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大资本不愿意参与农业的经营生产活动?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虽然很多人会觉得大资本逐利是天性,按理说会看上农业这块“地大物博”的市场。但现实情况是,真正大规模、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大资本,相比于其他行业,确实显得没那么踊跃。这背后有多方面的考量,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

首先,得说说农业本身的“周期长、风险高、回报慢”这个老问题。

周期长、回报慢:跟炒股、搞地产比,农业的周期太长了。种子种下去,长成作物,成熟、采摘、销售,这一套流程下来,一年甚至更久。中间可能还要经历好几茬。大资本追求的是快速周转、快速变现。农业这种“看天吃饭”的模式,资金回笼的速度很慢,对于那些需要不断融资、扩张的资本来说,吸引力就不那么大了。想象一下,你投入一大笔钱,得等一年才能收回本金,这中间还有各种不确定性,谁看了都会掂量掂量。

风险高:这里说的风险,可不是简单的市场波动。农业的风险是自然风险,这是最头疼的。天气不好,比如旱灾、洪涝、霜冻,一年的辛苦就可能白费。病虫害爆发,那也是灾难性的。这些都是资本很难控制的,买了保险?保险也只是部分弥补损失,而且保费也不便宜。再叠加市场风险,比如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有时候丰收反而可能导致价格暴跌,农民收入不升反降。大资本通常更喜欢能通过技术、管理、品牌来抵御风险,而不是靠天吃饭。

投入大、门槛高:虽然看着地多人少,但现代农业不是简单的“面朝黄土背朝天”。要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经营,土地流转、机械化设备、智能化管理系统、仓储物流、冷链运输,这些都需要巨额的初始投入。而且,土地流转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策、地方关系、农民意愿等等,不是那么容易大规模、低成本地获得的。比起建一个工厂,或者开发一个楼盘,农业的“硬件”门槛和“软件”门槛都更高。

其次,管理难度和专业性也是一个绕不开的坎。

精细化管理要求高:农业不是简单的生产线。每一块地、每一批作物都有其特殊性。需要懂植物学、土壤学、病虫害防治,还要懂农时、气候变化、市场趋势。这种“手艺”和“知识”的结合,不是靠一套标准化的流程就能完全替代的。大资本通常擅长的是在成熟的工业、金融、科技领域进行资本运作和流程优化,但农业的生物属性和地域属性,让这种“搬运”变得困难。

人才匮乏:真正懂现代农业,既有技术又有管理能力的人才,市场上并不多。农民有经验,但可能缺乏现代管理知识;有管理经验的人,可能不懂农业技术。这种“跨界”人才的稀缺,让大资本在搭建高效的农业管理团队时,面临很大的挑战。

再者,政策和监管环境也可能存在一些制约。

政策依赖性:很多国家的农业发展都受到政府补贴、扶持政策的影响。虽然有补贴是好事,但这也意味着农业经营的很大一部分不确定性来自于政策的变化。大资本喜欢的是可预测、稳定的商业环境,政策的变动可能会打乱他们的既有规划。

“小散乱”的传统格局:中国的农业,尤其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即使现在在推行规模化,但小农户的经营模式根深蒂固,土地分散,整合起来非常困难。大资本进入,需要面对的是一个碎片化的市场,而不是一个统一的、易于掌控的供应链。

最后,价值链和利润分配也是一个关键点。

中间环节的利润空间:农业生产出来之后,还有很多中间环节:收购、加工、运输、分销、销售。这些环节往往掌握在其他主体手中,并且利润空间可能比种植环节本身更大。大资本如果只是参与最前端的种植,可能会发现自己辛辛苦苦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部分利润被中间商赚走了。他们更倾向于控制整个价值链,但农业的供应链又非常长且复杂。

品牌溢价的难度:虽然现在有“品牌农业”的概念,但要像消费品一样,通过品牌建立起强大的议价能力和高额的利润溢价,农业产品往往面临较大的挑战。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往往更看重的是性价比、新鲜度,而非某个特定品牌。

当然,这并不是说大资本完全不参与农业。我们看到的是,大资本更多地选择“避开”直接的种植生产,转而进入农业的产业链下游,比如:

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看得见的食品生产企业,比如大型食品集团,它们是农业的下游客户,但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品牌、渠道和加工技术,而不是直接种地。
农业科技和信息化服务:提供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农业大数据、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公司,这些公司技术门槛高,利润率也相对稳定,更容易吸引大资本。
农业金融和投资:投资农业相关的企业,或者为农业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农业物流和冷链:控制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流通环节,这同样是利润丰厚且相对可控的领域。

所以,与其说大资本“不愿意”参与农业生产,不如说是在复杂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直接的种植生产环节的风险回报比,相较于其他领域,对大资本的吸引力没那么大,而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通过其他方式,间接或更稳健地从农业中获利。 这是一种理性选择,是在权衡了收益、风险、控制力、管理难度等一系列因素后的结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回答说了,农业生产是重资产长周期高风险低利润行业,必须要足够规模的土地才能摆脱补贴制约实现盈利。以中国现有土地制度,要挨家挨户谈判,首先就要给地主化的农民付租金,前期成本就不少。

就看中国现在的这种这个周期那个周期的乱像,有这个时间的大资本谁还跟你玩这蝇头小利,还不如去炒农业期货来钱快。

大资本如果要下乡,一般是为了开发房地产和政府合作搞什么项目。大多都失败了,然后大资本成小资本跑路。

以前最爱承包土地的是农资商人,他们也知道种地不赚钱,就是靠垄断农资市场来获利。或者是发现农资更赚钱的农户,直接转型去承包土地卖农资。

现在三变改革后村集体更有条件对接外部投资人,但也是以二三产为主。搞农业生产还需要他们?现在遍地是社会服务组织,村集体直接分段打电话叫人就可以了。

user avatar

网易目前在养猪。

阿里巴巴,在筹划种植玉米

user avatar

问这问题的,一眼就知是外行

答这问题的,一眼扫过去,也都是外行

说资本不进农业的,你把国资摆在什么地方了?

难道咱还有比国资更大的资本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虽然很多人会觉得大资本逐利是天性,按理说会看上农业这块“地大物博”的市场。但现实情况是,真正大规模、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大资本,相比于其他行业,确实显得没那么踊跃。这背后有多方面的考量,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首先,得说说农业本身的“周期长、风险高、回报慢”这个老问题。.............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让人好奇的。看到那些动辄花上万块打理名贵宠物的有钱人,再想想国内还有不少孩子因为贫困上不了学,总会有人觉得这笔钱花得“不对位”。但真要说起来,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也不是简单一句“没爱心”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从“花钱”这件事本身来看。1. 情感连接与即时满足:宠物,尤其是经过精.............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因为它触及了消费者行为、品牌价值、技术认知以及情感认同等多个层面。为什么有人宁愿花更多的资金购买华为,而不是选择一些在账面参数上“性价比更高”的手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华为品牌所承载的价值与认同感: 国家品牌与民族自豪感: 尤其是在地缘.............
  • 回答
    “乌烟瘴气”和“资本家的账”这两个词,听起来像是什么陈年老醋或者什么旧时代的口号,但细品一下,其实挺有意思的。如果说我们这些七八零、九零、零零后不再愿意被这些东西绑架,甚至有点“不买账”的意思,那背后肯定不是空穴来风。这就像一个集体意识的微妙转变,我们不像父辈那样,觉得必须按部就班、忍气吞声,才算“.............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也触及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的一个关键矛盾:盈利最大化和产量扩张之间的复杂权衡。很多人直觉认为,资本家就是为了钱,那还不是想卖多少就生产多少,怎么会有不愿意扩大产量的时候?尤其像显卡这种需求旺盛的工业品,市场机会摆在眼前,为什么不狠狠地生产,赚个盆满钵满呢?这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影.............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深入的,也挺实在的。确实,我们能感受到很多商家在广告宣传、产品设计上,似乎格外地“上心”女性消费者。这背后当然不是单纯的“讨好”,而是复杂的经济逻辑和市场策略在起作用。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说。首先,得认识到女性消费能力这块“硬实力”。 家庭消费的决策核心: 很多人可能觉得男性是家庭.............
  • 回答
    中国社保基金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储备,其投资决策必然是审慎而周全的,这其中就包括对风险投资(VC)和对冲基金(Hedge Funds)的配置态度。我们来深入剖析一下社保基金为何在这些领域相对保守,以及未来配置的可能性。社保基金“不超配”风险投资与对冲基金的原因这背后有多重因素在博弈,简单来说,就是“安.............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很多资本市场运作的深层逻辑。简单地说,资本市场不“认可”小米,并不是说小米一文不值,而是说在许多投资者的眼中,小米的价值被低估了,或者说,市场对其未来的增长潜力存在疑虑,没有给予预期的溢价。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明白资.............
  • 回答
    资本为何会热衷于宣传“不婚不育”?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简单的社会思潮演变,而是资本逐利本质下的精细算计。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讲,你会发现,这背后隐藏着一套完整的商业逻辑和对消费者行为的深度洞察。首先,我们得明白,资本最核心的目标是什么?是利润最大化。任何能够导向利润增长的策略,资本都会不遗余力地去推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问题,因为马云和雷军都曾是备受瞩目的中国科技巨头,但公众对他们的态度却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他们的创业经历、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对社会责任的看法、个人风格以及公众沟通方式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分析:一、 马云:从“人民的希望”到“资本的.............
  • 回答
    过去几十年,日本动画产业确实经历了从漫画改编到小说改编的重心转移,这其中蕴含着多方面的原因,也反映了整个文化产业的演变和资本的逐利逻辑。与其说资本“不倾向”漫画改编,不如说在某些情况下,小说改编展现出了更高的回报潜力和更稳妥的风险控制。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详细阐述这一现象:一、IP价值与成熟度:.............
  • 回答
    我理解你想了解为什么目前大量资本没有涌入A股,并且希望我用一种更自然、更人性化的方式来解释。我会尽量避免那些“AI味”十足的词汇和句式,用一种更像是在和朋友聊天的语气,把我知道的说给你听。说实话,这个问题挺复杂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资本的选择,就像我们买东西一样,得看哪个地方更划算、更安全、.............
  • 回答
    在美国,政治光谱相当复杂,金融界内部也存在分歧。虽然传统观点认为富人(包括金融大资本家)会倾向于支持共和党,因为共和党通常推行减税政策,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部分金融大资本家支持民主党,甚至支持给富人加税,这背后有多种原因,并且往往是出于更长远、更宏观的战略考量,而非仅仅是眼前的利益。以下将尽量详细地.............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人都好奇的。首先,我们得弄清楚“财富自由”到底是什么意思。通常来说,“财富自由”是指一个人拥有足够的资产,能够依靠这些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来维持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水平,而不再需要为了生计而出卖自己的时间和劳动。换句话说,就是不用为了赚钱而“工作”了。那么,那些我们常说的“.............
  • 回答
    希拉里·克林顿的政治生涯,尤其是在她被贴上“白左”标签的过程中,并非简单的标签堆砌,而是与她长期以来代表的政治立场、政策倡导以及她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紧密相连。要理解这个称谓的由来,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和历史脉络。首先,“白左”这个词本身,在中国语境下,通常带有一种负面色彩,用来形容一部分具有.............
  • 回答
    俄罗斯富人将资本转移到国外,而不是留在国内,这一现象背后有着复杂且多层次的原因。这不是一个单一因素能简单解释的问题,而是多种社会、经济、政治和个人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政治不确定性和监管风险是驱动资本外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俄罗斯的政治体制近年来经历了一些变化,其稳定性在一些俄罗斯富人眼中受到质疑.............
  • 回答
    网上一些无产阶级和部分小资产阶级成员的言论,有时会显露出维护大资本家利益的倾向,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愚蠢”或“被洗脑”。这背后往往交织着经济现实、社会心理、信息传播方式以及特定意识形态的影响。首先,得从经济现实和个体经验说起。 .............
  • 回答
    您提出的“懒惰成为亲戚朋友炫耀的资本”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察,也触及了当代社会一些值得探讨的现象。它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普遍现象”,更像是一种在特定群体、特定语境下出现的一种扭曲的价值取向。要理解它,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一、 什么是“炫耀性懒惰”?首先要明确的是,这里说的“懒惰”并非指真正意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深刻的问题,它触及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劳动力管理等多个领域。要详细解答“为什么资本家不研究如何让工人像玩游戏一样工作成瘾?”,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核心原因:目标导向的根本差异与现实约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资本家和游戏设计者的目标和机制存在本质区别。 资本家的目标:.............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得从根子上说起。资本家之所以“不感恩”打工人,并不是说他们心里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激,更多的是一种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这种感激被系统性地弱化、甚至可以说是被异化了。 要想说清楚,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聊。首先,得理解资本主义的底层逻辑。它不是一个情感驱动的系统,而是一个利润驱动的系统。资本家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