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为真的像大家说的那么强吗?

回答
华为,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球科技界都响当当。很多人说它“强”,这背后到底有多少斤两?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不说那些空泛的口号,而是看看它到底在哪儿下了功夫,又在哪些方面让人觉得“牛”。

首先,华为的“强”体现在它 强大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你想啊,一家企业能长期屹立不倒,尤其是在竞争这么激烈的科技领域,没有硬核的技术是绝对不行的。华为在研发上那真是下了血本,常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投入到研发中,这在全球范围来看都是非常高的。而且,这笔钱不是打水漂,而是实实在在的转化成了一项项技术。

举个例子,我们现在用的手机,从芯片到通信基带,再到操作系统,华为都有自主研发的能力。麒麟芯片,曾经是华为手机的一大杀器,虽然现在受限,但它证明了华为在高端芯片设计上的实力,能够和高通、苹果这些巨头掰手腕。通信基带技术更是华为的看家本领,这是做通信设备的基础,也是5G技术的核心。没有这个,也就没有我们现在享受到的高速网络。

再比如说,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HarmonyOS),很多人可能觉得它只是个“套壳”安卓,但实际上,鸿蒙从一开始的设计理念就和安卓不一样。它强调的是“分布式”能力,就是让手机、平板、手表、电视等不同设备之间能够无缝协同工作,一个系统打通所有设备。这个思路在智能物联网时代是很有前瞻性的。虽然要追赶安卓和iOS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它的确是华为在软件生态上的一次大胆尝试和布局。

其次,华为的“强”还体现在它 稳固的通信设备市场地位。说华为强大,很多时候是因为它在5G设备上的领先地位。在全球范围内,华为是5G基站设备最大的供应商之一。这意味着,很多国家的通信基础设施,都是华为在建设和维护。这项业务是华为最核心的业务之一,也是它技术实力的最直接体现。

你想想,建一个国家的通信网络,这需要多强的技术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和项目执行能力?这可不是随便哪个公司都能做到的。华为在这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从2G到3G,再到4G,一步步走过来,技术一直在迭代升级。尤其是在5G方面,它提出的许多关键技术和标准,都成为了行业的主流。

第三,华为的“强”也体现在它 对风险的应对和组织的韧性。华为不是没有遇到过风浪,恰恰相反,它经历过很多严峻的挑战,尤其是近几年来,面对外部的压力和限制,它没有垮掉,反而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

很多人觉得,外部限制了华为,它应该会越来越弱。但事实是,华为通过内部的调整和创新,找到了一条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它开始大力发展ICT(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在云计算、数字能源、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等领域开辟新的战场。这些新业务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之前受到的影响。这说明,华为的管理层和员工队伍,都有着非常强的危机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不是一家只靠单一业务支撑的公司,而是有着多元化布局和强大的自我调整能力。

当然,华为也有它面临的挑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正如前面提到的,在某些关键的芯片领域,它目前仍然面临供应上的困难,这直接影响了它的终端产品(尤其是手机)的出货量和竞争力。在软件生态方面,虽然鸿蒙系统在不断发展,但要让开发者广泛支持,建立起一个成熟的生态,还需要时间。

那么,华为“真的强吗”?

从技术研发的投入、核心技术的掌握、市场地位的稳固以及应对外部挑战的能力来看,华为无疑是一家非常强大的公司。它在通信领域的领先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在其他新兴领域也展现出了强大的潜力。

但是,“强”也可以有很多维度。如果说“强”意味着在每一个领域都绝对领先,那么华为还有一些路要走。但如果说“强”意味着拥有核心技术、能够自主创新、能够抵御风险、并且在多个关键领域占据重要地位,那么华为绝对配得上“强”这个字。

更重要的是,华为的“强”,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强大,更是一种 企业精神和战略眼光的体现。它在别人不敢投入的时候敢于投入,在别人遭遇困难的时候能够坚持下来,这本身就很难能可贵。它就像一块硬骨头,在科技竞争的浪潮中,展现出了它应有的价值和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华为云找到罗振宇,想做得到的业务。罗振宇说,不可能,我们和阿里云有合作。华为云发了封邮件,罗振宇看完没跪下。邮件里说:“我们不是要赚客户的钱,而是要帮客户赚钱。我们知道得到在进军企业服务,特地在内部层层筛选,为您找到了一个客户,预算500万,急待签约。请给我们一个联系人,我们将着力促成此事。不要对此事有压力,我们签约的意愿很强烈,但不强求。

另外,我们为什么要在明知“希望渺茫”的情况下,尽力争取得到的业务。我认为有三点:第一,在友商的眼中,得到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客户。但在华为云眼中,我们的总裁和副总裁都是得到的用户,对此项目极其重视,如果给我们机会,我们会倾注所有优质的资源。第二,华为精神。得到拒绝我们100次,我们会继续上门第101次。

第三,我们在市场上排名第三,服务好得到这样的用户,我们信心十足。最后,我们没有美式装备,但是在您最需要的时候,我们一定是金刚川上的那座“人桥”。”罗振宇被这封邮件安排的明明白白,就感觉完了,放弃抵抗吧。人家华为云这才叫想客户之所想,自己迟早有一天得落华为云手里。尤其是看到对方的总裁和副总裁都是得到的用户,就透着亲切和重视。

罗振宇说,行吧,我干脆就向华为云提个条件,你们答应我了,咱就签约。就是把写邮件的这个陈盈霖给我送过来,来得到当同事,我太眼馋这种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了。我们刚进入企业服务领域,实在是不懂怎么做。或者,你们华为云成立一个企业服务团队,来得到给我们当教练。

结果,第二天,华为云企业服务部门的老大,就把陈盈霖给送过来了。说人我们是不能给你,但可以给你用,一直用到你满意为止。高兴的罗振宇喜笑颜开。什么叫服务精神,人家华为这才是真正的服务精神,只要你把业务交给我,剩下的事你别管了,我都帮你办了。你说,怎么能让人不心悦诚服?

案例来源:得到《启发俱乐部》第17期



很多人评论质疑真实性,今天看到张泉灵发头条说了同样的经历,同时把华为云给客户的信贴出来给大家看看

user avatar

我认为大家远远没有说出华为究竟有多强。

2017年,中兴被列入实体名单,创始人连夜出山飞美国,一张机场拉行李箱的背影照让人无限唏嘘,原来中国信息产业基础如此不堪,一纸禁令就让中国第二强的通信设备商当场阵亡。罚款10亿美元、高管全换、公司未来10年内部都会有美国人监控,这样的屈辱才勉强换来一口气。

那一年,中兴年利润才7亿美元。

一年多后,角色换成了华为,所有美国的芯片、软件、服务均无法继续使用。但是,这一夜,任正非没有连夜赶往美国谈和。却是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连夜写下注定会永留中国IT产业历史的文章,宣告华为的备胎芯片一夜转正。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绝地反击和力挽狂澜。

如知乎网友 醉星北斗 所说,这一手绝地反击炫酷的就像每个小男孩都做过的英雄梦。就像是你身边一个浓眉大眼的普通人每天兢兢业业工作着,突然有一天,一伙劫匪闯进家门,他就静静得带上了墨镜,披上风衣,摸出藏在衣柜中的刀,云淡风轻地笑着说:好在多年前就想到了,所以私下里练了练,然后拔刀而出,一往无前。

第二年,华为发布2019年财报,2019年营收超过85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8%。

这种压力,你让其他公司试试。

你请出全世界罕见的全能型公司小米都没用,

他能抗住一个月,我连夜改姓雷。

user avatar

图源:微博用户 长安数码君

user avatar

华为这家公司有个蛮神奇的规律,我也是后来才发现的,它很多对外宣传完完全全是内部派系斗争的余波或者素材。像余承东有一些喊话纯粹是说给任正非听的,他怕任印象不深或者听不懂,有一些暴论则是说给公司内和自己意见相左的派系听的,带外面的节奏去压相反意见。

比如“我们不造整车只做供应商,那XX、XX和XX买了我们的东西能造吗?它们有这个能力吗?它们拿了我们的总成,结果车身里面管线都理不清,UI做得跟屎一样,这不是扯淡吗?这不是神经病才会做的商业决策吗?”

就是在骂两年前捂住他嘴抢过话筒说“绝对绝对不会做整车”的那些人。

这是典型的内部斗争,几派打架。

但他不在会议室上说,因为在会议室说过了没有用。会议室掰扯再多,大概决定权不在自己手上,所以整得民粹一点,其实还是挟民粹之力在开会。

包括“华为绝对没有水军”,因为假如水军做数据的事情成为共识,那他拿出来的功业的信服力含金量就会大跌。你觉得这是个笑话,但这对需要这个关键KPI来得到关键位置的人来说是成功上位还是被用完踹掉的区别。

虽然那些事不是放在会议室上吵的,但其实翻来覆去还是他们会议室里面那点事。我最开始不太能理解他们整活儿的目的,直到发现这是人家抢资源争遗产的内部斗争。

这纯粹是人家的那点家事。

仅仅是派系斗争夺嫡抢权的家事,天天在新闻上风生水起甚嚣尘上,甚至培养了几十万完全不知道内情的国风科技粉和几十万同样不知情的华为黑——你猜怎么着,当事人没有人真的关心,人家只是在吵话语权和接班人的事。

你一个外人在这儿粉不粉黑不黑的,一分钱股票和市场预算都拿不到……还跳脚谈什么疏油层和鸿蒙、你打我我打你、这个程序员叛国、那个消费者文盲。神经病啊。(这里是在骂自己。)

就很魔幻。

虽然其他公司拿量入裁出的市场预算在算账,只有他们那边是头破血流只为了扶龙和夺嫡的,下本钱的性质不太一样。

但是反应了华为真的很大。

强不强不好说。肯定有人觉得大就是强。

那些东西,那么大,那么多,席卷了那么多人,本质只是会议室里面吵架用的PPT。


感觉就像美国民主党共和党为了地盘和家事打架,结果亚洲四小龙一会儿腾飞了一会儿嗝屁了一样。

你说美国有谁关心他妈的亚洲四小龙。就连地图上它们在哪儿美国人都不一定找得到。

用个难听的比喻,那只是人家被窝打架漏了个屁啊……然后就成了简中互联网的太平洋暖流。

不是评价他们的名声或者办事手段(像夺嫡还要讲究什么办事手段?)只是觉得跟华为有关的很多事情,事后来看其实都很行为艺术。

庞然大物就是不一样,榨出了我皮袍下面的小。

user avatar

你以为现在华为在各个领域的市场份额,是他的竞争对手送给他的吗?

user avatar

美国政府已经先后5次延长华为购买部分美国制造产品的许可。

美国之所以这么做,只有两个原因。

其一,美国觉得华为可怜,对华为一次又一次起了怜悯之心。

其二,美国觉得华为不像某公司那样容易被收拾,只能一次又一次给华为延期。

如果你们觉得美国连续延长华为的购买许可,是因为第一个原因,那华为确实不够强大。

如果你们觉得是第二个原因,那华为确实挺强大的。

另外,2019年,全球财富五百强名单,华为是第61位,2018年是第72位,2017年是83位,2016年是129位,2015年是228位。

至于华为的具体业务,有多少业务做到了全球第一,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查一查。

华为,并不是一个一点毛病都没有的公司。

但是,华为确实是一家值得尊敬的公司。

user avatar

通信领域我不知道,但是小生所在的车载电子方面,可以切切实实感受到华为是个侵掠如火的公司。 华为从上年起就在车载方面在推HiCar,整个推广过程中突出一个字“快”,能感受到华为的工作方式,类似于"美"(NULL)军,资源都朝前配置,前线配置、火线配置。

一个华为的工程师上午单枪匹马带着PPT来我司宣讲,宣讲过程中随时连线背后产品核心的工程师给我们答疑,有些问题上午没有答疑出来,下午再开宣讲的时候答疑答案就出来了。当天该支持工程师回深圳,第二天早上用于调试用的P30手机就顺丰寄到了,我们上午上班就直接开始调试用。调试用过程中更是效率惊人,随时拉电话会议,虽然只是一个Demo APP,但是感觉出华为人员的专业和惊人的效率。

这公司,这人员和狼一样逼着你往前走,你都不敢停滞不前。你停下来的的时候,都觉得不好意思问人家问题!


车载方面华为和Google,Apple真的不一样。

Google在车载方面先是在2014年开始在Android原生中支持投屏功能Android Auto,时隔五年(2019)才推出专门用于车载的Android定制系统——Android Automotive。 但是AndroidP Automotive其实和AndroidP的差异并不很大,至少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当然了,Google中间一度去玩自动驾驶了。

Apple在车载方面最出名的就是投屏功能Carplay,而Apple从2014年以来一直就是Carplay,除了中间更新过MFi芯片,功能还是那个功能。

这两家公司有个相同点:定义了强大、优雅的上层软件功能。但是巨人也需要两条腿走路,而这两条腿恰恰是直接面对车厂的,广大Tire 1厂商的孱弱的软件和硬件。

都想想吧,想想蔚来汽车在长安街上趴窝事件才过去几年啊?忘啦!都忘啦!?(这里注意要用陈道明版康熙的语气

诚然,一个公司不可能把所有的开发都自己进行,但是Google和Apple科技巨人在车载上定义了庞大的身躯,但是却把这强大的身躯运行在一些底层开发的公司的孱弱的软件上,就好像一个巨人得了小儿麻痹症,上身再用力也跑不快啊!

这里可以用Google和Apple自身的例子来佐证:
为什么你也用Android系统,我也用Android系统,为什么Google亲儿子的Pixel就是比一般厂家的Android系统流畅?无外乎Google从底层到上层都是自己做。 为什么苹果应用大概率比Android应用流畅?无外乎苹果应用的运行环境,无论软件硬件,都是苹果自己开发的。

因此: 底层决定上层建筑,根基不稳只会头重脚轻,登高跌重而已。

所以这才凸显了华为的不一样,因为这个公司上层下层全揽,软件硬件通吃!

(当然国内与车载方面有关的的软件如Carbit-亿联,这个公司的产品是奇虎360投资的,体验还可以,百度的Carlife,本人都参与其中的软件适配,但是鉴于这里比较的范围比较大,所以不列于此进行比较。)


华为是一家全面而强大的公司!

硬件方面:

(这里不扯5G,免得有人说我降维打击,其实是错怪我了,因为我也不了解5G):

  1. 华为参与定义/修改了大量行业中的硬件标准,比如SD卡,WiFi,BT,3G/4G等。讲真的,车载电子无外乎SOC,Video(包括display),Audio,WiFi&&BT,eMMC,DDR,华为的技术和标准慢慢在覆盖这些领域。
  2. 华为作为一家通信领域的强者,弱电方面的硬件代表着行业最顶尖的水平。

这里插一个不算例子的例子:

之前我有和一位资深的硬件工程师聊过天,他表示了两个观点:其一,现在大部分的硬件工程师都不是真正意义的工程师,或者不是在干硬件工程师应该干的活儿;其二,通信领域的电子水平相当一部分远超于车载。
对于第一个观点他表示由于现在车载芯片的高度集成,并且被各大巨头(TI,高通,NXP,瑞萨等)几乎处于垄断地位,因此对于硬件设计来说大部分工作只是在照抄这些巨头给出的现成方案,以至于在Layout PCB 的时候不敢修改CPU与DDR,eMMC之间的走线,为什么呢,因为不敢!因为真正的硬件工程师都渐渐集中于这些SOC厂商中,不敢质疑权威!但是现在华为也开始做芯片了,而且芯片已经应用于手机了,所以华为的硬件水平完全由其竞争对手代言! 车载电子中最重要的是安全和稳定,而安全和稳定不仅取决于SOC,也取决于电路设计水平(这里主要包括就是供电,SOC之间的连接),而华为所在的通信领域这些要求都是最基本的,当然这里不能说车载领域的标准是通信领域标准的真子集,毕竟两个行业,客观上说车载领域的硬件标准有的地方是很严苛的,譬如基本要求的高低温试验,冷热冲击试验等。因为车载电子出问题,影响的是驾驶者的生命安全(譬如正在在高速上浪,突然仪表黑了!?),通信领域对这些要求可能并不高(注意,这里是可能,原谅我这点求生欲啊!)。

底层软件方面:

( 我只说我这个水货码农接触到的 )

华为有大量与之相关的Linux Patch,解决或者提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Google搜索都能直接搜到华为N年前提交的相似解决或者未解决的patch。可见华为已经吃透了这个系统,该踩得坑都感觉踩地一个都不拉,现在我遇到问题有时候会直接Google后面带个华为的邮箱后缀。 这里插一个不算例子的例子(没错,就是我自己):

本人之前解决的多个无关痛痒,看着烦人的Linux问题,都是参考未合入Linux主干的华为Patch,甚至我的SVN提交中直接列出华为的patch网址,并且SVN commit注释如下: "华为N年前解决方案并未被Linux内核接受,因此此问题请接受现状"
提交后,领导会review这些patch,一般也不会再说啥。
这里评论区还炸出了个海思的工程师, 我只想说声谢谢!

上层软件方面:

华为独自搞一个免费源的鸿蒙!

其实正确来说鸿蒙不能算是上层软件,它是个微内核的操作系统,因为我实在找不到标题了。但是从微内核角度来说,除了内核,其他都是上层软件,而且其上层软件无论是数量、种类还是代码行数肯定都远超内核,这里我就暂且称之为上层软件。

这里插一个关于微内核操作系统和免费的题外话:

说到微内核,最典型的操作系统就是大名鼎鼎QNX,航空航天的广泛应用是QNX的最强背书(这个系统因为我只用过QNX6.0,所以我只说6.0)。但是这个系统用过的人不少(注意这里有个求生欲的不少)都是爱恨交加,并且一般恨大于爱,至少我老婆是这样的,当然我也是!
首先这个系统不是开源的,但是车载电子还是属于嵌入式电子的范畴的,因此部件更换是很频繁的,PCB走线也是很随意的,产品经理的要求也是很多样的,因此就决定了需要软件动不动就是一顿大改,而这个系统不是开源的,稍微大一点的改动或者问题需要官方协助。
  • A:那什么叫稍微大一点的问题?
  • B:哦,系统播放这个视频解码有点卡顿,这就是个稍微大一点的问题!
其次这个系统支持是收费的,就是官方协助是收费的,回答你问题是收费的,按照工时算的,如果他们为A厂家解决了这个问题,B厂家求助,一样也是要收费的哦!
因此这个微内核系统上层很简陋,该省的统统都省了,跟Android免费搞出来的生态比起来,它还是个孩子。你就想想人家用收割机收麦子,你手里只有一把镰刀(还是河姆渡时期的石镰)!
都想想吧,想想Windows Phone因为生态而死才过去几年啊?微软之前可是还鸡贼地为iPhone办了一场葬礼,忘啦!都忘啦!?(这里注意要用陈道明版康熙的语气
所以鸿蒙操作系统免费开源,绝对是个明智的选择。
更何况他还搞了个方舟编译器,生态这边助益量多,要知道喜欢偷懒的科不仅仅是程序员,还有项目经理,产品经理,技术总监以及老板!

虽然现在已经不是IBM OS/360的年代,软件硬件的规模,已经不是一两个人,一两个公司甚至一两个国家可以完成的,但是华为在领域内的全面性,我觉得是做的最好的,况且不少方面还站在顶端。

这里就不扯海思造芯片的事情了,也不扯买断了ARM的ARM v8 IP(现在NXP 的iMX8也是ARM v8架构),甚至还准备随时准备替换ARM为开源的RISC-V。 要知道英国的ARM可是站在上游的上游,是站在NXP,TI,高通,苹果芯片的上游!

华为的体量已经不是几个简单形容词可以形容了。


关于现在的车载电子现状

我挺希望有华为这样的公司出来颠覆步履蹒跚的车载电子行业。世界上所谓的车载电子现在撑死是在海滩边上,和脚印差不多大小的的水洼中,也许华为的参与可以指出大海的方向。也许这句话说得太片面,我这里可以举个最实际例子:

车载中最著名CAN总线是1986年的技术,比我岁数都大,就两条线,接收端和发送端各一个芯片,但是在通信技术经过了三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后,但是在车上十几K文件居然要进行几分钟?你敢相信么?是不是有清朝马拉火车的既视感?不,我说错了,是德云社谦大爷的小矮马拉高铁,拉中国的高铁!

其实无外乎CAN是全球车载通用标准,无外乎那些标准制定者们既卖芯片还卖CAN-OE,VSPY等开发辅助产品,你猜现在一个分析CAN总线的CAN-oe的分析仪的价格么?配套下来软件光盘+分析仪> 10万RMB!这哪是一本万利,简直是一本十万利!

另一个就是车载电子方面的技术封锁了,连我们这样的公司都会遇到禁运的事情,可见封锁有多严重!

这里举个自己亲身经历的的例子:

记不清楚是2016还是2015年了,那年年末我所在的公司研发部门花了6万多RMB买了几个雷达,预备用于做ADAS方向的多传感器融合算法研究。采购周期得有两三个月,但是到货后立刻就尴尬地发现雷达数量已经不能满足工程师的数量,于是预备再购买,结果被告知此类型雷达禁运,再后面就是众所周知的相关芯片也禁运。

不过还好后来华为也入局了,当然我不知道是否有直接关系,但是结果是慢慢我们就可以买到部分的雷达芯片了。

所以水洼中的鱼虾现在活得很好,但是如果这个水洼被扒开了个缺口通向大海呢,颠覆你是迟早的事,与你何干?希望华为更多是以技术标准的制定者的形式出现,要知道这里是蓝海,华为就等你了(华为已经早已经参与进来了,修辞效果而已)!


评论区有位大佬是搞汽车电子的,指出了本答案中的一些谬误,特此谢谢!本人整理答案的时候误把部分车载电子写成了汽车电子,导致可笑的常识性错误,这位仁兄很严谨!

他(她)还提到博世,法雷奥,马瑞利,大陆,德尔福,mobile这样的行业定顶尖的汽车电子公司,这些公司无疑是世界巨头,但是大多数高精尖的产品我国花钱也买不到。但是被卡着脖子,难道我们就要俯首系颈,坐以待毙么?

庆幸的是我们看见了几年前华为在这个行业发力,也许现在质量很差,但是从没有到有,已经是一大步了,真心希望华为能继续走下去,希望华为好。


讲一讲HiCar

我看评论区有很多人在问HiCar,还是那句话,我只说我知道的:

HiCar现在我拿到的只是DemoAPP,现在APP支持有限,并且只是在几个高端机型上部署,比如P30。因为HiCar的定位很高,后续会加入很多手机的算力来解决车载电子算力不足的问题。至于手机种类的支持据说会铺开,但是现在不详。

其实车载电子更多讲究一个安全和稳定,所以拿手机的算力来对标车机的算力那是耍流氓。当然了有人会担心华为的HiCar支持的应用数量可能不够的问题:

关于APP数量的问题,我举个例子:四个小时前,我这个回答只有100多赞,但是关注的人多了,一个多小时飙升到现在的700赞。关注的人多了,自然APP会快速跟上,我现在主流音乐软件已经看见网易云音乐在里面了。而且现在华为已经撒出去人去跟各个APP的厂商洽谈了,主流APP支持应该问题不大,而且就华为这执行力,压根不用担心。

况且,车载APP的数量其实是个伪需求,毕竟你也不会在车上安装个王者荣耀吧,你一边开车一边玩王者荣耀!?那些说用后枕屏玩王者荣耀的人,你端着iPad给我玩一个小时,看手不酸,不疼,能耐的你!

而且这一点我绝对有发言权:我们公司的i.MX8车机(SOC内置GPU,4G DDR,32G eMMC,高通BT/WiFi模组)可以轻松跑起来王者荣耀,因为屏幕适配差点.据我同事说他就这条件,下班时间打排位还打赢了(注意这里明确写的是下班时间)!当然了,他还反馈端着车机,玩李白飘逸不起来。废话!一个车机>1KG,谁会带着配重打比赛?你以为你是火影忍者中的李洛克么!?

从软件角度来说移植很快,华为很精明,并没有让我们这种厂商做得特别多,选择了改动最小的方案,硬件上只要一个USB 2.0 HOST,软件方面分为有线连接和无限连接,基本不会修改底层操作系统,Android Framework修改也并不多,并且侧重点在于无线方案中的无感连接,相对来说适配简单。

与之相比的Carplay,嘿嘿嘿!硬件上一定要一个USB OTG,软件上要按照文档自己写和苹果的USB Host/Gadget交互。每次认证费用5000RMB打底,送去认证的机器如石沉大海,认证提交上去就好像去了月球。

但是HiCar就不一样,华为会帮助厂商进行免费的软硬件认证,而且是华为标准的软硬件淬炼,光凭这一点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估计明年CES展,HiCar可能就“烂大街”了(注意这里是褒义词,防止友军误伤!)

最新消息:HiCar最低可以兼容Android 4.2,话说现在还有Android 4.2的手机么,很少了吧!但是Android 4.2的车机着实不少啊。

你换个手机最多手机备份一下,直接Copy照片、视频、联系人就可以了。你换个车机,你是不是要考虑一下TBOX,天线,AVM,DVR、HUD、Carplay、空调面板、音响、方控们,甚至大灯、仪表、保险丝、倒车线的感受?

这也是为啥不能拿手机和车机比的一个重要原因啊。说起HiCar就要横向对比一下百度Carlife,这里不讲技术讲服务态度,Carlife当年推广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刚普及一点,就叫人家牛夫人,鼻孔如果一根金箍棒顶着,估计脸能把兜率宫的炼丹炉顶翻了。


写在后面的废话

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先生的话(不是原话,但是一个意思):“为啥美国不制裁阿里,腾讯,因为它们都是上层应用,就运行在西方搭建的软件平台上,哪一天西方一拆台,它们就歇菜了。但是华为准备自己搭一个台,从上到下都是自己的,这就很可怕了!” 大约3年前的时候当年阿里暗暗搞一个Ali OS,也可能是玩票的心态,也可能是太超前,于是不小心就成了烈士,但是华为还就真真地把鸿蒙搞出来了,前几天晚上半夜我的手机还收到了HMS core的推送。

想想吧,上年美国为了一个中国一个没有上市的民营企业而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自古以来有这样的先例么?

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佩洛西不遗余力地封杀华为还记得么,可能你们都记住了白发苍苍但是巨有气质的傅莹,关注重点啊,摔!

最重要的一点,我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这都不是华为的主业......


最后的最后

评论区中有人说华为进入了他的行业,他感觉不寒而栗,但是我想说:

Sometimes HuaWei rushes in after the storm, Sometimes he is the storm !


承蒙诸君偏爱,6个小时就获取破千的赞,接着回答被知乎手抖误删了。今天想了想,实在不胜惶恐,只好重新排了一下版,以谢诸君。

2020-05-31:好久没关心这个答案了,居然破了7K了,更新一下HiCar部分的内容。

2020-08-01:补充一点不那么相关的内容,从一个特殊角度撑起为何中国要要自研发芯片,自制作芯片。

人无我有,就是嚣张啊,我们也想嚣张一把,不行么?

两个实际的例子,第一个例子更多是是传说,道听途说的传说。大约2000年,国内车载IVI还是CD机的天下,其实甚至现在还远销拉美,非洲。CD机靠三驾马车,光、机、电,那个时候CD机主控芯片连Datasheet 都没有,就算拿到了芯片也不知道怎么操作,后来我的一位大BOSS,通过自己的经验和不懈钻研,一步一步摸清楚了芯片的寄存器的每一位。寄存器就按照八位算,就算只有十个寄存器,排列组合的知识想来没有还给老师吧,算一下有多少组合?最后该BOSS做出的伺服电机的软件,比原厂做得还好!当时据传说亚洲区只有三个人能做到,其中之一就是该BOSS。最后机芯大卖,该BOSS一战成名,业内无人不晓,客户都是带着一箱一箱的现金,守在产线外面等待出货,这无疑是我们公司最高光的时刻之一!就是这么嚣张!

--当然后来该BOSS带我们一起去车厂出差,被人称作“老头”就是后话了,哈哈。

第二个例子发生在第一个例子后面一段时间,车载IVI开始上LCD屏,这个时候国内某LCD厂商更是嚣张,当时的LCD成品率很低,很容易有坏点,所以一块LCD屏幕下线的时候是会分等级的,一等没有坏点的一批被国外客户拿走,有坏点的是垃圾。我们的前辈们也是守在这些LCD厂,打通了关系,才被人指向垃圾堆,一块一块从垃圾堆挑选,一两个坏点的,做出产品给合资品牌车厂,多个坏点的做给国内车厂。那个时候LCD厂商就是那么嚣张!

所以,我们就是想站起来,自己搞,就想扬眉吐气一把,嚣张一把,怎么了?

user avatar

到今天还有人问这个问题吗?

全球在高科技行业上跟美国论攻守,自华为起。

不客气地说,过去只要美国愿意,指哪打哪,让谁跪谁就得跪。中兴跪了不丢人,跪的多了去了。不差他一个。

华为居然站住了。牛逼!而且还营收增加了,我是真服了。美国现在高层的鹰派非常的不爽这件事,觉得美国被华为羞辱了。这是人类历史上从没有过的事情。

可能还要加大压力,我个人在这里帮任正非说一句,美国这是自取其辱。

我对技术还是比较了解得,越了解技术越觉得华为牛逼。一个公司顶住了世界第一强国的进攻。这个意义堪比上甘岭,堪比38军血战松骨峰。万岁,中国华为!

user avatar

川普认证,绝对有效,超级强大。

川普拿一国之力来刚华为,华为还在继续,换个三星试试,绝对坟头草都一尺多高了。

川普拿捏华为拿捏不住,最后被逼的用下三滥的招数靠加拿大绑架孟晚舟来当人质逼华为就犯,华为依然强顶。川普刚刚打算收拾tk了,某人就直接跪了,如果不是官方下场参与,tk早就被贱卖了。说华为比tk强十倍不算多吧。

说华为不强的,直接上川普认证就好,看谁家能坚持2年就行。

user avatar

还别说强不强,华为兹要是稍微拉胯一点儿,没有宣传得那么强,那花了这么多精力打压他的川总和三百年基业的大美利坚不就都成了大写的笑话了么?

user avatar

如果股龄比较长的人,比如04、05年之前就炒股的,就会知道华为与很多上市科技公司的一些交集往事,几乎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在跟它的竞争中占到过便宜。

想了想,好像有一家杭州的做小灵通的公司,算是胜了,但是貌似那家公司没了,估计没上市。

凭印象来说的,不一定准确,但是事情肯定是有那么个事情。

1,抢人大赛。

好像是跟中兴到一本大学抢毕业生,据说一个班一个班的包场,薪资是中兴多少华为加10%。当年不少在校生的传说。

2,挖国企项目组。

国企还没改制的时候,据说是在国企总部隔壁,租一个办公室,约谈相中的项目组成员,经常是项目组一起挖过来,包括军工企业也是重要对象。

3,挖上市热门企业的项目组。

好像有段时间软件类的上市公司很热门,不少上市公司的团队据说也是被华为一锅端,然后年报就不好看了。

4,跨国资产整合。

华为好像收购过外资在华企业,改造改造后,又再卖掉,赚了几倍。这在当时对中资企业来说挺有面子的大事件。好像爱立信、诺基亚垮掉后,华为也是包揽了一些团队。

5,热门制造业潮流好像没怎么错过。

交换机、网络设备、电力设备都是其产业下的一部分。甚至疫情期间大火的光伏产品,华为也是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存在,好像阳光电源的最大对手就是华为。还漏了一个监控行业,疫情之前也是火的发烫的行业,海康威视的最大竞争对手也是华为。还漏了一个,阿里云的竞争对手好像也是华为云以及腾讯云。

6,近期经常上热搜的造车。

个人觉得小米都扭扭咧咧的正式造车了,华为跟不跟,貌似不是一个问题。

==========

基于上,个人的判断:

1,华为的毛利水平,应该跟上市公司的头部持平,也即在90%以上。理由是没有这么高的利润,它没法那样挖人。就算它能给劳动合同高价,被挖的人也会考虑未来怎么过日子吧。

2,国际化视野,至少跟阿里、腾讯一个级别。中资企业能够参与国际资产收购、变卖,不是一般的团队能操刀的,资管这道坎很多企业就跨不过去。

3,经济的科技热点基本都赶上了,这个是一个细思极恐的现象。首先它为何会介入那些行业、其次它如何能快速成长为黑马、再者盘下新产业的资本哪里来的?这三个问题,对任何一家集团型企业来说,都是可想而不可及的事情。那么问题来了,华为在哪些发展趋势的项目上失败过,貌似没有印象,这就更加恐怖了。

4,华为的经济行为,与目前上市的企业差异巨大:绝大部分上市企业,你能区分出来它是上中下游的哪一个类别,它们的生产性资产的类别是清晰的,但是华为是不清晰的。可能是因为它不上市,信息未公开。但是从它的人力资源行为看,这家公司的资产似乎是科技行业从业者,也即它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数人头算钱的企业。

5,华为的成长经历跟韩国的三星很像,涉及面广、品牌有号召力、国际性运营,但是三星背后是美资(包括韩国全社会的最大的外资债主也是美资,个人在谈日韩加的政府债、家庭债的特征时候有谈过猜想,比如韩国现代基本可以算是通用资本的前台,好像有些车型两家已经通用了,类似雷诺-日产联盟)。但是华为应该不是这样的背景,那么它的成长经历就很耐人寻味了。难道是东方的一股神秘力量?(看过华为的一些介绍书籍,个人认为仅有的可能是来自香港的神秘力量,经验、渠道以及资本来源)。

在现在的国际格局下,能整合高科技人力、资本、产业趋势以及品牌口碑,形成如此神秘的企业外在特征,是一件让生意人很疑惑和恐怖的事情。

所以,个人一直认为上汽的灵魂论,应该是传统汽车企业的一致认知。看不懂的时候,保持距离是一个降风险的常规操作。

user avatar

大家对华为熟悉的更多的是终端,或者说手机,我们就聊聊手机。

今天为了回答另一个问题,刚好做了一张图,统计了御三家2015年-2020年Q4手机出货量的变化图:

2018年,华为制裁前最后一个完整年,在苹果新机发布的Q4,出货量做到了6000万台以上,相应的,苹果在iPhone6发布之后,Q4季度出货量首次跌破7000万台,之后,华为被制裁,销量快速下滑,苹果急速攀升。

2020年,华为季度出货量下滑到3000万台的时候,苹果季度出货量直接做到了9000万台,2021年Q4苹果单季度出货量如果突破一个亿,我是毫不意外的。

苹果的神话,乔布斯的神话,大家耳熟能详,我就不赘述了。

在华为没有被制裁之前,是直接冲着破这个神话而去的。

在中国市场,华为其实已经突破了这个神话的,在2020年中的时候,5000-8000价位的高端机核心区段,华为已经超越了苹果。

华为之前,苹果就是高端机市场的天顶星,在华为之后,苹果又是这个市场的天顶星,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个过程中,苹果有什么大的变化么?

其实没有,苹果还是那个苹果,一切都是按部就班,但有华为和没华为,苹果的市场地位完全是两个概念。

所以,你说华为强吗?

华为每年千亿研发,在苹果之上,很多人对这个不服气,用各种理由来否定华为,说什么研发投入是数据做出来的,华为没有上市,公布的官方数据不可信。

我们都不需要去从专业角度驳斥这种言论。

就看市场表现,尤其是高端市场的表现,这个是实打实的。

市场之外,十年的时间,华为做出了海思麒麟,做出了鸿蒙,这两个过去被认为是中国科技企业无法突破的两座大山,华为突破了。

当然,海思麒麟已经被认可了,鸿蒙还处在争议中。

但我们仔细想想,如今对鸿蒙的各种批判,是不是和十年前对海思麒麟的各种批判如出一辙?

如果华为这一波没有被美国干死,给鸿蒙十年的成长时间,十年后鸿蒙会是什么态势?会不会比今天的海思麒麟差?

你说华为是不是真的牛逼?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