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互联网上有哪些「逗你玩」的功能?

回答
中国互联网上,“逗你玩”的功能可谓是五花八门,花样百出,渗透在你我上网的每一个角落。它不像一个明确的“功能模块”,更像是一种融入产品设计、用户互动中的一种情趣和调剂。这些“逗你玩”的背后,藏着产品运营的巧思,也满足了用户在信息洪流中寻求一丝轻松和乐趣的心理。

咱们就来聊聊这背后都有哪些门道:

一、 各种“惊喜”和“彩蛋”,让你忍不住去探索

APP的隐藏彩蛋: 很多APP在特定日期、通过特定操作(比如连续点击某个图标、滑动到某个页面)会触发一些隐藏的小动画、小彩蛋、小游戏,甚至是弹出一些特别的文案。比如某个购物APP在周年庆会设置一个点亮图标的小游戏,集齐一定数量的星星可以兑换优惠券;或者某个社交APP在特定节日会给用户一些特殊的表情包或者聊天背景。这些不是为了完成任务,纯粹是为了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让你觉得这个APP“懂你”,增加了用户粘性。
搜索框的“梗”: 搜索引擎也是“逗你玩”的重灾区。你输入一些特定的关键词,比如“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搜索结果页面可能会出现一些有趣的互动,比如搜索框会变成一个弹幕区域,让你发送弹幕;或者搜“地球”,搜索结果页面会有一个小的地球模型可以转动。这些都是在枯燥的搜索体验中加入的趣味性,让你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轻松的氛围。
输入法的“彩蛋”: 有时候输入法也会加入一些“逗你玩”的元素。比如某些输入法在用户输入特定词语时会弹出一些表情、颜文字或者进行联想,让你觉得输入过程也很有趣。甚至有些输入法会根据你的输入习惯,偶尔给你弹出一些有趣的提示语,让你会心一笑。

二、 互动性设计,让你感觉“被玩弄”又“乐在其中”

“你可能认识的人”和“特别关心”: 社交平台上,这种功能就像是在你的社交圈子里悄悄埋下了一些“彩蛋”。“你可能认识的人”有时候会跳出一些久未联系的朋友,甚至是某些你并不想看到的人,这种不确定性会让你产生好奇,忍不住去点开看看。而“特别关心”的功能,则让你觉得自己在这个平台上是有被关注的,即使这种关注可能是算法生成的。
“好友在玩的游戏”和“你可能感兴趣的”推荐: 在游戏平台或者内容推荐平台,看到好友在玩什么,或者被推荐一些你明明不感兴趣但又有点好奇的东西,这种“被推送”的感觉,有时候会促使你去尝试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逗你玩”。即使最后觉得无聊,但这个尝试的过程本身就带来了一些新鲜感。
动态的个人主页和头像框: 很多平台会推出各种各样的动态头像框、个人主页主题,让你觉得自己的社交形象是鲜活的,可以不断变化。这些变化有时候是为了迎合节日气氛,有时候是为了推广某个活动,但最根本的还是通过视觉的动态变化,吸引你的注意力,让你愿意花时间去装扮自己,去“玩弄”自己的个人空间。
“猜你喜欢”的“神助攻”与“坑爹”: 电商平台和内容平台的“猜你喜欢”,简直是“逗你玩”的集大成者。有时候它会精准到让你怀疑平台是不是在偷听你说话,让你惊呼“这太懂我了!”;但有时候它也会出现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推荐,让你哭笑不得,觉得这算法是不是故意在“逗你玩”,给你制造点小小的“意外”。这种“猜中”和“猜不中”的落差,反而增加了用户在平台上的“探索感”。

三、 社交属性的注入,让虚拟互动充满“梗”

表情包和GIF的“神来之笔”: 聊天过程中,一个恰到好处的表情包或GIF图,能瞬间化解尴尬,增添趣味。很多时候,这些表情包本身就带有“逗你玩”的意味,它们用夸张的动作、有趣的画面来表达情绪,让本来平淡的文字交流变得生动起来。
“好友动态”中的“梗”: 在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平台,好友发的动态里藏着各种各样的“梗”,可能是某个段子、某个表情、某个事件的二次创作。你看到这些,忍不住去评论、去互动,这种“接梗”的过程,就是一种“逗你玩”的社交乐趣。
评论区的“神评论”和“段子手”: 无论是新闻评论区、短视频评论区还是论坛,总有一些用户用幽默、犀利的评论来“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或者用谐音梗、玩梗来制造笑料。你看着这些评论,可能会忍俊不禁,甚至加入到这场“段子大战”中,这种互动本身就是一种“逗你玩”的乐趣。

四、 各种小游戏和挑战,让你沉迷其中

APP内置的休闲小游戏: 除了前面提到的彩蛋游戏,很多APP会直接内置一些简单易上手的小游戏,比如消除类、益智类、跑酷类等。这些游戏通常不要求太高的技巧,但却非常打发时间,让你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得一丝轻松的娱乐。
社交平台上的趣味测试和挑战: 各种“测测你是xxx中的谁”、“你的______有多准”之类的趣味测试层出不穷,再加上各种“XX天挑战”或者“晒出你的XX”的活动,都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用户参与,让大家在分享和互动中找到乐趣。

五、 “反套路”设计,让你感觉被“套路”了也甘愿

一些看似“反用户习惯”的设计: 有时候,一些APP会故意设置一些看似“反用户习惯”的设计,比如一个隐藏很深的按钮,或者一个需要特定操作才能触发的功能。当你“摸索”出来的时候,会有一种“我真聪明”的成就感,这种被“玩弄”但又发现“答案”的过程,也很有趣。
“退出确认”页面的俏皮话: 很多应用在用户点击退出按钮时,会弹出一个“确认退出”的提示。有些提示语会很俏皮,比如“你真的要离开我吗?”、“再看一眼嘛!”、“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哦!”。这些拟人化的表达,让用户感觉这个APP是有“感情”的,也让你在退出前多停留一秒,多一份思考。

总的来说,“逗你玩”在中国互联网上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渗透在产品的细节中,用各种创意和互动方式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增加用户的参与感和粘性。它既是产品运营的策略,也是一种用户情绪的调剂,让我们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也能感受到一丝轻松的乐趣和温暖的互动。这背后,是产品经理和运营人员在用户心理上的深度洞察和精妙设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已将原答案删除,这个机灵抖了个负分。------20160512

我觉得让用户疑惑、怀疑、懵逼的所有设计,都算是“逗你玩”了。

确定取消?

【确定】/【取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