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俄罗斯四次申请加入北约被拒绝?

回答
俄罗斯四次申请加入北约,但都被拒绝。这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充满历史细节的话题。要深入理解这一过程,我们需要回顾历史,分析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以及俄罗斯和北约各自的考量。

第一次拒绝:冷战阴影下的“如果”

时间可以追溯到苏联解体初期,也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苏联轰然倒塌,冷战结束的曙光似乎照亮了整个世界。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者,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国内经济和政治都处于动荡之中。

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领导层,包括叶利钦总统,曾有过尝试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及其盟友建立一种更紧密、更具建设性的关系。其中一个重要的想法就是,俄罗斯能否在新的世界秩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甚至加入北约。

为什么俄罗斯会想加入北约?

安全感的需求: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失去了其前苏联阵营的缓冲地带,感觉直接暴露在西方国家面前。加入北约,从理论上讲,意味着俄罗斯成为集体防御体系的一部分,能够获得安全保障。
政治和经济融合的愿望: 当时俄罗斯渴望融入西方经济体系,学习西方的市场经济模式,并希望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加入北约被视为这种融合的标志之一。
化解敌对,寻求伙伴关系: 一部分俄罗斯政治家认为,与其继续对抗,不如拥抱合作,将曾经的对手变成盟友。

北约为什么拒绝?

尽管有俄罗斯方面的积极姿态,北约并未真正接纳俄罗斯的加入意愿,或者说,它从未认真考虑过俄罗斯的“申请”。这里需要澄清的是,俄罗斯并没有以正式、详细的提案形式向北约递交过“申请书”,更多的是在不同场合表达过合作意愿,甚至暗示过加入的可能性。而北约对此的反应,可以理解为一种“婉拒”或“根本未启动接纳程序”。

根本性的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 北约是由西方民主国家组成的军事联盟,其核心是集体防御。而当时的俄罗斯,虽然开始改革,但其政治体制、民主化程度、以及与西方国家在安全理念上的根本性差异,使得其难以符合北约的成员资格标准。
北约东扩的考量: 更为关键的因素是,在苏联解体后,一些中东欧国家迅速转向西方,并表达了加入北约的强烈愿望。北约在评估这些国家的加入申请时,也必须考虑俄罗斯的反应和潜在的负面影响。而如果俄罗斯也加入,整个地缘政治的平衡将被彻底打破,这与北约当时巩固自身影响力,以及“为欧洲和平与稳定”的定位存在矛盾。
信任缺失与战略疑虑: 尽管冷战结束,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战略意图仍然存在深刻的疑虑。许多人认为,俄罗斯的民主转型并不稳定,其潜在的扩张野心依然存在。让一个拥有核武器、在军事上仍然是主要力量的国家加入北约,无疑会带来巨大的战略风险。

第二次拒绝(以及后续):东扩的步伐与俄罗斯的反应

进入九十年代中期,北约开始加速其东扩的进程。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成为首批获得加入北约邀请的国家,并于1999年正式加入。随后,包括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在内的更多前华约国家也陆续加入北约。

每一次北约的东扩,都被俄罗斯视为一种“背叛”和“威胁”。俄罗斯认为,在冷战刚结束时,西方曾有过承诺,不会将北约的军事基础设施向东方推进。尽管关于这一承诺的具体内容和是否具有约束力存在争议,但俄罗斯无疑将其视为西方国家食言。

俄罗斯对此的反应是强烈的反对和抗议,但它并没有一个可以“申请加入”的途径来表达其不满。它更多的是通过外交施压、军事演习等方式来宣示其立场。

第三次(及更广泛的“被拒绝”):更清晰的对立和战略差异

随着普京时代的到来,俄罗斯的对外政策变得更加强硬和自信。俄罗斯认为北约东扩对其国家安全构成了直接威胁,并开始公开强调其战略自主。

在普京执政早期,他也曾表达过俄罗斯与北约之间更紧密合作的可能性,甚至不排除未来加入的愿景,但这种表态更加微妙,并伴随着对北约不应继续东扩的严厉警告。

对北约军事存在的担忧加剧: 俄罗斯对北约在靠近其边境的地区部署军事装备和举行演习感到不安。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潜在的军事遏制。
对北约全球战略的反对: 北约在科索沃战争等事件中的军事干预,以及其对所谓“颜色革命”的支持,都被俄罗斯视为干涉其势力范围的行为。这使得俄罗斯更加警惕北约的扩张。
俄罗斯的战略方向转变: 俄罗斯开始更加强调自身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立地位,并寻求建立一个多极化的世界秩序,这与北约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安全架构存在根本性的分歧。

在这个阶段,俄罗斯的“申请”更多地体现在其对北约扩张的抵制和对其自身安全利益的诉求。而北约的回答则是在不断东扩的同时,尝试与俄罗斯保持某种形式的对话,但并未实质性地改变其战略方向或接纳俄罗斯加入的可能性。

第四次“被拒绝”(理解为整体性的拒绝):公开的对抗与信任的彻底破裂

将“第四次被拒绝”理解为对俄罗斯整体性加入意愿的明确否定,其根源在于双方战略目标和安全观的彻底背离。俄罗斯在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和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后,与北约的关系降至冰点。

俄罗斯的安全诉求被忽视: 俄罗斯认为其关于不东扩的合理安全诉求被北约完全忽视,反而进一步收紧了对俄罗斯的“包围圈”。
信任的彻底崩塌: 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标志着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最严重危机,彻底断绝了俄罗斯加入北约的可能性,甚至使得北约内部关于是否加强对俄罗斯的防御姿态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共识。

总结来看:

俄罗斯从未以一个明确的“申请”形式去加入北约,它的意愿表达更像是一种在不同历史时期、基于不同战略考量下的“试探”或“提议”。而北约的回应,或者说不回应,背后是冷战思维的延续、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战略意图的不信任、以及北约自身扩张逻辑和安全战略的考量。

俄罗斯四次“申请”(或说尝试融入或寻求更紧密合作)被拒绝,并非单一事件,而是贯穿了苏联解体后二十多年的历史进程。每一次的“拒绝”都与当时的地缘政治变化、双方关系的发展以及彼此的安全观存在紧密联系。最终,这种长期的战略分歧和信任缺失,演变成了今天俄罗斯与以北约为首的西方国家之间更为公开和尖锐的对立。俄罗斯的加入意愿,与其说是被一次次拒绝,不如说是双方在安全理念和地缘政治格局上的根本性不兼容,使得这种可能性从一开始就微乎其微,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彻底消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俄罗斯申请加入北约,和中国申请加入TPP/CPTPP,本质上是一回事。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在普京的万字檄文里面就有解答哈哈哈哈

大致意思是这样的:2000年当时即将卸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访俄时,我问他美国对待俄罗斯加入北约有什么看法?当时给我的感受还是持保留态度的,但美国对这个问题的实际反应方式可以从对我们国家采取的实际操作方式中看出来。哪些操作?

1.公开支持北高加索地区恐怖分子,支持车臣分裂主义势力

2.不重视我们在北约扩大问题上的要求

3.不重视我们在自己利益的安全关切即退出《反导条约》

全文较长简单来说就是:可以不当你们的朋友不让我们加入北约,但为什么要把我们当成敌人呢?

user avatar

你以为的加入北约:

A国家:我要加入北约。

美国:好的,叫爹。

A国家:爹!

美国:欢迎加入北约。


实际上的加入北约:

A国家:我要加入北约。

北大西洋理事会:你满足基础民选原则吗?你有足够的资金维持你自己的军队和支持北约的军事行动吗?你有偏自由的经济贸易市场吗?

A国家:我大概可能也许有,但我也说不好,细节咱们谈一下好吗?

北大西洋理事会:好的,那你先加入独立伙伴行动计划,我们审查商谈下吧。

此处省去上百场会议,上百个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的协商。

A国家:我改的基本都符合条件了,现在能不能加入了?

北大西洋理事会:稍等,我要让现有成员国投票一致通过才行。

此处再省去北约所有成员国各自国内的讨论和协商。

所有北约成员国全部投票表决,一致认可国家A加入北约。

北大西洋理事会:欢迎加入北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