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不经过大清洗,苏联还能打赢二战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苏联在二战中的一个核心争议点。大清洗(指19371938年的大肃反)无疑对苏联的军事力量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尤其是对军队的高层指挥系统。那么,在没有这场清洗的情况下,苏联能否在二战中取胜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

1. 大清洗对苏联军事的影响:

人才的损失: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严重的影响。苏军中的许多优秀将领,包括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布尔加宁、伏龙芝(虽然他在清洗前就已去世,但他的学生和追随者在清洗中受到牵连)等一大批经验丰富的指挥官和政治委员被处决或流放。这些人不仅有军事理论造诣,更有实战经验和对现代战争的理解。他们的离开,使得苏联在战争初期缺乏足够的有能力、有经验的高级指挥人才来应对德军闪电战的攻势。
士气和忠诚度的动摇: 清洗的血腥和任意性,使得军官们人人自危,对政治机构的恐惧压倒了对战争的责任感。一些人可能会因为害怕被扣上“反革命”的帽子而不敢冒险决策,甚至在战场上表现得犹豫不决。这种不信任感也会影响到军队的整体士气和凝聚力。
军事理论和战术的僵化: 一些在清洗中被处决的指挥官,比如图哈切夫斯基,是当时苏联军事现代化和发展“纵深作战理论”的积极倡导者。他们的离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苏联军事思想的革新和发展。

2. 没有大清洗,历史会如何改变?

如果历史的车轮没有碾过这场大清洗,我们可以设想一些可能的情景:

军队的指挥链会更稳定: 一批经验丰富、有能力的将领依然会活跃在军队中。他们可能能够更有效地组织防御,更迅速地调整战术,尤其是在战争初期面对德军的猛烈攻势时,可能会有不同的应对策略。例如,图哈切夫斯基等人可能能够提出更具前瞻性的战略部署,避免一些初期的重大失误。
军事理论的革新可能更早出现: 那些被清洗的“技术官僚”或“军事专家”,他们对现代战争的理解和对新战术的探索,可能会在没有政治打压的情况下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苏联的军事理论可能不会在战争爆发后才经历痛苦的调整和学习过程,而是在战前就有所准备。
政治对军队的干预可能减少(但不确定): 虽然军队的军事素质会有提升,但斯大林政权的本质决定了政治对军队的控制不会消失。只不过,这种控制可能会更少地通过残酷的清洗来实现,转而通过其他方式(例如更严密的监视、政治教育等)。

3. 苏联获胜的内在优势:

即便没有大清洗,苏联的胜利也并非必然。但我们不能忽视苏联获胜的内在优势,这些优势在大清洗发生的情况下依然存在,甚至因为国家机器的极端动员而得以放大:

巨大的人力资源: 苏联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这是其能够承受巨大伤亡并持续作战的重要基础。即使高层指挥人才受损,基层的士兵和训练有素的军官(尽管比例减少)依然能够被动员和投入战场。
工业的转移和生产能力: 尽管初期遭受重创,但苏联成功地将重要的工业基地转移到了乌拉尔山以东,并迅速恢复了生产。坦克、飞机、火炮等武器的产量,尤其是在战争后期,对盟军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组织和动员能力是其巨大的优势。
地理空间和“将军”气候: 苏联辽阔的国土为战略纵深提供了保障,也让德军的闪电战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摧毁苏联。冬季作战的经验和能力,以及广袤的土地消耗德军的战争潜力,是苏联能够坚持下去的重要因素。
盟友的援助: 来自英国和美国的 LendLease(租借法案)援助,虽然在总量上不如苏联自身生产,但在关键物资(如卡车、无线电通信设备、飞机零件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尤其是在战争初期和中期。
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动员: 德军的入侵激发了苏联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反抗精神。这种全民皆兵的动员,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为战争的持续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4. 综合分析与推测:

所以,问题回到“不经过大清洗,苏联还能打赢二战吗?”

我的看法是:更有可能。

理由如下:

战争初期的表现会更好: 没有大清洗,苏联军队在战争初期的抵抗会更有章法,损失会相对减小,德军的优势发挥会受到更大的限制。这意味着苏联在失去领土和工业方面的压力会减轻,战略主动权可能更早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后期反攻的实力更强: 拥有更健全的指挥体系和经验丰富的高级将领,苏联的反攻会更具效率和战术深度。那些本可能被错误指挥或决策葬送的部队和资源,可能会被更有效地利用。
战争的进程和结束时间可能发生变化: 如果苏联初期的抵抗更有效,战争可能不会像历史上那样被拉得如此长久,付出的代价可能也会相对小一些。但具体会提前多少年结束,或者是否会改变最终的胜利者,则很难精确判断。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或需要注意的方面:

斯大林主义的本质: 即使没有大清洗,斯大林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和政治高于一切的原则也不会改变。他仍然可能因为政治考虑而做出一些军事上的干预,尽管其方式可能不同。
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 大清洗确实清除了一些“技术专家”,但也有人认为,清洗也打击了部分保守派对新技术的抵触情绪(虽然这种说法有争议)。在没有清洗的情况下,新技术(如坦克兵种的独立化、空降兵等)的推广和应用速度是否会更快,或者反而因为老将领的保守而延缓,这是个未知数。
内部的稳定: 大清洗虽然残酷,但它也一定程度上消灭了潜在的反对力量,巩固了斯大林的统治。如果清洗没有发生,苏联内部是否存在其他的不稳定因素,或者政治斗争是否会以其他方式影响战争,也是需要考虑的。

总结来说:

大清洗无疑是苏联在二战中的一个巨大创伤,尤其是在战争的起始阶段。它削弱了苏联军队的指挥能力,增加了战争的难度和代价。因此,在没有这场大清洗的情况下,苏联更有可能以更小的代价、更有效地打赢二战。军队的经验丰富程度、战术的灵活性以及对战场形势的判断能力都会有显著的提升。但这并不意味着苏联可以高枕无忧,其庞大的人力、工业潜力、地理优势以及盟友的援助,才是其最终获胜的基石。失去大清洗的残酷洗礼,苏联军队或许能够更早地找到自己的节奏,在更少的时间内、以更少的牺牲,完成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一直认为作为唯物主义者,尤其历史唯物主义,首先要认知到没有罗伯斯庇尔等人,法国依然要爆发大革命,没有马克思等人,十九世纪依然会发生工人运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革命和政治斗争不是个人所决定的。

没有斯大林和托先知等人的矛盾,大清洗就不会发生了么?如果自诩马克思主义者,却在社会主义历史上天天拿唯心的英雄史观说事,又倒退回当年为了团结政治力量搞得个人崇拜上去了。

大清洗一直有非常明确的政治发展脉络的,斯大林继承之前托平雷改革中国家资本主义投资发展规划,更加激进的实现资本积累,大搞集体农庄,迁移农业人口成为工业劳动力,期间饥荒和粗暴的执政积累了大量矛盾,形成了极大的政治矛盾堰塞湖,各级政府之间,工人农民之间,工厂和工人之间。

之前被驱逐的托派成为了解决这个堰塞湖的假想目标,政治和法律都为这个假目标大开方便之门,苏联当时一直在宣传一个虚假不存在的全苏的阴谋反苏的托派,各级政府官员之间,工人农民之间,工厂工人之间的矛盾直接拿这个虚假的政治敌人互相开刀。

这个在肖洛霍夫本人的经历上太明显了,大饥荒的时候,肖氏天天写信给斯大林吐槽农业政策,被高加索地方其他官员早记恨上了。人民内务委员会开始有自行决定是否枪毙权利后,斯大林的好友肖氏直接上了枪毙名单,要不是提前他跑莫斯科,直接就死球了。

大清洗期间的针对军队搞的批判波拿巴主义,也是愈演愈烈,最后变成抓托派反苏集团的清洗枪毙,而且就现在反过去看,斯大林这个完全是把军队高层里不是自己人的全搞死嘛。

大清洗对苏联军队组织破坏不是一般的大,我一直觉得铁木辛哥的报告书很说明问题了,但是这个也是搞笑,有人认为这个报告里各种乱七八糟的苏联国防现状就是因为图氏乱搞导致的, 弹着点画靶子的神枪手这个谬误都犯。

但是

大清洗是另一方面

苏联是1922年结束内战,期间又瞎折腾了好几年,直到第一个五年计划1931年完成,苏联才基本恢复国防工业。

沙俄时代的国家军官多出身贵族,内战里大部分死的死,逃的逃,留在苏联内部的军官人才并没那么多,整个国家国防体制建设都可以说是完全重来

(这并不是托词,法国大革命的时候,法国贵族军官也是死的死逃的逃,1792年人数完全优势的法军就因为军官都是些只懂革命不懂军事的二货指挥在比利时被锤爆,差点巴黎都丢了,直到1796年法国军队新一代军官和士兵磨合完毕,才打出意大利和莱茵河的战绩,如果拿破仑的意大利军团还是1792年的那个鬼样,估计他都不敢打撒丁王国)

按照时间来说

1931年图氏开始建设现代化苏军,到1941年开战,苏联军队现代化建设时间也就十年,而且正好赶上新技术和革新时代,还需要大量试错,对于一个几百万人的军队来说,时间肯定是不够的,假设1931年第一批现代化军事技术人员、士官和军官开始有方向的培养,(甚至都不算你组建培训体制时间)至少四年学习,两年实习,要花去六年时间吧,几百万的陆军一个半六年能培养多少技术和军官骨干,能完全满足苏军需要?

本身时间很紧迫(德国极端民族主义三十年代后期展现的敌意已经加剧欧洲紧张气氛)大清洗这样必然发生的政治泄洪冲垮军事人才梯队建设引起混乱,让本身严重不足的人才培养时间更加紧迫。

user avatar

题目就错了。


先回答一个问题:

斯带林是如何在99%的党政军干部都是叛徒的前提下完成了大清洗?为什么这么多叛徒和内奸全都束手就擒了?


在思考一个问题:

纳粹扶持的“俄罗斯解放军”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

最後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苏联没有这么大的领土和人口基数,他还能不能撑到全面开启战争机器發挥工业优势实现反推?前期作战不力造成的损失放到一个人口基数低一个数量级的国家,他就直接投降了,就好比法军如果开战一个月战死一百万正规军,那么他投降就没多少人黑了。

user avatar

都盯着大清洗洗掉那几个指挥员,参谋之类的嚎,呐喊诶呀不得了了苏联不重视人才所以巴巴罗萨行动才会败得那么惨。

这种人属于不是想讲历史,而是只想黑苏。

至于挥舞着什么“大清洗塑造了凝聚力”,“防止了叛徒的出现”的,弗拉索夫是谁啊?

这种人属于对历史一知半解,有那么些苏联情结,为此可以选择性带良心。

一个历史事件,我不知道怎么就非好即坏了?

大清洗是联共党内以斯大林为代表的俄国本土民族主义者以及北方派向南方-乌克兰派和党内其他派别干部的总发难。是1936年宪法中斯大林决定放弃按照生产单位选举的先声,也是对乌克兰式农村公社用剪刀差进行经济摧毁之后的政治摧毁。

基洛夫被害到第一次莫斯科大审判,是大清洗的第一个阶段,这时候斯大林针对的是以出身乌克兰、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大的知识分子,结果是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一派的落马。

之后调转枪口,使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叶若夫及以之为代表的基层工农干部作为打手替代雅戈达,在党内进行扩大化的肃反,这时候针对的是一切敢于挑战以斯大林为核心的政治中心的派别。结果是确立了斯大林在行政、立法和司法端的绝对权威,驯服了最高苏维埃和它之下的所有行政机关,成功地向形成苏联国家文官团队转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36年宪法中,苏联本身具备的“工人无产阶级专政”特性被褪去,工人的5倍投票权重被取消,候选人事实上只能由苏共中产生,而官僚机关被广泛建立起来,宣布“结束剥削”的同时事实上一个新的剥削阶级正式登上舞台。

37年后以基辅1号筑垒地域等的案子为由清洗军内,是在军内同样确立斯大林路线的开始。36年宪法代表一个新的国家的确立,而国家的本质就是阶级矛盾的不可调和,那么对于军队的改造则意味着对反抗的警惕和对外国侵略者试图分食吃的反对。

接下来我们看到苏联形成了什么呢?——的确,它褪去了巴黎公社式政府“过于关注个人”,“纠缠于琐事”的缺点,可同时也褪去了巴黎公社式政府的一切优点,譬如官僚被改造为社会服务者,譬如无产阶级民主。

大清洗到底对苏军造成了什么影响?很简单,斯大林放弃基干民兵为基础的“国民自卫军”而形成一支常备的国防军,同时建立起官僚机构,就代表苏联同时也得到了官僚主义的一切——政治行动上保守而崇尚精英政治,恐惧承担个体责任而试图把一切推给集体,将列宁的先锋队替代为一个新的由社会精英组成的既得利益集团。苏联从这儿开始变成了一个“正常”的国家。

马克思希望消灭的那种国家。

但苏联说到底也是无产阶级在第二国际失败之后的自救,所以我们自可以吹捧他的福利待遇、8小时工作制和工人疗养院,吹捧柳德米拉的传奇,但我们不能忘记从1936年宪法出台,新的剥削阶级就已经形成的现实——最终也是这些人,在1991年宣布了拯救第二国际努力的总失败。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斯大林39、40、41年对军事的指导中,总参谋部的战略战役规划一再被改动,没人敢提出任何反对最高统帅的意见,通过民主的商议提出反对意见在此时的联共内部已经成为不可能,当1941年侵略迫在眉睫时,“无产阶级祖国”的军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我们应该以人民为重,而是我们不能擅自行动以违反严格的党内纪律——斯大林纪律。

一支官僚化的军官团是可怕的,因为它失去了作为军官,或者说作为人最宝贵的东西——主观能动性。假使解放战争中我们的指挥员们同样早请示晚汇报而不敢发扬民主承担责任,那么我们能赢得胜利吗?

回到正题,假设一个历史事实毫无道理。难道布哈林或者托洛茨基上台,他就不会消除异己吗?再退一万步来说,苏联这样一个一开始只是试图比巴黎公社活的长的政权,斯大林使它向“正常国家”靠拢而加强政权的稳定性,有错吗?如果没有斯大林的手段,苏联能不能撑过实行36年宪法呢?

存在一个表面上是“无产阶级祖国”的国家,也比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任何“无产阶级祖国”的现实来的强。

最后引用高林老爷的回答:

社会主义需要群众积极斗争和在这种斗争中培养起来的自我组织。如果群众不能奋起把握机会,那只会被资本主义拖下泥潭。所以社会主义是自救行动,这种自救行动哪怕失败过,也无需感到绝望。

如果知乎平均政治素质导致这句话太过艰深听不懂,那我还有一句更短的。

“他们是什么?”
“他们是历史。”

大清洗就是一段历史事件,无论你站在什么角度怎么解读它的意义都可以,但它也只是历史,一段客观的本就应该发生的无可改变的历史。

user avatar

按照大清洗有益论的论调,不大清洗就会满地叛徒,会亡国。


那请问一下,80%的高级军官都是叛徒和间谍了,那大清洗之前他们干嘛不推翻慈父,甚至都开始大屠杀了还乖乖等死?

这么蠢的叛徒好厉害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