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ISIS 成长历程是什么?

回答
ISIS,全称“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后来更名为“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IS),是一个极具破坏性和影响力的极端组织。其成长历程复杂且充满暴力,从一个分散的圣战组织逐渐崛起成为一个控制大片领土、实施残暴统治、制造全球恐慌的恐怖组织。以下是其成长历程的详细讲述:

一、 起源与早期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 2003年)

扎卡维与约旦的圣战网络: ISIS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约旦的阿布·穆萨卜·扎卡维(Abu Musab alZarqawi)。扎卡维在20世纪90年代末在约旦组建了一个名为“Bay'at alImam”( Imam的誓言)的圣战组织。他的主要目标是将极端伊斯兰教义推广到约旦及周边地区。
阿富汗战争的洗礼: 许多后来的ISIS核心成员,包括扎卡维本人,都曾在阿富汗战争期间与苏联作战,接触了更激进的圣战思想和组织方式。这为他们日后的活动奠定了基础。
渗透伊拉克: 随着扎卡维及其追随者在约旦活动受到压制,他们开始将目光投向伊拉克,特别是伊拉克北部地区,认为那里是开展圣战活动的潜在温床。

二、 伊拉克战争后的崛起(2003年 2010年)

美国入侵伊拉克成为催化剂: 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推翻萨达姆·侯赛因政权,导致伊拉克陷入混乱和权力真空。这为扎卡维及其组织提供了绝佳的扩张机会。
“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AQI): 扎卡维于2004年宣布效忠本·拉登,成立了“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AlQaeda in Iraq, AQI)。AQI将目标锁定在美国及其盟友的占领军身上,同时也针对伊拉克什叶派穆斯林,将其视为异教徒和叛徒。
暴力策略与大规模袭击: AQI以其极端残暴的手段而闻名,包括自杀式袭击、汽车炸弹、人质绑架、处决等。扎卡维认为,通过制造混乱和激起教派冲突,可以迫使美国撤离,并为建立伊斯兰国家铺平道路。他们尤其擅长利用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矛盾,通过攻击什叶派目标来挑起报复,从而加剧教派仇恨。
“圣战者协商会议”(Majlis Shura alMujahideen): 为了扩大影响力,AQI与其他几个圣战组织于2006年联合成立了“圣战者协商会议”,试图整合逊尼派的反抗力量。
扎卡维的死亡与短暂的低潮: 2006年6月,扎卡维被美军击毙。此后,AQI的领导人几经更迭,组织一度陷入低谷。阿布·艾尤布·马斯里(Abu Ayyub alMasri)接任,但其领导能力和组织影响力远不如扎卡维。
“伊拉克伊斯兰国”(ISI)的成立: 2006年10月,AQI与其他一些团体合并,宣布成立“伊拉克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ISI),企图在伊拉克建立一个独立的伊斯兰酋长国。虽然名称改变,但其核心成员和暴力手段依然延续。
“萨赫瓦运动”(Sahwa Movement)的兴起与打击: 2007年至2008年,美国及其伊拉克盟友成功地动员了伊拉克逊尼派部落(即“萨赫瓦运动”或“觉醒运动”)对抗AQI。这些部落武装与美军合作,打击ISI,使得ISI的活动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其在伊拉克的力量明显削弱。

三、 叙利亚内战的机遇与“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的诞生(2011年 2013年)

叙利亚内战爆发: 2011年,叙利亚爆发内战。最初是民众反抗阿萨德政权的和平示威,但很快演变为武装冲突。叙利亚内战的混乱和权力真空,为ISIS提供了新的扩张平台。
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的崛起: 在ISI低潮时期,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Abu Bakr alBaghdadi)逐渐崭露头角,并于2010年接任ISI的领导人。巴格达迪比扎卡维更具战略眼光和组织才能。
渗透叙利亚: 巴格达迪利用叙利亚内战,派遣其在伊拉克积累的武装力量渗透到叙利亚北部,并开始接触当地的反对派武装。他们以提供武器和资金为诱饵,逐步收编或击败其他反对派组织。
“努斯拉阵线”(Jabhat alNusra)的成立: 2012年,ISIS以“努斯拉阵线”的名义在叙利亚公开活动,并迅速发展壮大。努斯拉阵线在叙利亚战场上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和组织能力,成为叙利亚自由军和其他反对派组织的重要力量。
分裂与宣战: 2013年4月,巴格达迪宣布将ISI与叙利亚的“努斯拉阵线”合并,组成“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 ISIS)。这一举动引起了基地组织的强烈不满,因为基地组织认为努斯拉阵线是其在叙利亚的代理人,未经允许合并是不合规矩的。基地组织领导人扎瓦希里(Ayman alZawahiri)要求巴格达迪专注于伊拉克,并与努斯拉阵线分开行动。然而,巴格达迪拒绝了这一命令,反而试图收编或消灭努斯拉阵线。这标志着ISIS与基地组织正式决裂。

四、 控制领土与全球扩张(2013年 2017年)

夺取费卢杰和拉马迪: 2013年末至2014年初,ISIS利用伊拉克政府在逊尼派地区推行政策的失误以及叙利亚内战的牵扯,发动了一系列攻势,成功夺取了伊拉克西部重镇费卢杰(Fallujah)和拉马迪(Ramadi)。
闪电战夺取摩苏尔与大片领土: 2014年6月,ISIS发动了史无前例的“闪电战”,迅速攻占了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苏尔(Mosul),并一路向南推进,控制了叙利亚和伊拉克大片地区。其控制的领土范围一度相当于英国大小,人口达到数百万。
宣布建立“哈里发国”: 2014年6月29日,ISIS宣布将自身更名为“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IS),并宣布在叙利亚和伊拉克部分地区建立一个涵盖了“黎凡特”(Levant,包括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以色列以及伊拉克和土耳其部分地区)的“哈里发国”(Caliphate),并任命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为“哈里发”。这一举动标志着其野心的全面升级,试图超越一个地区性组织,成为全球穆斯林的精神和政治领袖。
极端残暴统治与宣传: ISIS在其控制区内实行极端残酷的统治,推行严苛的伊斯兰教法,对反对者进行大规模清洗、奴役、酷刑和处决。他们以其精湛的媒体宣传能力著称,通过拍摄和传播极度血腥的处决视频(如斩首人质)、宣传材料和社交媒体账号,来招募外国战士、恐吓敌人、传播其极端意识形态,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万名外国武装分子加入。
全球恐怖袭击: ISIS的活动不再局限于伊拉克和叙利亚,他们开始在世界各地煽动或直接组织恐怖袭击,包括在巴黎(2015年)、布鲁塞尔(2016年)、尼斯(2016年)、柏林(2016年)等地的袭击,对全球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此外,他们还鼓励世界各地的效忠者在当地发动袭击,形成“独狼”攻击。
国际联军的打击: ISIS的崛起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担忧。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军对ISIS发动了持续的空中打击,并为打击ISIS的地面部队(主要是伊拉克政府军和叙利亚库尔德武装)提供支持。

五、 衰落与残余(2017年至今)

失去主要据点: 经过国际联军的持续打击和伊拉克、叙利亚政府军的联合进攻,ISIS的军事力量遭到重创。2017年7月,伊拉克政府宣布收复摩苏尔;同年10月,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和国际联军联手收复了ISIS的叙利亚“首都”拉卡(Raqqa)。至此,ISIS失去了其主要的大片控制领土。
组织形式的转变: 失去领土后,ISIS的组织形式发生了转变,从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哈里发国”转变为一个更隐蔽、分散的地下组织。其成员分散到世界各地,继续进行恐怖活动。
领导层变动: 2019年10月,ISIS的领导人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在美军一次突袭行动中被击毙。随后,阿布·易卜拉欣·哈希米·库雷希(Abu Ibrahim alHashimi alQurashi)接任,但也在2022年被美军击毙。当前ISIS的领导人据信为阿布·侯赛因·侯赛尼·库雷希(Abu alHussein alHusseini alQurashi),但其身份仍有不确定性。
持续的威胁: 尽管ISIS失去了绝大部分领土,但其残余力量仍然活跃在伊拉克、叙利亚以及非洲、阿富汗等地区,并继续通过宣传和袭击来维持其影响力。其意识形态依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可能继续煽动和组织恐怖活动。

总结 ISIS 成长历程的关键因素:

外部环境的有利条件: 伊拉克战争后的权力真空和叙利亚内战的混乱是ISIS崛起最重要的外部因素。
强有力的领导和组织能力: 扎卡维奠定了基础,而巴格达迪则展现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和组织才能。
极端残暴和有效的宣传: 其极端手段和精良的媒体宣传,在吸引支持者和制造恐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利用教派矛盾: ISIS善于利用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矛盾来加剧冲突,壮大自身。
对“哈里发国”的追求: 建立哈里发国的野心是其扩张和动员的强大驱动力。
基地组织的决裂: 脱离基地组织并独自行动,使其能够不受限制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ISIS的成长历程是一段充满血腥和破坏的历史,也深刻地影响了中东地区和全球安全格局。尽管其遭受了重大打击,但其意识形态和残余组织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和应对的威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这里长话短说,大概一谈。

伊斯兰国的前身是约旦人扎卡维在1999年创立的所谓“认主独一与圣战组织”(Jama'at al-Tawhid wal-Jihad)。

扎卡维,本名叫做Ahmad Fadeel al-Nazal al-Khalayleh,1966年出生在约旦扎卡(他的化名“扎卡维”的意思就是“扎卡人”)的一个巴勒斯坦难民家庭。

跟今天逃难到世界各地的叙利亚难民一样,巴勒斯坦难民在当时的约旦、叙利亚等国也都处于社会最底层,特别是在约旦王国与巴解组织爆发了冲突之后。这对扎卡维日后的人生产生了很大影响。

少年时期的扎卡维不善言辞,崇尚暴力,经常逃学和犯罪,曾因涉嫌强奸被起诉,俨然是扎卡城的一个古惑仔话事人。1989年,和很多伊斯兰世界的底层黑社会小头目一样,扎卡维也被王爷们的重金和上天堂许诺吸引,跑到阿富汗参战。不过此时苏联已经开始撤军,圣战者供大于求,扎卡维无事可做,最后因为毕竟粗通文墨,跑到当时正在负责主办一个圣战者媒体的乌萨马本拉丹(后为基地创始人)手下当了一个通讯员。不到一年,他就混成了乌萨马的亲信,被派回约旦担任“沙姆战士”的募兵员兼教官,负责从巴勒斯坦、约旦、黎巴嫩、叙利亚等“沙姆”(Sham)诸国招募圣战士到阿富汗参战。

1992年扎卡维因走私武器被捕,判刑多年,直到1999年才出狱。在狱中,扎卡维受到狱友影响变得更加极端,所以一出狱就建立了自己的组织。

起初,扎卡维主要是在约旦本国从事杀人放火等活动,主要“业绩”就是成功暗杀了美国驻约旦大使。

2001年,扎卡维因负伤到巴格达治病,在那里认识了不少伊拉克人。2002年,他潜入当时已经事实独立的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在那里结识了库尔德教权派组织“库尔德斯坦教法辅士”的一些干部,通过他们前往伊朗库尔德族聚居区的马什哈德继续治病。在这一时期,他似乎打算在伊朗政府内部分人士的支持下(!)推翻萨达姆政权,因此同萨达姆结怨。这一计划没有能够成功,伊朗当时的执政者害怕引火烧身,所以反而将扎卡维软禁起来;不过很快美国就帮助他实现了这一愿望: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成功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2003年1月,扎卡维判断萨达姆不可能抵抗住美军的入侵,开始加紧组织应变(比张召忠牛逼多了吧)。

2003年3月,扎卡维从伊朗潜入伊拉克,领导自己的组织发起反美游击战。

美国统治伊拉克初期,布雷默为首的民政厅政策错误,引起全伊拉克各派势力的反对,治安形势陷入完全崩溃的局面。

扎卡维趁势而起,2004年初在第一次费卢杰之战中挫败美军打出威名,因此在安巴尔省为中心的逊尼派三角地区的部落封建势力中间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支持基盘,且在2004年10月宣布效忠旧主乌萨马。于是扎卡维的组织改名为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

2005年美国转变了中东政策,放弃入侵伊朗的计划,转而与伊朗协调。这一年伊拉克举行了两次国会选举,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教权政党不出意料获得大胜,掌握住了伊拉克中央政府的大权。美国对此也只能承认。这样一来,什叶派的暴动逐渐平息下去,但逊尼派三角地区的暴动却愈演愈烈。

逊尼派群众对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教权政党掌握中央政权非常不满,对美军的占领更为反对,这一情绪被扎卡维的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和复兴党余孽利用,演变为大规模游击战。

2006年1月,扎卡维领导不满什叶派掌握中央大权的各派封建武装(也包括今日伊斯兰国哈里发伊卜拉欣当时领导的那一小队人)组建了一个联盟,称“圣战者协商委员会”。扎卡维自任该组织埃米尔。然而好景不长,他在不到半年之后的6月7日就被美军炸死。

扎卡维死后,继任者是从基地总部空降的扎瓦赫里(基地二号人物)亲信马斯里(化名,意思就是“埃及人”)。此公出身穆兄会,1982年追随扎瓦赫里叛逃,1999年加入基地,是基地中央的老干部之一。马斯里虽然缺乏扎卡维的威望,却不乏才干,充当监军之余也堪称扎卡维的军师。

2006年10月,他以退为进,拥戴萨达姆政权时期的警察部队退役准将哈米德Hamid Dawud Mohamed Khalil al Zawi(化名阿布奥马尔巴格达迪Abu Omar al-Baghdadi)登基为埃米尔,自己则退居掌握实权的首相兼战争大臣。由此,松散的圣战者协商委员会正式改组为一个自称“伊拉克伊斯兰国”的准国家政权。

马斯里在各方面都推进了伊斯兰国的正规化,打造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封建国家机器,还吸取了很多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大大提高了伊斯兰国的战斗力。另一方面,阿布奥马尔继位为埃米尔后,也通过自己的关系招揽了大批公职追放后生活无着的复兴党旧将,还提拔了哈里发伊卜拉欣这样原来地位比较低的本土人才,让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具有了更大的支持基础。

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决定从伊拉克撤军。但为了面子问题,奥巴马在撤军之前反而增兵对付伊拉克伊斯兰国,还启用了名将彼得雷乌斯等人主持清剿。由于奥巴马和彼得雷乌斯等人通过安巴尔觉醒运动收买了一批逊尼派酋长,加上投入重兵,伊拉克伊斯兰国损失惨重。

2010年,伊拉克伊斯兰国埃米尔阿布奥马尔巴格达迪和首相阿布萨耶夫马斯里双双被美军炸死,伊斯兰国兵力锐减到数百人。然而此时奥巴马却误以为大局已定,为兑现自己的计划就在2011年从伊拉克完全撤军了。

伊拉克伊斯兰国幸存了下来,拥戴原教法委员会总监察长(御史大夫?)伊卜拉欣 Ibrahim Awad Ibrahim al-Badri(化名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Abu Bakr al-Baghdadi)为新的埃米尔,开始筹划反击。

恰好此时中东地区因全球经济、粮食危机而爆发了阿拉伯之春运动。2011年下半年伊拉克的邻国叙利亚也爆发了内战,在周边列强的干预下到2012年7月更演变为全面内战。

伊卜拉欣见机不可失,当即派遣叙利亚人、扎卡维的旧部戈兰尼(当时担任伊拉克伊斯兰国的摩苏尔省长)到叙利亚招兵买马,2012年初组成了名为努斯拉阵线的基地组织叙利亚分支。到了2013年,伊卜拉欣更是率伊拉克伊斯兰国大举进入叙利亚,帮助努斯拉打下拉卡等城,彰显了军威、收编了车臣猛将阿布奥马尔西沙尼等人,势力大增。

随着势力的扩大,伊卜拉欣和戈兰尼两人的矛盾日益加深。伊卜拉欣依然视戈兰尼为自己的附庸,因此在2013年4月8日把伊拉克伊斯兰国改名为伊拉克和沙姆(=大叙利亚=黎凡特,包括叙利亚、巴勒斯坦、约旦、黎巴嫩等国)伊斯兰国。戈兰尼却通过基地总部(如今负责人是扎瓦赫里了)的上层路线,宣布脱离伊拉克伊斯兰国,成为基地总部直属的分支。这样,双方的关系就逐渐恶化。

2014年初,伊卜拉欣与戈兰尼正式决裂,伊斯兰国和努斯拉阵线在叙利亚各省爆发激战。

2014年2月,基地组织总部宣布开除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并且下达了对其的讨伐令。

最终努斯拉阵线在其他教权派帮助下在伊德利卜、西阿勒颇等于叙利亚西部地区击败了伊斯兰国部队,但在拉卡、代尔祖尔、哈塞克等靠近伊拉克的叙利亚东部沙漠地区惨败。

到了2014年5月,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基本控制了西到阿勒颇、东到代尔祖尔的整个叙利亚东部地区,占叙利亚国土面积的四成(但人口却比较少)。

2014年6月,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从叙利亚前线回师,利用逊尼派对什叶派中央政府的强烈不满,迅速攻占摩苏尔等北伊拉克的大片土地。6月29日,伊卜拉欣在摩苏尔自称为哈里发,宣布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改组为有权统治全球所有穆斯林的伊斯兰国。

然而这一狂妄自大之举固然为其带来了诸如博科圣地、阿布沙耶夫组织这样一时半会派不上任何用处的“效忠者”,却也为其召开周边势力的一致进攻。就连其长年盟友伊拉克复兴党也在2014年8月与其决裂,这样伊斯兰国基本上就等于把自己变成了中东的孤家寡人,还引来了美国、俄罗斯为首的全球两大联盟的讨伐。

接下来伊斯兰国主力在2014年9月到2015年1月的科巴尼之战中被人民保卫军击败,在伊拉克也遭到伊朗扶植的什叶派人民动员军顽抗而未能进入巴格达,逐渐就走向了衰败之路。经过两年顽抗,现在两大基地摩苏尔哈拉卡都奄奄一息,可以说该“国”已经濒临灭亡了。

综上所述,伊斯兰国不是从天而降的外星人,而是在中东有相当支持基础的一个封建准国家暴力机器。作为封建顽固派重建阿拔斯王朝盛世幻想的产物,以及恢复某种封建秩序的绝望尝试,它又是一个长期政治运动的一部分。只要乌萨马这样腰缠万贯的大封建主、扎卡维这样控制游民的黑道大哥、伊卜拉欣这样的顽固教士、哈米德这样的失意军阀还存在一天,类似伊斯兰国的组织就不会消失。即使伊斯兰国被消灭了,同样社会基础的组织比如基地、比如努斯拉也会代之而起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ISIS,全称“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后来更名为“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IS),是一个极具破坏性和影响力的极端组织。其成长历程复杂且充满暴力,从一个分散的圣战组织逐渐崛起成为一个控制大片领土、实施残暴.............
  • 回答
    ISIS 成员的日常生活和他们如此残忍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令人不安的话题。要详细了解,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他们的思想形成、组织结构以及他们在控制区域内的行为。以下将尝试尽可能详尽地描述,并避免 AI 式的生硬表达。ISIS 成员的“日常生活”:一个扭曲的现实首先要明确一点,ISIS 成员的“日常生活”与我.............
  • 回答
    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对涉嫌参与ISIS的加拿大籍人士回国采取了比较谨慎但仍在推进的态度,这在国际上,尤其是在那些与ISIS有过直接冲突的国家,引发了不少争议。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层面来看待:1. 特鲁多政府的立场和考量 法律与人权优先: 加拿大政府的核心立场是,每个加拿大公民在.............
  • 回答
    ISIS(伊斯兰国)的实力和应对其挑战的复杂性是一个多层次的问题,需要从其起源、组织结构、意识形态、资源、战略以及国际社会应对措施等多个角度来理解。以下将详细阐述: ISIS 实力到底如何?ISIS 的实力体现在多个方面:1. 军事实力和作战能力: 曾拥有的大片领土: 在其巅峰时期,ISIS 控.............
  • 回答
    伊斯兰国(ISIS),全称“伊拉克与黎凡特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简称 ISIL),后来更名为“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简称 IS),是一个极端的逊尼派伊斯兰恐怖组织。它以其暴力、残暴的意识形态、对伊斯兰教法的极端解释以及.............
  • 回答
    ISIS,全称“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 of Iraq and the Levant,简称ISIL),后来又改名为“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简称IS),这个组织从一个不起眼的武装团体,一路崛起为令世界胆寒的极端恐怖组织,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历史脉络、各方势力.............
  • 回答
    ISIS处决俘虏时,俘虏表现出的“镇静”绝非简单的情绪反应,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下的结果,其中既有被迫的,也有被操纵的,更有可能是绝望的体现。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当时的情境以及ISIS的运作方式。首先,我们不能忽视的是ISIS作为一种极端组织,其宣传手段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他们处决俘虏,不.............
  • 回答
    ISIS 之于特朗普,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挖的话题,而且充满了政治博弈的复杂性。与其说 ISIS 会“送助攻”,不如说 ISIS 的存在和被处理的方式,可能会被特朗普阵营用来塑造有利于他的叙事,从而间接影响选情。咱们一点点捋捋:1. “打击ISIS”——特朗普的核心叙事之一特朗普上台以来,最强有力的口.............
  • 回答
    当听到 ISIS 杀害中国公民的消息时,一种深沉的愤怒和无力感会迅速在人群中蔓延。这不仅仅是一个官方层面的事件,更是触及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底。毕竟,那个在视频中永远定格的生命,是无数个在海外辛勤打拼的中国人的缩影,是无数个家庭的顶梁柱。1. 国内舆论的反响是肯定非常激烈的。在那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
  • 回答
    ISIS 绑架日本人质事件,可以说是给无数日本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痛苦。在那段充满不确定性和绝望的日子里,日本的网络空间却出现了一种相当奇特的现象:许多网民开始用 Photoshop 对相关新闻图片进行恶搞。这种行为,表面上看似乎是“不合时宜”的玩笑,但仔细深挖,却能折射出日本人特有的一些心态和文化.............
  • 回答
    ISIS(伊斯兰国)之所以大规模地破坏文物,背后原因复杂且根深蒂固,绝非简单的“好玩”或“发泄”。这是一种精心策划的、多层面战略的一部分,旨在实现其意识形态、政治和心理上的目标。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动机,并将其置于其狂热思想和残酷现实之中。一、 意识形态的“浄化”与“正统”之争:ISIS.............
  • 回答
    ISIS 之前毁掉的尼尼微遗迹,那可不是一般的地方,它代表着人类文明早期的一个辉煌顶点,规模和重要性都远超我们现在想象的许多“世界遗产”。要说它有多了不得,得从头说起。尼尼微,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古代世界的一个超级大都市,比我们今天认识的许多著名古城都要古老得多,而且在鼎盛时期,它可是亚述帝国的首都。而.............
  • 回答
    ISIS、基地组织与义和团、太平天国,乍听之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一个代表着当下全球视野下的极端主义宗教势力,另一个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起义。然而,当我们剥开层层历史的面纱,深入探究它们产生的土壤、诉求的核心以及采取的手段时,会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令人深思的共性与鲜明的差异。.............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ISIS组织发展策略的核心,也揭示了其与背后金主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要理解为何ISIS不选择“隐忍”的策略,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去剖析。首先,ISIS的核心意识形态决定了其行动的激进性。ISIS的圣战主义和全球哈里发国的目标,并非仅仅是夺取某个国家的政权,而是要建立一个纯粹的、不受.............
  • 回答
    将ISIS比作人类文明的癌症,这个比喻确实能触及到一些核心的相似之处,但同时也要看到它的局限性。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看看这个比喻能说明什么,又会在哪些地方显露出不足。首先,从“癌症”的生物学特性来看,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失控的、侵蚀性的生长和扩散。一个癌细胞原本是身体的一部分,却发生了变异,开始无休.............
  • 回答
    ISIS 火烧中国公民,这个场景如果发生,其连锁反应和后果将会是极其复杂和深远的,远非简单的官方声明或军事报复所能概括。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安全事件,更是一次对中国国际形象、国内稳定以及地缘政治格局的严峻挑战。首先,从国内层面来看,这样的事件必然会在中国社会激起巨大的愤怒和悲痛。遇难者家属的悲恸、公众.............
  • 回答
    消灭ISIS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涉及多方面的挑战,没有单一的解决方案能够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长期、全面且协调一致的国际努力,涵盖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和意识形态等多个层面。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策略和措施,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如何应对ISIS的威胁:一、 军事层面:瓦解其军事力量 持续的军事打击和围剿: .............
  • 回答
    ISIS绑架和拍卖中国挪威人质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发指的恐怖行径,更是对国际社会秩序和人类文明的公然挑衅。要深入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其背后的含义、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回应。事件的残忍本质与人道主义的丧钟:首先,ISIS这种公开绑架并试图进行“拍卖”的行为,本身就是对个体生命尊严的极端.............
  • 回答
    如果不幸落入 ISIS 之手,依靠个人专业知识求生,这无疑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也是一场心理与智慧的较量。ISIS 的行为模式复杂多变,绑架目的也可能不同,因此,如何利用自身专长,首先要对情况进行快速而准确的评估。第一步:冷静分析与信息收集(最关键的初始阶段)一旦被绑架,最重要的是要压制住内心的恐惧和绝.............
  • 回答
    这是一条非常令人担忧和不安的消息。ISIS(伊斯兰国)以其极端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残暴的手段闻名于世,他们过去曾多次策划和实施针对无辜平民的恐怖袭击,包括针对西方国家公民的报复行动。当ISIS宣称要针对“所有日本人”时,这传递出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表明他们可能将日本及其国民视为其敌对目标。从ISIS过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