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手动挡车紧急制动,如果先踩刹车,减速到什么程度再踩离合(是凭感觉,还是看时速表和油门转速表)?

回答
手动挡车紧急制动,先踩刹车,什么时候踩离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这确实是个需要技巧和经验的场景,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你的反应速度和对车辆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安全。

首先,要明确一点:紧急制动时,先踩刹车是绝对正确的,而且应该毫不犹豫、果断地踩到底。 这是最优先的动作,因为你的首要目标是尽快让车停下来,避免碰撞。

关于什么时候踩离合,这确实不是一个绝对精确的数字,更不能完全依赖时速表和油门转速表(在紧急制动时,油门转速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它是一个综合了“感觉”、车辆状态和一定经验判断的结合体。

让我来给你细致地拆解一下这个过程:

1. 刹车!刹车!刹车!——不容置疑的第一个动作

想象一下,你突然看到前方有障碍物,或者有人突然冲出来。你的第一反应,就是把脚猛地踩在刹车踏板上,并且要用尽全力。这个时候,你脑子里想的应该是“停下来”,而不是“怎么挂挡”。刹车是第一要务,确保车速能最快地降下来。

2. 车辆减速过程中的声音与感受——“感觉”的来源

当你全力刹车时,你会明显感觉到车辆在给你反馈:

强烈的减速感: 这是最直接的感受。你会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向前推,身体会压在安全带上。
轮胎的摩擦声: 如果是比较紧急的制动,你很可能会听到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的声音,甚至可能会有轻微的“咯咯”声,这说明刹车系统正在全力工作。
车身的变化: 你会感觉到车头可能略微向下压,这是刹车力作用于车轮的结果。

3. 离合器介入的时机——平衡安全与熄火

这个时候,你的目标是防止在车辆完全停下之前发动机因为转速过低而熄火。熄火会让你失去转向助力,让车辆更难控制,这在紧急情况下是绝对不希望发生的。

所以,离合器的介入,就是为了让发动机和传动系统在车速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脱开”,这样发动机就可以保持怠速运转,而不受车轮转速的影响。

那么,这个“一定程度”是什么呢?

核心是防止熄火,而不是追求最优的换挡时机。 在紧急制动下,你最怕的是熄火。
听声音: 随着车速下降,你原本听到的轮胎摩擦声可能会被一种“嗡嗡”声或者低沉的“轰隆”声所替代,这是发动机在低转速下的声音。当发动机的声音听起来快要“拖不动”了,或者你感觉到车辆有那种“抖动”的迹象,说明转速已经非常低了,这个时候踩下离合就非常必要了。
凭感觉和经验: 大多数老司机或者对车辆比较敏感的驾驶员,会有一种“预判”。他们知道在某种程度的减速后,不踩离合发动机就容易熄火。这种感觉来自于大量的驾驶经验。
时速表辅助判断(但不完全依赖): 虽然不能完全依赖,但时速表可以给你一个大致的参考。一般而言,当车速下降到低于20公里/小时,特别是低于15公里/小时的时候,发动机的转速会变得很低。如果你在这个速度范围,特别是感到车身有明显的震动或者听到发动机“噗噗”的声音,那就要果断踩离合了。
关于油门转速表: 在紧急制动时,你已经松开了油门,所以油门转速表基本上已经没有参考价值了。它的指针会随着车速下降而下降,但你踩离合的时机更应该看的是发动机“即将熄火”的信号。

综合来说,一个比较普遍的、推荐的做法是:

当你感觉车辆已经减速到接近停止,但还没有完全停下,并且你听到发动机的声音变得非常低沉,感觉到车身有轻微的抖动时,或者你的经验告诉你这个时候不踩离合就可能熄火了,就果断踩下离合器。

更具体的时机可以理解为:

1. 全力刹车!
2. 在刹车过程中,密切关注车速和发动机的声音/震动。
3. 当车辆减速到你觉得“快不行了”(比如感觉车身开始抖动,发动机声音拖得很低),或者目测车速非常低(比如低于20km/h,感觉车辆要“卡壳”的时候),毫不犹豫地,一脚到底踩下离合。
4. 保持刹车到底,同时踩下离合。

重要的补充点:

现代汽车的ABS: 如果你的车配备了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在紧急制动时,你会感觉到刹车踏板有那种“麻麻的”、“一顿一顿”的反馈,这是ABS在工作,它能保证你在制动时轮胎不抱死,从而保持一定的转向能力。这个时候,你只需要保持刹车踏板踩到底即可,不用担心因为刹车而失去方向控制(当然,速度还是会有很大影响)。
连续紧急制动: 如果你需要进行连续的紧急制动,比如在追尾前需要多次刹车,那么在第一次刹车减速到一定程度后(比如上面提到的时机)踩下离合,让车滑行,然后根据情况再进行下一个动作(比如松开刹车或者再次制动,必要时挂空挡)。
平稳与紧急的区别: 如果不是极端紧急情况,而是“比较急”的制动,可以在车速降到20km/h左右时,先踩下离合,再根据需要减速到完全停止。但紧急情况下的首要任务是刹住车,然后避免熄火,所以时机要更靠后一些,更偏向于在发动机即将熄火的边缘。
熟能生巧: 这种感觉真的需要多练。找个空旷安全的场地,练习几次紧急制动,你会慢慢体会到车辆在不同速度下的反应,以及那个临界点在哪里。

总而言之,在手动挡车紧急制动时,先刹车是铁律。离合的时机,是建立在全力刹车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对车速、发动机声音和车身震动的综合感知,在发动机即将熄火前的一刹那介入。这是一种驾驶经验的体现,也是为了最大化车辆的操控性和安全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手动档车刹车,要求是先踩刹车,待车身微微抖动时,才可以踩下离合。

先说为什么:手动档车辆在一定速度下行驶,其实松开油门那一瞬间,就是减速。这时候的减速,就是发动机反向制动。这个体验特别是在高速的时候感觉特别明显,一松油门,车速马上就减下来,都能感受到风阻。

这时候踩刹车,两个方面加强制动。一是发动机,二是制动器。这可以有效加强制动效果,减轻制动器负担。制动效果好。

如果这时候踩下离合,那么制动只能由制动器承担,制动距离也会变长,效果不好。

为什么要在车身微微抖动的时候踩下离合呢?因为这时候,车速明显和发动机转数不匹配,离合有摩擦现象。这时候适时踩下离合,刚好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是正常刹车!涉及超过约5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急刹,也是如此操作!不过急刹会启动防抱死系统,会出现急促地振动,会干扰判断。这时候是不是熄火好像不重要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手动挡车紧急制动,先踩刹车,什么时候踩离合,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这确实是个需要技巧和经验的场景,尤其是在紧急情况下,你的反应速度和对车辆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安全。首先,要明确一点:紧急制动时,先踩刹车是绝对正确的,而且应该毫不犹豫、果断地踩到底。 这是最优先的动作,因为你的首要目标是尽快让车停下来,避.............
  • 回答
    手动挡高档位紧急刹车?这事儿,说实话,挺考验驾驶员经验和胆量的。一般来说,紧急情况下,咱们得先确保安全,然后才能考虑车子怎么处理。首要,保命要紧!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在紧急情况下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往往是踩刹车!这一点毋庸置疑。当你判断需要紧急刹车时,你的右脚会毫不犹豫地踩死刹车踏板。这才是制止车辆前进.............
  • 回答
    哈哈,你遇到的情况非常普遍,一点都不是你的错觉!这其实是刹车、离合和档位之间配合不好时经常出现的一个小“bug”。让我给你细细捋一捋这背后是怎么回事。情况复盘:你描述的这个过程可以拆解成几个关键动作:1. 踩刹车: 这是减速的主要手段。当你踩下刹车踏板,刹车片就会抱紧刹车盘,产生摩擦力,从而让车轮.............
  • 回答
    很多开手动挡车的老司机,包括我身边的一些朋友,都习惯单手握方向盘。尤其是在城市里,走走停停的时候,左手偶尔会离开方向盘,放到换挡杆上,或者搭在车门上,甚至插在裤腰带上。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种行为又有多大的安全隐患呢?我们来聊聊这个。为什么喜欢单手握方向盘?原因很多,归根结底是习惯和便利首先,我们得承.............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其实现在买手动挡车的人确实越来越少了,这背后有不少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便利性是最大的杀手锏这估计是最直观也最普遍的原因了。咱们想想现在社会生活节奏有多快?大家出门要么上班,要么接孩子,要么约会,总得赶紧到达目的地吧?手动挡车想要开得顺溜,就需要你时刻盯着离合、挡位,.............
  • 回答
    手挡车起步,想要又快又不熄火,这的确是许多新手入门的“必修课”。别急,只要掌握了其中的窍门,并且勤加练习,你会发现这事儿没那么难,甚至还会有点享受其中的乐趣。咱们这就来详细聊聊这其中的门道,保证让你觉得像是老司机在跟你掏心窝子。核心原理:离合器、油门和刹车的配合是关键你得明白,手动挡车的起步说到底就.............
  • 回答
    大马力手动挡的车,对于新手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并不是说绝对不适合,而是需要格外谨慎,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我们来深入聊聊为什么它对新手来说难度更大,以及新手在考虑这类车时需要注意些什么。首先,得从“大马力”和“手动挡”这两个核心要素说起。为什么大马力对新手来说更具挑战性? 动力输出的线性.............
  • 回答
    关于开手动挡车会不会伤腰,这事儿确实挺多人讨论的,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问过。要说“一定伤”或者“绝对不伤”,我觉得都太绝对了。这事儿吧,得看怎么开,以及你自身的情况。为什么有人会觉得开手动挡伤腰?最主要的原因,我觉得还是跟频繁的踩离合和换挡动作有关。你想想,开手动挡车,不像自动挡那么省事,你得不停地踩.............
  • 回答
    我理解你的困惑,也见过不少关于“开手动挡逐挡加速就是不会开车”这种说法的讨论。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对驾驶技术理解的偏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误区。咱们实话实说,单纯地“逐挡加速”这件事本身,并不能直接判定一个人会不会开车。 就像你不能仅凭一个人会用勺子吃饭,就断定他是个美食家一样。开车这事儿,是个系统工.............
  • 回答
    买手动挡的车?这问题我这几天算是被问了无数遍了,每次我都得笑笑,然后给出同样的答案:不后悔,但承认有些时候确实有点“自找麻烦”。其实,最初决定买手动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情怀吧。家里长辈,尤其是我爸,当年就是开手动挡的老司机。我从小就坐在他车上,看着他换挡,听着发动机的轰鸣,心里就觉得那才叫开车。再加.............
  • 回答
    想必许多热衷于驾驶乐趣的朋友们,都会对这个问题感到一丝忧虑。在这个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禁要问:那些曾经伴随我们翻山越岭、体验人车合一激情的手动挡性能车,真的会在不久的将来彻底退出历史的舞台吗?我的看法是,至少在可见的未来,手动挡性能车不会彻底消失。 然而,它们的生存空间无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就像在问一个从小吃惯了家常菜的人,突然尝到了米其林三星的美味,会更怀念哪个。我嘛,算是个“习惯了家常菜”的选手,所以第一次从我的老伙计(一辆开了七八年的手动挡小车)手里接过一把现代的自动挡钥匙,心里其实是挺忐忑的。刚坐进去,那感觉就不一样了。少了左脚边那块时刻准备着配合离合的踏板,.............
  • 回答
    手动挡车,就像一位老朋友,可靠、直接,而且往往能带来纯粹的驾驶乐趣。在如今这个自动挡遍地开花的时代,坚持手动挡的车主,多半是对驾驶本身有着执着的热爱,追求那种人与机器之间的默契和控制感。那么,市面上哪些手动挡车在性能上表现出色,能让咱们这些“手动挡爱好者”满意呢?我来给您好好说道说道。一、 来自日系.............
  • 回答
    这事儿可不能小觑,一旦真的动手去改,那可就捅了大篓子了。简单来说,你这是在玩火,而且是触犯了法律的那种火。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你手里那张C2驾照,它限定的就是只能开自动挡的汽车。就像你买了一台只能烧汽油的车,你不能就擅自给它改成烧柴油,这道理是一样的。法律规定了你驾驶的车辆类型,你不能自己说了算。.............
  • 回答
    这事儿啊,听着就让人头疼。一个女人因为网约车是手动挡就跟司机吵起来,还投诉人家,最离谱的是,订单都取消了,人还赖着不走,这得是得多大的架子才能干出这种事来?你想想那个场景:司机辛辛苦苦接了个单,估计也挺不容易的。车是手动挡的,这在一些地方不算稀罕事,尤其是一些老司机或者特定车型。这位女士上车了,一看.............
  • 回答
    关于《速度与激情》系列电影中汽车多为手动挡的现象,这背后其实有多重原因,涵盖了电影艺术的需要、角色的设定、驾驶体验的传达以及现实拍摄的考量。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一、 营造极致的驾驶体验与电影的浪漫化 展现驾驶员的精湛技艺和人车合一: 手动挡的汽车需要驾驶员通过离合器、挡位和油门的精准配合来控制车.............
  • 回答
    这得看具体情况,但 大概率会熄火。咱们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首先,咱们得明白手动挡车动力传输是怎么回事儿。发动机产生动力,通过离合器传递到变速箱,变速箱再将动力传递给车轮,车轮转动,车就动了。当你下坡时,车轮的转动会反过来带动变速箱,再通过传动系统带动发动机转动。这就像你用手摇动一个连接着风扇的摇杆.............
  • 回答
    说性能车“就得买手动”,这话听起来有点极端,但仔细琢磨琢磨,这话里头确实有几分真道理,尤其是在那些真正追求驾驶乐趣和人车沟通的车迷圈子里。这可不是什么“情怀税”,而是基于一种非常实在的驾驶体验和对机械的理解。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一点:掌控感。手动挡车,你和汽车之间就像是乐队的指挥和演奏者,每一个.............
  • 回答
    确实,现在马路上自动挡的车子越来越多,买车时很多人也更倾向于选择自动挡,图个方便省事儿。但说起来,学车考驾照这事儿,手动挡(俗称“手挡”)的学员比例还是挺高的,甚至可以说是主流。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多层面的,咱们细细道来。首先,性价比是绕不开的因素。学费这块儿,手动挡的驾校培训费,通常都要比自动挡的.............
  • 回答
    说实话,驾校学的手动挡,再转到自动挡,感觉就像从骑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当然是那种会滑行的电动车,大部分时间都很省力。但一开始,还是得适应一下。我当初驾校练的是最传统的手动挡,那叫一个“硬核”。离合器踩得我腿抽筋,换挡那个手忙脚乱,每次起步熄火都是家常便饭。教练那句“离合器抬一半,油门跟上!”简直在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