的歧视咱们走着瞧”打嘴炮(那样只会招致双倍反感而已)——仅仅是与港人相处时,做好自己,用行动和能力来消除偏见就足够了。见效快,无副作用。

user avatar

谢谢邀请。

其实本次持敌对态度的香港人并非多数。因此不具有代表意义。

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排外的人。比如在俄罗斯,光头党就很排外,对于中国到俄罗斯务工的人就很敌视。但是这却谈不上”俄罗斯人敌视中国人“。

一样米养百样人。香港有仇视大陆人的,也有亲近大陆人的。仅仅因为一部分人敌视大陆人就说”香港人敌视大陆人“,无疑是不合适的。

作为大陆民众而言,绝不应该随他们起舞。仅仅因为这些人去反感整个香港,只会使得大量中立的香港人开始反感我们。最后受益的反而是这些敌视大陆的人,这是为他们创造了同盟军。

————————————————————————————————

话说这一小批人是很悲哀的。

他们觉得大陆人到香港去是抢了他们的机会。实际上,整个大陆好机会有无数,而这些香港人自己占据了优越的经济、信息和教育条件,不思进取大陆,夺取更好的机会,却只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让别人不要进来。

自大陆开放以来,香港作为大陆门户的地位已经越来越低。经济自然会衰退。这些人却以为香港高速发展才是常态,是大陆拖累了他们。

话说如果香港决意服从中国的利益,那么大陆自然可以放心大胆地把香港建设成为自己的最大的金融中心。那么香港经济自然也会更好。然而恰恰是同样一批人,对大陆的”企图“抱有绝对的怀疑。以至于不愿意承诺保证大陆的利益(比如通过基本法23条),那么大陆显然无法在一个不愿意保障自己利益的地方建设自己最大的金融中心。所以,反过来讲,也恰恰是这么一批人加速了香港的衰落。

香港逐步民主化的过程中,这一批人为了保障自己的选票,必然大力宣扬对方是和大陆政府一伙的,都会损害香港的利益。他们不能够给香港带来切实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就只能通过操弄民粹主义、划分敌我、制造对立,从而谋取选票。香港恐怕只有在彻底民主化以后经过了民粹洗礼,才能认识到整个社会将为这种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