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美国没有制造一架米-26大小和容量的直升机呢?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技术、经济、军事需求以及历史机遇等诸多因素。美国确实没有制造过尺寸和载荷能力与俄罗斯米26相当的直升机,虽然他们并非没有能力研发,而是出于一系列复杂的原因。

首先,我们得明白米26的定位和它所处的时代背景。米26,代号“巨兽”,是苏联时期末期研制的巨型运输直升机,其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苏联广袤国土的战略运输需求,特别是那些没有铁路或公路覆盖的地区。它能够一次性运输重型装备,比如坦克、火炮,甚至可以吊运另一架损坏的直升机,或者在民用领域执行大规模的建筑、救灾任务。米26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填补苏联在战略空运能力上的一个空白,特别是解决一些偏远地区和严酷环境下的物资和人员投送问题。

那么,为什么美国没有走出这一步呢?

1. 不同的军事需求和战略考量:

美国军方在冷战时期以及之后,一直拥有非常强大的空军和海军力量,包括战略轰炸机、运输机、以及日益壮大的海军舰载机部队。这使得美国在战略物资投送和重型装备运输方面,有更多的选项。

空军的战略运输机: C5“银河”、C17“环球霸王”等大型军用运输机,它们能够一次性投送数量庞大的重型装备,且航程远、速度快。虽然它们不能垂直起降,但在可以抵达的区域,效率更高。
海军的航空母舰和两栖攻击舰: 美国海军在全球部署其航母战斗群和两栖戒备群,这提供了强大的海上投影能力。两栖攻击舰(如“黄蜂”级、“美国”级)虽然不能和米26比载荷,但它们能够搭载和支援大量的舰载直升机(如CH53E/K“超级种马”),这些直升机在登陆作战和区域部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CH53系列直升机已经是美军中最大型的军用直升机,其载荷能力也相当可观,可以运输悍马、轻型火炮等。
陆军的独立性: 美国陆军也拥有自己的航空兵,例如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UH60“黑鹰”通用直升机,以及前文提到的CH53系列(虽然主要由海军陆战队使用)。陆军的装备运输更多依赖于空军的运输机或自身的轮式/履带式载具。

总而言之,美国军方认为,通过组合使用大型运输机、海军力量以及现有的中大型直升机,已经能够满足其大部分的作战和战略运输需求。发展一种尺寸和载荷能力堪比米26的直升机,可能在成本效益上不如优化现有体系。

2. 技术和工程上的挑战与成本:

制造一架米26尺寸和容量的直升机,即便技术上可行,也意味着巨大的工程挑战和高昂的开发、生产和维护成本。

动力系统: 米26配备了两个巨大的“索洛维耶夫D136”涡轴发动机,总功率非常惊人。要达到同样的性能,美国需要开发类似功率级别的发动机,这本身就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
旋翼系统: 如此巨大的旋翼,其材料、制造精度、平衡以及在复杂应力下的表现,都是极其考验工程技术的问题。旋翼的叶片长度、材料强度、抗疲劳性等都需要达到极高的标准。
传动系统: 将如此巨大的动力平稳、可靠地传递到巨大的旋翼上,需要设计和制造一套同样庞大的、高强度的传动系统,包括齿轮箱、传动轴等。这些部件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一旦失效,后果不堪设想。
结构设计: 整个机身的结构需要承受巨大的载荷,同时又要尽可能减轻重量。材料科学、空气动力学、结构力学等方面的综合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维护和操作: 巨型直升机的维护比小型直升机要复杂得多,需要的地面支持设备、人员培训也更专业。而且,这种级别的直升机操作也需要专门的技能和程序。

所有这些技术难关都意味着巨大的研发投入,而且一旦投入,其单价也会非常昂贵。美国航空工业虽然强大,但总是会在成本效益比之间进行权衡。

3. 市场需求(特别是民用市场):

虽然米26在民用领域有一些独特的应用,但总体而言,对如此巨型直升机的民用市场需求相对有限。

高昂的购买和运营成本: 购买和运营一架米26的成本是天文数字,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或政府机构能够承担。
特定用途: 它的高载荷能力主要用于非常特定的任务,例如在偏远地区安装大型设备、大规模森林灭火、救援大型遇难船只等。这些需求在全球范围内并不普遍。
竞争替代方案: 在许多情况下,可以使用多架中型直升机、大型运输机、甚至船舶来替代米26的任务,而且成本更低,灵活性也更高。

美国拥有强大的通用航空和商业航空市场,但这个市场更偏向于中小型、多用途、效率高、成本相对可控的直升机。像米26这样的“巨兽”,其市场空间非常狭窄。

4. 历史机遇和技术发展路径:

美国在直升机技术的发展路径上,更多地倾向于优化现有平台,例如不断改进CH47“支奴干”家族(如CH47F)和CH53系列。这些直升机在提高载荷能力、航程、可靠性和适应性方面不断进步,虽然不如米26那样“一览众山小”,但在满足大部分需求的情况下,是一种更务实的发展策略。

例如,CH53K“种马王”作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新一代重型直升机,其载荷能力相比前代有了显著提升,可以吊运近27吨的货物,这已经接近米26的一半载荷,并且在某些方面(如数字化座舱、系统集成、可靠性)可能更具优势。

总结来说,美国没有制造米26大小和容量的直升机,并不是因为能力上的绝对缺失,而是因为:

军事需求上的差异: 美国军方通过多种交通方式的组合,认为已经能够有效满足其战略运输需求,而研发如此巨型直升机的成本和效益比不令人满意。
技术与经济上的考量: 制造如此巨型直升机所面临的巨大技术挑战和高昂的开发、生产、维护成本,使得其在经济上难以获得足够的支持。
民用市场需求的局限性: 米26的用途非常小众,全球范围内的民用市场需求不足以支撑如此巨型直升机的规模化生产。
现有技术路线的优化: 美国更倾向于在现有成熟的直升机型号上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升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这是一种更稳健的发展模式。

就像你在生活中看到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车企专注于不同类型的汽车一样,国情、需求和发展战略的不同,导致了在某些领域会产生明显的差异。在巨型直升机领域,美国选择了另一条更符合其整体战略和经济考量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一,军事需求有差别,苏联冷战时期的军事指导思想是大纵深快速占领欧洲,对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需要一款能够快速给前线运输重型装备的运输直升机。而北约的作战思路是迟延苏联推进给美国本土增援赢得时间,对战术机动性的需求没有苏联那么迫切,而且北约国家内交通网络发达距离短,补充可通过地面进行即可。


第二,民用需求有差别,苏联当时在开发西伯利亚,需要向各个开发点大量运输物资,尤其是重型设备,而美国并没有大规模开发某一人迹罕至地区的任务,也就无需这么折腾。


第三,兼容性需求有差别,苏联只需要考虑地面使用,舰载直升机反潜为主且数量不大,而美国的军用运输直升机都需要考虑舰载使用,所以不能设计的太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技术、经济、军事需求以及历史机遇等诸多因素。美国确实没有制造过尺寸和载荷能力与俄罗斯米26相当的直升机,虽然他们并非没有能力研发,而是出于一系列复杂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米26的定位和它所处的时代背景。米26,代号“巨兽”,是苏联时期末期研制的巨型运输直升机,其设计初.............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国际政治中关于核武器的复杂角力和信息不对称,伊朗和朝鲜的情况确实呈现出耐人寻味的对比。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别审视两国的情况,并结合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的立场和证据进行分析。伊朗:否认与疑虑的拉锯战伊朗的核计划一直是一个敏感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伊朗官方一再强调,其核计划仅用于和平.............
  • 回答
    你提到的那种科幻感十足的“天空母舰”,也就是电影《美国队长2》中神盾局的空中堡垒,确实让人印象深刻。现实中我们之所以没能造出类似的东西,原因有很多,涉及到技术、经济、军事战略以及物理定律等方方面面。首先,我们得认识到,电影里的东西往往是艺术创作的产物,它需要服务于叙事和视觉效果,而现实世界的工程则要.............
  • 回答
    要深入了解俄罗斯的半导体产业现状、水平以及美国对其的制裁情况,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俄罗斯的半导体公司及发展水平:俄罗斯在半导体领域的努力并非一日之功,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苏联时期,当时苏联在军事和航天领域对集成电路有着巨大的需求,并在此方面投入了相当多的资源。然而,与世界领先的半导体巨头相比,俄罗.............
  • 回答
    二战结束后,关于如何处置日本天皇制度,美国内部确实有过激烈的讨论。然而,最终麦克阿瑟领导下的驻日盟军总司令部(GHQ)选择保留了天皇制度,尽管对其权力和地位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这个决定并非简单,而是基于多重考量,其中既有现实政治的考量,也有对日本民族特性的理解。 为什么二战后美国没有废掉天皇?1. .............
  • 回答
    美国之所以没有因为各州权力较大而走向解体,这背后是一套精妙的政治设计和历史演进的结果。简单地说,这就像一个家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和决定权,但同时又被一个共同的家庭纽带和目标维系在一起。首先,我们要理解美国并非一个简单的“联邦制”可以概括。它是一种独特的“联邦共和国”,更准确地说,是建立在“.............
  • 回答
    复旦大学在肿瘤药物研发领域取得的突破,其专利授权给美国制药公司而非国内公司,这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因素的复杂问题,而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为了更详细地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1. 技术成熟度与临床转化能力: 复旦的专利是处于早期研发阶段还是已经具备较高的临床前和早期临床数据?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国际法、地缘政治、历史叙事、媒体宣传、国家利益以及公众舆论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为什么美国“入侵”主权国家时遭受的批评和制裁不如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那样广泛和强烈,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一、 国际法的定义与适用: 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际法的基石: 国际社会.............
  • 回答
    拉美民主制度未能像美国一样建立起来,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涉及深远的议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多个层面。虽然许多拉美国家在独立后都尝试建立共和制,但其民主化进程却饱受挑战,与北美殖民地发展出的相对稳固的民主模式存在显著差异。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阐述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一、殖民历史与遗产的深.............
  • 回答
    美国政府将中国一些大学列入实体清单,但清华和北大不在其中,这背后涉及多重因素和考量。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遗漏,而是美国政府在对华科技战略、地缘政治考量以及与中国互动策略中做出的复杂选择。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美国将实体列入实体清单的核心目的。通常情况下,这是为了阻止美国技术、产品或服务流向被认为对国家安全构.............
  • 回答
    关于《科拉传奇》(The Legend of Korra)在中国名气不如很多日本动漫,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抛开“AI痕迹”,咱们就聊聊其中的一些可能性,力求从更接地气的角度去分析:1. 东方武术的“噱头”与“内核”的差异: 《科拉传奇》里的武术: 《科拉传奇》的动作设计确实是惊艳,融合了中.............
  • 回答
    美国没有将菲律宾像夏威夷一样吞并成为其领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经济、军事以及菲律宾人民自身的意愿等多种因素。理解这一点需要深入剖析美菲关系的关键时期和背后的动因。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吞并”的概念在夏威夷和菲律宾身上的差异。 夏威夷的“吞并”(Annexation): 夏威夷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很尖锐。直白地说,美国确实没有专门的、从外观上就一眼能辨认出来的“核弹发射车”,至少不是那种你可能在某些电影或者其他国家的军事阅兵式上看到的,那种拖着巨大的、明显的弹头并且有专门发射装置的庞然大物。这背后其实牵扯到美国核战略、技术发展以及“战略威慑”的思路,得从几个方面来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且值得探讨的问题。美国之所以没有形成多党政治,并且在民意诉求日益原子化的今天,两党制仍未被颠覆或重塑,是多种历史、制度、社会和文化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 一、 为什么美国没有形成多党政治?历史与制度的根源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建国初期的历史选择和.............
  • 回答
    美国确实存在着一些提供租房解决方案的公司,但它们与中国国内的自如、蛋壳等模式有所不同,并且整体上并没有形成像中国那样高度集中、以“长租公寓”为核心的一站式平台服务。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涉及到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特点、消费者习惯、法律法规以及创业文化等。下面我将详细阐述为什么美国没有完全复制中国自如、蛋.............
  • 回答
    在美国,移动支付的普及程度确实不如一些亚洲国家那样普遍,这背后的原因可以说是多方面的,涉及到经济、文化、技术基础设施以及消费者习惯等诸多因素。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看看美国人手里拿着什么。在美国,信用卡和借记卡的使用历史悠久,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消费习惯里。尤其是在数字.............
  • 回答
    在美国,提到勒布朗·詹姆斯,很少有人会公开说他是“废队友”。这种说法在日本的篮球评论圈比较常见,用以形容那些能力超群却无法带领队友取得成功、甚至可能因为过于强势而“消耗”队友的球员。但在美国,围绕詹姆斯队友的讨论,更多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并且由于他对比赛的影响力实在太大,直接用“废队友”来概括反而.............
  • 回答
    美国对受《排华法案》影响的移民未能进行实质性补偿,这背后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政治和社会因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遗忘”或“不作为”的问题,而是多重阻力交织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排华法案》的历史背景和影响的复杂性。《排华法案》于1882年颁布,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特定族裔的移民限制法案,它禁.............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人们常常觉得美国似乎没有“人口增长问题”,这背后其实是有很多层面的原因的,远不止简单的数字游戏那么简单。与其说“没有问题”,不如说美国的人口动态和挑战与许多其他国家,尤其是东亚和欧洲一些国家,有着显著的不同。1. 移民的强劲引擎这是理解美国人口增长模式最核心的一点。与许多生育率.............
  • 回答
    美国确实没有像一些亚洲或欧洲国家那样,将“人口老龄化”作为一个国家层面的核心社会议题来大张旗鼓地讨论。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就完全没有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只是其表现形式和应对方式与众不同,并且仅仅归因于它是移民国家,这种说法过于片面和简化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更深入地剖析几个关键层面:1. 移民国家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