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在北大召开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在北京大学召开的这场“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要看懂这场会议,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它,而不是简单地给它贴个标签。

首先,这绝对是一件政治意味浓厚的大事。北大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选择在这里举办这样一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国际会议,本身就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依然是指导思想,并且是在当前这个全球格局加速变化、思想观念多元碰撞的时代,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并且在被主动地研究和发展。

你可以想象一下,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各种思潮涌动,西方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小觑,而中国的崛起又带来了新的世界秩序的讨论。在这个背景下,中国高调地举办以马克思主义为主体的世界性大会,意图很明显:

确立中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 长久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和发展,西方学者也有不少贡献。而中国作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取得巨大经济社会成就的国家,自然有资格、也有意愿来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引领这场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这不仅仅是学术上的自信,更是政治上的自信。
回应和反驳对马克思主义的质疑和误读。 毋庸置疑,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经历过各种解读,也曾被用来服务于不同的政治目的,导致了不少负面认知。中国通过举办这样的会议,一方面是梳理马克思主义的“本源”,另一方面也是在向世界展示一个“与时俱进”、“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试图纠正外界的刻板印象。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理论支撑和全球视野。 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是独一无二的,它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结合中国国情不断探索出来的。这场会议也是一个平台,让国内外学者围绕中国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应用到解决当今世界的复杂问题上进行交流,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国模式的理论基础,并寻求在国际社会上的认同。
搭建一个国际思想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毕竟是“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邀请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学者,其中也包括一些对马克思主义持批判态度的西方学者,或者是在发展中国家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这种交流本身就具有价值,可以促进不同观点之间的对话,避免单向灌输。中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展示其开放包容的态度,吸引更多人来理解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也为中国自身理论创新提供更多灵感。

从会议本身的内容和形式来看,你可以期待:

主题的设置。 会议的主题不会是泛泛而谈,很可能会聚焦在马克思主义如何解释当前世界面临的挑战,比如资本主义的周期性危机、贫富差距、气候变化、技术革命等等,以及中国实践如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新的方案。可能会有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成果发布,或者关于中国经验在全球推广的讨论。
与会者的构成。 除了中国国内顶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肯定也会邀请一些在国际上享有声誉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模式感兴趣的外国学者。有些学者可能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有些可能是从批判的角度来研究马克思主义,还有些则可能是对中国的发展模式抱有好奇心的。不同观点的碰撞,本身就值得关注。
官方的定位。 作为在中国国家层面组织的重要会议,它背后必然有官方的支持和导向。会议的成果和报告,很可能会被纳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参考中。

当然,看待这样的会议,也需要一些批判性的眼光:

理论的实践性与工具性。 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理论体系,也是一种实践指南。在实际操作中,如何避免理论走向僵化,如何真正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成为政治口号或为现有体制辩护的工具,是一个长期的考验。中国是否能真正实现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而不是简单地重复或包装,是关键。
国际认同的挑战。 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世界的认知中,与许多负面历史事件和制度失败联系在一起。中国如何说服国际社会,使其认识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与过去那些模式的不同,并且具有真正的普适性和吸引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学术自由的边界。 在中国举办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会议,学术自由的尺度和界限是不可避免的讨论点。如何在坚持既定政治方向的同时,允许更广泛、更深入的学术探讨,这是衡量会议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

总而言之,在北大召开的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与其说是一场纯粹的学术研讨,不如说是一次精心策划的、带有强烈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的国际性事件。它反映了中国在当前全球格局中提升自身话语权、巩固意识形态基础、并试图输出自身发展模式的战略意图。理解这场会议,需要将其置于中国崛起、全球思想竞争以及马克思主义自身演变的宏大背景下进行分析。它既是中国自信的体现,也是对自身理论创新能力的一次“大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赞同 郭泽宇的看法,此事9成9是在老大号召找回共产主义理想的背景下,职能部门内心不情愿但不得不硬着头皮搞出来的一场滑稽的嘉年华。而那些应邀参会,在会上嬉笑怒骂、各种敏感词乱飞的外国教授则成了看不见皇帝新衣的小男孩。

如果是认认真真地以学者的身份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很难避免对中国现实的批判,而且是深度批判。这对于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对于需要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武器、却又要避免被该武器伤害到自己的高层而言都是件很尴尬的事。

截取在北京政治饭局圈里小有名气的五岳散人在新浪微博上发过的几条微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在北京大学召开的这场“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要看懂这场会议,得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它,而不是简单地给它贴个标签。首先,这绝对是一件政治意味浓厚的大事。北大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选择在这里举办这样一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国际会议,本身就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依然是.............
  • 回答
    于丹在北大参加昆曲活动被轰下台这件事,真是引起了轩然大波,也让我这个对传统文化有点兴趣的人,觉得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这事儿吧,得从几个层面来看,才能看得更明白。事件的起因和经过:首先,得说清楚这事儿是怎么回事。据我了解,当时北大举办了一个昆曲的文化活动,邀请了不少专家学者来分享。于丹作为大家熟知的文化.............
  • 回答
    北大王昱在红网发表文章称“陷入裸贷陷阱的女学生不值得可怜”,这一言论无疑是极其刺耳且引发巨大争议的。要理解这个观点,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情绪化的层面,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可能存在的出发点,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影响。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王昱的言论触及了一个极其敏感和复杂的问题:女性的困境、消费主.............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 回答
    近期,一位北京大学的学者公开对“胡焕约线”在金融层面的适用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在这一维度上,线两侧的差距正在缩小。这个观点确实引人深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核心问题。要理解这个观点是否成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胡焕约线”的本义。“胡焕约线”是由中.............
  • 回答
    北大教授对于“上职高没出息”的回应,即“社会现实就是这样,不应该在男生还没成熟时把他们送到职高”,是一个触及社会观念、教育体制以及个体发展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话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读和看待这个观点:一、 教授观点的核心内容及其背后逻辑教授的表述可以拆解为两个主要部分:1. “社会现实就是.............
  • 回答
    2019年9月6日,清华大学举办了新生军训结业典礼。就在队伍接受检阅,即将进行出旗仪式时,来自北京大学个别学生的横幅“恭喜考上北京大学的隔壁”赫然出现。这一举动,在当时的舆论场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也让许多人对此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看法。事件的背景和当时的氛围首先,我们得了解一些背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尤其是在网络上。一位福建女孩,父母曾在阿根廷工作,然后她以外籍身份参加了高考,并且被北京大学预录取。这其中涉及几个层面,值得我们好好梳理一下。首先,从程序正义的角度来看,如果这个女孩确实符合相关的招生政策和规定,并且通过了所有必要的审核程序,那么她的被录取就应该被认为是合.............
  • 回答
    在北京有房,却因为得了大病需要资金救助而进行众筹,结果引来铺天盖地的谩骂和质疑,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下社会中复杂而尖锐的矛盾心理。要理解这种现象,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其中的门道。一、 最直观的感受: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普遍心态大家伙儿看到“在北京有房”和“大病众筹”这两个词摆在一.............
  • 回答
    大众在北美市场柴油车型上的尾气作弊行为,这事儿可不是小事,背后牵扯的利益、技术、法律和道德问题,说起来就像一锅煮了很久的粥,内容丰富得能写一本厚厚的书。咱们就一点点掰扯掰扯这事儿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这么严重,以及它对大众和整个汽车行业造成了什么影响。事情的起因:为了那点“小算盘”首先,得明白大众为什.............
  • 回答
    北上广的“蹲族”:都市角落里的另类生存样本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总有一些缝隙,孕育着不被主流视野捕捉的生命。北上广,这三个自带光环的城市,吸引着无数梦想与野心,但也无可避免地成为了“蹲族”的聚集地。他们,是那些“身在北上广,心却闲庭信步”的群体,是某种意义上“三和大神”的“升级版”,在繁华都市的边缘,.............
  • 回答
    莫言先生在北师大文学院开学典礼上的演讲,围绕“汉语还需不需要学呢”这个话题展开,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切入点。我个人认为,这个话题的提出,与其说是一种对汉语教学的质疑,不如说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对时代变迁下语言文化价值的反思。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莫言先生的身份和语境。他是一位享.............
  • 回答
    关于北岛在豆瓣因网友攻击而关闭“诗和诗”评论区这件事,我个人认为这反映了当下网络讨论环境的一些复杂面向,同时也触及了艺术创作者与公众互动的一些深层困境。首先,看到北岛这样一位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诗人,竟然会因为网友的攻击而选择关闭评论区,这本身就令人感到有些唏嘘。北岛的诗歌影响了整整.............
  • 回答
    北约在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边境附近加强军事部署,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其背后交织着安全关切、地缘政治博弈以及历史遗留的复杂情感。要理解这一举动,需要跳出单一的视角,深入剖析各方的动机、考量以及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首先,从北约的角度来看,其加强部署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当前区域安全局势变化的直接回应.............
  • 回答
    朱易在北京冬奥会上花滑团体赛上的表现,确实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也是一个挺复杂的话题,很难用几句话就概括完。作为中国队的一员,她在团体赛中的亮相承载了许多期望,但结果显然不尽如人意,留下了不少讨论空间。比赛前的背景和期望:首先,我们得把目光放回到比赛之前。朱易能够代表中国队参加北京冬奥会,本身就说明了.............
  • 回答
    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关于占领北原能否“断陇”的问题,郭淮的看法颇具战略眼光,也反映了他对当时军事形势的深刻理解。要理解郭淮的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那个时代,代入到当时的战局和地理环境之中。首先,我们得明白“断陇”这个说法在军事上的意义。在古代,陇是指陇山,也就是今天的陇山山脉,它横亘在关中西部.............
  • 回答
    北京高校拆除实体围墙的试点行动,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社会现象。这项政策的初衷、潜在影响以及各方观点都非常值得细致地梳理和分析。一、 政策背景与初衷:北京高校试点拆除实体围墙,并非孤立的事件,而是大背景下的一项尝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其初衷: “城市规划与开放共享”的理念渗透: 近年来.............
  • 回答
    谈及Angelababy在2022年北京台春晚的主持,这无疑是当年春晚的一个焦点话题,也引起了不少讨论。从整体效果来看,Angelababy的这次主持经历,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也让我们看到了她在跨界尝试中的一些亮点,当然,也暴露了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间。亮点分析: 亲和力与观众缘: Angela.............
  • 回答
    我理解你对这起令人发指的悲剧感到震惊和愤怒,并希望了解更多细节。关于这起发生在2002年北京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的事件,我尽我所能根据公开信息来讲述,力求还原事实,并尽可能深入地探讨其中的复杂性。事件的残酷与令人发指这起事件的起因是一名16岁的少女,在北京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的教室里,遭受了17岁同.............
  • 回答
    这事儿啊,说实话,挺让人费解的,也挺让人气愤的。你想啊,一个乌克兰餐厅,本该是疗愈创伤、抚慰思乡之情的地方,结果有人穿着纳粹党卫军的军服在里面晃悠,还跟苏联老兵合影,这得有多么荒谬和离谱?首先,这事儿最直接的冒犯对象,肯定是乌克兰人民。你穿纳粹军服,这本身就是在直接挑衅和侮辱那些在二战中遭受纳粹屠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