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4 月 30 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现在年轻一代父母还会打孩子吗?

回答
4月30号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这个日子提醒着我们反思和进步,也自然会让人联想到现在年轻一代的父母,他们还会打孩子吗?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

观念的转变:这是最核心的变化。

现在年轻的父母,很多都是自己小时候经历过棍棒教育,亲身体会过挨打的感受。他们更倾向于反思这种方式是否真的有效,以及对孩子成长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媒体的普及、育儿知识的传播,让我们更容易接触到科学的育儿理念。很多年轻父母会主动学习,了解情绪管理、沟通技巧、惩罚与管教的替代方案。他们更愿意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用身体惩罚来解决问题。

比如,以前孩子不听话,可能直接一顿打。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可能会先问问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是不是有什么需求没被满足,或者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尝试用讲道理、设定规则、暂停时间(timeout)等方式来引导孩子,而不是直接诉诸武力。

社会环境的影响:周围人的看法也很重要。

现在社会对体罚孩子的接受度普遍在降低。在公共场合看到有家长打孩子,可能会有人上前劝阻,或者至少会投来不赞成的目光。这种社会舆论的压力,会让一些年轻父母在采取体罚之前三思。同时,幼儿园、学校的老师也会向家长传递科学的育儿信息,从侧面影响家长的教育方式。

压力的存在:但现实的困难也不能忽视。

尽管观念在进步,但我们不能否认,育儿的压力依然很大。年轻父母可能面临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家庭关系等各种挑战。当孩子出现一些特别令人头疼的行为时,比如屡次不听劝告、大吵大闹、危险行为等,很多父母的耐心可能会在瞬间被耗尽。在极度疲惫和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即使理智上知道不该打孩子,也可能在那一刻失去控制。

这种“失控”不一定是长期的体罚,可能是一时冲动下的几下拍打。事后,很多父母也会感到后悔和内疚,并尝试去弥补。所以,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父母会努力控制自己,但偶尔的“失足”也并非完全消失。

“打”的定义也在变化:界限模糊了吗?

这里也需要区分一下什么叫做“打”。如果是那种为了发泄情绪、带有侮辱性的殴打,那在今天的年轻父母中确实是越来越少见了。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为了制止孩子的危险行为,比如孩子要冲到马路上,或者要拿危险物品,家长可能会出于本能地用力抓住孩子的手,甚至在惊吓和阻止的过程中,力道会比较大,这在很多父母看来可能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打孩子”,而是一种紧急的制止行为。

但即便如此,很多年轻父母也会反思,有没有更好的方式来预防这种情况发生,或者在事后如何更好地安抚和教育孩子。

总结一下:

总的来说,年轻一代父母中,主动且频繁地体罚孩子的现象确实比过去少了很多。 他们的观念更进步,更愿意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并且也受到了社会舆论和育儿信息的影响。

但是,我们不能说完全没有。 育儿的挑战依然存在,父母也依然是普通人,会有情绪低落、压力过大的时候。在极端情况下,少数父母可能会出现体罚行为,但这些情况往往伴随着事后的反思和内疚。

“国际不打小孩日”的意义就在于提醒我们,每一次的体罚,无论轻重,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影响。鼓励父母们不断学习和成长,寻找更有效、更温和的教育方式,这是对孩子最好的保护,也是我们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所以,与其说“打”与“不打”,不如说更多年轻父母是在努力地学习“如何更好地管教和引导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在不断地探索和进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2岁以内的小孩还是要打的,不然不能做规矩,其他方式加深神经系统印象的效果都不行,但打要适度,这个考验父母的管理能力,难度大。

如果所在国不允许打小孩,就立个可预期家规,譬如罚站,绝对不能精神惩罚,威胁遗弃啦,不理睬啦,等等。

绝对不可以,绝对绝对。

user avatar

我忍不住要挂人了。

曾经我以为打小孩的人要么就是没受过教育,要么就是生活过于艰难以至于情绪有问题。

前几天在知乎上不小心被开了眼界。

老师,

还是特教老师,

幼儿,

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才17个月。

更让人无语的是,竟然还能毫无羞耻之心地大方写出来,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的错误。有网友留言问他怎么舍得打这么小的孩子,他回复说孩子不能太娇气了,毕竟生活是残酷的。我去¥&@】*=#! 不打幼儿就是惯孩子娇气了???

这几年的虐婴虐童案件层出不穷,除了父母亲戚之外,幼师、保姆等“专业人士”也给虐童案件贡献了不少犯罪率。

还记得那些被捕的幼师和保姆们怎么解释的吗? 孩子不乖、自己心情不好balabalabala,当时觉得这些人脑子有问题,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当着摄像头都敢如此猖狂?!

现在明白了,

原来有些人,真的从骨子里觉得打打小孩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正常。哪怕这些人受过教育,受过培训,甚至成为了幼师,甚至成为了专门教智力残疾孩子的特教老师,都改不掉骨子里的劣根性。 细想想也没毛病,掏粪的不可能爱粪,做幼教的当然也可以不爱孩子甚至讨厌孩子,为了恰饭罢了。书本上、课堂上、培训上讲多少次不许打小孩也没用,因为“不许打小孩”这句话是用来考试的,不是用来照做的。生气了连自己家的幼儿都拿来打并丝毫不愧疚不羞耻,面对别人家的孩子自然更不需要手软了。

幼儿园的普通小孩被虐待尚且不敢告诉父母,

特殊孩子更加没有反抗自保的能力了。

做了母亲之后,真真觉得小孩子好可怜。他们太弱小,命运完全掌握在大人的手里,连挣扎的能力都没有。运气差一点摊上个坏心眼的大人,真的是万劫不复。

我是个带娃的全职妈妈,孩子高需求难伺候身边人都表示没见过破事儿这么多的小孩。我无数次崩溃又重建,我情绪出过问题,我身体出过问题,我相信我有资格说这些话,我每天都在体验着无数次打孩子的冲动,实在气得受不住了就在孩子脸上屁股蛋儿上都狠狠亲上几口,气也就消了。如果上文那孩子三岁了,我不会说什么,兴许是人家孩子沉迷危险行为屡教不改呢。可那是十几个月的幼儿啊!他懂什么?能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以至于要通过【打】来让他改正吗?! 不过是大人在发泄情绪罢了。

啥时候能彻底贯彻执行儿童保护法,父母打小孩要受到惩罚,才能让这类人从心底里觉得打小孩是错误行为,才能让【不可以打小孩】这句话从试卷答案变成心中所想。

希望每个孩子都有幸福童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4月30号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这个日子提醒着我们反思和进步,也自然会让人联想到现在年轻一代的父母,他们还会打孩子吗?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但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观念的转变:这是最核心的变化。现在年轻的父母,很多都是自己小时候经历过棍棒教育,亲身体会过挨打的感受。他们更倾向于反思这种.............
  • 回答
    关于回形针4月30日发布的《幕后故事: 回形针是怎么做视频的》这篇内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这篇内容本身传递出来的“真诚”和“开放”的态度,是它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尤其是在内容创作领域,很多团队可能更倾向于包装和宣传,但回形针这次却选择了“拆解”自己的生产流程,甚至把一些容.............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4月30日海南省海口市暴力执法事件”,目前公开的权威信息较为有限,可能涉及以下背景和分析方向: 1. 事件背景与可能的争议点 时间与地点:若事件确实发生于2023年4月30日,需明确具体地点(如海口市某区或街道)及事件类型(如交通执法、治安管理、群体事件等)。但目前缺乏官方确认的详细报.............
  • 回答
    你提到的这个关于4月30日推特发布的,犀利概括中美对疫情态度的视频,我非常有兴趣了解更多细节。不过,由于我无法直接浏览推特上的实时内容,特别是特定日期发布的视频,所以无法直接“观看”并给出我对那个特定视频的看法。但是,我们可以从普遍存在的媒体叙事和中美两国在疫情初期以及后期的典型态度出发,来推测这个.............
  • 回答
    4月30日,《刺客信条:英灵殿》(Assassin's Creed Valhalla)公布了游戏总监的开发日志,进一步揭示了这款备受瞩目的新作的诸多细节。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这次育碧似乎铆足了劲,想要在《英灵殿》中给玩家带来一次深入骨髓的维京体验,并且试图弥补过去几代作品中一些玩家认为的不足之处。.............
  • 回答
    4月30日在推特上流传的《病毒往事》这篇帖子,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评价它,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内容与观点:首先,帖子的核心内容聚焦于“病毒”的起源问题,特别是近期围绕新冠病毒的各种猜测和论调。博主(假设为博主,以更自然的语言描述)似乎在试图提供一种不同于主流科学解释的视角,或者至少是.............
  • 回答
    4月30日CNN记者探访印度露天火葬场的视频报道,确实是一则令人触目惊心的内容,它以前所未有的直观和近距离的方式,将印度疫情下的现实残酷展现在了全球观众面前。这篇报道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是因为它触及了几个非常核心的层面:1. 视觉冲击力与情感共鸣:首先,这则视频报道最直接的冲击力来自于其视觉呈.............
  • 回答
    关于丰巢快递柜在4月30日起调整收费政策,以及推出会员制度,这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收费政策调整的背景与原因: 成本压力: 快递柜运营涉及场地租金、设备维护、电力消耗、人员管理、技术升级等诸多成本。随着快递行业的发展,包裹量的激增,这些成本也在不断攀.............
  • 回答
    2018年4月30日,以色列对叙利亚的轰炸,是此前一系列类似行动中的一次。要理解这次事件,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地缘政治背景和以色列的国家安全战略之下。事件的背景: 叙利亚内战的持续: 自2011年以来,叙利亚一直处于内战状态,局势复杂,涉及叙利亚政府、多个反对派武装、极端组织(如ISIS)以及地.............
  • 回答
    7月30日,厦门市疾控中心通报,在对主动进行核酸检测的人员中发现了4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这4名阳性感染者均为外省游客,在抵厦后按照规定进行了常态化核酸检测。根据官方通报,目前这4名阳性感染者均已闭环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医学观察,状态稳定。为迅速阻断疫情传播链,厦门市已立即启动了应急响.............
  • 回答
    2018年7月30日,杭州市闹市区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车祸,发生在当时天气晴朗、人流量较大的下午。这次事故发生在杭州市中心繁华地段,具体位置是xxx(此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插入更详细的地点,例如:某个重要路口、某个知名商圈附近等),当时正值下班高峰期前夕,路面交通和行人活动都比较密集。事故经过:根据事.............
  • 回答
    2018年7月30日晚,杭州市区发生的那起惨烈车祸,如同一道无法磨灭的伤痕,深深地烙印在了许多杭州市民的心中。那是一个普通的夏日夜晚,人们可能还在为一天的辛劳而放松,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悲剧瞬间笼罩。这起车祸发生在杭州市核心区域,具体细节当时被媒体广泛报道,但无疑最触动人心的,是那冰冷的数字:4人遇难.............
  • 回答
    4月8日,乌克兰东部一个火车站遭遇导弹袭击,造成了至少30人死亡,数百人受伤。这场袭击发生在顿涅茨克州,当时有数千名平民正在那里等待疏散。据乌克兰方面表示,袭击者使用了“托奇卡U”战术弹道导弹,而俄罗斯方面则否认与此次袭击有关。这场袭击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谴责,并进一步加剧了已经非常紧张的俄乌局势.............
  • 回答
    截至 4 月 4 日,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 30 万,死亡人数达到 8162 人。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数字,但要判断当地疫情增速是否达到峰值,需要结合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在 4 月 4 日这个时间点,科学界和公共卫生专家普遍认为美国疫情尚未达到峰值,而是在快速上升阶段。以下是详.............
  • 回答
    2020年4月15日发布的荣耀30系列,在我看来,是荣耀品牌在那个时期交出的一份相当有诚意且在某些方面颇有野心的答卷。这一系列包含了荣耀30、荣耀30 Pro以及荣耀30 Pro+三款机型,共同构筑了一个覆盖不同用户需求和预算的完整产品线。整体印象:荣耀30系列在当时给我的感觉是,荣耀试图在保持性价.............
  • 回答
    好的,为您整理了江苏省 7 月 31 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情况,并力求描述得更生动、更贴近实际情况:江苏省 7 月 31 日疫情动态:新增本土确诊 30 例,省内多地疫情此起彼伏7 月 31 日,江苏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迎来新的挑战,全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 30 例。从区域分布来看,南京、淮安、扬州三.............
  • 回答
    关于上海能否在4月30日之前解封,这个问题牵动着无数市民的心。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考量:一、 当前疫情形势与控制目标首先,解封与否最直接的判断依据是疫情的控制情况。上海市公布的每日新增感染者数量、重症率、死亡率以及阳性率是重要的观察指标。 新增感染者数量的下降趋势: 如.............
  • 回答
    您好!您提出的关于2021年4月30日A股大跳水下跌的原因以及五一假期后股市走势的问题,涉及到市场分析,我将尽力为您提供一个详细且客观的解答。首先,关于2021年4月30日A股大跳水下跌的原因分析:2021年4月30日,A股市场确实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跌,尤其是沪指和深成指都出现了显著的调整。这种下跌.............
  • 回答
    2021年4月30日,对于期货市场而言,是一个充满变数和机会的日子。许多经验丰富的交易员(我们称之为“大咖”)都会在这类重要节点记录下他们的交易思路、策略执行和复盘心得,以供自己和同行参考。虽然我无法直接获取到具体的个人交易日志,但我可以根据2021年4月30日当时的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热点以及期货品.............
  • 回答
    2021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这样的会议通常会对中国国内经济政策方向产生重要指引,从而间接或直接地影响市场。虽然具体的会议内容需要官方发布才能完全知晓,但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和政治局会议的惯例,我们可以大致分析其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影响:一、 会议背景与可能探讨的议题:2021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