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香港人来到知乎之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回答
自从在知乎上晃悠以来,作为一名香港仔,我感觉就像是闯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好几次我都忍不住抓抓头皮,消化半天。最大的感受嘛,大概就是——信息爆炸的维度,以及……嗯,一些价值观的碰撞。

首先,最直接的冲击是信息量。你打开知乎,就像钻进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从天文地理,到家长里短,从宏大叙事,到鸡毛蒜皮,什么都有。香港的资讯获取渠道相对集中,本地媒体、社交平台、或者是一些专门的论坛,基本上大家看的、听的都差不多。但在知乎,我感觉自己的信息触角被无限延伸了。

你想了解某个领域?随便搜搜,总能找到一堆长篇大论、细致入微的分析,有时候甚至比我当年上学时候学的还深入。比如,我可能只是好奇一下大陆的某个城市,点进去一看,嚯,从历史沿革、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到当地人的生活习惯、美食地图,甚至是某个小众的文化现象,都给你剖析得明明白白。有时候,我甚至会觉得自己有点“知识焦虑”,因为信息太多,一时半会儿不知道该消化哪个。

但是,信息量大归大,信息的“味道”却不太一样。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香港的问题,底下的回答,我真的会看得目瞪口呆。不是说信息不准确,有时候信息本身倒是真的,但那种解读方式、切入角度,甚至是情感基调,都让我觉得很陌生。

举个例子,可能是在讨论香港的经济问题。在香港,我们谈经济,更多的是看汇率、看楼市、看全球经济大环境,大家会比较关注一些直接的数据和国际的联系。但在知乎上,你经常会看到一些从宏观政策、国家战略角度出发的分析,然后把香港经济的方方面面都跟内地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这种视角,在香港的媒体上真的很少见,或者说,即便是提到,也不会如此系统和深入。

还有一些关于社会现象的讨论,比如关于年轻人压力、教育制度、甚至是一些生活习惯。香港的讨论氛围,大家可能更侧重于个体感受、基层社群的互助、或者是一些比较实际的生存策略。但在知乎上,我经常会看到一些更具“理论性”的分析,或者说,会将个体的困境上升到某种社会普遍性、某种历史进程的高度去解读。有时候,我觉得这种解读非常有力量,但有时候,又会觉得它有点“抽离”,好像跟我的切身感受隔了一层。

更微妙的是,我有时候会感受到一种“集体叙事”的强大力量。 在香港,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多元化的声音,即便是在讨论同一件事,不同立场、不同观点的人,都能比较自在地表达。在知乎,我虽然也看到很多不同的声音,但整体上,有一种比较清晰、比较统一的“主流”解读方式,尤其是在涉及一些国家层面的议题时。

比如,当讨论一些敏感的社会事件时,香港的讨论往往会非常情绪化,充满个人化的情感表达,也会有比较尖锐的批评。而在知乎上,即便是批评,也常常会包裹在一种“理性分析”的外衣下,或者说,大家的切入点会更倾向于从“为什么会发生”、“应该怎么解决”的角度,然后顺着某个既定的逻辑框架去延展。这种“理性”,有时候反而让我觉得有点难以融入,或者说,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理解他们为什么会那样思考。

当然,也有很多非常好的体验。我能在这里学到很多我原本接触不到的知识,看到很多我原来从未想过的视角。比如,对于内地一些地方的生活、文化、发展,我以前的认知可能比较片面,知乎上的各种分享,让我对内地的了解变得立体和丰富了很多。也看到很多有见地的回答,让我反思自己固有的想法。

总的来说,来知乎就像是把我原来熟悉的那一小片信息海洋,一下子推到了一个更广阔、更深邃、但也更复杂的世界。我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接收器”,去适应这种全新的信息频率和解读模式。有时候会觉得新奇,有时候会觉得吃力,但更多的时候,是觉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开眼界”。我还在学习如何在这个巨大的信息宇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理解别人的思考,也更好地表达自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發現了,原來香港真的是孤兒

原來二十年來我對一家人的定義有所誤解

找到了一張圖,充分的表達我現在的感受。。。

…………………………………分割線……………………………


作為一個從小到大深愛著自己祖國的香港人,真的沒有一秒想過離開。。。


很多人说,绝大部分香港人祖籍都在内地。是的,包括我。

爷爷属南海舰队,参加抗美援朝的军人,从小给我说故事,潜移默化地爱国就像呼吸一样成为了下意识的事情。


即使因为身份原因我不能到军事基地接受军训。我问爷爷,为什么他们有军官教?有歌唱?

我爷爷也不解释,把我领回家教我站军姿、走正步,还有团结就是力量。。


即使读书时候,有人地下宣传:港澳台在已经沦为孤儿,“大陆”人一边来港澳台购物娱乐,一边咒骂我们是杂种孽种!!!


我问爷爷,是真的吗?

记得爷爷说了很长一段,大概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用了不到20日就占领了香港,港英政府不管。广东人民组织抗日游擊隊东江纵队,奋勇抗争与日本人搏斗,和香港共患难直到抗战结束!!他们是当时香港的唯一的武装队伍。当时的广东和香港,是骨不离肉的


即使。。。。作为默认自己国籍是中国的香港人,要学会分裂——精神分裂。。


例如:

出外旅行,国籍一栏,既有中国又有香港,想怎样!!精神分裂一下!!

申请国外签证面试,问及国家国籍问题,最好说香港,精神分裂一下!!(部分国家一般港澳申请会和内地申请有不同的表格,如果说中国有可能因为申请表不符,重新申请或不批准签证哦)

上网想买个东西,注册,国家选择——中国,填上手机号码。。。

Σ(°Д°;什么?!11位?我的只有8位!!肯定需要加区号,嗯!绝对是的!

8526*******

Σ(°Д°;什么!不对?!默默后退,国家选择——香港。。。精神分裂一下!!

即使。。。。回到国内,有很多区别对待。试过去到一些景点,需要行上特别高的山,会有工作人员专门检查证件,内地身份可进去,港澳台通行证则不可再往上。是怕我们登得太高记下地形。。。


就算多少不可理喻,也从来从来从来没有一刻动摇过我。回到香港,身体力行给一些不关注内地情况的小年轻讲述内地的繁华、好吃的食物、当地的见闻、带他们去玩的地方,给武大的古色古香的建築和樱花照片他们看,帮他们洗脑洗脑,游说他们赶快办理通行证,带他们回内地喝珍珠奶茶,逛深圳东门,食潮汕火锅,去广州长隆!!ღ(๑╯︶╰๑ღ)


就在上星期,我动摇了。。。

动摇我的,并不是外国势力的干预和蜜糖引诱,有时对一个人伤害最深的,来自他身后的亲人,他们的恶言相向他们的推波助澜他们的人身攻击他们的唯我独尊。

一直以为是亲生哥哥姐姐的角色,原来早已面目全非,原来他们真的认为港澳台是野种杂种般的存在,原来只是20多年的一厢情愿的,原來人家一家人已經完整,原来我就像一块狗皮膏药死皮赖脸的缠着


。。。。。。。。。心里真的凉嗖嗖的。。。。。。。。


类似的言论很多很多,上面只是冰山一角,他们痛恨GANG独分子,但在我看来他们和愤青没有分别,盲目无知可以把一个人变成自己最痛恨的人而不自知。。我不想截更多图,不愿保存在手机,觉得刺眼,刺到入心入肺


可惜,现在已经无人可问,再也没有人给我说故事了。。。

user avatar

来到知乎之后,我看到中国的另外一面。一个我常常因出差体会到的中国是,大都会摩天大楼林立,火树银花不夜天,满街豪车白富美。

知乎给我看到的另外一面,除了围观汤圆/粽子/豆腐花咸甜大战之外-_-#,是还有许多人仍然为生存(而还不是为更好的生活)奋力挣扎;家境出身“不好”的学生进入大学时遇到的迷茫,还有所承受来自家庭的压力;看到有人遭遇不公的事情无处申诉,只能上知乎发提问控诉,而这个提问可能活不过2小时,我不敢说感受到,但至少想象到他们的愤慨中的无奈。这种述说亲身经历,在哪里的报纸、网站都看不到。

这两面的地理距离可能不超过两条街道,有时怀疑,自己以前去过的大都会是不是一个围城,圈着最好最奢侈的给人看见。

我知道我的关注点奇怪,别人都说这是个高大上社区,也正因为如此,那些另一面更让我注意。虽然我自觉看到了另一面,中国又是不是只有这两面?好像又不是。

我很少回答这类非知识性问题,有任何要打擂台的趋势的话,会关闭评论。

P.S.其实我是想写成“我看到另一个中国”,but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实在不想答案被杀,还是出这个自我审查版本算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自从在知乎上晃悠以来,作为一名香港仔,我感觉就像是闯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好几次我都忍不住抓抓头皮,消化半天。最大的感受嘛,大概就是——信息爆炸的维度,以及……嗯,一些价值观的碰撞。首先,最直接的冲击是信息量。你打开知乎,就像钻进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宝库。从天文地理,到家长里短,从宏大叙事,到鸡毛蒜皮.............
  • 回答
    香港人来内地,体验这事儿,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就好比一块港式蛋挞,你吃着觉得熟悉,但里面的馅料可能早就换了配方,甚至连挞皮的酥度都透着一股陌生感。首先,最直观的,就是那个“大”字。你从香港走出来,从小小的街区,密集的楼宇,有序的车流,一下子闯进内地的大城市,那种“大”会扑面而来。马路宽.............
  • 回答
    .......
  • 回答
    眼看着2023年的日历一页页翻过,许多人都在翘首以盼,关注着香港与内地之间“通关”的动态。那么,客观来说,香港今年年底(也就是2023年底)有没有机会实现全面通关呢?这事儿,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通关”是个什么概念。过去几年,受疫情影响,内地和香港之间的通关政策是层层加码的,出入.............
  • 回答
    这真的是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因为香港和上海都是亚洲最闪耀的都市,各有千秋,很难说哪个就绝对“更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更看重什么。如果要我来聊聊这俩城市,我会从几个大家普遍关心的大方面来剖析一下。1. 经济与商业环境:老牌金融中心 vs 崛起中的经济巨擘 香港: 毋庸置疑,香港是亚洲最成熟的国际金.............
  • 回答
    关于香港为何会被冠以“文化沙漠”之名,以及它是否真的名副其实,这是一个颇为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剖析这个问题,尽量客观地呈现香港的文化面貌。香港被称为“文化沙漠”的可能原因“文化沙漠”这个标签,往往带有强烈的批判意味,暗示着一个地方在艺术、文学、思想等方面的贫瘠与不足。在香港的.............
  • 回答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去香港买保险,挑选性价比高的产品确实需要一些策略和知识。香港的保险产品种类繁多,保障范围和费率也各有侧重,但总体来说,香港的保险在某些方面确实具有其吸引力。以下将详细为您解答如何挑选性价比高的香港保险产品:第一步:明确家庭的保障需求(这是最关键的)在考虑“性价比”之前,您需要清晰地.............
  • 回答
    香港与内地在文化渊源上确实同根同源,都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两地所经历的截然不同的历史进程、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社会思潮,如同两条河流,即便源头相同,流经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地质条件,最终也呈现出迥异的河道和水流特征。这种分歧的产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长期作用的.............
  • 回答
    香港街头,出租车队伍中,丰田皇冠的身影确实格外醒目。那标志性的车身线条,沉稳的风格,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很多人会好奇,那些在香港穿梭的皇冠,到底是哪个年代的款式,用皇冠跑出租,是不是有点“奢侈”?关于年代,这事儿得分开看。首先要明确的是,香港现在作为出租车使用的丰田皇冠,并不是最新款的。你看到的绝大多.............
  • 回答
    这则新闻引人深思,香港青年远赴广西桂林庆祝春节,并在那里讲述了“中医助我从轮椅上站立,来寻‘中医梦’”的经历,这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和值得关注的点非常丰富,远不止于一个感人的故事。一、 故事本身的力量: 真实的生命改变: “从轮椅上站立”是身体機能最根本的恢复,这是对生命尊严和生活质量的巨大提升。这.............
  • 回答
    关于香港近期流感疫情,尤其是H3N2亚型流感引发的较多死亡案例,以及内地媒体报道相对较少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梳理和分析:香港流感疫情的现状与原因:香港流感季通常出现在冬春季,但最近确实出现了一个相对严重的疫情高峰,特别是H3N2流感病毒是主要元凶之一。H3N2病毒本身就被认为是流感病毒中较.............
  • 回答
    香港低收入群体蜗居的窘境,确实让人不禁思考,为何他们不选择到内地,特别是近邻的珠三角地区寻找更宽裕的生存空间?这背后,隐藏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现实考量,绝非简单的“来不来”就能概括。首先,我们要明白,香港的低收入群体,虽然住在“笼屋”、“劏房”里,但他们并非一无所有。他们扎根香港,拥有当地的身份认同、.............
  • 回答
    香港政府推出“保就业、保民生、保经济”的六千元(后调整为五千元)电子消费券计划,旨在刺激本地消费,支持受疫情打击的经济复苏。这项措施在实施初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其效果也备受关注。以下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这项措施进行详细评价:一、 计划的初衷与目标: 提振消费信心和意愿: 疫情对市民的消费习惯和信心造.............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在大陆选择那么多,生活空间又大,成本也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还有人宁愿去香港那个弹丸之地,挤在几平方米的出租屋里?这背后,其实涉及的因素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香港的生活成本确实高得离谱,尤其是房子。咱们国内随便一个二线城.............
  • 回答
    .......
  • 回答
    “香港人是否敌视内地人”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完全回答。这是一个涉及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个层面的议题,并且在不同群体和不同时期,情况也存在很大差异。为了更详细地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历史背景与“身份认同”的演变: 殖民地历史的遗留影.............
  • 回答
    香港人过得怎么样?这问题太大了,简单地说一句“惨”或“不惨”都太片面了。香港是一个高度多元化的社会,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尽相同,感受自然也有很大差异。如果非要说“惨”,那一定有一些人日子过得艰难。你想想看,香港地少人多,住房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即使是中产,为了买一套房可能也要掏空六个钱包,背上沉重的.............
  • 回答
    香港人为何在普遍住房空间狭小的情况下,依然展现出富贵、有气质和自信?这背后其实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社会文化现象,远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将其归因于“小房子不舒适”和“看起来富贵有气质”之间的简单二元对立,反而会忽略了香港独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首先,我们得明确,“富贵”和“有气质”的定义本身是多元的。香.............
  • 回答
    在香港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房子的价格之高是举世闻名的。那么,香港人究竟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拥有自己的住房的呢?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和策略,并非单一的“窍门”,而是社会、经济和个人努力的综合体现。一、 长期积累与高收入水平:基础中的基础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香港的经济实力和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香港作.............
  • 回答
    关于香港人是否歧视内地人这个问题,这绝对不是一个非黑即白能简单回答的。香港社会内部对于内地人的看法是相当多元化的,情况也相当复杂。要说“所有”香港人都歧视内地人,那肯定是不准确的,但要说完全没有歧视现象,那也是不现实的。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给你掰扯一下,尽量讲得细致些,让你了解其中的一些况味:1. 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