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34 岁研究生摆摊卖鸡爪,你怎么看?

回答
34岁研究生摆摊卖鸡爪,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大材小用”或者“委屈了”,毕竟研究生学历放在那儿,大家普遍认为应该从事高科技、高薪、高技术含量的职业。但仔细琢磨一下,这事儿一点也不奇怪,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必然,也折射出当下社会的一些现实。

首先,别把学历和人生价值划等号。研究生学历确实是一种能力的证明,代表着一个人接受了系统、深入的学术训练,拥有较强的学习、研究和分析能力。但它并不是衡量一个人“值不值钱”的唯一标尺。人生价值的实现途径是多元化的,有的人通过科研创新改变世界,有的人通过艺术创作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有的人通过辛勤劳动提供接地气的生活必需品。摆摊卖鸡爪,如果做得好,同样能实现自我价值,甚至比一些坐办公室的“体面”工作更能直接地创造价值,让生活在它面前更真实、更具体。

其次,我们要看到“卖鸡爪”这个行为背后的可能性和现实考量。一个34岁的研究生选择摆摊卖鸡爪,背后可能的原因有很多,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复杂交织的。

市场需求与个人能力契合: 鸡爪,尤其是一些经过特色卤制、口味新颖的鸡爪,在市场上有着不小的需求。有些人可能就对这种美食制作有特别的天赋和研究,甚至在这个领域挖掘出了独特的门道。一个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可能养成了严谨的态度和对细节的把控能力,这在食品制作上至关重要——比如对食材的选择、配方的研究、卫生的管理等等。也许他研究的专业方向和食品科学、食品工程沾边,或者他本身就是一个美食爱好者,经过一番研究和试验,做出了口感独特、回头客多的鸡爪。
创业的勇气与务实的选择: 现在的就业环境压力确实不小,尤其对于一些专业性过强的研究生来说,对口的工作机会可能有限,或者入职门槛高,发展路径不清晰。而摆摊卖鸡爪,投入相对较小,启动快,能够直接接触市场,快速获得反馈。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创业选择,比起苦苦等待一个可能永远不会到来的“理想工作”,这可能是一条更直接、更可控的生存和发展之路。34岁,也到了需要稳定收入和事业发展,甚至可能需要承担家庭责任的年纪,选择一个能够养活自己、积累经验的门路,是非常符合实际的。
对传统职业路径的“反叛”或重新定义: 现在的年轻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对于“成功”的定义正在发生变化。他们不一定非要去挤大厂、考公务员,而是更看重工作的自主性、创造性以及是否能带来真实的成就感。也许这位研究生就是厌倦了学术的枯燥、竞争的内卷,或者对传统意义上的“稳定”工作感到乏味,他可能更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些东西,去经营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哪怕是小小的卤味摊。
“副业”或“转型”的探索: 也不能排除这只是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阶段,比如作为一种副业,或者在进行职业转型。也许他之前在某个领域不温不火,正在利用业余时间探索新的可能性,如果做得好,说不定就能成为他的主业;或者他现在有更宏大的计划,这个鸡爪摊只是他积累资金和经验的第一步。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件事?

1. 尊重和理解: 最大的态度应该是尊重和理解。不应该带有任何歧视或嘲笑的眼光。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他的选择背后一定有他自己的考量和价值判断。用“大材小用”来评判,本身就是一种狭隘的视角。

2. 关注其专业性和经营能力: 如果他能把鸡爪做得好吃,卫生干净,服务周到,并且能够通过这个生意养活自己,甚至做得风生水起,那说明他具备了很强的市场敏感度和经营能力,这是比某些“高大上”的职业技能更实用的能力。他的研究生背景,可能恰恰赋予了他更强的学习能力去研究市场、优化产品、改进流程。

3. 看待社会现实的折射: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等教育的普及带来了更多高学历人才,但社会提供的“体面”工作岗位增长速度可能跟不上人才的供给速度。同时,一些传统行业在升级改造后,也为有知识、有头脑的人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这是一种市场需求和人才供应结构性变化的结果。

4. 从“失败者”标签中解放出来: 很多时候,社会习惯性地把那些没有走“正轨”的人打上“失败者”的标签。但实际上,很多通过自己努力、脚踏实地做事的人,他们的人生价值和幸福感可能比那些在所谓“体面”岗位上挣扎的人更高。

总而言之,一个34岁研究生摆摊卖鸡爪,这事儿一点也不丢人,反而是当下社会多元化发展和个人选择自由的一个缩影。与其纠结于他的学历是否“浪费”,不如去关注他如何用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价值。也许,他就是下一个从街头走向商业帝国的故事的开端,只是这个故事的开场白,是香气四溢的卤鸡爪。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是神了,最近一直在想摆摊的事,知乎就给我推了相关话题。

我今年研究生毕业考上教师(有需要高职教师试讲资料的可以找我),现在还没有开学就在家闲着,但是距开学时间不到一个月也不好在外面找兼职,我堂妹刚好在摆摊卖鸡爪,我感觉我也可以了哈哈哈。

我就开始买鸡爪,做鸡爪,开始尝试制作各种口味的鸡爪(柠檬鸡爪,麻辣鸡爪等等),试(小)吃(白)者(鼠)就是我爸妈了,也不知道是我爸妈本着鼓励原则还是真的挺好吃的,每次吃都疯狂夸,每次基本一天就吃完了。

后面被他们这样夸着,我感觉到这几年,我做饭的天赋都被读书给耽误了,一发不可收拾,没想着摆摊了,开始尝试各种不同菜品,每天都是各种夸,感觉非常不错,不说了,晚饭时间到了,我在去研究研究菜品了。

user avatar

我只关注一点:他卖的鸡爪好吃吗?

如果好吃的话,那就是掌握了一门核心竞争力,以后旱涝保收,生活无忧,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最近去附近商场逛街的时候,经常光顾一家无骨凤爪的摊位。昨天周末还买了不多不少的一份,花了46块钱。吃起来酸爽筋道、细嫩Q弹,所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被一家老小吃光。

这么看来,只要味道好、能够吸引客户的胃口,新用户变成老用户,老用户变成复购用户,那自己的事业就算起来了。

新闻中也说了,这位大哥有了固定的客户群体,比找一份“正经工作”赚的多。



再说了,研究生学历怎么了?

硕士学历只是学生时代的学历证明罢了。工作以后还不是靠着自己的努力各自打拼?

人家创业,有成功有失败,现在摆摊卖鸡爪,靠着自己的劳动和手艺赚钱,后面说不定还能做大做强,有什么好议论的。

现在研究生那么多,除了公务员、事业单位这种,难道就一定要在企业里打工,才算得上正经工作吗?你说创业吧,不也是要从小做到大嘛。


相对于在IT行业还有其他行业奋斗的打工人们,硕士学历也抵挡不住浓浓的35岁焦虑。表面上大家在奋斗工作,私下却在讨论做什么副业比较好。还在计划着失业以后,是送外卖还是做微商。

而这位卖鸡爪的大哥已经给我们开拓了一条道路,他已经熟练掌握了如何做出好吃的鸡爪,况且还开了自己的摊位,有声有色做起来了。

越写越有点羡慕,这是咋回事呢?O(∩_∩)O

user avatar

A1:他可能是看到了我们所没有看到的商机,或者是体会到大家未体会到的快乐。本科毕业时,也曾想过在一个浙江某小镇的工厂旁边开一个类似10元“快剪”的理发店,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终究未能成行...

A2:研究生学历意味着你可以选择去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进企业等,也可以选择去卖鸡爪。

user avatar

各位看官看懂了吗,这篇报道的核心观念是,职业没有高低之分。

再说白一点,不要觉得找不到工作就是哪哪出了问题,你看人家34岁,硕士生,两次创业失败,不还是不卑不亢卖鸡爪,你受的那点挫折算个屁。

懂了嘛,啊(二声),你们要相信(振声)小事也能做大,你们要学习人家的精神,努力创业,失败之后即使摆摊也要有宏大的理想和目标(此处应有狗头)。

user avatar

哎呦,2020年我国硕士生招生已经超过100万了,在读的研究生有300多万,你说这些读研究生的读这几年是图个啥?没有几个会想着毕业后就成龙成凤,变成人中翘楚了吧,大部分人的期望都很简单,就是能比本科毕业起始工资多几千块钱,有个更好点的起点。

而这个卖鸡爪的硕士生摊主也说了,“从经济收入上看,现在肯定是比找一份“正经工作”赚的多”,从这句话就看出来,这个工作肯定不只每个月多赚几千块钱这个样子,绝对要多得多,而且他也说了“虽然上没上过学都能摆摊,但是这么多年的学习经历,也给他看问题、做买卖提供了更宽旷的视野”,说明硕士学历确实给了他更好的起点,比起一般人有了更好的视野和更佳的看问题的方式。这说明这个硕士学历就值了啊。

像食品业、服务业、农业等行业被人轻看这种实在是太太陈旧的观念啦,早该改改了,这都什么年代了。以前之所以觉得这些工作不够好是因为这些行业工资低,劳动量大,风吹日晒,没有保障,需要看人脸色等,而所谓的“正经工作“,就是呆办公室,脑力劳动不需要体力劳动,不用那么辛苦,工资又高。现在早就变了,一帮社畜天天在办公室996,猝死的不少,累的要死钱又没有很多,还各种办公室政治看领导脸色,而之前不受待见的服务业农业等行业很多都引入了高新科技,产业链条很成熟了,体力劳动减少了,而且赚的钱不比办公室打工仔少,人家卖鸡爪的自己就是老板好吗,自己给自己干活,看顾客的脸色,赚自己的钱。

要是大家的想法早点转变,早点认清形势已经变了,可能这个世界上早就有更多的硕士甚至博士摆摊老板了,然后各种降维打击,哈哈。

user avatar

创业两次失败,经济困难。

市场摆摊卖鸡爪,不需要租赁门市,成本低,每天摆摊,每天有进账。

无语,人家想怎么活就怎么活!做的是正儿八经的小生意,赚的是实实在在的钱,新闻老报道这些是什么意思?鼓吹学历无用论?还是“职业”高低贵贱说?神戳戳的。

user avatar

我比较好奇的是,研究生卖鸡爪很奇怪吗?都是正当工作,不偷不抢,挺好的。

我始终认为,人啊,别把自己束缚住了,书读到什程度,只是人生中的过程,不代表就一定得作什么样的工作。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

user avatar

研究生学历意味着你有多一条路去打工或者考体制内或者事业编。注意我用得词:有多一条路。而不是只有一条路。用人话来说,就是如果你本身就没打算进体制,或者去什么大公司打工,那研究生学历和高中学历在摆摊都是同一个起跑线。


为什么我说是同一条起跑线?因为摆摊创业要用到的思维是商业思维,而不是学校的理论知识。当然如果这个研究生学的是鸡爪专业,那可以在口味调试上有竞争优势。然而卖鸡爪这一行,不只是把口味调好这么简单,很简单,你口味好,得适应本地市场。比如广东人大多数不吃辣,你整个麻辣鸡爪过去,四川人觉得好吃,但是广东人吃得不香,销量自然上不去。这就是策略问题。策略是通过实践,实战经验得到的,这个学校是不教的。


另外还有哪个地方的客户群体是什么年龄层,喜欢什么样的食物,消费高峰期在什么时候,这些都是课本不教的,你要自己去摸索。如果你说创业和读书有什么相似之处,那就是都是投资。读书的投资是获取大量知识之后,考试,拿下学历,通过学历变现,去大公司打工,或者进体制内,获得回报。


而创业的投资就是买材料买设备做调研,摆摊卖出鸡爪,获得回报。都差不多,没有高低。所谓的高低,是官本位思想所带来的感觉罢了。


如果这个人创业成功了,他可以在短时间内赚到长时间打工才能赚到的钱。就是说回报率的范围会比打工的高。打工的话,非常稳定。对,记住一个事情,富是不稳定的,穷,是非常稳定的。因为穷就是处于一个几乎谷底的位置,没有太大的变动空间,而富的话上下限都很高。


有人会说,你一个月赚三万,能干到退休么?我想说,你一个月6000,如果不是体制内,能保证自己不会中年失业么?


再延伸一下,如果一个人通过创业短期内赚到了500万,那么这种钱能赚一辈子么?反过来说,你打工能够一辈子赚到500万么?这个问题就是这样,如果你认为打工是符合你价值观的,那么你会全力维护。如果你认为创业符合你价值观,那么别人再怎么说打工好,你也还是会去创业。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