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人们指责法西斯主义,却不指责经济大萧条(详见描述)?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和人们对不同历史事件的态度差异。这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

1. 定义和性质上的根本差异: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和运动,其核心特征是极端的民族主义、威权主义、个人崇拜、对政治反对派的残酷镇压、侵略性的扩张主义以及种族主义/排外主义。它直接诉诸暴力、仇恨和歧视来煽动民众,并导致了大规模的战争、种族灭绝(如犹太人大屠杀)和对人权的系统性侵犯。
经济大萧条: 经济大萧条(这里我们主要指20世纪30年代那场)是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表现为生产急剧下降、失业率飙升、贸易萎缩、金融体系崩溃。它是由一系列复杂的经济因素(如金融投机、过度生产、贸易保护主义、货币政策失误等)叠加造成的。

根本区别在于: 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有意识地、系统性地鼓吹和实施剥削、压迫、歧视和暴力的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而经济大萧条更多被视为一种经济失灵或系统性风险爆发的结果,虽然其后果极其严重,但其“动机”或“意图”与法西斯主义的邪恶性是不同的。

2. 历史责任的归属: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政权(如纳粹德国、法西斯意大利)对其行为负有直接、明确的历史责任。是这些政权的领导人、政策和意识形态直接导致了战争、屠杀和压迫。人们指责法西斯主义,是因为它代表了人类历史上一段黑暗的、反人道的罪恶时期,其发动者是明确的。
经济大萧条: 经济大萧条的责任划分则更为复杂和分散。虽然有政府政策失误、金融机构的过度冒险等因素,但它并非由某个单一的、邪恶的意识形态直接“发动”。它更像是经济系统本身的脆弱性、以及当时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一些固有矛盾的集中爆发。因此,将其视为一种“罪恶”并追究“责任”的概念,与对一个压迫性政权的道德谴责是不同的。

3. 道德判断与情感反应:

对法西斯主义的指责: 人们对法西斯主义的指责,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强烈的道德义愤。大规模的屠杀、对基本人权的践踏、对无辜生命的蔑视,这些都触及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底线。这种指责包含了对受害者的同情,以及对加害者的强烈谴责。
对经济大萧条的反应: 人们对经济大萧条的反应,更多的是痛苦、恐惧、愤怒(针对经济不公或政府无能),以及对改善经济状况的渴望。虽然经济大萧条造成了巨大的苦难(饥饿、贫困、绝望),但这种苦难更多被视为一种不幸、一种灾难,而不是某种意识形态刻意制造的“邪恶”。人们的愤怒和指责更多指向“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和“如何避免重蹈覆辙”,而非“谁是罪魁祸首”。

4. 政治学与经济学的视角:

政治学: 政治学天然地将法西斯主义视为一种需要警惕和批判的意识形态,因为它代表了对民主、自由和人权的威胁。批判法西斯主义是维护政治稳定和人类尊严的必要手段。
经济学: 经济学则致力于分析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周期。经济大萧条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其目的是理解原因、预测趋势、制定对策,以期在未来避免或减轻类似的危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大萧条是一种“系统性风险”或“周期性衰退”,而不是一个道德层面的“罪恶”。

5. 历史叙事的侧重点:

法西斯主义的罪恶: 历史叙事中,对法西斯主义的批判通常是其核心内容之一,因为它直接关系到20世纪最重要的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人类最黑暗的篇章。
经济大萧条的应对: 关于经济大萧条的历史叙事,更侧重于描述其带来的苦难、各国的应对措施(如罗斯福新政),以及它如何改变了经济学和宏观经济政策。人们在反思大萧条时,更多地是在思考如何建立更具韧性的经济体系。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差异”?

这并非意味着人们不关心经济大萧条的苦难,事实上,大萧条造成的贫困和社会动荡是极其严重的,并且直接催生了一些社会和政治变革。关键在于,人们用不同的“评价框架”去审视这两件事。

法西斯主义 被放在了道德和政治的审判台上,因为它直接挑战了人类的良知和基本的社会规范。
经济大萧条 则更多地被置于经济分析和政策调控的框架内,其核心是经济效率、社会福利和系统稳定性。

可以这么理解:

当你在指责某个杀人犯时,你是在进行道德审判,追究其罪行;当你指责一场瘟疫造成了大量死亡时,你更多的是在寻找病因、研究防治方法,并为受害者祈祷,而不会去“指责”这场瘟疫本身,因为它没有主观的“恶意”。

法西斯主义的“恶意”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它是由具备主观能动性的政治实体所推行的。而经济大萧条,虽然后果同样可怕,但它更多地被视为一种“非人化”的系统性后果,是经济规律、市场行为和政策选择共同作用的复杂结果。

因此,人们指责法西斯主义,是因为它代表了人类主动选择的、以意识形态为驱动的、直接针对人的歧视、压迫和毁灭;而对经济大萧条的关注,则更多在于理解其成因,减轻其影响,并从中吸取教训,以建设更好的经济未来。这两种“关注”方式和“评价维度”是不同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法西斯不是什么突然冒出来的东西,它是对分配制度不满与极端民族主义相结合而诞生的缝合怪。

同样的,经济大萧条不是法西斯的成因,而是点燃火药桶的那一根引线。

即使没有大萧条,只要经济形势动荡,人们对分配制度不满,再加上膨胀的民族主义,法西斯就会轻而易举地“死灰复燃”。我其实并不愿意用死灰复燃这个词,因为在我看来法西斯运动从来没有结束过。


值得注意的是,在知乎的语境中,很多人会把法西斯主义、纳粹和民族社会主义相混淆。它们的确是很像的东西,但本质上仍然有所不同。之所以像,是因为它们都会出于极端民族主义,对非本民族的人重拳出击。

原教旨的法西斯主义主张阶级调和,不会对剥削阶级施以铁拳,而是以国家的形式招安化,将垄断资产阶级变成官僚资产阶级,同时增加对底层的福利待遇,是有一定的社会主义色彩的(只是手段上有色彩)。

纳粹原本也是主张如此,以迎合大量的中产阶级和失业工人,但从长刀之夜后希特勒全面倒向容克资本家,导致纳粹那仅存的一点社会主义色彩消亡殆尽,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反动派。

而民族社会主义,则是阶级斗争+民族主义,可以说是究极缝合怪,但也是很多被攻击为法西斯分子的人心里真正想要的意识形态。

当题主谈“人们指责法西斯主义”的时候,要看到不同的人眼里的“法西斯”是不一样的东西。有些人厌恶法西斯是因为厌恶它的极端民族主义;有些人厌恶法西斯是因为厌恶它的社会主义成分;有些人厌恶法西斯是因为厌恶它想要改变现状。

我想在此强调的是:法西斯绝不应该被作为一个禁词,作为一个政治正确的反面而谈之色变,而是应该客观地去看待它,评价它。这样才能真正认识法西斯主义这个缝合怪,而不是将其符号化,使得公众对它的认识流于表面,而真正的法西斯则挂着其他的名义蓬勃发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了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和人们对不同历史事件的态度差异。这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1. 定义和性质上的根本差异: 法西斯主义: 法西斯主义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和运动,其核心特征是极端的民族主义、威权主义、个人崇拜、对政治反对.............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挺无奈的现象。明明是盗贼偷了东西,却总有人把焦点放在受害者身上,仿佛是他们自己做错了什么才招致了不幸。这种现象背后,其实掺杂了很多复杂的原因,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的。首先,咱们得承认,很多人内心深处有一种“受害者有罪论”的倾向。这是一种防御机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想一想,谁愿意相信世界.............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地缘政治、历史、经济、文化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为什么一些外国人可能更“怕”中国强大,而不是美国强大:一、 认知模式与历史经验的差异: 对“霸权”的理解不同: 美国长期以来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强大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虽然也有.............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国际关系中一个复杂且常常被忽略的层面。要理解为什么围绕美国“给世界添麻烦”的指责声浪似乎不如对其他国家或实体的指责那样铺天盖地,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剖析。首先,得承认的是,“麻烦”的定义本身就带有主观性和视角差异。 什么是麻烦?是经济冲击?是政治干预?是文化侵蚀?还是环境破.............
  • 回答
    “为什么现在没人指责《原神》了?”这个问题,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仔细想想,好像确实是这样,当年那个被批得体无完肤的游戏,如今在公众视野里,尤其是围绕它的争议声,似乎平静了不少。这其中的原因,我觉得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归结为“没人指责了”,更像是《原神》自己发生了变化,玩家群体的心态也跟着变了,以及整个.............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和您聊聊这个话题。关于为什么很多人在提到“旧金山”时,实际指的是整个湾区(Bay Area),这确实是一个挺普遍的现象,而且背后有很多原因可以解释。这其中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经济、文化以及地理上的联系。1. 旧金山的“首府”地位和历史渊源首先,旧金山(San Francisco)是湾区最.............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而且背后涉及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差异相当复杂。简单地说,美国人对政治正确的强调,和他们批评中国人将事务与政治挂钩,并非简单的双重标准,而是源于不同的社会语境和对“政治”定义的不同理解。美国人为什么强调“政治正确”?首先,要理解美国人对“政治正确”(Political Co.............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刘邦和司马懿这俩人,一个在开国时期,一个在三国末期,都干了点儿“不守规矩”的事儿,但 मिळ到的舆论可真是天差地别。为啥呢?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点原因,咱们一条条看:一、时代背景和制度环境不同这俩事儿,发生在完全不同的时代,社会制度和人们的认知都有很大区别。 .............
  • 回答
    足球和篮球,这两项迷人的运动,在对待“假摔”与“骗犯规”这个问题上,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和解读,这实在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说白了,这就像是同样一个行为,在不同的语境下,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道德标签和技战术评价。足球中的假摔:被唾弃的“不诚实”在足球世界里,假摔(Diving)往往被视为是一种阴暗的、不.............
  • 回答
    为什么我们会对流星许愿?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毕竟,流星这东西,从科学的角度看,它只是宇宙中的一块小石头,或者是一团尘埃,在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时摩擦燃烧,一闪即逝。它连自己都“救”不了,被大气层撕扯得支离破碎,怎么就能实现我们那些飘渺的愿望呢?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眼光从科学的严谨性稍微挪开一点,看看人.............
  • 回答
    关于你提到的“男友是美国黑人有什么错?为什么会被人背后指责?”,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但也相当复杂的问题。要详细聊聊,可能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并且,坦白说,这背后涉及到的因素,有时候挺令人无奈的。首先,让我们明确一个最根本的点:你男友是美国黑人,这本身没有任何错误。 肤色和种族,本质上只是一个人外在的特.............
  • 回答
    关于南京大屠杀,很多人会问一个问题:为什么唐生智没有受到指责?这个问题背后,其实是对历史责任分摊和当时复杂局面的一个探究。首先,要明白唐生智在南京保卫战中的角色。他是当时守卫南京的最高军事长官,作为军事指挥官,他的决策和部署自然会受到关注。然而,将南京沦陷的全部责任,或者说像大屠杀这样的暴行,完全归.............
  • 回答
    《三体》系列小说,尤其是《死神永生》,让程心成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角色。许多读者在看完小说后,对程心持有强烈的负面情绪,甚至指责她导致了人类文明的灭亡。这种指责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程心在关键时刻做出的一系列选择,以及这些选择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要详细地讲述为什么很多人指责程心,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她在小.............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是这样,公众对歌手假唱的容忍度远低于对演员“借用”声音的情况。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在起作用,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1. 歌手的“人设”与“技艺”直接挂钩,而演员是“故事”与“角色”的载体。 歌手: 唱歌这件事,尤其是现场演唱,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人技艺的展示。大家去听演唱会,.............
  • 回答
    这次美澳潜艇事件,也就是“AUKUS”协议的曝光,之所以引发了大量对法国的“嘲讽”或“乳化”现象,远超了对美国直接指责的声音,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涉及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地缘战略的演变、国家形象的塑造以及舆论的引导等等。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事件的各个层面。一、 事件的背景:一场“背叛”的.............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几个层面掰扯。为啥莆田系医院出了事儿大家骂百度,而滴滴司机出事儿大家骂司机?这背后反映了咱们社会对不同角色、不同性质问题的认知和责任划分的差异。先说莆田系医院和百度的事儿。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点。 信息平台与服务提供者: 百度作为信息搜索引擎和推广平台,它提供的是信息展示和导流服务.............
  • 回答
    这现象其实挺常见的,而且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不是一句“傻”就能概括的。人一旦被骗,尤其是涉及到钱财、感情或者某种身份认同,那种打击可不是那么容易消化得了的。他们不愿承认,甚至反过来攻击揭露者,往往是出于一种复杂的心理防御机制。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直击了当下社会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和一种相当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关于“躺平”的争议,以及随之而来的“为什么有人指责躺平”的疑问,背后涉及的逻辑和考量其实相当复杂,远不止“给钱就干活”这么简单。我们不妨一层一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有人指责“躺平”时,他们往往不是在纯粹地否定个.............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来掰扯掰扯为啥这俩事儿感觉不太一样。其实说到底,还是大家对“浪费”的看法,还有这背后牵扯到的不同层面的价值判断。先说酒吧里那黑桃A洗手。这事儿吧,咱们得把背景交代清楚。酒吧场景下的“黑桃A洗手”: 象征意义 vs. 实际价值: 黑桃A(Ace of Spades)在很多文.............
  • 回答
    关于人类头发和指甲的“无限”生长,以及为什么动物似乎不具备这种特性,这其实是一个对生物学现象的普遍误解。事实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和有趣得多,让我们深入探究一下。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人类的头发和指甲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限”生长。 它们的生长速度是有限制的,并且受到遗传、年龄、激素水平、营养状况以及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