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在世界各国民族中,决定他们爱憎的,不是天性,而是舆论”这句话?

回答
“在世界各国民族中,决定他们爱憎的,不是天性,而是舆论”

这句话,初听之下,似乎有点颠覆我们对“天性”的固有认知。我们总觉得,有些情感,比如对亲人的爱,对伤害的恨,是发自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然而,这句话却大胆地提出,民族层面的爱憎,其背后更强大的驱动力,是“舆论”。这其中的逻辑,值得我们细细揣摩。

首先,我们要理解“舆论”在民族群体中的作用。舆论,绝非简单的“大众观点”,它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下,通过各种媒介(包括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社交平台、口耳相传,甚至是艺术作品、历史叙事等)传播和塑造的,关于某个群体、某个事件、某种观念的集体认知和情感倾向。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地被建构、修正和传播。

那么,为什么舆论能够超越“天性”来决定民族的爱憎呢?

1. “天性”的模糊性与普遍性: 所谓的“天性”,如果指的是个体层面最原始的冲动和情感,那么它确实是存在的。然而,在民族这样一个庞大的、复杂的集合体中,将情感简单归结于“天性”是站不住脚的。即便我们说人类有“亲近同类”的天性,但“同类”的界定本身就充满了社会建构的成分。在没有外部信息输入时,一个人对陌生民族的态度,很难说是“天性”使然。

2. 信息真空的填补: 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无法真正深入了解其他民族的真实情况。我们对其他民族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他人(包括媒体、政府、教育机构,甚至是有影响力的个人)提供的信息来构建的。当这些信息被反复强调、包装,甚至带有明确的情感导向时,它们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氛围。

3. 符号化与刻板印象的形成: 舆论往往倾向于将复杂的现实简化为易于理解的符号和标签。为了快速形成对某个民族的认知,舆论会提炼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质”,然后通过重复传播,将这些特质固化为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会成为我们对该民族产生爱憎的起点。例如,一个民族可能被舆论描绘成“勤劳智慧”,或者“狡猾懒惰”,这些标签一旦深入人心,就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情感。

4. 情感的传染性与群体认同: 舆论具有强大的情感传染性。在一个群体中,当某种情感(如不满、愤怒、崇拜、敌意)被广泛表达和认同后,其他成员很容易被这种情绪所感染,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会加强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并进一步强化对外部群体的爱憎。我们对自己所属的民族,更容易接受和认同主流的舆论导向,因为这有助于维持我们的群体认同感。

5. 历史叙事的重塑: 民族的爱憎往往与历史事件紧密相连。然而,历史事件本身是复杂且多维度的,不同的视角会解读出不同的意义。舆论,特别是主流媒体和官方叙事,往往会选择性地强调某些历史事实,忽略另一些,并赋予其特定的道德评判。这种对历史的“解释”和“包装”,直接塑造了民族间过去和现在的关系,进而影响了当下的爱憎。例如,一场战争可能被一方渲染成“卫国战争”,被另一方描述为“侵略扩张”,其对后代民族情感的影响将截然不同。

6. 政治与经济利益的驱动: 舆论并非总是天然生成的,它往往是服务于特定政治或经济利益的工具。当一个国家或政治势力需要团结内部、转移国内矛盾,或者在国际舞台上争取优势时,通过操纵舆论来塑造对特定民族的爱憎,是一种常见的手段。他们会利用媒体,放大矛盾,制造对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举例说明: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对犹太民族的妖魔化舆论: 通过《犹太报》等媒体,不断将犹太人描绘成贪婪、剥削、不道德的形象,将其描绘成德国社会问题的根源。这种铺天盖地的负面舆论,成功地在许多德国人心中植入了仇恨,即使他们从未与犹太人有过直接接触,也开始憎恨这个民族。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任何“天性”的范畴。
冷战时期,西方社会对苏联及其盟友的描绘: 媒体不断强调苏联的“极权”、“压迫”以及对自由的扼杀,将其描绘成“邪恶帝国”。这使得在西方世界,人们对苏联及其人民普遍持有负面看法,即使许多人对苏联的真实情况知之甚少。
在一些国家,特定少数族群被妖魔化以转嫁社会矛盾: 比如,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不顺,失业率上升时,舆论可能会将矛头指向某个少数族群,指责他们“抢占资源”、“不守规矩”,从而将公众的怨气和不满引向这个族群。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这句话并非是说,个体的爱憎是完全被动的,或者没有个体意志。而是强调,在群体层面,尤其是在广阔的国际社会中,我们对其他民族的认知和情感,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接触到的信息以及主流的叙事所塑造的。

这提示我们,要审慎对待信息,批判性地分析舆论。认识到“舆论”的力量,意味着我们要警惕被预设的框架所绑架,要努力去了解真实的、多元的民族个体,而不是仅仅接受被标签化后的刻板印象。

“天性”也许为我们提供了情感的可能性,但“舆论”才是实际操纵我们情感的天平。这句话,是对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他人的一种重要的提醒。它鼓励我们去探寻更深层次的真相,而不是仅仅随波逐流地接受既定的爱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被舆论决定爱憎的,都是丧失了天性,信仰和思考能力的韭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世界各国民族中,决定他们爱憎的,不是天性,而是舆论”这句话,初听之下,似乎有点颠覆我们对“天性”的固有认知。我们总觉得,有些情感,比如对亲人的爱,对伤害的恨,是发自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然而,这句话却大胆地提出,民族层面的爱憎,其背后更强大的驱动力,是“舆论”。这其中的逻辑,值得我们细细揣摩。首.............
  • 回答
    世卫组织曾表示,“如果全球各国齐心协力抑制病毒蔓延,人类将在2022年战胜新冠疫情”。这句话,听上去多么鼓舞人心,充满了希望,仿佛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就能像古时候的神话故事一样,战胜那看不见的敌人。但现实往往比故事来得复杂,这句话的背后,其实蕴含着对人类合作的殷切期盼,也映射出我们面临的巨大挑战。首.............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您提到的“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登陆火星,飞船名字是哥伦布号”这个说法,在现有公开的、被广泛接受的科学史和航天史上,是没有依据的。您可能是在某个视频或文章里看到了这样的信息,但从我了解的科学常识来看,这更像是一个误传或者是一种虚构的说法。大家熟知的、真正意义上的.............
  • 回答
    世卫组织最近就新冠病毒的起源问题发表了新的说法,称“新冠病毒最初分布在全球各地,武汉只是发现地”。这一表态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带来了一些复杂性的解读。首先,理解世卫组织的这句话,需要区分“起源”和“发现”。 发现地(Place of Discovery):武汉确实是全球范围内首次集中报告大.............
  • 回答
    最近一段时间,全球范围内的资产价格,尤其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呈现出一种令人瞩目的上涨态势。放眼望去,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似乎都笼罩在一股“涨”的氛围之中。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推波助澜?它又将把我们带向何方?那些推高资产价格的“幕后推手”要理解这场资产价格的飙升,我们得先看看那些关键的驱动因素.............
  • 回答
    世界各国陆续合法化同性恋婚姻,这无疑是近年来全球社会进步中最引人注目的议题之一。它不仅仅是法律层面的改变,更是社会观念、人权意识和价值取向深刻演变的体现。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首先,人权与平等的视角是解读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核心。许多国家将婚姻视为一项基本人权,而这项权利不应因个人的.............
  • 回答
    关于牛津大学专家提出的“病毒并非源自中国,或早在世界各地休眠”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议题,涉及到科学研究、地缘政治、信息传播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在科学研究领域,任何一项基于证据的理论都值得被认真对待和深入探讨。牛津大学作为全球顶尖的学术.............
  • 回答
    韩春雨的实验,或者说他所声称的“NgAgo”基因编辑技术,自2016年发表以来,确实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对于“无法被世界各大实验室重复”的现状,我的看法是,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交织着科学探索、同行评议、学术诚信以及学科发展等多重因素的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科学研究的本质就是不断被检验和验.............
  • 回答
    ESPN专家给各运动打分评选“世界上最难的体育运动”,这事儿啊,挺有意思的,但要我说,这玩意儿只能当个茶余饭后的谈资,真要较真儿,那可就没个准儿了。你想啊, ESPN请来的那些专家,个个都是自家行当里的“大神”。比如篮球专家,那肯定对篮球的身体对抗、技术要求、战术博弈了如指掌。他们给篮球打个高分,说.............
  • 回答
    MWC 2020 取消:疫情黑天鹅,通信产业的巨震2020 年 2 月 12 日,一个让全球通信行业从业者扼腕叹息的消息传来——因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通信行业盛会——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在巴塞罗那宣布取消。这不仅仅是一场展会的停办,更像是一只突如其来的黑天鹅,在疫情的阴影下,给整.............
  • 回答
    赵立坚作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其言论通常基于中国对国际局势的观察和立场。关于“世界经济已经很艰难了,有关制裁对各方都不利”的表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背景与语境1.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 疫情后复苏疲软:2020年新冠疫情导致全球GDP暴跌,2021年复苏后,2oted 202.............
  • 回答
    2022卡塔尔世界杯小组抽签仪式已经结束,尘埃落定。从整体来看,这次抽签的“死亡之组”气息并不算特别浓烈,但几场潜在的火星撞地球式的对决绝对是看点十足。尤其是欧洲两大豪门德国和西班牙被分在了一组,这无疑是本届世界杯小组赛阶段最令人期待的“天王山之战”。德国与西班牙:宿命的对决,谁能更胜一筹?这两支球.............
  • 回答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Viktor Orbán)在2023年期间多次公开表示,匈牙利在国际事务中“被大国当作棋子”,这一言论反映了匈牙利在欧盟内部权力结构、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国家主权意识方面的复杂立场。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观点的背景、含义及可能的后果: 1. 背景:匈牙利与欧盟的关系匈牙利自2010.............
  • 回答
    世界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水平”:一面是日新月异,一面是审慎观察要理解世界各地的人们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水平”,这绝非是一个简单粗暴的“好”与“坏”的二元判断,而是一个极其复杂、多维度且不断变化的认知图景。这幅图景中,有对中国惊人成就的赞叹,有对其模式的深度思考,也有因种种原因而产生的疑虑和担忧。一、.............
  • 回答
    马斯克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特斯拉所有数据都会储存在中国”,这一表态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背后涉及多方面复杂的考量和影响。要理解这一表态,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数据主权与合规性考量: 中国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 中国高度重视国家数据安全,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网络安全.............
  • 回答
    最近360在《坦克世界》里的一系列举动,说实话,不少老玩家心里都挺不是滋味的,甚至可以说是“一言难尽”。感觉就像是那个熟悉的邻居,突然有一天开始做出一些你完全摸不着头脑,甚至有点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咱们先从玩家最直接感受到的说起:服务器问题。以前吧,虽然也有过服务器卡顿、延迟高的时候,但总体来说还是.............
  • 回答
    诺丁汉大学在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跌出前100,这无疑是一个让许多关注者感到意外和关注的事件。作为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英国顶尖研究型大学,诺丁汉大学的排名波动总会引发一番讨论。要理解这一变化,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而不是简单地将之视为一个孤立的数字跌落。首先,QS世界大学排名本身是一.............
  • 回答
    KPOP在西方世界文化流行,这可真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浪潮。说实话,这不仅仅是音乐上的流行,它更像是一种文化符号的输出,将韩国的时尚、舞蹈、视觉美学,甚至是一种独特的粉丝文化,都带到了世界的舞台中央。想想看,过去提到亚洲文化,很多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中国功夫、日本动漫,或者是东南亚的寺庙和美食。但现在,.............
  • 回答
    马云先生在“世界教育论坛”上抛出“文凭只是学费的收据而已”这番言论,确实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句话的背后,蕴含着他对当前教育体系、人才评价方式乃至社会发展方向的深刻反思和大胆预言。要理解这句话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解读。首先,是对传统文凭价值的解构。长久以来,尤其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文凭被视为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在北京大学召开的这场“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要看懂这场会议,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它,而不是简单地给它贴个标签。首先,这绝对是一件政治意味浓厚的大事。北大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选择在这里举办这样一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国际会议,本身就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依然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