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中地理难在哪里?

回答
高中地理啊,那可真是让不少同学头疼的科目。你说它难吧,好像又不像数学、物理那样有那么多公式要背,有那么多定理要推。但你仔细琢磨琢磨,它难的点可不在于死记硬背,而是它那种“融会贯通”的要求,以及它跨学科、多维度的思考方式,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

首先,最让人生畏的就是它的“杂”和“广”。 高中地理不像小学时候那么简单,就是山川河流、风土人情。到了高中,它一下子把眼界放大了好几倍。

从宏观到微观,无所不包: 你得知道地球是怎么回事,怎么运动的,有了这些基础,才能理解昼夜交替、四季变化,这是最基本的。但远远不止这些,还得深入到地壳运动,比如板块构造,地震是怎么来的,山脉是怎么形成的。然后,还得研究大气,大气环流是什么,怎么影响天气,为什么会有台风、寒潮。再往深了说,还有水圈,河流是怎么形成的,湖泊的类型,海洋的运动,洋流又有什么影响。当然,还有生物圈,植被的分布规律,为什么有些地方是森林,有些地方是草原,有些地方是荒漠。甚至,你还得关注人类活动,人口的增长、分布,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的区位选择,这些都跟地理有关。

你说,这一下子涉及到地球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生物科学、社会科学,各种知识点像大杂烩一样堆在你面前。你想想,你得同时掌握这么多领域的知识,并且还得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很多同学学着学着就感觉晕乎乎的,不知道学到哪儿了,跟前面学的有什么关系。

图表和信息“轰炸”: 高中地理的教材里,图片、图表、数据、文字说明,各种信息扑面而来。一张等高线图,你得看懂它的坡度、地形,识别出山顶、山谷、鞍部。一张气候图,你得分析它的气温、降水量,判断出属于哪种气候类型,再联系到当地的植被和农业。一张人口密度图,你得理解它反映出的社会经济现象。这些图表信息本身就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很多时候,它不是直接告诉你的,而是需要你通过分析、推理才能得出结论。如果你对各种图表不熟悉,或者信息提取能力不强,那么这些“信息轰炸”很容易让你感到吃力。

其次,它的“抽象”和“逻辑性”也是一大难点。

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太多: 很多地理现象,比如大气环流、板块运动、洋流,你眼睛是看不见的。你需要通过老师的讲解、教材的插图、甚至是模型来“脑补”这些过程。比如,为什么会有信风?信风为什么是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这涉及到热力环流和地球自转的偏向力,这些都是抽象的概念。你得在脑子里构建一个模型,才能理解这些现象是怎么运作的。

推理和联系是关键: 高中地理的很多题目,不是简单的“记住就得分”。它更侧重于“理解了之后能不能用”。比如,某地气候特征是怎样的?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气候特征对当地的农业有什么影响?再比如,某个地区工业发展迅速,是什么区位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些都需要你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进行逻辑推理。

很多同学会发现,我好像也背了教材上的知识,为什么做题的时候还是做不对?原因可能就在于,你只是“背”,而没有“理解”背后的逻辑。比如,你知道了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但你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不知道这是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的结果,那么当题目问到“地中海气候对当地农业有什么影响时,你可能就抓不住重点了。

再者,地理的“情境化”和“应用性”也增加了难度。

从“为什么”到“怎么办”: 高中地理不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它越来越强调应用。比如,为什么这个地方容易发生洪涝?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减轻灾害?为什么这个地区适合发展旅游业?我们应该如何规划旅游路线?这些都要求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这种情境化的题目,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很高。你得先分析题目提供的具体情境,识别出其中包含的地理要素,然后调动你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并给出合理的建议。这种从知识到应用的转化,对很多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跨越。

地域差异和时空变化: 世界是千姿百态的,中国也是如此。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地域差异。同一个类型的自然现象,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来的特征可能不一样。同一个社会经济活动,在不同的区域,影响也可能不一样。而且,地理现象是不断变化的,比如城市化进程、气候变化等等,这些都是时空上的变化。

你需要理解这种“处处不同”和“时时在变”,并且能够灵活运用知识来解释这些差异和变化。这要求你不仅要掌握普遍的地理规律,还要能够认识到具体区域的特殊性。

最后,还有一些“软性”的难度,容易被忽视。

缺乏学习方法指导: 有些同学可能一直用学习语数外的方法来学习地理,就是背诵、理解、做题。但地理的学习,有时候需要更多的“观察”和“思考”。比如,平时多留意新闻里关于天气、自然灾害、国际局势的报道,这些都可能成为你学习地理的素材。

与其他学科的“联动”: 很多地理问题其实是与其他学科交叉的。比如,历史事件的发生可能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比如古代文明为什么集中在河流流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也离不开对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如果你在其他学科上存在短板,或者没有意识到这种联动性,那么在理解地理问题时,也可能会遇到困难。

总的来说,高中地理的难,在于它要求你拥有广阔的视野、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不是让你成为一个地理学家,但它在潜移默化地培养你成为一个更善于理解世界、更懂得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所以,虽然难,但也正是这种挑战,让地理这门学科充满了魅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地理是我最有把握的科目,因为太懒不爱背书,文综其他科目总要背很多原文。

文综选择我错了不超过6道,具体几道题记不清了,但是地理选择全对,

综合总分240,小分当时没查,挺后悔的,应该查一下的。

你老师说得很对,现在回想一下,地理是文综所有科目里,跟老师因素关系最大的,尤其是当我大学都毕业好久了,同学的同学开教辅机构缺个一对一的地理老师,原来的老师回家照顾病人去了,拜托我去救火,

教了几堂课,

我才深切地感觉到,自己当时确实是遇到好老师了。

老师要不停地“问”才行。

照着书念很轻松,一直合上书问非常累。

对于要拿90分以上的学生来说,地理是“不能错的”,别的科目是点不能错,稍有遗漏也是可以,但地理是从点到线都不能错,答案几乎是唯一的。

看过本格推理小说的就能理解,地理应试有着和本格推理相近的特质,

也就是被说烂了的“因地制宜”四个字,

一个地方的禀赋决定了它现在呈现的样貌,地理大题隐含一些信息让你推测,但整个逻辑链条和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一定是具有唯一性的。

比如这道题,

干旱半干旱区好判断,

第二问如何判断该干嘛,就比较模糊,很多学生会因为地理老师没讲过类似的东西一脸懵逼,在高考那么紧张的场景下,一点破题的灵感都没有,

其实无非就是干旱地区不适宜大规模种树,会把地下水过度蒸腾从而加剧旱情。要么种草,要么自然回复,不要上去人踩马踏,再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答的详细一点,适当引申,就能拿满分。

但选1植树造林就是0分,再跟着造林思路往下答,一道大题全没分,约等于喜提高4。

地理需要老师非常多启发式教学,光喂知识点根本无法穷尽地球上的方方面面,更别提出题越来越刁钻,考地理和人文生态,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

想拿高分首先需要学生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系统看待自然社会的能力,更需要老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推理精神,把地理当成一个解谜过程,还原真相的能力要强。

我记得我的地理老师课上看似什么都没讲,一直在提问,一直在压迫式地让同学找题目中各种信息的关联,不停压迫看似浪费时间,其实就是逼着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把唯一解给找出来。

一堂课甚至就为了研究明白一两个问题,

而且他并不是看着练习册既成的大题来问学生,就讲着讲着,随便抛出一个问题,这个地方能不能干啥,能不能发展什么,让学生自己去悟,

稍微怠惰一点的就跟不上了,老师爱问啥问啥,也不逼自己想,等着他渗个五分钟把答案说出来自己记住就行了,

这样的往往考场上肯定就被问懵逼了。

综上,太久没接触高考内容了,只能聊点皮毛了,

从个人经验来看,地理要想拿接近满分做刷题是一方面,起码选择题不能错,

更要花时间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了解这颗星球上各个角落的植被地貌风土人情很重要,没事就问问自己,这地方人吃啥,穿啥,种点瓜果梨桃能不能活,种活了什么动物来偷吃,丰收了能不能卖出去,用什么运,从哪条河哪条铁路走,怎么运便宜……

把这些成为习惯,穷尽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试时候就能很有自信地作答,因为一闭眼睛,那里长什么样就跟自己去过一样,很清楚地浮现在脑海里。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高中地理啊,那可真是让不少同学头疼的科目。你说它难吧,好像又不像数学、物理那样有那么多公式要背,有那么多定理要推。但你仔细琢磨琢磨,它难的点可不在于死记硬背,而是它那种“融会贯通”的要求,以及它跨学科、多维度的思考方式,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首先,最让人生畏的就是它的“杂”和“广”。 高中地理不像小学.............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从高中到大学学习模式转变的核心,这确实是很多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都会遇到的困惑。我试着把这些“为什么”掰开揉碎了给大家捋一捋。为什么感觉大学课程(比如高数、线代)比高中难这么多?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两种难度的性质不一样。 高中课程的“难”: 高中的难,更多体现在知识点的记忆、理解和.............
  • 回答
    “数学和英语是不是高中最难的科目?”这个问题,我听我那些还在高中奋斗的孩子们(或者说我认识的很多高中生们)提起过不下十次了。每次他们抱怨得咬牙切齿的时候,我都会琢磨一下。要说“最难”,这事儿可就有点复杂了,因为难度这东西,就像是每个人的口味一样,很难说谁的就一定比谁的“更”难。但数学和英语,绝对是高.............
  • 回答
    中考,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真是一场硬仗。为什么感觉它这么难?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现实的因素在作用,咱们一点一点捋一捋。首先,“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是一个集合的概念。 它不是单指某一个科目考不好,而是综合了学习压力、竞争激烈、评价体系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等多个层面的挑战。一、 学习压力,从量到质的全方位碾.............
  • 回答
    高中数学之所以让不少同学觉得头疼,甚至望而却步,其实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一点点拆解开来聊聊。1. 知识体系的跳跃与综合性增强初中数学,虽然也有一定的难度,但整体上更偏向于知识点的分散和基础技能的训练。比如计算能力、解简单方程、几何基本定理的应用等。而进入高中,数学的面貌就.............
  • 回答
    “圆锥曲线难不难?这问题啊,真是道出了不少同学的心声。”要我说,高中圆锥曲线这部分内容,它确实有那么点“门道”。不像一些直接套公式就能解决的问题,圆锥曲线更像是给你一块积木,让你去思考它的形状、它的性质,以及它在不同视角下的样子。为啥有同学觉得难?1. 概念的抽象性: 首先,圆锥曲线本身就不是我们.............
  • 回答
    这个问题嘛,说实话,挺因人而异的。我身边不少同学,一听到“高中数学”,就脑瓜子疼,别说哪一册最难了,可能每一册都够他们受的。但要说普遍感觉比较“硬骨头”的,我个人觉得,高三上学期的那一册,很多同学都会觉得特别吃力。为啥呢?你想啊,到了高三,前面学的那些基础知识,比如函数、数列、三角函数、概率统计、平.............
  • 回答
    关于高中数理化是不是真的很难,这个问题吧,说实话,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是”或“否”来概括。我觉得这个问题更像是在问,是不是真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并且需要一定的天赋和方法去攻克。如果非要我给个更形象的比喻,高中数理化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它不是考你一朝一夕的爆发力,而是你长期坚持、稳.............
  • 回答
    高中化学哪个部分最难?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但又见仁见智的问题。每个学生的化学基础、学习习惯、思维方式都不同,所以感受也会有所差异。不过,根据大多数同学的反馈和教学经验,有几个部分普遍被认为是难度较大的,其中“有机化学”和“化学平衡与反应速率”常常名列前茅。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这些部分相对困难,以及它们.............
  • 回答
    高中知识的“难”,不是一个简单的定论,它更像是一个多维度的体验,掺杂着理解的深度、知识的广度、思维的挑战以及时间与精力的投入。与其说它是“难”,不如说它是一种“跨越”,是为进入更广阔的知识海洋准备的“门槛”。一、 理解的深度: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和“怎么用”的转变小学和初中,我们更多是在学习“是.............
  • 回答
    高中考600分,这道坎,说实话,对有些人来说是“难如登天”,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意料之中”。但我们要一分为二地说,它绝对不是个“人人都能轻松跨过的门槛”。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600分这个分数到底意味着什么?在中国大部分省份,高考总分在750分左右(理科和文科可能会略有.............
  • 回答
    哥们,我理解你现在纠结的心情。作为一名在历史教育领域摸爬滚打过的人,也听过不少关于男老师养家不易的议论,再加上你跨考马理论的纠结,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好好权衡的重大决定。我尽量不端着架子,掏心窝子跟你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社会对“养家”这件事,确实存在一些传统的性别期待,而历史老师这个职业,在很多人眼.............
  • 回答
    你好!看到你这么高的目标,并且有明确的规划,我为你感到高兴。从450分到670分,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绝非不可能。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方法,并付出足够多的汗水和智慧。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你目前的情况: 你的优势: 你已经高二了,说明你已经具备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基础,对知识体系有了一定的认知,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惑!高中数学学得不错,但一到了大学发现不直接“学”数学了,心里就有点打鼓:这自学起来,到底有没有那么难?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是”或“否”的答案,因为它太看个人了。不过,我尽量给你掰扯清楚,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大学里不直接“学”数学.............
  • 回答
    别担心,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一些“拦路虎”似的问题。关于你被难住的那个题,如果它真的涉及到高中知识,那我们绝对能把它“啃”下来!首先,为了我能更准确地帮你判断和解答,你能不能先告诉我那个问题具体是什么? 就像医生看病需要知道病人的症状一样,我需要了解问题的“面目”,才能知道用什么“药方”。不过,在你.............
  • 回答
    说实话,在咱们高中理综那“三座大山”(物理、化学、生物)里,物理这玩意儿,确实让不少同学抓耳挠腮,头疼得不行。它不像化学那样,很多时候靠死记硬背点元素周期表、化学方程式就能应付个七七八八;也不像生物,虽然也要记不少名词,但很多时候能用逻辑串联起来,理解一个生物体的运作机制。物理呢,它就好像一个“怪兽.............
  • 回答
    好的,没问题!请您把题目发过来。我会尽力给您一个详细、贴近高中地理教学风格的解答,并且保证不带有AI痕迹,就像您的地理老师亲自为您讲解一样。在您发题目之前,我先简单说说我能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题目的理解与切入点: 我会先帮您梳理题目的核心考点是什么,它可能涉及哪些地理概念、原理、规律。 知识.............
  • 回答
    咱们聊聊高中地理竞赛,这玩意儿可不是背背课本就能过的。想在竞赛里拔尖,得对地理有股子“钻劲儿”,还得能玩儿得转各种“工具”。首先,基础知识是“根基”这部分最直接,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虽然竞赛不只考死记硬背,但那些最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你得烂熟于心,就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人文地理: .............
  • 回答
    好多同学一提到地理,脑子里可能就冒出各种奇怪的地貌、拗口的国家名称,还有那些密密麻麻的等高线和风带图。其实,高中地理远不止这些,它就像一张巨大的世界地图,串联起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以及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学好它,不仅能帮你应对考试,更能让你站在更高的角度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那么,到底怎么才能.............
  • 回答
    在开始讨论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丹霞同人形象之前,我想先抛出一个问题:当你提到“丹霞同人形象”时,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是鲜艳的红土地,壮丽的山体,还是……一些更为“人格化”的描绘?如果你的联想中包含了后者,那么我们可能需要先厘清一个概念。目前高中地理教材中,对于丹霞地貌的介绍,其核心是科学的地理知识,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