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美国没有户籍制度,那穷人要上好的小学有什么阻碍?

回答
美国确实没有像中国那样明确的户籍制度,这意味着一个人在哪里出生、在哪里登记,并不能直接决定他在哪里上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穷人在美国上好的小学就没有阻碍,恰恰相反,学区房制度是阻碍穷人获得优质教育的主要因素,而且其影响非常深远和复杂。

下面我将详细阐述美国穷人上好小学所面临的阻碍:

1. 学区房制度是核心阻碍:

地理位置决定教育质量的鸿沟: 美国公立学校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当地的房地产税。因此,房价高的地区通常意味着税收高,学校获得的资金也更充裕。这些资金被用于聘请更有经验和更高薪酬的教师、购买更先进的教学设备、提供更丰富的课外活动、改善学校设施等等。
富裕社区: 往往拥有高房价,这意味着他们的学区税收充足,学校资源丰富,师资力量雄厚,课程设置多样化,设施现代化,课外活动选择多。这些学校的平均成绩、升学率通常都很高,吸引了更多家庭。
贫困社区: 往往房价较低,学区税收不足。学校可能面临教师流失率高(因为薪酬低、工作条件差)、教师经验不足、教材陈旧、设施简陋、班级规模大、课外活动匮乏等问题。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普遍较低。
“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循环: 优质的学校会推高周边房价,吸引经济能力强的家庭迁入,进一步增加学区税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教育资源匮乏的学校所在区域,房价难以提升,吸引的家庭也倾向于经济条件较差,进一步加剧教育资源的不足。
家庭经济能力与教育机会的直接挂钩: 想要让孩子进入好学校,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购买或租住在该学校的学区内。然而,好学区通常意味着高昂的房价或租金。对于经济困难的家庭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承受的经济负担。即使他们能够勉强负担,也可能需要牺牲其他生活必需品的开销,生活质量大打折扣。

2. 住房成本的壁垒:

高昂的租金和房价: 美国许多城市的学区房价格远高于非学区房。对于低收入家庭来说,即使能找到相对“好”一点的学区,也可能需要将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用于住房,挤占了在教育、医疗、课外活动等方面的投入。
选择的局限性: 许多低收入家庭居住在非学区房区域,他们的孩子只能就读本区内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学校。即使他们知道有更好的学校,但由于住房成本的限制,他们根本无法搬迁过去。

3. 信息不对称和资源获取的差距:

了解优质教育资源的困难: 富裕家庭的父母通常有更高的教育水平和更好的社会网络,他们更容易获取关于学校排名、教学质量、特色项目等信息,并能有效地利用这些信息为孩子选择学校。而贫困家庭的父母可能因为教育背景、工作时间、信息渠道等原因,对优质教育资源了解较少。
为孩子争取机会的资源不足: 即使在同一个城市,有些学校可能会有“摇号入学”或“特长生招生”等政策。但这些政策的申请过程可能需要父母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和准备,也可能需要一些额外的费用(例如特长培训)。贫困家庭父母因为工作繁忙、精力有限,可能无法为孩子提供这些额外的支持。

4. 课外活动和早期教育的缺失:

富裕家庭的优势: 经济富裕的家庭通常能够负担得起昂贵的课外活动,如音乐、体育、艺术课程、编程班、夏令营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特长,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申请好中学甚至大学打下基础。此外,他们也更有能力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早期教育,如学前班、幼儿园等,这些早期教育对孩子日后的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贫困家庭的劣势: 贫困家庭往往无法负担这些费用。他们的孩子可能错过了很多发展潜能和提升竞争力的机会,进入小学时就已经在起跑线上落后。

5. 交通和时间成本:

跨区就读的限制: 如果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所在的学区学校质量不高,他们可能希望让孩子去距离较远但教育质量更好的学校。然而,这会涉及交通问题。公共交通可能不方便或耗时很长,而私家车对贫困家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父母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接送孩子,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

6. 特定项目的限制或门槛:

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s)的竞争: 特许学校是独立于传统公立学校的,它们通常有更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更集中的教学重点,一些特许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很好。然而,好的特许学校入学名额有限,通常需要通过抽签,竞争激烈。贫困家庭可能因为信息获取不足,或者没有专门的资源去“准备”抽签过程,从而错失机会。
磁石学校(Magnet Schools)的入学要求: 磁石学校通常在某些特定领域(如科学、艺术)有专长,吸引全城学生。部分磁石学校可能对学生的成绩有一定要求,或者需要面试、提交作品等。这同样会对信息和资源不足的贫困家庭孩子构成挑战。

总结来说,美国没有户籍制度,但学区房制度以一种更加隐蔽和市场化的方式,将家庭的经济状况与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紧密地联系起来。穷人上好小学的最大阻碍在于他们的经济能力不足以支撑他们搬迁到或居住在优质学区,从而导致他们被排除在优质教育资源之外。 这是一个根深蒂固的社会经济问题,虽然有一些针对性的政策(如教育券、特许学校等)试图缓解,但学区房制度带来的根本性壁垒依然存在,并且深刻影响着美国社会的阶层固化和教育公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加拿大强答。

我们这政府会在社区中心和图书馆提供免费的早教。就是老师领着读书、讲故事再结合唱歌跳舞那种,还有玩乐高做手工那种课,什么都不用带,有些课还提供水果、奶酪、小饼干给娃。只要办免费的图书馆卡就可以参加,这个卡办起来很容易,不管你是本地居民、外劳、留学生、难民甚至黑户都能办下来。而且各个区都有图书馆,但是又不限制你必须参加你住址所在的区。

我见过像中产家庭,也看过像working class的家庭(就是收入没那么高的普通职业比如老师,公务员、工人之类的),但是从来没见过那种俗称“白垃圾”的底层。反而我去那种付费的室内和室外的游乐场见过很多底层/白垃圾(符合以下特征2条就极可能是:巨胖/巨瘦,面部/颈部/手指纹身,全身运动套装,白色背心,内裤外露,抽烟、酗酒/吸毒样貌,手抖、脏话)。很神奇,有木有。

user avatar

美国也看学区的,住得起比较贵的房子的人上好学区,住不起的人上坏学区。

但美国义务教育是12年,这意味着在上大学之前,你上什么学校,全部都是和你住所的房产价值相绑定的。

衡水中学多的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人大附中里也很多。这些学校的优先级是有钱的聪明学生>没钱的聪明学生>有钱的不聪明学生>没钱的不聪明学生。

但在美国,没有钱的聪明学生,是没有这个机会的。美国的排序是有钱的聪明学生>有钱的不聪明学生>没钱的聪明学生>没钱的不聪明学生。

user avatar

最近看电视的时候,终于找到一个准确形容出这种感觉的例子。

是美国犯罪纪录片,里面有一个黑人少年犯,被抓的时候还一副混不吝的样子,不喜不忧,反正我就这样,随便你们怎么。

他被带上警车,从城市一头送到另一头。途中,他看着外面的景色,哭了。

他没想到这座城市这么美丽,有全玻璃的写字楼、干净的游乐场、好几层的大商圈。他从来不知道,自己其实住在一个五光十色的地方,只要坐几站公交车,可以体验完全不同的生活。

因为他从来没有离开自己出生的那几条街,一个十六七岁的大男孩,没去过自己所在城市的富人区。

那他犯的什么罪呢?他贩毒的时候,开枪把一个来买毒品的人打死了,也没什么原因,被害人没有赖账,也没私仇,也没口角,也不是帮派利益,被害人只是另一个中产阶级街区出来的,找点刺激的白人青年。

这个黑人大概是当时磕嗨了,就把那人蹦了,也不觉得有罪恶感,就是闯了祸有点麻烦。

在警车上,他看着外面的世界,突然被巨大的悔意吞噬:“天啊,我都做了什么?世界这么大,可我的人生就这样完了。”

这个人来自单亲家庭,周围的长辈里只有女性,全都疲于工作。没有人教导他,也没闲心带他到处玩。每天早上赶去上学就不错了,当然也不会给他择校,做前途规划。

(这个系列剧叫《The Pharmacist》,我终于找到了。我说的这个部分是个小细节,和主线无关的,只是对我自己触动很大。)


这里要说,常有人把美国城市居民对标中国城市居民,这是不对的。中国的贫困主要是偏远农村的贫困,美国的贫困则主要是城市贫困。美国的城市贫民,应该和中国的留守儿童对比。

我爸爸小时候生活的地方,离大海很近。现在那里是旅游城市,夏天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也有别墅区、宰客餐厅、海景养老院,旅游城市有的那里都有。

可是我爸不会游泳。

“你小时候住在海边,为什么不会游泳呢?”

“因为我们是农民,不是渔民。”

“整天在海边玩,瞎扑腾也学会了。”

“一天到晚都有活干,谁整天在海边玩?”

“一年总有一两天闲的时候吧?”

“躺着节约粮食。”

“不会偷偷跑去玩吗?”

“一天到晚都有活干,谁会跑去玩?”

“游泳是个技能啊,不想学吗?”

“我们是农民,又不是渔民,学那个干什么?”

车轱辘话滚来滚去,总之就是,他们那时候不去海边玩,也没为什么,就是没那个意识。大海是打渔的地方,不是玩的地方。

看着满街游客,他们显然都是觉得海边好玩才来的。吃饱了饭没事干,坐高铁飞机、开车五六个小时跑来,追求海边的乐趣。

我爸小时候没去过海边,就像那个少年犯没去过城市其他地方。

很巧,恢复高考的时候,我爸也没择校,随便勾的。每一个选项都看不懂,也没人可以问。

这还是村里有几个明白人的情况下。

有个算命的,一直鼓动孩子们参加高考,要尽量考学出去。很多人觉得他疯疯癫癫,竟然觉得村里这些蝼蚁一样的孩子们可以当大学生。

就算这个大仙,也不知道“机械工程”是个啥。大仙的仙力也有历史局限性。

user avatar

至少要租得起好学区的房子

user avatar

美国没有户籍制度,但还是有学区房的。虽然学区房无论是租还是买都一样,只要你住在学区内就能上学,但租金和房价都已经包含了学区的价值。买不起学区房也可以租,但租金同样比别处贵。

user avatar

美国虽然没有户籍,但是有学区制度。孩子家住在哪个学区,就上哪个学区的学校。学区之间的资源和质量差距很大,因为学区的拨款来源是根据校区居民收税率。穷人区的居民薪水少,收税也少,因此学区缺乏资源。可以说,美国这种学校拨款方式就是穷人上好学校最大的阻碍。

另外有一些新型的charter school给穷人孩子更多机会。问题是很多穷人孩子住得离charter school太远了,交通不方便。孩子的父母忙赚钱,有可能没车,没有办法送孩子到学校(再说,美国的城市太大了,没有车的人很难出行,公共汽车服务差,服务慢)。

user avatar

好的学校基本都是私立学校,穷人上不起,就这么简单。不过也有一些私立高中,为了diversity,会特意免费让一些最穷人家的孩子去念,但要求特别出众的。我老板就赶上了这个。


如果是公立学校的话,学分都能查到。而且不要求买房,租房也行。所以好的公立学校附近房价和租金都比较高。穷人还是有可能买/租不起。

user avatar

穷人如果特别有天赋,私立学校是有奖学金的。

user avatar

“快乐教育”就是最大的阻碍。

user avatar

交钱呀。

美国的确没有户籍,判断你是否是本地居民,就看你的地址。水电煤的账单地址就可以。那么就有两种选择,要么你在此地买房,要么你在此地租房,那你就可以上对应的学校。

市场都是一样的,虽然没有户籍制度,但是你要买或者租这里的房子上好学校的话,那么这里学区房的价格和租金就会不断上涨,所以好的学区房无论是售价和租金都很贵,这个全世界都一样。只不过美国还留了租这个口,实行的是租售同权,而我们只有买。

当然这种方式上的都是公立学校,教育本身是免费的。

你还可以上私立学校,那么钱就是交给学校的,学费和参加相关活动的费用都不菲。

相对来说如果都是穷人,无论中外上好学校其实都很难。

user avatar

阻碍是穷

好学校要钱啊……

user avatar

其实没有什么阻碍,但是也没有什么必要。

首先大家要理解,作为一个黑盒来看,决定一个国家教育竞争难易程度的是最后的大学总录取比例。至于怎么选择怎么录取,只是个战术问题。

美国小学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中学。我认识不少中国在都读不上高中的,跑到美国降级1-2年读了几年私立高中也最后上藤校了,神奇吧……

我拿纽约上州westchester这个县来举例好了,传统叫做hudson valley的下威郡富人区全美国房地产税排名第一,大概有10多个学区,十几个中学,几十所小学,从1分到10分都有。其中包括几个号称东海岸甚至全美排的上号的3*10学区,这些学区里只有独栋别墅,所以租金会比较贵,最便宜的也要4000-4500美金左右了,普通的6000-10000美金,一般穷人是租不起的,除非几家合租,但是这种情况房东不会租给你。

ps:扎克伯格在这里读的那个小学和中学都应该是6-7分的,一样去了哈佛。

但是很多9分的学区比如eastchester,因为有多家庭,其实房租就没有多贵了,2000多美元就够了,那些有福利租房补助的穷人自己再掏个200-300美金就足够了。但是选择读这些优质高中其实不是这些穷人的最优解。其实只讨论这个郡里,2分和9分学区之间的房租差异很小,同样水平的3房一厅差价绝对不到500美金。

因为美国的大学录取和中国高考不一样,是隐形配额制的,这个配额很大程度和相对优秀以及学区大小相关,我打个比方吧:衡水中学好阿里中学好还是喀什中学好?让你选一个学校参加高考,你选哪一个?哪一个更容易进985?你肯定不会选衡水。

就像我们都知道芝加哥南区枪林弹雨,但是你信不信那里的高中一样每年有不少进常春藤的,你不会觉得录取他们是因为那些小朋友文化课成绩高吧?在美国智商不高能上哈佛不代表爸爸就是老布什,情商够高家里够穷也一样可以。

美国进哈普耶常春藤有很多不同的卷法,你去好学校刷sat刷各种课外活动和竞赛是一种玩法,在普通高中刷相对优秀领导力是另外一种玩法,在烂区走出淤泥而不染的励志人设也是一种玩法。对于那些没有钱的穷人去什么好区卷成绩和烧钱的课外活动是一种事倍功半的做法,那些有上进心的穷人只要稍微对美国教育体系有点概念都不会走这个路去让孩子给人当分母的。

美国和中国大学录取差异在于,中国一个烂高中的上限可能是重点高中的下限。而美国其实各个高中的大学上限差不会太多,特别是大型高中,但是差别主要在下限上。所以好高中主要帮助保证小孩的下限,好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去向分化一般是在10名以后开始出现。其实对于自推力强的孩子在更普通的区里更容易上哈佛,这种事情是一种美国特色。或者我用更通俗的带有中国特色的翻译:每个学校都有固定的高考加分名额。既然差学区也有这些名额,有志向的穷做题家们根本没必要去好学区卷。

ps:美国烂学区的特征是扣除头部的5%学生以外,后面的去向就是雪崩。好学区则一般曲线比较平滑。

这个叫做教育套利,有些透彻的家长甚至特地去钻这种空子(我认识一个师兄这么干,他一个对冲基金经理选6分学区,女儿去了哈佛),尤其犹太人玩的特别溜。中国人家长其实很少有这个气魄,基本上还是愿意卷做题。

补充一下,很多中国人以为美国大学学费很贵,这个要分几个层次的概念:

1,对于美华来说,大学学费确实很贵。因为美华有财产,大学学费是看家长收入和财产的。

2,对于穷人来说,常春藤都是免学费的。反而是烂大学学费很贵。

3,医和法学费不怎么免,所以都很贵。

4,美国也一样是专业比学校重要,特别是美国还没有选调,所以专业比学校更重要。

user avatar

钱呗。

绝大部分好的学校,都是私立的。

学费也是贵出天际,5万美金/年打底,十几万美金的比比皆是。就算美国人赚的多,这也绝对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的起的。


至于美国公立教育,已经稀烂了,你可以看一部美剧【等待超人】。

首先,美国没有教育部,所有教育管理权都下放到各个地方。每所学校的教材都不一样,教学理念也各不相同,甚至都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标来衡量老师的教育质量。这也就导致了,哪怕是2个相邻的学校,教学理念、教学质量也是天差地别。

其次,美国公立教育投入大部分来自于当地房产税,房价越高,收到的房产税越多,当地学校自然投入也越多,师资、设施、生源更好。

最后,美国教师工会尾大不掉,真的是比UAW还毒的毒瘤。各种政治正确横行,所有旨在测试教师教学水平的测试都不允许存在,也就是说,教的好与不好,收入根本没有差距。这种制度下,与其辛辛苦苦提高学生学业水平能力,还不如使劲让他快乐就行了。

更要命的是,你想开除一个老师也几乎是不可能的,美国的老师实行终生聘用制。一个老师只要干满两年,那基本上他就注定端稳铁饭碗了。医生的淘汰率是57分之一,律师的淘汰率是97分之一,而教师的淘汰率却是2500分之一,妥妥的铁饭碗了。

拿教师工会开刀?拜托,人家赞助总统竞选的钱比劳工会都多。

公立教育这套组合拳下来,迫使优秀教师纷纷逃离公校,优秀的公立学校少之又少,而有钱人纷纷选择私校。仅剩的好公校,也是由当地上百万刀一套的学区房撑起来的,毕竟住得起百万房产的,生源大概率差不了。


其实要我说,美国教育问题,远比医疗问题更严重。

在美国找份能交医保的工作(不算难),看病时基本上不会出现天价账单,几万刀的账单通常付个几十上百即可,而医保算下来也就一个月几百刀。

但你想让子女念个好点的学校,一年都得几万刀打底,这谁受得了?


有人会说,美国不是租售同权吗?我买不起学区房,那我去学区房租套房不就得了。

这同样很贵。

首先美国租售比非常高,基本15-20年租金就能买房子买下来。100万刀的学区房,一年租金七八万起,普通人也租不起啊。租得起的算一算,为啥不贷款买?

其次,美国租客即使没付房租,也不允许房东随便赶人,基本上需要打半年左右的官司,付出大量时间、金钱成本。所以美国房东租房前,会查看大量信用、收入证明,尤其这种高额租金的学区房,如果你没有高收入的稳定工作证明,根本不会租给你。

user avatar

美国有户籍制度。起码你要在该州有住所,有劳动合同。其实,你群租一个上铺,根本不算你有住所;昨天饿了么,今天美团,也不算你有工作。

好的小学,就一个阻碍,就是钱。但其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学费高,入学考“综合素质”,本校仅服务本社区,等等。

中学、大学,可以通过教会、参军,实现阶层跃升。

user avatar

没有户籍但是也分学区啊,看到个评论笑死我了:

美国那边是因为学区房价高房产税多,所以才有学区学校好;

中国这边是因为学区学校好,导致学区房价高。

真的是不管美国那边发生什么,都有一群大儒来给正言布道、撰书立说

user avatar

主要是思维方式所产生的巨大鸿沟。


我和一个研究经济的学长闲聊,他做过一个研究。在纽约的哈雷姆黑人区,很多的黑人的房租都是每周支付一次的。如果每周是200美元,如果每个月交一次房租,那就是550-600美元。于是他们就建议这些黑人把房租从每周交一次,变成每月交一次,这样每月可以省下200-250美元。

但是,大部分人都拒绝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一笔支付600美元。也无法想象一口气支付600美元之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每天工作,然后一周交200,是他们最为习惯的生活方式。

我在纽约生活的时候,我发现华人从来不去布朗克斯送餐,因为很多黑人点餐的时候是不知道自己没有钱的,点了之后,送到之后,才发现自己没有钱,没有支付这笔餐费的能力。所以,华人基本上不去布朗克斯。当然还有其他原因。

另外,购物的时候,我们喜欢去Costco,虽然会员费每年就是120美元,但是物价的确便宜,而且任何商品都可以无理由退货。(我只退过两次,一次是因为麦片太难吃了,一个是因为梨太难吃了,两周之后,我们退货,基本上二话不说,全额退款。)每年返现也不只是120美元,其实要更多,有些时候,我们一家两口,一年返现超过200美元以上。

但是,很多人很难接受上来二话不说就交120美元(普通会员60美元)的消费方式,直接拒绝了。这样,就过滤掉很多Costco非目标顾客人群。

我不太喜欢计算,但是我的妻子原来在金融机构工作。我很喜欢去博物馆,但是一次票价就要20-25。我妻子就建议我们买全家年票,但是要好几百美元。她直接拿下,是因为,她发现,博物馆作为非盈利机构,其年票是可以抵税的,所以,即便花了几百美元购买年票,每年4月份报税的时候,是完全可以退税的。包括我们给教会,非盈利机构,校友会捐款,都是可以退税的。

房产税也可以通过办一些不挣钱的小企业,作为政府退税计划都可以抵除的。

在美国好的学区,房价贵,税高,投入教育的预算自然多,学校自然就好。所以,高房价和高税金,以及公共交通系统不可达,直接把生活方式不同的人群直接过滤掉。虽然不是强制,但是在某种习惯行为上,真的做到了族群隔离。

另外,虽然在美国学区是根据你的地址划分的,这个地址可以是租房子,而不一定要买房子的。在波士顿,华人等到孩子上学的年纪,都会搬去较好的学区,或者租房,或者投资买房。孩子毕业,就搬走。这种精打细算是中国人普遍具有的能力。但是在美国,大部分人不这么想。所以,只要华人愿意钻空子,我们实现这些还是很容易的。但是,大部分美国人,真的没有这种想法要租房子,搬家,一路实现孩子的教育升级。


但是在我们中国,其实也是一样的。我接触了几个N代,他们对于内部政策的了解基本上达到了极为惊人的地步,甚至在他们的圈子反复讨论很久的事情,我们都要在几年后的新闻联播才能看见。而且大部分人都感觉无聊,不会咀嚼新闻联播和官报那些无聊的文字逻辑。但是其中大有玄机。

对于这些人,在中国不挣钱真的是很难很难的事情。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真的遍地都是黄金。只不过大部分人没有这种思维方式,也没有信息渠道,所以,认为生活极为艰难。

user avatar

美元

user avatar

买不起学区房,交不起私立学校学费。

ps:以上不是某种政治隐喻,是真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确实没有像中国那样明确的户籍制度,这意味着一个人在哪里出生、在哪里登记,并不能直接决定他在哪里上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穷人在美国上好的小学就没有阻碍,恰恰相反,学区房制度是阻碍穷人获得优质教育的主要因素,而且其影响非常深远和复杂。下面我将详细阐述美国穷人上好小学所面临的阻碍:1. 学区房制度是核.............
  • 回答
    美国没有将菲律宾像夏威夷一样吞并成为其领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以及菲律宾人民自身的意愿等多种因素。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美菲关系的关键时期和背后的动因。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吞并”的概念在夏威夷和菲律宾身上的差异。 夏威夷的“吞并”(Annexation): 夏威夷在.............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具有洞察力!美国确实没有一个叫做“外交部”的部门,但负责外交事务的部门却叫做“国务院”(Department of State)。这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政治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 历史渊源:从“外国事务部”到“国务院”美国的政治体系和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尖锐。直白地说,美国确实没有专门的、从外观上就一眼能辨认出来的“核弹发射车”,至少不是那种你可能在某些电影或者其他国家的军事阅兵式上看到的,那种拖着巨大的、明显的弹头并且有专门发射装置的庞然大物。这背后其实牵扯到美国核战略、技术发展以及“战略威慑”的思路,得从几个方面来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值得探讨的问题。美国之所以没有形成多党政治,并且在民意诉求日益原子化的今天,两党制仍未被颠覆或重塑,是多种历史、制度、社会和文化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 一、 为什么美国没有形成多党政治?历史与制度的根源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建国初期的历史选择和.............
  • 回答
    美国确实存在着一些提供租房解决方案的公司,但它们与中国国内的自如、蛋壳等模式有所不同,并且整体上并没有形成像中国那样高度集中、以“长租公寓”为核心的一站式平台服务。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特点、消费者习惯、法律法规以及创业文化等。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美国没有完全复制中国自如、蛋.............
  • 回答
    假如美国没有研发出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方式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将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局面。以下是对可能发生的详细推演:一、 对日战争的持续与代价这是最直接的影响。原子弹的出现,以一种惊人的、毁灭性的方式终结了太平洋战争。如果没有它,战争将继续,而且很可能是一场极其漫长且血腥的拉.............
  • 回答
    美国之所以没有全国性的警察体制,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可以追溯到美国的建国理念、历史发展以及政治体制的独特设计。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有没有”的问题,而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共同塑造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美国联邦制的基石。美国是一个由50个州组成的联邦共和国,各州拥有相当大的自治权。这种设计是为了防止中.............
  • 回答
    如果美国没有废除奴隶制,如今的国家面貌将与我们所熟知的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它将是一个我们难以想象的存在。这是一个复杂且令人不安的设想,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其深远影响至今依然是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们探讨的焦点。首先,最直接的后果是美国社会结构将继续被深刻地分裂和塑造。奴隶制是建立在对.............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如果”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如果美国最终没有踏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那历史的轨迹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结局很可能与我们今天所知的截然不同。首先,我们必须理解美国参战的关键原因——珍珠港事件。那是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直接将美国推入了战争。如果珍珠港事件没有发生,或者美国.............
  • 回答
    在美国,移动支付的普及程度确实不如一些亚洲国家那样普遍,这背后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经济、文化、技术基础设施以及消费者习惯等诸多因素。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看看美国人手里拿着什么。在美国,信用卡和借记卡的使用历史悠久,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消费习惯里。尤其是在数字.............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技术、经济、军事需求以及历史机遇等诸多因素。美国确实没有制造过尺寸和载荷能力与俄罗斯米26相当的直升机,虽然他们并非没有能力研发,而是出于一系列复杂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米26的定位和它所处的时代背景。米26,代号“巨兽”,是苏联时期末期研制的巨型运输直升机,其设计初.............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假设,如果美国没有原子弹,苏联在解放柏林后是否会继续“平推”欧洲,这就像在没有了最终摊牌的筹码下,探讨一场棋局的走向。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考虑到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双方的军事实力、政治考量以及潜在的国际反应。首先,我们得承认原子弹的存在,即使苏联当.............
  • 回答
    在美国,提到勒布朗·詹姆斯,很少有人会公开说他是“废队友”。这种说法在日本的篮球评论圈比较常见,用以形容那些能力超群却无法带领队友取得成功、甚至可能因为过于强势而“消耗”队友的球员。但在美国,围绕詹姆斯队友的讨论,更多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并且由于他对比赛的影响力实在太大,直接用“废队友”来概括反而.............
  • 回答
    美国对受《排华法案》影响的移民未能进行实质性补偿,这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政治和社会因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遗忘”或“不作为”的问题,而是多重阻力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排华法案》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的复杂性。《排华法案》于1882年颁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特定族裔的移民限制法案,它禁.............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人们常常觉得美国似乎没有“人口增长问题”,这背后其实是有很多层面的原因的,远不止简单的数字游戏那么简单。与其说“没有问题”,不如说美国的人口动态和挑战与许多其他国家,尤其是东亚和欧洲一些国家,有着显著的不同。1. 移民的强劲引擎这是理解美国人口增长模式最核心的一点。与许多生育率.............
  • 回答
    美国确实没有像一些亚洲或欧洲国家那样,将“人口老龄化”作为一个国家层面的核心社会议题来大张旗鼓地讨论。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就完全没有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只是其表现形式和应对方式与众不同,并且仅仅归因于它是移民国家,这种说法过于片面和简化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剖析几个关键层面:1. 移民国家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假设性问题,直接回答“会不会晚些结束”其实过于简单化了。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探讨这个“假如”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美国在日本投下原子弹,尤其是广岛和长崎的两颗原子弹,对日本的决策起到了决定性的、甚至是压倒性的作用。日本当时虽然军力损耗严重,但本土的军国主.............
  • 回答
    美国没有南北战争,这就像问没有了心脏的生物是什么样子——难以想象,而且后果深远。首先,我们可以断定,美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其历史轨迹将彻底改变,甚至有可能根本不会以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形式存在。奴隶制的持续与演变南北战争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废除了奴隶制。如果战争没有发生,那么奴隶制很可能会在南部各州继续存.............
  • 回答
    FBI局长关于“美国没有绝对隐私”的言论,无疑在美国社会激起了千层浪,其影响深远且复杂,渗透到法律、技术、政治和民众心理等多个层面。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陈述,更是一种对现有隐私认知和保障体系的挑战。首先,从法律和政策层面来看,这句话可能会导致对现有隐私法律的重新审视和潜在的松动。美国一直以来奉行“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