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绘圈「十三岁少女盗刷父母 70 万约稿」事件?

回答
绘圈“十三岁少女盗刷父母 70 万约稿”事件:一次深入的剖析

绘圈“十三岁少女盗刷父母 70 万约稿”事件,无疑是近年来在网络上引起巨大关注和讨论的事件之一。它不仅暴露了未成年人消费行为失控的严重性,更深刻地触及了家庭教育、网络消费环境、艺术市场生态以及行业监管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

事件的起因与经过:

事件的主角是一名年仅十三岁的少女,对二次元文化和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热衷于“约稿”——即通过付费委托画师绘制自己想象中的角色或场景。在短时间内,她利用父母银行卡的支付权限,累计盗刷了高达 70 万元人民币用于向多位画师进行约稿。

具体来说,事件的爆发源于其父母在核对账单时发现巨额不明消费,经过追查后才得知是女儿所为。这笔巨款并非一次性消费,而是分散在不同的时间点,向不同的画师支付的。少女之所以能如此频繁且大规模地进行消费,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她掌握了父母银行卡的支付信息(例如密码、短信验证码),另一方面也可能得益于一些支付平台的便捷性,使得未成年人能够相对容易地进行大额线上消费。

事件引发的广泛讨论与核心问题: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是因为它触及了许多敏感且重要的问题:

1. 未成年人消费行为失控与家庭教育的缺失:

消费观的扭曲: 13岁的年纪,正是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少女如此巨额的消费,反映了她对金钱的价值认知严重扭曲,将虚拟的“约稿”等同于现实的商品购买,并且缺乏对父母辛勤劳动所得的尊重。
父母的监护责任: 父母作为监护人,未能有效管理和监控孩子的消费行为,是对家庭教育责任的严重缺失。虽然孩子的行为令人震惊,但父母在支付安全管理上的疏忽,以及对孩子网络消费的引导和教育不足,是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例如,是否曾对孩子进行过金钱观、消费观的教育?是否限制了孩子接触支付工具的权限?对孩子的网络活动是否足够了解?
“溺爱”与“放任”的界限: 许多评论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变相的“溺爱”或“放任”。在物质上给予孩子一定的满足,但在精神和观念上的引导却不够。

2. 网络消费环境的风险与监管漏洞:

支付平台的便捷性与风险: 当前的支付平台,虽然为了方便用户设计了许多快捷支付功能,但也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相对容易的消费途径。尤其是在一些平台允许绑定多张银行卡,或者父母疏忽了对支付密码和验证码的管理时,风险会进一步加大。
网络平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足: 许多平台并未设置有效的年龄验证机制,或者即使有,也容易被规避。对于高额消费,平台是否应该有更严格的审核机制,或者在发现疑似未成年人进行异常消费时主动联系监护人?
“诱导消费”与“盲目跟风”: 绘圈的“约稿”文化本身就带有一定的社交属性和攀比心理。在网络世界里,看到其他同龄人拥有精美的绘画作品,很容易激发孩子强烈的“拥有欲”,加上一些平台的推荐算法,可能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诱导消费”和“盲目跟风”。

3. 绘圈的艺术市场生态与画师的责任:

高昂的约稿费用: 事件也引发了对绘圈约稿费用的讨论。一些画师的报价确实不菲,动辄几千甚至上万,这本身就对普通家庭构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当一个13岁的孩子能够支付如此高昂的费用时,也让人们对这个市场的健康度产生疑问。
画师的职业道德与辨别能力: 一些声音质疑,在收到来自一位明显是未成年人且进行高额消费的订单时,画师是否应该有所警觉?虽然画师无法直接验证客户的年龄,但在收到大额订单且客户表现出非理性消费特征时,是否应该有更审慎的态度?例如,是否应该询问是否经过父母同意?不过,这其中也涉及画师的职责边界问题,他们通常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和预算进行创作,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存在一些“知情不报”甚至“诱导消费”的画师。
“工作室”模式的潜在风险: 一些规模化的“约稿工作室”可能为了盈利,对客户的背景和消费能力缺乏严格的审核。

4. 法律与道德的边界:

盗刷行为的定性: 从法律角度看,未成年人使用父母的支付信息进行消费,属于未经授权的消费,在性质上可能接近于“盗刷”。虽然并非出于恶意侵占他人财产的目的,但其行为严重侵害了父母的财产权益。
责任的划分: 事件发生后,责任的划分成为焦点。是孩子本身缺乏辨别能力,还是父母监护不力?亦或是平台监管缺失?实际上,这往往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道德评判: 除了法律层面的责任,舆论也对少女和其父母进行了道德评判。对少女的评价往往带有同情与批评并存,而对父母的批评则更多集中在教育和管理方面。

面对此类事件,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这起事件绝非孤例,而是折射出当前社会在未成年人教育和网络管理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我们从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重要的教训:

加强家庭教育中的财商教育: 从小对孩子进行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教育至关重要。让他们了解金钱的来之不易,学会理性消费,区分“需要”和“想要”。
强化支付安全意识与管理: 父母应高度重视支付信息的安全,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对于非紧急情况,不应轻易泄露银行卡信息给孩子。在必要时,可以为孩子开通独立账户,并设置消费限额。
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与社交圈: 了解孩子在网络上接触的内容,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与他们进行开放式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消费动机和遇到的问题。
提升未成年人网络消费的平台监管: 平台方应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加强对未成年人用户行为的识别和管理,设置更严格的年龄验证和消费审核机制,并设立专门的消费者保护渠道。
行业自律与规范发展: 绘圈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消费领域,需要画家、工作室、平台共同努力,建立更加健康、透明的交易规则,抵制不良行为,保护未成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社会层面加强引导与宣传: 通过媒体、学校等渠道,普及未成年人网络安全和财商教育知识,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并解决这一问题。

总结:

绘圈“十三岁少女盗刷父母 70 万约稿”事件,是一面映射出社会多重问题的镜子。它警示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丰富信息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其中潜藏的风险。对于未成年人而言,这是一个关于成长、关于责任的沉痛教训;对于父母而言,这是一个关于教育方式和家庭管理的深刻反思;对于社会而言,这是一个关于监管机制和价值引导的严峻挑战。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问题归咎于任何一方,而是需要从整体上审视并采取行动,构建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和网络消费生态。这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平台以及个人共同努力,才能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让年轻一代在健康的轨道上成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说个片面的观点。

这个事情虽然是个别个例之一,但是这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什么?反映出来的是我国目前“05后” “10后”一辈的青少年儿童在美学这方面接受的教育、这方面的素质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很多人都要负起责任,包括家长,包括我国的教育者。

70万买这种东西,抛开法律、欺诈不谈,本身这种病态的严重不等价交换就相当反智。我对什么“绘圈” “约稿”不作评价,毕竟咱也整不明白那玩意究竟是不是艺术,但这个社会需要对这方面重视起来了。这本质上不是什么13岁未成年人的问题,现在能拿70万买一组“设子”,凭着一腔孤勇闯到30岁,又会有怎么样的惊人成就?

user avatar

说点与任何圈子无关的话,

未成年人网络消费真该出台相应政策了。


网上交易有它的特殊性,

游戏充值、直播打赏这几个大项,前几年层出不穷的惨案,才终于有相关条例出台,但也只能是限制有信息有资源有充足资金的平台和公司,

而大部分人作为独立个人,隔着网线,既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去获取到对面的个人信息。

这就带来了无法规避的风险。


我也不混什么圈子,

但是我明白,你可以不约稿不画稿不开直播不打游戏不开网店,

你不可能不交易,

今天二手平台上卖个闲置大件(比如电视电脑),不小心摊上个未成年,

明天就让你退款,不退就人肉出来走法律途径,


经济损失不说,你花的时间精力全部打水漂,还被白白威胁一通

摊上谁都受不了



而现在,我们没有任何的手段来规避这种风险。

可以预见的是,如果不及时解决,这样的困扰会在今后限制网络交易的发展。


———————————————————————

取匿了,谢谢大家喜欢

user avatar

再更:有人说画师并不知道对方是未成年

(请拉到最下再往上看)

那我问一下

此处关于合不合法的问题,大家可以去问题下面 @万振律师 的专业回答了解详情。

在你能力允许范围内是吧?既然你只能通过米画师QQ和别人的“听说”那获取不确定性的信息

那直接不约不就好了,这是你能力范围内吧?她可没拿枪指着你让你画哦。

想赚钱就想赚钱,说一堆鬼话,在金额又大约稿人信息也不明确的情况下,你不还是约了吗?

你还允许能力范围内杜绝未成年人约稿,

所以你是无法允许自己看着钱到脸上,却不忍拒绝才对吧?既然你在法律边缘试探和放弃这笔钱中选择了在法律边缘试探,那么就应该老实负责任认错,不要解释这么多,搞得好像很委屈、都是约稿人一个人的锅似的

这个事件,暴露出私稿约稿人和画师各种问题,谁也别想撇清自己,一个个都不是啥好货。




又更:7w那画手明显也是有问题,如果是你,一个十几岁的女的拿七万买自己的画,这意味着你这画比很多很多职业画师画的美宣都要贵,稍微有点脑子都知道有问题,自己的画还能干过大部分专业画师不成?

明显这画手也有贪的成分,全然不知这样约稿如果被曝光会有啥影响,你让正经的职业画师怎么想??这公平吗?以后想赚钱当什么鬼正经画师啊,一个个都去赚小孩钱得了呗。

虽然我也约过小稿,但我是很支持国家把这什么约稿圈给扬了,真的恶劣,我也不差那几十一百块,钱应该给专业的有正经程序的赚,不专业的什么淘宝约稿什么设圈什么各种字母缩写乱七八糟的,全给制裁了最好。

要么国家出个给绘画人专用的官方约稿平台,当然国家直接出不太现实,鼓励一些大厂比如腾讯网易等搞个约稿平台也不是不可能做到,腾讯就算再拉胯,也总比米画师这类东西要靠谱不是吗。


更:这女人家庭条件似乎挺好的,但是偷父母的钱去交一大堆智商税,这不是教育失败是什么,按道理来说一般富裕家庭孩子的各种社会资源和成长环境都比普通人要好,思想理应比普通小孩更优秀一点,但现在呢?直接反过来了可还行,投了个好胎却干这种蠢事,真是浪费资源。




约私稿本来就没有法律保护……

都是偏灰色地带的玩意,但是一般情况约私稿金额都比较小,属于小打小闹的程度,真要有人约稿然后画师耍赖收钱不干了,大多数连立案金额都达不到,最后也只能挂人互喷罢了,总之完全没有保障

那么既然有那个钱,给正经职业画师画不行吗?瞧不起职业画师?这就属于有病不去正规医院看,到处去试偏方,结果病大了被人发现了。


还有这人教育也没到位,这么个数额的钱居然能如此随便地花掉??别说什么十三岁不知道钱什么价值,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小学六年级甚至更早就已经知道钱不能乱花了。

可以说是教育失败下的一个产物罢了,只不过闹得比较大才被世人所知,跟这个事件一样的情况还多着呢。

所以要如何看待呢?

习以为常了呀。

user avatar

画师保护好自己吧,别碰这种有法律风险的圈子。

以前金额小还好说,往后金额要是越来越高是可以立案的。真要上了法庭还真说不好谁输谁赢,你这边只有口头协定,拍卖程序还不合法,给你定个诈骗都有可能。

绘画有那么多种合法的挣钱方式,非要选择在绘圈骗小孩,有意思吗?

另外图里这个北京一环是啥玩意?有人说自己住一环?北京没有一环,要硬说一环就是紫禁城的护城河,难不成有人住故宫博物院里?



更:

看到有人说涉事画师损失的时间谁来赔,那我也想问问,那些开黄网十年最后被没收一切违法所得的人,他们的时间谁来赔呢?

你自己做的事情有没有法律保护,自己心里没谱吗?都是法盲?还是明知道偷税漏税地下拍卖不合法,却还是明知故犯?毕竟“老板给的太多了”是吧?这思路真是像极了法治进行时里的台词。

也不用纠结偷家孩子和画师谁过错多了,看这种瓜我脑子里只会浮现一句话——恶人自有恶人磨。

他们同归于尽世界就大同了。



更:

再说一下为什么我觉得很像诈骗。

首先,在绘圈这种不签合同的交易模式下,其实买家花了钱什么都没有买到。

假如买家在画廊买画,画是实体的,买家直接带回家自然也就拥有了这副画。而假如买家签合同约cg作品,版权和各种权利会通过合同让渡给买家,作品的使用权归了买家画也就属于了买家。

但绘圈不签合同,没办法让渡版权,cg作品又可以无限复制,谁都可以复制走,那买家到底买了个什么呢?一张在圈规保护下的无水印原图?

呵呵,你三五百这么玩没人管也就算了,大几万你还这么玩,要不要看看法院认不认可你圈水印保护法?

买家花几十万却什么都没有买到,约等于在一个圈规概念的诱导下赠予了别人几十万,你说像不像诈骗?

还有绘圈的地下拍卖模式,一个群一个玩法,各种规则自己订,恶意抬价也没人监管,画师觉得价格不理想还能一票否决,难道在我国拍卖会是可以随便搞的吗?

而且这圈子又不是第一天出未成年要钱的事了,为什么这么大额的交易依旧不签合同?签了合同不就知道对方是不是未成年了?这么简单一个事死活不搞,非要用圈规过家家,还要搞大额交易闹出圈,我是不知道这种绘圈有什么值得同情的。



更:

高赞律师说的口头协议也可以,我并不认同,他可能以为这就是普通约稿一买一卖,但其实并不一样。

设圈很多人设本就不是为了买家意愿量身定做的,而是先画完再出来拍卖,不存在专属性,卖你也可以卖他也可以,现在当事人就已经转手给卖了,所以这能算按买家要求付出劳动吗?

再说买家到底买到了什么?cg画作不是画廊买画我已经说过了,数字作品需要签订各种权利才能让渡给对方,这些复杂的权利可以靠口头协议签订吗?

这不是画廊买画一买一卖简单明了,也不是张三李四的肖像画具有专属性质,这些作品谁都可以复制拿走用,没有详细的书面协议怎么保证买家权益?

再者说,口头协议对方不承认的话得取证吧,取证很简单吗?先不说聊天记录到法官那里不能是截图形式,qq群调出记录很麻烦。就说你有了记录,怎么用里面绘圈“买断”、“巨人车”等专属词汇向法官证明买家想买的和实际买到的是作品的哪些权利?

要真的只有口头协议就能搞定cg作品的买卖,那我们正规画师签的合同是图啥?难道普法就是鼓励大家不签合同吗?

我不是法律专业的,我对法律的了解很浅薄,以上都只是我用浅薄的常识想到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希望专业人士帮我解答一下。

因为我签的合同还是挺复杂的,好几页呢,除了私稿用不上的泄密赔偿条款,还包含工期、拖稿赔偿、权利让渡、付款方式和付款期限,我不觉得这么多东西靠口头可以定下来并且举证,除非你在聊天记录里码几千字。

单说一项拖稿,有多少人约稿交完钱排队明日复明日,然后看着画师打游戏来气的?没有合同规定,那拖你一个月还是半年不是全看人品吗?

cg绘画不是画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五分钟完成交易。cg绘画行业交易过程是很复杂的,应该努力让交易流程更规范更透明,而不是胡搞一气,等出了事再拿口头协议里的新时代网络用语去污染法官的语言中枢。

到最后原告被告和法官都头疼,只有律师挣了钱开开心心。

user avatar

从头到尾看了三遍。

这家的妈妈就只是出了个面,负责打了个视频(还不是给每个人都打了),声称自己有一个孩子,还是一个13岁的留学生孩子,盗刷了她70万。

前后没有银行流水,没有报案序号,也没有孩子的照片,根本就不知道这背后妈妈孩子是不是一个人,到底有没有报警。

(另外,作为一个报过警的人,补充一点,如果真的报警了,一般警察考虑到当事人的安全,不支持当事人私下和对方接触,一切具体的联系都会交给警方负责,何况这个事件如果属实,涉案金额非常巨大,所以说为什么“妈妈”已经报警还私下要钱,这也是一个问题)

另外,这个“我要花700万搞臭你们”的话,也不太像一个成年人说出来的,除非这个成年人比孩子还要没有金钱管理能力,但是这样的家庭也不可能有700万……

我怀疑这个事背后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妈妈,甚至也没有所谓的孩子,可能是一个成年人做了这个事之后交不了差,想办法找人来骗人的。

建议还没退钱的画手直接报警。

画手没必要等着对方报警,自己配合调查,画手可以自己报警,碰到这种事情,报警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之前不知道报税的话,之后补税一样的,只要把税补上罚款补上,别人不会抓你进去。

也不要说孩子是留学生,回不来之类的。

走法律程序的话,可以马上请求警察,把所谓的孩子叫回国内配合调查,看看背后到底是什么人在搞鬼。

user avatar

说实话搁我我也想不到对方未成年,未成年轻松拿个七万出来约个稿,这谁想得到啊。

user avatar

小姑娘圈名是芙芙,昨天下午突然来找我退款,反正没动笔我就退了。后来发现她找排过的所有老师退款,包括已经出图的。


70w是她半年来总共的约稿消费(她妈妈提供的信息)

7w的白琴设是芙芙自带的价格,包括了加急费,老师还会赠送一张插图。

在群里一直说自己是留学生,有男朋友,我一直默认她是成年人,她的米画师账号签名也有说明已成年。

平常约稿排单出手都很阔绰,拿钱砸人的那种,你不同意接单就会使用钞能力……下面两张是群里老师的截图


我觉得大部分接受了她带价的老师都会交出质量相当的稿件,像已经交稿的都要退款就很伤。目前受到她影响的画师找到了80人左右,应该还有很多人没有找到。

关于约稿前要确认对方是否是未成年这件事,挺难实施的,暂时也没有一个合适的方法。

总之,她好有钱,羡慕了。

user avatar

有些人为什么一定要说站不站画圈画师呢?我单纯恶心这种家长。

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不可能给孩子支配这么多钱的自由,也教不出这种挥金如土的家贼。

但是我们普通人很可能闲鱼卖个东西都被这种有钱人放孩子出来充大头,浪费了我们的时间精力造成了我们经济损失后,再威胁我们退款,最后白劳动。

我屁股坐在普通卖家这边。

这件事大部分受害者一图也就一两千。而且是装逼小孩不守规矩强行加塞价钱让人家加班给画的。


大家代入一下:如果一个小孩用了她妈支付宝在闲鱼买了你闲置大件,你连夜打包买包装填充物,完了她妈跑来找你麻烦,非要给你退回去,问题是东西有时效性,卖给别人也卖不掉了,你白白损失时间精力金钱的时候,你恨不恨这家长管不好自己支付宝?

如果这东西干脆就是大人过把瘾玩个爽,回头甩锅给孩子呢?你委屈不委屈?

孩子就是免死金牌?被祸害的人都该自认倒霉?

我觉得现阶段法律空子好钻,其实可以再完善点的。


起码家长不能完全撇干净自己的教育问题和管控问题,不能甩锅——都是你们把我孩子骗了带坏了!


如果我身边的小伙伴不幸被这么耍,被偷钱小家贼的鸡贼亲妈人肉,我仍然会站画手。

因为价是偷钱小家贼开的,不是画手拿机关枪顶着她勒索的。

一个有消费能力做甲方,一个提供了甲方想要的作品,那么一手交钱一手交话结束的时候。契约就已经成立了。


局外人再怎么酸这张画不知怎么怎么多钱,人家愿意,就像小米改了个标把角改圆花了这么多钱一样,人家愿意。


画手偷税漏税这个事儿把税补上就行了。


但是作为直接受害者的家贼她妈,她妄图甩锅自己管不好钱包丢了钱的问题,把经济损失从自己女儿这边转嫁到付出了时间精力技能的画手那边。

真的烂透了。

这种甩锅成年人毫无担当。


如果因为她管理密码不善,偷钱的不是女儿而是其他未成年人,她发现贼后,直接责任应该是找偷钱的外贼。

搞不好外贼除了还钱,身败名裂还要进少管所。


而同样是偷钱,家贼不仅不会进少管所,反而是和家贼进行技能金钱交换的人会遭殃。


呵呵哒。

人家画手招谁惹谁了。

建议偷税漏税画手好好上税,身正不怕影子斜。


大家掐这个事不要被带歪了节奏。

这事既不是【凭什么那么贵】,

也不是【未成年人交易无效】,

而是——

【成年人丢了钱,钱该找偷钱的要】

【成年人自己密码管理不当丢了钱,自己要负多少责任】

【成年人自己教育失败凭什么让社会买单】。


呸。



防家贼专用。



公众号:杜嘟嘟嘴很毒。

每周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可以直接实操的恋爱相处干货,一个一语中的的犀利吐槽。


知乎干货已获赞120万➕,收藏32万➕。我希望在恋爱婚姻家庭上,能够守护好善良的你!比心~

user avatar

没合同当然算诈骗,这都不是钱的事,这个本来就踩在灰色地带。

比如我是个骗子,专骗13岁少男少女,形式是骗5000块钱给一张小鸡啄米图。骗了100多人,累计70万。案发后,我说我是个画家,这些都是正常的艺术品交易。然后司法部门说,好的,祝你生意兴隆。你觉得可能嘛?别说值不值,值不值根本没有精准定义,拍卖会很多几百万的作品一般人也看不出比小鸡啄米图值到哪里去。肯定是看形式要件上属于有效合约还是无效合约。

现在处理各种花式诈骗,警察叔叔都快忙疯了。还以为动手画过了,有付出了,就可以给你开绿灯?也是想瞎了心。不少骗子何止动手,动比动吊,器官上付出的不知道多少。还有商务投资情感抚慰类型的服务,也是劳动啊,不知道比你们业余美工高到哪里去了。不服进去和狱友交流交流长长见识。本来就是民不举官不纠的灰度区域,人家举了金额还挺大,居然还抱有幻想。就这个心态,被端就是时间问题,只不过警力忙着处理大活一时顾不上小圈子而已。

觉得自己画的牛比,就是值,老老实实签个委托合同就完了。本来就是想恰孩子钱,那就赌呗,注意睡前饭后提提肛被端时融入新圈子快一点。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