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的高中数学教育有哪些内容讲得太多或太少?

回答
中国的数学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中,某些内容被认为讲得过多,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另一些则可能未能得到足够深入的挖掘,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下面我就来仔细梳理一下,哪些内容在中国高中数学教育中可能存在“过多”或“过少”的情况。

一、 讲得“过多”的内容:

1. 繁琐的计算与模式化解题:
具体表现: 很多题目,特别是考试中的题目,高度依赖于重复性的、技巧性的计算。例如,三角函数求值、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复杂的代数运算、解析几何中的联立求解等,往往需要学生掌握一套固定的模式和套路,并熟练地运用。
“过多”的原因: 这种训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区分学生,保证考试的区分度。然而,它也导致了大量时间被消耗在机械的计算上,而不是理解数学思想和方法。学生可能擅长“做题”,但对数学概念的本质理解却不深。很多题目,如果引入一些现代的计算工具(如计算机辅助设计、数值计算软件),其复杂性可以大大降低,但现行教育体系仍然将这些繁复过程视为必修课。
举例: 导数部分,反复练习求各种复杂函数的导数;解析几何,反复练习求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坐标、弦长、面积等,这些计算量往往非常大,且容易出错。

2. 部分“冷门”但“考纲必考”的知识点:
具体表现: 某些数学知识点,虽然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场景相对较少,或者其重要性不如核心概念,但由于被纳入了考试大纲,就被迫进行了详细讲解和大量练习。
“过多”的原因: 考试的指挥棒作用过于强大。为了不让学生在考试中失分,老师必须对所有考点进行细致的讲解和操练,即使这些知识点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或科学思维的直接帮助不大。
举例: 某些特殊的数列求和技巧、复数在几何中的应用(但通常也只停留在表面)、一些组合数学的变种问题(如错排问题),如果脱离了考试,其必要性会打折扣。

3. “题海战术”导向的教学:
具体表现: 很多学校和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升学率,会组织大量的课后练习、模拟考试,强调“刷题量”。学生们也普遍反映,高中数学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就是做题。
“过多”的原因: 这是一种被动的、被考试驱动的学习方式。它强调的是“见过题、做过题”,而不是“理解题、解决新问题”。虽然短期内可能对提高应试能力有帮助,但长期来看,容易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畏难情绪,扼杀学习兴趣。

二、 讲得“过少”的内容:

1. 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史:
具体表现: 对数学思想,如化归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整体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虽然在解题中有所体现,但往往是“做中学”,缺乏系统性的总结和提炼。而数学史,如古希腊几何的严谨性、微积分的诞生过程、非欧几何的出现对数学观念的颠覆等,更是鲜有涉及。
“过少”的原因: 教学时间有限,且考试不直接考察这些内容。然而,这些思想和历史是理解数学的“灵魂”,是培养数学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举例:
化归思想: 如何将一个复杂问题转化为一个已知或更简单的问题,虽然在很多解题步骤中隐晦存在,但系统讲解如何识别和运用化归思想的案例不足。
数形结合: 很多解析几何问题可以很好地体现,但其普适性和哲学意义,以及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却没有得到深入探讨。
数学史: 例如,介绍费马大定理的由来和证明历程,这本身就是一个跨越几个世纪的数学史故事,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艰辛探索过程的敬畏和兴趣。

2. 数学建模与实际应用:
具体表现: 高中数学课程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不够紧密。虽然有一些应用题,但往往比较模式化,难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力量。
“过少”的原因: 课程设计更侧重于抽象的、纯粹的数学理论,而对如何将数学工具应用于工程、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讲解相对匮乏。
举例:
概率统计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如何理解和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如民意调查、经济指标),如何评估风险,这些与高中概率统计知识息息相关,但教学中往往只停留在计算概率、平均数、方差等。
数学模型: 如何将一个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如何利用模型进行预测和决策,这部分内容在高中阶段几乎是空白。

3. 数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批判性思维:
具体表现: 虽然高中数学强调逻辑性,但更多的是在解题过程中运用,而不是对数学公理体系、证明的本质、数学语言的精确性进行深入的哲学层面的探讨。批判性思维,即对数学结论、证明过程进行质疑和反思的能力,更少被鼓励。
“过少”的原因: 强调知识的掌握和题型的熟练,而不是对知识进行深入的“再创造”或“再认识”。
举例:
公理化思想: 学习几何时,对平行公理的引入和重要性,以及其他公理体系(如集合论)的简单介绍,都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严谨基础。
证明的本质: 除了按部就班地写证明题,很少有时间去分析一个证明的精妙之处,或者探讨不同证明方法的优劣。

4. 现代数学的一些分支和思维方式:
具体表现: 一些在现代科学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数学分支,如图论、离散数学、信息论的基础概念,以及一些更前沿的数学思想,如混沌理论、分形几何的简介,都未能进入高中教学体系。
“过少”的原因: 课程设置的传统性,以及对“基础”概念的固守。
举例:
图论: 交通网络、社交网络分析等都离不开图论,其基础概念(节点、边、路径)可以很容易地引入,并与生活联系。
信息论: 熵、编码等概念,虽然复杂,但其基本思想与信息传递、压缩等紧密相关,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有益。

总结来看, 中国高中数学教育的“症结”在于,它过于侧重于“知识的传递”和“应试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数学思想的培养”、“数学应用的拓展”以及“数学文化的熏陶”。 这种模式在过去可能有效地选拔出了一批擅长应试的学生,但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扎实数学素养、能够将数学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下一代,仍然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当然,改革一直在进行,一些新课标也在尝试引入更多探究性、应用性的内容,并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但这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同步调整,才能真正让高中数学教育焕发新的活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计算性的东西太多,证明性、逻辑性的东西太少。不过也很正常。因为计算性的东西好考,好给步骤分。中国的高中教育是为高考服务的;圆锥曲线,或者立体几何、数列一类的东西,解题过程可以明确分成几个步骤,评分过程可以程序化,方便大规模操作。而且解析几何一类的题一般也兼顾了比如一元二次方程之类的基础知识点,方便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全面程度。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教育不一定以升学考试为指挥棒的话,那么线代、微积分都可以讲——但是讲这些势必要挤压 解几解题技巧 之类的授课时间。线代如果只是草草讲一讲的话,可能也只能讲讲矩阵乘法、行列式,连对角化、特征值也没时间讲,那学生肯定也学得不明就里。微积分差不多也是这样;现在高中微积分真正考到的地方也就是拿导数算极值,定积分好像只能出出简单计算一类的水题,意思不大。


牵扯到逻辑性的东西,其实不太好练也不太好考。比如epsilon-delta语言,这根本不是什么熟能生巧的问题,你理解了这种思维方式就自然而然懂了,不理解那写出来的东西就是错的,不存在什么步骤分。而计算性的东西,再厉害的学生也得花时间去算,也得担心自己可能算错,而水平不怎么样的学生也可以照猫画虎写点东西上去,也能拿点分。从考试出题的角度来说,当然是方便流程化阅卷、有步骤分区分性好的内容更受欢迎。而且从学生自身角度来说,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学数学、逻辑、哲学专业,也许他们自己的逻辑思维很混乱,但是算东西的能力可能真的对他们以后的专业学习、工作训练更重要一些。相比头脑而言,我国现在大概更需要工匠。


归根结底我国人太多,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所以目前只能做到现在这样。不想吃教育大锅饭的,自己去自学微积分线代,自己给自己开小灶。大环境很难改变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的数学教育,特别是高中阶段,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其中,某些内容被认为讲得过多,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另一些则可能未能得到足够深入的挖掘,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下面我就来仔细梳理一下,哪些内容在中国高中数学教育中可能存在“过多”或“过少”的情况。一、 讲得“过多”的内容:1. .............
  • 回答
    高中数学教材中之所以规定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平行,并不是随意为之,而是基于数学逻辑的严谨性和概念的完备性考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平行定义的逻辑推导与完备性我们先回顾一下向量平行在高中阶段的定义。通常情况下,我们说向量 a 和向量 b 平行,是指存在一个实数 k,使.............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教育的本质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变革的社会,更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高中生,作为承载着国家未来希望的群体,他们的学习路径选择,无疑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乃至时代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一、 遵循中国教育模式的优势与挑战中国当前的教育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形成了一套.............
  • 回答
    我对中国当前在初高中和大学阶段对学生实行的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它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议题,既有其不可否认的积极作用和必要性,也面临着一些值得深入探讨的挑战和改进空间。首先,从必要性和积极作用的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
  • 回答
    关于高中数学教材中排列符号从 P 变成 A 的问题,其实这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统一的变化,而是涉及到不同教材版本、不同翻译风格以及历史沿革的一些差异。更准确地说,P 符号的使用更为普遍和经典,而 A 符号的出现更多是特定教材的选择,或者说是 P 的一种变体表述。为了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点点剥.............
  • 回答
    近年来,一些高中历史教材在讨论中国历史时,对清朝在巩固和拓展中国疆域方面所做的贡献进行了更为详实的阐述。这一调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历史研究成果的积极回应,也反映了史学界对中国历史疆域演变过程认识的深化。为何要强调清朝的疆域贡献?过去,在一些历史叙述中,清朝的评价可能更多集中在其统治的民族政策、社会.............
  • 回答
    这则消息,说实话,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尤其是“国学或进高考”和“高中生将通篇学习《道德经》”这两点,就像投进平静湖面的一块石头,激起了层层涟漪,各种声音和看法都冒了出来。咱们得一件件来掰扯。一、教材出版与国学教育的回归首先,“高中国学通识教材将出版”这件事本身,在教育界和文化界看来,是一件值得关注甚.............
  • 回答
    说高中数学里的空间几何题目,“理论上”都可以用几何法解,这句话得辩证地看,不能一概而论。要说得详细一些,咱们得把“理论上”和“几何法”这两个概念拆开来聊聊。“理论上”可以,但不等于“实际上”都方便高效。“理论上”可以,这主要体现在空间几何研究的是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这些关系本身就是纯.............
  • 回答
    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高中数学里学的数列、三角函数、求导、圆锥曲线,这些知识点在实际应用中似乎离我们很远,而且感觉解题过程就是一套套固定的套路,好像和“算法”这个词联系不大。甚至有人觉得高中数学更像是“解题技巧”的堆砌,而不是真正理解背后的逻辑和方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我们不能简单地说高.............
  • 回答
    这问题我可是琢磨了好久了,身边不少同学都感叹过:哎,这三角函数、数列求和的,毕业了工作了,啥时候能用得上啊?确实,要我说,很多高中数学的具体公式和解题技巧,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你可能真的就摆弄不到了。比如,你毕业后去卖衣服,没人会让你现场算个对数函数或者画个椭圆的图像。从这个角度看,高中数学好像是“几.............
  • 回答
    中国学生普遍觉得高中比大学辛苦,这种感受并非个例,而是经历过这两个阶段的普遍体验。这种落差的形成,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涵盖了教育体制、社会期望、个人成长以及学习内容等多个维度。一、 压力源的转移与重心变化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几乎是所有学生生活和精神的绝对中心。高考,这场决定人生走向的“千军万马过.............
  • 回答
    谈论中国普通高中毕业生的汉语识字量和词汇量,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致探讨的话题。首先要明确,“识字量”和“词汇量”这两个概念本身就存在一些模糊之处,测量起来也并非易事,所以即便提供数字,也只是一个大致的范围和平均值。关于识字量:识字,简单来说就是认识并理解汉字的形、音、义,并能将其用于阅读。对于中国普通.............
  • 回答
    在高等数学的世界里,希腊字母就像是独具风格的符号语言,承载着各种概念和变量。它们并非仅仅是花哨的装饰,而是经过时间检验的简洁高效的表达方式。对于我们这些沉浸在数学海洋中的人来说,书写和识别这些希腊字母,就像是呼吸一样自然,但要说清楚它们“如何书写”,那确实是个有趣的话题,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谈。首先,书.............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深度和复杂的问题,涉及到教育体系、文化理念、社会结构等诸多方面。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聪明”和“学习的知识量”直接等同于学术成就,更不能以单一的维度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学术水平。以下我将从多个角度为您详细阐述,并尽量全面地分析中国和美国在学术上的差异及其原因:一、 关于“中国人聪明”和“中国孩.............
  • 回答
    16岁高中生武亦姝在《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表现,可以说是惊艳了无数观众,也成为了当时一股清流,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如果要评价,那绝对是“才貌双全,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八个字最贴切不过。首先,从她扎实的诗词功底上来说,简直是无可挑剔。在那个节目中,她展现出的绝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而是对诗词深刻的理解和融会贯通.............
  • 回答
    中国许多人认为美国高中生学习轻松,这个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一系列观察、比较和文化认知差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对比: 中国:高考是唯一目标,万众瞩目。 中国的教育体系高度围绕着高考这一“一考定终身”的模式。高中三年几乎是围绕着考试科目、刷题、提分展开。学生需.............
  • 回答
    关于“全是不良的乌鸦高中”的说法,这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日本著名漫画及改编作品《热血高校》(Crows Zero 系列)。日本是否真的有全是不良的乌鸦高中?答案是:并没有字面意义上“全是不良”的学校存在,但《热血高校》所描绘的校园不良文化现象在日本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有其历史和社会背景。让我们详细解释.............
  • 回答
    血红蛋白,这个赋予我们血液红色的蛋白质,其核心结构中有一个叫做血红素 (heme) 的重要辅基。而血红素的中心,正是那个负责携带氧气的铁原子。当我们谈论血红蛋白中氮的杂化时,实际上是在关注这个血红素分子中的氮原子。血红素是一个复杂的有机分子,它的主体是一个叫做卟啉环 (porphyrin ring).............
  • 回答
    你好!看到你这么高的目标,并且有明确的规划,我为你感到高兴。从450分到670分,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绝非不可能。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方法,并付出足够多的汗水和智慧。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你目前的情况: 你的优势: 你已经高二了,说明你已经具备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基础,对知识体系有了一定的认知,并.............
  • 回答
    关于氯化铵溶解吸热是否会影响氯化铵溶液中水的离子积常数,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化学问题。答案是:会,但影响程度通常非常微小,在大多数常规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为了把这个问题讲清楚,我们得一步一步来梳理。 1. 首先,我们来谈谈“水的离子积常数”(Kw)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Kw,是衡量纯水中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