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在世界各国民族中,决定他们爱憎的,不是天性,而是舆论”这句话?

回答
“在世界各国民族中,决定他们爱憎的,不是天性,而是舆论”

这句话,初听之下,似乎有点颠覆我们对“天性”的固有认知。我们总觉得,有些情感,比如对亲人的爱,对伤害的恨,是发自内心深处,与生俱来的。然而,这句话却大胆地提出,民族层面的爱憎,其背后更强大的驱动力,是“舆论”。这其中的逻辑,值得我们细细揣摩。

首先,我们要理解“舆论”在民族群体中的作用。舆论,绝非简单的“大众观点”,它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下,通过各种媒介(包括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社交平台、口耳相传,甚至是艺术作品、历史叙事等)传播和塑造的,关于某个群体、某个事件、某种观念的集体认知和情感倾向。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地被建构、修正和传播。

那么,为什么舆论能够超越“天性”来决定民族的爱憎呢?

1. “天性”的模糊性与普遍性: 所谓的“天性”,如果指的是个体层面最原始的冲动和情感,那么它确实是存在的。然而,在民族这样一个庞大的、复杂的集合体中,将情感简单归结于“天性”是站不住脚的。即便我们说人类有“亲近同类”的天性,但“同类”的界定本身就充满了社会建构的成分。在没有外部信息输入时,一个人对陌生民族的态度,很难说是“天性”使然。

2. 信息真空的填补: 绝大多数人,一生中都无法真正深入了解其他民族的真实情况。我们对其他民族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他人(包括媒体、政府、教育机构,甚至是有影响力的个人)提供的信息来构建的。当这些信息被反复强调、包装,甚至带有明确的情感导向时,它们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舆论氛围。

3. 符号化与刻板印象的形成: 舆论往往倾向于将复杂的现实简化为易于理解的符号和标签。为了快速形成对某个民族的认知,舆论会提炼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质”,然后通过重复传播,将这些特质固化为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会成为我们对该民族产生爱憎的起点。例如,一个民族可能被舆论描绘成“勤劳智慧”,或者“狡猾懒惰”,这些标签一旦深入人心,就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情感。

4. 情感的传染性与群体认同: 舆论具有强大的情感传染性。在一个群体中,当某种情感(如不满、愤怒、崇拜、敌意)被广泛表达和认同后,其他成员很容易被这种情绪所感染,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会加强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并进一步强化对外部群体的爱憎。我们对自己所属的民族,更容易接受和认同主流的舆论导向,因为这有助于维持我们的群体认同感。

5. 历史叙事的重塑: 民族的爱憎往往与历史事件紧密相连。然而,历史事件本身是复杂且多维度的,不同的视角会解读出不同的意义。舆论,特别是主流媒体和官方叙事,往往会选择性地强调某些历史事实,忽略另一些,并赋予其特定的道德评判。这种对历史的“解释”和“包装”,直接塑造了民族间过去和现在的关系,进而影响了当下的爱憎。例如,一场战争可能被一方渲染成“卫国战争”,被另一方描述为“侵略扩张”,其对后代民族情感的影响将截然不同。

6. 政治与经济利益的驱动: 舆论并非总是天然生成的,它往往是服务于特定政治或经济利益的工具。当一个国家或政治势力需要团结内部、转移国内矛盾,或者在国际舞台上争取优势时,通过操纵舆论来塑造对特定民族的爱憎,是一种常见的手段。他们会利用媒体,放大矛盾,制造对立,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举例说明: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对犹太民族的妖魔化舆论: 通过《犹太报》等媒体,不断将犹太人描绘成贪婪、剥削、不道德的形象,将其描绘成德国社会问题的根源。这种铺天盖地的负面舆论,成功地在许多德国人心中植入了仇恨,即使他们从未与犹太人有过直接接触,也开始憎恨这个民族。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任何“天性”的范畴。
冷战时期,西方社会对苏联及其盟友的描绘: 媒体不断强调苏联的“极权”、“压迫”以及对自由的扼杀,将其描绘成“邪恶帝国”。这使得在西方世界,人们对苏联及其人民普遍持有负面看法,即使许多人对苏联的真实情况知之甚少。
在一些国家,特定少数族群被妖魔化以转嫁社会矛盾: 比如,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不顺,失业率上升时,舆论可能会将矛头指向某个少数族群,指责他们“抢占资源”、“不守规矩”,从而将公众的怨气和不满引向这个族群。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这句话并非是说,个体的爱憎是完全被动的,或者没有个体意志。而是强调,在群体层面,尤其是在广阔的国际社会中,我们对其他民族的认知和情感,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接触到的信息以及主流的叙事所塑造的。

这提示我们,要审慎对待信息,批判性地分析舆论。认识到“舆论”的力量,意味着我们要警惕被预设的框架所绑架,要努力去了解真实的、多元的民族个体,而不是仅仅接受被标签化后的刻板印象。

“天性”也许为我们提供了情感的可能性,但“舆论”才是实际操纵我们情感的天平。这句话,是对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他人的一种重要的提醒。它鼓励我们去探寻更深层次的真相,而不是仅仅随波逐流地接受既定的爱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能被舆论决定爱憎的,都是丧失了天性,信仰和思考能力的韭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