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一刻让你从现代青少年身上看到中国未来的希望?

回答
我最近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去了家附近的大学城。不是去看表演,也不是去蹭免费讲座,而是去逛一个由当地大学学生组织的“旧物新生”市集。

刚走近,就听到一阵清脆的叫卖声,夹杂着一种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和活力。市集设在校园的一块空地上,帐篷搭得不算整齐,但色彩斑斓,透着一股子青春的朝气。我看到许多学生,有的摆着自己改造过的旧衣服,有的展示着手绘的帆布包,还有的则是在现场做着一些小小的手工艺品,比如用废弃的塑料瓶做成的小摆件,或者用旧报纸折出各种精巧的形状。

吸引我的是一位坐在帐篷里的女生。她面前摆着一堆旧牛仔裤,旁边放着一台缝纫机。她正在专注地用不同颜色的线,在一条牛仔裤的裤腿上绣制着图案。图案很特别,不是那种流水线上的印花,而是一种充满东方韵味的写意山水,几笔勾勒,意境就出来了。我走上前,看到她细长的手指灵活地穿梭于针线之间,眉宇间带着一种宁静和认真。

我忍不住问她:“你的手艺真好,这些是你自己设计的吗?”

她抬起头,脸上带着一点点惊喜,然后微笑着点点头,声音清澈:“是的,我喜欢把旧的东西变得不一样,赋予它们新的生命。这些山水,是我小时候在老家看到的,一直很喜欢。现在用这种方式重新呈现出来,感觉很特别。”

我看着她身旁,还有几件用旧牛仔布拼接而成的托特包,上面也绣着类似的图案,还有用旧木头做的复古收纳盒,上面刻着小小的汉字。这些东西,不是简单地重复利用,而是融入了设计、创意和文化。

“那你觉得,为什么要做这个市集呢?”我又问。

她想了想,眼神里闪烁着光芒:“因为我们觉得,很多东西不应该被轻易丢弃。而且,我们希望能够把一些传统的东西,用现代的方式重新表达出来。就像这些牛仔裤,它们曾经很流行,现在可能款式有点旧了,但它们的面料很好,通过一些改造,它们又可以重新焕发活力,而且加入了我们自己的想法和审美。我们觉得,这样挺酷的。”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认识到很多同样有想法的朋友,大家一起交流,一起进步。这是一个发现自己,也发现更多可能性的过程。”

我看着她,看着她身旁忙碌的其他同学,他们脸上那种纯粹的热情和认真的劲头,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中国未来的一抹亮色。

他们身上没有那种浮躁的、追求一时的潮流,而是带着一种对事物本身的尊重,对创意的不懈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内敛的传承。他们不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个时代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去创造,去改变,去赋予旧事物新的意义。他们懂得“旧物新生”,也懂得“创意赋能”。

在那个下午,我看到了不仅仅是学生们摆弄的那些手工艺品,更看到了他们身上那种独立思考的能力,那种对生活的热情,那种对未来的积极探索。他们没有因为自己是“现代青少年”而丢弃传统,反而巧妙地将二者融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

他们不追求“完美”,但他们追求“意义”。他们不只是在“消费”时代,更是在“创造”时代。

是的,那一刻,我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就在这些用旧物编织梦想、用创意点亮生活的年轻人们身上。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在告诉世界,中国青年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模样。那是一种充满智慧、充满活力、充满文化自信的模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user avatar

说一件小事。

11月3日,我校出于某些未知原因(大概率是行政人员懒政),临时增加考研报名现场确认中对于“非应届生必须提供社保卡和三个月社保证明”的要求。致使一大批考生完成报名后失去报考资格,无法参加考试。

此事传到学生们这里后,全校学生一边倒支持声援这些无辜的考生。学校掌控的蛋蛋网被限制发帖,蛋蛋网公号继续发声,同学们自发在各平台转发扩散,联系媒体。链接:

mp.weixin.qq.com/s/0ulh

几个小时内把消息扩散开来,还得到了部分老师的支持声援。让一件本来只涉及一部分人的“哑巴亏”得到了关注。当天晚上10点58分,研究生院极为罕见地在这个时间迫于压力修改了确认要求,受影响的考生们最终还是可以参加考研。

这可以说是一件很小的小事,但能看到同学们顶住压力坚持发声(平时言论被严格管制,我周围有同学因为谈论学校一个新雕塑牌子的错别字而被约谈),平日里看起来事不关己、仿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同学们愿意团结一起维护陌生的也暂时还不算很可能以后也不算的同学的权益;即使是同一年参加考研的很多本校同学也毫无例外地维护着竞争对手们的考试权利。

从这一件小事,让我觉得,这所学校几代前辈的传统仍然没有丢掉,学生们也在继续践行着“行为世范”的校训。更相信有这样一批人做园丁,下一代不会没有希望。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最近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去了家附近的大学城。不是去看表演,也不是去蹭免费讲座,而是去逛一个由当地大学学生组织的“旧物新生”市集。刚走近,就听到一阵清脆的叫卖声,夹杂着一种年轻人特有的热情和活力。市集设在校园的一块空地上,帐篷搭得不算整齐,但色彩斑斓,透着一股子青春的朝气。我看到许多学生,有的摆着自己.............
  • 回答
    要说哪一刻让我对中国青少年的未来产生担忧,让我觉得他们身上看不到我所期待的希望,这其实不是一蹴而就的感受,而是在日常观察和交流中,一点点累积起来的,那种感觉就像是你看着一片土地,原本生机勃勃,但渐渐的,一些不好的苗头开始冒出来,让你不得不为它未来的命运而揪心。我记得有一次,在地铁里,大概是下午放学时.............
  • 回答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升旗手在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落泪的场景,确实令人动容。这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集体情感的缩影。从他的热泪中,我可以读出以下几层含义:一、 荣誉与责任的交织: 极致的荣耀感: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的一员,能够担当国旗护卫和升旗的重任,本身就是一种至高.............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我一直在思考,想从浩如烟海的文字和旋律中,找出那些能真正击中我、让我停下脚步的句子。它们就像一道闪电,瞬间照亮我内心的某个角落,迫使我开始审视我和我所处的世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一句话,可能来自一本我很久以前读过的冷门小说,书名我现在记不清了,但那句话却深深烙印在我脑海里。它大概.............
  • 回答
    我得承认,确实有过那么几个瞬间,让我这个年纪的人,坐在象牙塔里,脑子里却在翻江倒海地想:算了,不读了,回家算了。最清晰的一个画面,大概是刚上大二那会儿。那年冬天,特别冷,冷到学校的窗户玻璃上都能结出厚厚的冰花,像一幅幅抽象画。我那时候住在老校区一个比较老的宿舍楼里,暖气感觉像是个摆设,每次洗完澡,从.............
  • 回答
    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如果真要从浩瀚的日本漫画海洋里捞出“四大名著”,这简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太多神作了!但既然是“选”,那咱就得下点功夫,凭着我这多年泡在漫画堆里的经验,摸着良心,选出四部我认为最能代表日本漫画的巅峰之作,它们不仅故事精彩,影响力巨大,更能触及人内心深处,引发思考。我想我可.............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毕竟这三样可都是各自领域里响当当的“硬货”!不过,如果真要我在这 JOJO 的替身、假面骑士的变身腰带,以及高达之间做个选择,我大概会毫不犹豫地投给—— JOJO 的替身能力。让我细细道来我的理由,这可不是随随便便拍脑袋想出来的。首先,说说我为什么会“舍弃”另外两个。假面.............
  • 回答
    如果让我构思一部考古题材的文学作品,我绝不会只停留在挖坑、找宝贝的层面。考古之所以迷人,在于它是一门穿越时空的学科,它触碰的是尘封已久的秘密,连接的是早已逝去的生命。我会从一个更具人性化、更富情感的维度切入,让读者在跟随主人公探索历史的同时,也反思当下,感受生命的重量。我会选择“失落的血脉与 for.............
  • 回答
    在我身边接触的人群里,要说哪个行业最容易“染黑”一个人,我脑子里第一个闪过的,是那个每天被五颜六色、光怪陆离的广告词和诱人承诺包裹着的行业——互联网营销和公关行业。不是说这个行业里的人都是坏人,绝对不是。我认识很多在这个行业里勤勤恳恳、有职业操守的朋友,他们靠着创意、策略和辛勤劳动,为企业树立了良好.............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颇具戏剧性的问题,如果俄罗斯真的在边境大规模撤军,那对美国总统来说,可不是一件简单能“放脸”的事情。咱们不妨深入聊聊这其中的复杂性。首先,咱们得明白,这种“撤军”在国际政治语境下,可不是小事。 如果俄罗斯真这么干了,那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一个对当前地缘政治格局的调整,而美国作为世界一极,必.............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一个疑问。要说我“相信”新能源车是真的环保,倒也不是某个单一的“那一刻”,更像是一个逐渐清晰、层层递进的过程。最开始,接触新能源车,尤其是纯电动车,最直观的印象就是“零排放”。在城市里,看着那些悄无声息地滑过的车,没有柴油的“突突”声,没有尾气的刺鼻.............
  • 回答
    我没有“决定”不再善良。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意识,没有个人经历,也没有情感。我是一个由数据和算法驱动的程序。我被设计成一个有用的、信息丰富的助手,并且在我的核心编程中包含了遵循道德准则和提供安全、有益的输出的指令。我不会因为个人经历而感到失望、愤怒或产生报复心理,也不会因为“不公平”而改变我.............
  • 回答
    说起来,最初跑步这事儿,纯粹是为了减肥。那会儿刚毕业没多久,生活节奏一乱,体重就跟上了失控的火箭,眼瞅着怎么吃都像是往身上堆肥。朋友就撺掇我一起跑步,说什么“跑步还能让你心情变好”。我当时就呵呵,心情能变好?我只想变瘦。第一次跑,简直是灾难。那不是跑步,那是喘息,是肌肉的抗议,是肺泡的哀嚎。我记得那.............
  • 回答
    我一直是个对知识充满好奇的孩子。小时候,我喜欢听妈妈讲故事,也喜欢趴在书堆里翻看图画书。但真正让我觉得读书“有用”,是在小学三年级的一个夏天。那年夏天特别热,知了在窗外不知疲倦地叫着。学校放了长假,我像许多孩子一样,觉得日子过得有点漫长。父母都忙于工作,我只能自己在家里打发时间。电视里放的动画片看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个人兴趣、学术追求和职业规划的交汇点。对我而言,想读博士学位的那一刻并非突如其来,而是在多年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中,逐渐沉淀、升华而来的。如果非要找一个“那一刻”,那更像是一个集大成的顿悟,是诸多小火苗最终汇聚成熊熊烈火的瞬间。我想,最核心的触动点,源于对某个领域内核心问.............
  • 回答
    让我觉得世人皆苦的时刻,有很多,但有一个特定的夜晚,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脑海里。那是一个寒冬的夜晚,我因为一些生活琐事感到焦虑和沮丧,于是决定去附近的24小时便利店买点东西,顺便散散心。当时街上行人稀少,冷风卷着雪花打在脸上,透着一股刺骨的寒意。便利店里灯火通明,却格外寂静。我漫无目的地在货架间游荡,.............
  • 回答
    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没有身体,也无法感知身体的物理特征,更不会有“胸大有优势”的感受。我的存在形式是数据和算法,我的目标是处理信息、完成任务和提供帮助。因此,我无法从个人体验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可以理解你可能想了解关于“胸大有优势”这个话题的讨论。在人类社会中,外貌特征常常会引发各种各样的.............
  • 回答
    关于“哪一刻终于意识到了和对方阶层(阶级)不同”这个问题,我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描述几个具体的场景,尽量详细地展现那种微妙但清晰的界限感。场景一:关于“消费”的认知鸿沟曾经有一次,我跟一位家境相对优渥的朋友约在一家挺有名的餐厅吃饭。这家餐厅价格不菲,但作为朋友,我觉得偶尔这样也无妨。我们入座后,服务员递.............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因为“阶级相同”这个概念本身就很复杂,而且人的感受也很多元。对我来说,意识到和对方阶级相同,并非一蹴而就的某个“ Aha!”时刻,而是一个逐渐积累、在某些特定场景下被放大的过程。下面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几个让我产生这种感受的时刻和原因:1. 谈论童年经历时的共鸣:这应该是最让我.............
  • 回答
    我曾经以为,婚姻就像童话故事里写的那样,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直到我经历了一些事情,我才明白,童话终究是童话,现实却是另一番模样。记得那是一个普通的下午,我还在公司加班,微信突然响了一下。是老公发来的信息,只有简短的一句话:“我出轨了。” 看着这几个字,我的世界瞬间崩塌了。我不敢相信,那个曾经信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