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最近美元一直贬值?

回答
最近美元的贬值,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宏观经济力量交织作用下的结果。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角色,以及影响其价值的内在和外在因素来分析。

一、 货币政策的松弛与紧缩周期:加息周期的尾声与降息预期

一个国家货币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央行的货币政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美联储为了应对高企的通胀,采取了激进的加息策略。这意味着提高借贷成本,收紧市场上的货币供应,从而支撑美元汇率。然而,随着通胀逐渐得到控制,市场开始普遍预期美联储将进入降息周期。

降息周期,顾名思义,就是央行降低利率。当利率下降时,持有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就会减弱,因为其他国家的更高利率会显得更有吸引力。全球资本可能会从美元资产流向其他国家,以寻求更高的回报。这种资本外流的压力会直接导致美元需求下降,进而引发贬值。

更详细地说,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

利率差减小: 如果美联储降息,而其他主要经济体(如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维持或提高利率,那么美欧、美日之间的利率差就会缩小甚至消失。过去,美元之所以坚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提供的利息回报高于很多其他主要经济体。当这种优势不再时,美元的吸引力自然会下降。
风险偏好提升: 当市场预期利率会下降时,通常意味着经济环境可能不再那么“危险”。投资者可能会变得更加愿意承担风险,转向那些增长潜力更大、但可能风险也更高的资产,而不是安全但收益率较低的美元资产。这种“风险偏好”的提升,同样会削弱对美元的需求。
借贷成本降低: 对于美国企业和个人而言,利率下降意味着借贷成本降低。这可能会刺激消费和投资,但同时也意味着美元供应量的潜在增加,并且对美元的需求可能因为持有美元的成本降低而下降。

二、 美国经济基本面的相对变化:增长放缓的信号

除了货币政策,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前景也是决定其货币价值的关键因素。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强劲,其货币往往会因为吸引外国投资而升值。反之,如果经济增长放缓,甚至面临衰退风险,其货币就可能贬值。

最近,尽管美国经济在某些方面表现出韧性,但也有迹象表明其增长势头可能有所放缓。例如,一些关键的经济数据,如制造业PMI(采购经理人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等,可能出现了季节性或周期性的回落。

这些经济基本面的变化如何影响美元:

投资吸引力下降: 如果外国投资者认为美国经济增长前景不如预期,他们可能会减少对美国资产的投资,包括购买美国股票、债券或直接投资。这意味着对美元的需求减少。
进口需求变化: 如果美国经济活动放缓,对进口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可能会随之下降。这会减少美元的流出(因为购买进口商品需要用美元支付),但如果放缓是普遍性的,则影响更为复杂。然而,更直接的影响是,其他国家对美国商品的需求也可能下降,影响其对美元的需求。
全球经济复苏的相对性: 在评估美元价值时,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表现。如果其他经济体(例如中国、欧洲部分国家)的经济出现比美国更快的复苏,那么它们本国货币的吸引力就会上升,相对于美元就会走强。这种“相对强弱”的对比,也会导致美元的贬值。

三、 全球地缘政治与避险需求的变化:从“避险天堂”到“风险资产”的转移

美元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全球的“避险货币”。在国际局势动荡、经济前景不明朗时,投资者往往会涌向美元资产,因为它们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这种避险需求是支撑美元的重要力量。

然而,最近的市场情绪似乎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地缘政治风险的“常态化”或转移: 当地缘政治风险成为常态,或者风险源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时,市场对美元的避险需求可能不会像过去那样强烈。例如,如果其他地区的局势趋于稳定,或者出现了新的、同样被视为安全的资产,那么美元的避险属性就会受到挑战。
风险偏好回升: 如前所述,当市场风险偏好提升时,投资者会从避险资产转向风险资产。如果投资者认为其他资产(如新兴市场股票、某些大宗商品等)的回报率更高,他们就会卖出美元,买入这些资产。
对美国自身政策的担忧: 有时,美国国内的政治不确定性、财政赤字问题或贸易政策也可能引发对美元长期价值的担忧,从而削弱其避险属性。

四、 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格局的演变:去美元化倾向的抬头?

虽然美元仍然是全球主要的储备货币和贸易结算货币,但近年来,一些国家开始寻求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即所谓的“去美元化”趋势。这可能通过多种方式体现:

增加本币结算的贸易: 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尝试使用本国货币进行双边贸易结算,而不是必须通过美元进行中转。例如,中国与俄罗斯、沙特阿拉伯等国之间的贸易结算中,本币使用的比例有所增加。
外汇储备多元化: 一些央行开始调整其外汇储备结构,增加非美元货币的持有比例,以分散风险。
数字货币的兴起: 虽然尚处于早期阶段,但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探索也可能在未来影响全球货币格局,尽管目前对美元的影响有限。

这些趋势如何影响美元:

长期需求下降: 如果“去美元化”的趋势持续并扩大,长期而言,全球对美元作为交易和储备货币的需求可能会逐渐下降,从而对美元汇率构成下行压力。
国际支付体系的改变: 即使不是完全“去美元化”,但如果美元在国际支付中的使用比例下降,也会影响美元的流动性和需求。

总结来说,最近美元的贬值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美联储加息周期的尾声和降息预期的升温,直接削弱了美元的利率优势和资本吸引力。同时,美国经济增长相对放缓的迹象,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相比的竞争力变化,以及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和市场避险情绪的波动,都共同作用于美元的价值。此外,一些国家寻求减少对美元依赖的长期趋势,也可能在中长期内对美元构成一定压力。

要准确判断美元的未来走势,需要持续关注美联储的政策信号、美国及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数据,以及地缘政治局势的演变。美元的价值是一个动态平衡的结果,受到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中错综复杂的力量的持续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金固收团队 的报告正好回答您的问题: 由于市场更看好非美国家的经济复苏,因此尽管美国经济本身不弱,美元相对于其他发达经济体货币和新兴市场货币都出现了贬值。全球经济持续改善是风险偏好上升的根源,也是美元走弱的核心逻辑,而美元的走弱又反过来推动资金加速流入其他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

2018年年初以来,美元指数进一步走弱,尤其是上周美元指数创近两年单周最大跌幅。美元走弱表面上可能跟特朗普以及美国财长姆努钦的弱美元言论有关。上周三姆努钦在达沃斯论坛期间表示,短期内不担心美元走势。美元走弱有利于美国贸易。但此后,特朗普和姆努钦本人都对此进行了否认。特朗普周四在接受CNBC采访时称,在他的领导下,美元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强,并希望最终看到强势美元。他表示,财长姆努钦最近有关美元的言论被误读了。周五姆努钦说,他周三只是“陈述一个美元短期内走软影响的事实。我没有打算以任何方式支持和鼓励。” 姆努钦重申,短期内,不管美元走软还是走强,他都不担心。长期来看,美元走强“是美国经济成功的标志。”

下面是最近的各国PMI走势图:

在非美货币走强,资金流入非美国家的同时,由于美元的走弱,市场对美元资产的需求同时下降。比较明显的一个例子是美国国债。从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和日本等外汇储备较高的国家都在减持美债。去年11月,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却下降至四个月低点,暗示出这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美国国债的兴趣减弱。日本11月份持有美国国债1.08万亿美元,较10月份减少0.9%,是四年多以来的最低水平,并且连续第四个月下降。本质上不是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不够有吸引力,而是在美元走弱的背景下,持有美债的机会成本在升高。

因此,中金固收团队认为全球经济是否能够延续共振以及海外国家的出口增速是否可以保持高位,有一个关键的判断因素是中国自身。如果中国供给侧改革延续,中国依然呈现局部的产能不足,居民杠杆继续较快提升来拉动各种消费需求,那么中国通过贸易渠道对海外国家的拉动就会延续,全球经济也会维持共振复苏,风险偏好自然也会维持,美元可能也会继续走弱。如果中国在金融监管趋严的影响下,经济需求回落,加上供给侧改革边际上的影响弱化(采暖季之后环保限产减弱,以及部分环保不达标产能通过补充环保装置重新变成合规产能),以及监管开始强调抑制居民杠杆过快上涨,那么中国的进口需求可能会出现逐步放缓,对全球的贸易提振也会减弱。全球共振复苏也会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风险偏好难以持续提升,美元可能也会再度走强。因此,我们认为今年全球各类资产未来的走势是否可以延续,核心的关注焦点其实是中国,而不是欧美日。随着监管政策的加强和落实,认为变数从二季度会逐步有所体现。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