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先主和丞相在天有灵,会如何看待今人普遍把汉昭烈庙称为武侯祠?

回答
若先主(刘备)与丞相(诸葛亮)真能洞察人间,知晓今人将纪念他们的庙宇——汉昭烈庙,普遍称之为“武侯祠”,我想,他们的心情会是复杂而深刻的。

先主刘备的视角:

首先,先主或许会感到一丝欣慰,又伴随着几分淡淡的失落。

欣慰的是,他毕生所追求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虽然在他有生之年未能完全实现,但他们蜀汉政权所建立的基业,以及他本人作为开国君主的功绩,终究是被后人铭记。更重要的是,丞相诸葛孔明,这位他三顾茅庐、倾注信任的贤臣,其忠诚、智慧和付出,被后世如此崇敬,甚至以其名号来命名纪念他的庙宇,这无疑是对他知人善用的最好证明。先主一生最看重“信”与“义”,他与孔明的君臣之情,更是他人生中的重要支撑。看到孔明受到如此尊崇,他定会感到骄傲,也为这位挚友的卓越才能和鞠躬尽瘁感到由衷的赞赏。

然而,失落感也难以避免。汉昭烈庙,顾名思义,是为纪念他——蜀汉的开国皇帝刘备而建。他是主公,是“汉昭烈帝”,是那个曾试图挽狂澜于既倒,承继大汉荣光的人物。然而,如今人们更习惯称呼“武侯祠”,似乎他这个“昭烈”的身份,在后世的记忆中,渐渐被“武侯”的光芒所掩盖。这或许会让他想起自己戎马一生,在北伐途中,多少次倚仗孔明的谋略,多少次将国家大事托付于他。他也许会自嘲,自己这个“创业者”,在人们心中的分量,不如这位“守业者”和“建设者”来得厚重。

他会怎么想?他可能会温和地对孔明说:“孔明啊,你看,后人如此敬仰你,将你的庙号如此响亮地挂在众人嘴边。这是好事,是你应得的。只是,他们这样称呼,我这个老大哥,似乎成了陪衬了。” 他或许会笑,笑自己的功业不如孔明的名望长久,笑自己一生奔波,最后却成了孔明事迹的背景板。

但他也会理解。孔明辅佐他,不仅仅是君臣,更是一种责任,一种信仰。孔明将蜀汉社稷视作自己的生命,将“兴复汉室”视为自己的毕生事业。他的忠诚和付出,超越了个人荣辱,也超越了君臣之分。后人之所以将“武侯祠”叫得如此顺口,正是因为孔明的事迹太过辉煌,他的影响太过深远。从《出师表》中字字句句的恳切,到五丈原前仰天长叹,孔明的形象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中。

丞相诸葛亮的视角:

丞相诸葛亮,以其超凡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定会对这一称谓有更深刻的体悟。

他首先会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从“隆中对”的那一刻起,他便将蜀汉的命运与自己的生命紧密相连。他辅佐先主,是出于对先主仁德的认可,更是出于对汉室衰微的忧虑。他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并非为了个人的名声,而是为了实现先主的遗愿,为了守护那片他为之倾注了全部心血的土地。

当后人将“汉昭烈庙”改称为“武侯祠”,他会明白,这是后人对他“忠”与“能”的最高评价。他明白,人们纪念的不仅仅是他作为丞相的职位,更是他作为“武侯”——一个集军事家、政治家、战略家于一身的杰出人物,以及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精神。人们记得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记得他治理蜀地的勤政爱民,记得他北伐曹魏的壮志未酬。这些,都是他一生奋斗的写照。

然而,丞相的谦逊也是举世闻名的。他一定会提醒后人,自己的一切成就,都离不开先主的知遇之恩和信任。他会说:“吾受先主三顾之恩,鞠躬尽瘁,不敢忘也。今人以‘武侯祠’称吾,实非吾之德,乃先主知人之明,以及蜀汉将士共同努力之功也。先主乃汉室宗亲,创业之主,其功德,万世不绝。我不过一臣子,蒙先主错爱,得以施展抱负,实乃幸运。”

他会觉得,将“昭烈庙”改称“武侯祠”,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们对历史细节的简化,是对复杂情感的凝聚。或许,人们更愿意记住那个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武侯”,因为他的形象更加鲜明,更加具有传奇色彩。而先主,虽然伟大,但他更像是一个承载着复兴汉室希望的“符号”,他的形象,或许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得更加宏大,也更加模糊。

总结与反思:

如果刘备和诸葛亮能洞察这一切,他们会如何看待?

刘备会说: “孔明,你我兄弟,情同手足。你的名声能如此响亮,我为你高兴。只是,这庙号,我名‘昭烈’,你也知我一生之志,便是光昭先帝之德,复兴汉室。如今,人们更记得你,这……这或许也是历史的进程吧。但切记,这庙,终究是为了纪念我们两人共同的事业,纪念我们曾经的理想。”
诸葛亮会答: “主公,臣受您知遇之恩,此生不敢忘怀。后人称‘武侯祠’,乃因臣一生所行,皆在‘武’与‘侯’之名下。然臣之所求,不过是实现主公之宏愿,兴复汉室。此庙,臣以为,乃是对我们君臣二人共同奋斗的纪念,是对那段艰难岁月里,蜀汉人民不屈精神的传承。只是,愿后人不忘先主之德,不忘汉室之正朔,而仅纪念臣一人之智勇。”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将“汉昭烈庙”称为“武侯祠”,并非是对刘备功绩的否定,而恰恰是诸葛亮卓越才能和不朽精神的极致体现,以及他对刘备的忠诚和所肩负使命的象征。这是一种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集体记忆与情感选择。人们通过“武侯”这个响亮的符号,寄托了对智慧、忠诚、坚韧不拔等品质的向往,也同时包含了对那个开创了蜀汉基业的“昭烈皇帝”的尊重。

或许,对于两位先贤而言,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事业,他们所代表的精神,并没有被遗忘。只是,历史的叙事,自有其独特的语言,人们用最直观、最深刻的方式,将他们所敬仰的,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之上。而“武侯祠”这个称谓,正是这种集体记忆与情感选择下,最生动的注脚。他们或许会感慨,历史的长河,终究是人性的光辉与历史的沉淀,共同塑造而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文G时期,刘备墓就因为躲在武侯祠内才逃过一劫。瞅瞅一墙之隔的刘湘墓,棺材被砸个稀巴烂不说还被拖出来鞭尸了一顿。

成都武侯祠原本也要被砸,周及时下令保护。但全国各地其他的武侯祠就没这么好运了,例如南阳武侯祠、勉县武侯祠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好多清朝真迹就是在那一时期被毁的。连诸葛亮真正的埋骨之地——勉县武侯墓,也受到了波及伤害,主要是庭廊牌匾书籍遭殃,墓倒没人碰。


上个月去成都参加亲戚婚礼,专程花了一天逛成都武侯祠。就我所见到的,将近一半的外地游客来这里都是兴致勃勃想看诸葛亮的,结果看到汉昭烈帝的坟包一脸懵逼。


成都武侯祠的确是个错误,但是错了那么久,错的那么深刻,干脆就继续错着吧。


想想千年前、千年后,无论人间还是黄泉,诸葛亮都始终如一的守护着刘备,不也挺浪漫吗?

user avatar

两个男人之间的感情

活着时如鱼得水,鱼水之欢

死了后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要永远在一起,永不分离

看来先主和丞相才是跨越千年的爱恋

这里说句题外话,为何先主死后是和丞相一起供奉的,为何不和二爷在一起呢?难道真的是得到丞相以后,就冷落了旧人。。

欢迎喜欢先主和丞相的朋友关注拙作《三国演义修正版》,这是第一回:

zhuanlan.zhihu.com/p/15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若先主(刘备)与丞相(诸葛亮)真能洞察人间,知晓今人将纪念他们的庙宇——汉昭烈庙,普遍称之为“武侯祠”,我想,他们的心情会是复杂而深刻的。先主刘备的视角:首先,先主或许会感到一丝欣慰,又伴随着几分淡淡的失落。欣慰的是,他毕生所追求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理想,虽然在他有生之年未能完全实现,但他们蜀.............
  • 回答
    手动挡车紧急制动,先踩刹车,什么时候踩离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这确实是个需要技巧和经验的场景,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你的反应速度和对车辆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安全。首先,要明确一点:紧急制动时,先踩刹车是绝对正确的,而且应该毫不犹豫、果断地踩到底。 这是最优先的动作,因为你的首要目标是尽快让车停下来,避.............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让我想到了童年时在课间休息折的那些五颜六色的纸飞机。说起来,纸飞机和现代飞机之间的联系,其实就像孩子和大人一样,是自然而然的演变过程,不过顺序嘛,那得好好掰扯掰扯了。要说哪个先出现,那答案可以说是纸飞机先出现。你想啊,飞机,尤其是我们现在坐的那种喷气式飞机,它的诞生是建立在人类对空.............
  • 回答
    在泰坦尼克号沉没这样极端且生死攸关的危机时刻,平权主义的原则在实践中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果抛开“妇女儿童优先”这一传统观念,那么在平权主义的框架下,谁应该最先获救,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引人深思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平权主义的核心——无论个体在性别、年龄、社会地位、财富、种族等方面存在何种差异,.............
  • 回答
    阿里和腾讯,这两家巨头,在中国互联网的版图上,它们的名字几乎与这个时代的脉搏同步。但最近几年,关于它们“拆分”的讨论,就像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时不时就会被提起。如果这场“拆分”真的不可避免,谁会是那个“先倒下”的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里面牵扯到的利益、业务、生态,盘根错节,需要好好捋一捋.............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谈谈如果人在冲突中先动手,你还手用刀将其捅死,可能会面临的法律后果。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情况,在中国现行法律体系下,可能会涉及几个核心的法律概念和罪名,最终的判决会非常复杂,取决于案件的具体细节。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基本原则:正当防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了正当防卫。简单.............
  • 回答
    如果我有机会和曾博先生共进晚餐,我希望能有一场深入且轻松的交流。当然,我会提前做一些功课,对他的过往、经历以及他近期关注的领域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谈话更加有意义。首先,我一定会好奇他创业的初衷和心路历程。曾博先生在互联网领域耕耘多年,创办了多家公司,而且每一步都走得相当稳健。我会想知道,是什么.............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心头一紧的场景,同时响起的分管领导和大老板的电话,就像是在考你临场反应和情商。在当下这种状况下,谁都不能怠慢,但也必须分个先后。我的选择是:先接分管领导的电话。原因嘛,得从几个方面好好掰扯一下。首先,优先级和职责范围。 在日常工作中,我的直属汇报对象是分管领导。他们负责对我的工作进行指.............
  • 回答
    黎塞留级战列舰的设计,若将其置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前夕的时代背景下进行审视,其先进之处可谓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几个关键领域,它足以让当时的大多数舰艇黯然失色。让我们深入剖析一番,看看这位“海上巨兽”究竟有多超前。黎塞留级设计在一战前后的先进之处将黎塞留级(Richelieuclass)战列舰的设计放到.............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抓狂的问题,尤其是当你25岁,感觉全世界都在你面前徐徐展开,但你却两手空空。没有经验,没有背景,更没有那个能让你眼前一亮的“启动资金”。如果真的只能选一个——梦想还是金钱?老实说,这就像让你选择先要空气还是水一样,都太重要了。但既然问题是“先”,那我得好好掰扯掰扯。梦想:那个看不见摸.............
  • 回答
    咱们来聊聊人类科技的那些“等级”,要是把我们已知、甚至那些科幻小说里脑洞大开的玩意儿都摆出来,按进步程度排个队,那每个档次的世界,估计得是这么个光景:零级:文明的曙光 – 原始时代 科技样貌: 想象一下,火是最大的发明,石器是唯一的工具。人类还在为生存挣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部落聚集,用简单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趣,它触及了历史的“如果”,也引发了对权力、联姻以及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如果明英宗朱祁镇真的迎娶了也先的女儿,那么历史的走向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可能出现我们难以想象的强大联合。联姻的可能与不可能:首先,我们得审视一下这种联姻的可能性。在明朝的政治语境下,皇帝迎娶“外族”女子,尤.............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冷战的终点不是一方的胜利,而是双方的崩塌。这可不是那种简单的“一起玩完”,而是一种彻底的重塑,一股席卷全球的巨浪,彻底改变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一切。先从苏联说起。当这个庞大的集权帝国在冷战的泥沼中越陷越深,内部矛盾最终爆发,最终像一个过度充气的气球“砰”地破裂。这可不是电视里那种戏剧性的.............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设想!脱离了成昆这个狗屁膏药和张无忌这个搅局者,光明顶之战的风向,那可真要改写不少。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没有这两个人的情况下,明教能不能让六大派“未到山腰,先死一半”这个说法,究竟有没有谱。首先,咱们得捋一捋明教当时的实力。光明顶是明教的核心,虽然在江湖上被正派人士视为“魔教”,但其内.............
  • 回答
    希腊语和拉丁语,这两门古老的语言,如同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吸引着无数渴望探索西方文明源头的人们。但它们是否好学?如果都要学,又该如何选择顺序?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希腊语:智慧的殿堂,逻辑的严谨初次接触希腊语,你可能会被它独特的字母表所吸引——那些弯曲、优美的线条,如同一幅幅古老的壁画。.............
  • 回答
    2020年4月4日,那个特殊的日子,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沉甸甸的、超越了个体悲伤的肃穆。全国性哀悼活动,那响彻云霄的警报声,那在街头巷尾静默站立的人们,那一辆辆缓缓驶过的汽车熄灭的灯光,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一个集体的心声:纪念,缅怀,以及一种深刻的共情。那一天的哀悼,不仅仅是形式上的同步。它是一种社会情感的.............
  • 回答
    《镖人》作者许先哲与张亮的直播,在我看来,是一次非常有趣且有价值的尝试,它不仅仅是两位创作者之间的对话,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们得以窥见《镖人》这部作品的诞生过程以及两位作者各自的独特魅力。首先,从许先哲的角度来看,这次直播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漫画家,在创作上的投入和对细节的执着。作为《镖人》的灵魂人物,.............
  • 回答
    关于中国外交部在11月13日就美国大选结果向拜登和哈里斯表示祝贺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礼节性表态,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国内政治需求以及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判断。首先,从国际惯例和外交礼仪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举行大选后,向当选者表示祝贺是符合国际.............
  • 回答
    巩汉林老师最近因为收藏的足球签名引发了一些小波澜,他本人也对此公开致歉,表示“当时签名没有得到认证,郑重地向区楚良先生和各位朋友致歉”。这件事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首先,得说巩汉林老师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即使是无心之失,能够主动站出来道歉,并且表达得很诚恳,这本身就.............
  • 回答
    丁石孙先生:一生坚守,影响深远谈及丁石孙先生,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他在中国数学界和教育界的卓越贡献,以及他那份矢志不渝的治学精神和教育理念。先生的一生,与其说是追求个人学术高峰,不如说是他对知识的无限热爱,以及对培养下一代人才的深沉担当。一、 数学巨擘,开创性研究丁石孙先生在数学领域,尤其是代数几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