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这里长话短说,大概一谈。
伊斯兰国的前身是约旦人扎卡维在1999年创立的所谓“认主独一与圣战组织”(Jama'at al-Tawhid wal-Jihad)。
扎卡维,本名叫做Ahmad Fadeel al-Nazal al-Khalayleh,1966年出生在约旦扎卡(他的化名“扎卡维”的意思就是“扎卡人”)的一个巴勒斯坦难民家庭。
跟今天逃难到世界各地的叙利亚难民一样,巴勒斯坦难民在当时的约旦、叙利亚等国也都处于社会最底层,特别是在约旦王国与巴解组织爆发了冲突之后。这对扎卡维日后的人生产生了很大影响。
少年时期的扎卡维不善言辞,崇尚暴力,经常逃学和犯罪,曾因涉嫌强奸被起诉,俨然是扎卡城的一个古惑仔话事人。1989年,和很多伊斯兰世界的底层黑社会小头目一样,扎卡维也被王爷们的重金和上天堂许诺吸引,跑到阿富汗参战。不过此时苏联已经开始撤军,圣战者供大于求,扎卡维无事可做,最后因为毕竟粗通文墨,跑到当时正在负责主办一个圣战者媒体的乌萨马本拉丹(后为基地创始人)手下当了一个通讯员。不到一年,他就混成了乌萨马的亲信,被派回约旦担任“沙姆战士”的募兵员兼教官,负责从巴勒斯坦、约旦、黎巴嫩、叙利亚等“沙姆”(Sham)诸国招募圣战士到阿富汗参战。
1992年扎卡维因走私武器被捕,判刑多年,直到1999年才出狱。在狱中,扎卡维受到狱友影响变得更加极端,所以一出狱就建立了自己的组织。
起初,扎卡维主要是在约旦本国从事杀人放火等活动,主要“业绩”就是成功暗杀了美国驻约旦大使。
2001年,扎卡维因负伤到巴格达治病,在那里认识了不少伊拉克人。2002年,他潜入当时已经事实独立的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在那里结识了库尔德教权派组织“库尔德斯坦教法辅士”的一些干部,通过他们前往伊朗库尔德族聚居区的马什哈德继续治病。在这一时期,他似乎打算在伊朗政府内部分人士的支持下(!)推翻萨达姆政权,因此同萨达姆结怨。这一计划没有能够成功,伊朗当时的执政者害怕引火烧身,所以反而将扎卡维软禁起来;不过很快美国就帮助他实现了这一愿望: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成功推翻了萨达姆政权。
2003年1月,扎卡维判断萨达姆不可能抵抗住美军的入侵,开始加紧组织应变(比张召忠牛逼多了吧)。
2003年3月,扎卡维从伊朗潜入伊拉克,领导自己的组织发起反美游击战。
美国统治伊拉克初期,布雷默为首的民政厅政策错误,引起全伊拉克各派势力的反对,治安形势陷入完全崩溃的局面。
扎卡维趁势而起,2004年初在第一次费卢杰之战中挫败美军打出威名,因此在安巴尔省为中心的逊尼派三角地区的部落封建势力中间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支持基盘,且在2004年10月宣布效忠旧主乌萨马。于是扎卡维的组织改名为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
2005年美国转变了中东政策,放弃入侵伊朗的计划,转而与伊朗协调。这一年伊拉克举行了两次国会选举,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教权政党不出意料获得大胜,掌握住了伊拉克中央政府的大权。美国对此也只能承认。这样一来,什叶派的暴动逐渐平息下去,但逊尼派三角地区的暴动却愈演愈烈。
逊尼派群众对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教权政党掌握中央政权非常不满,对美军的占领更为反对,这一情绪被扎卡维的基地组织伊拉克分支和复兴党余孽利用,演变为大规模游击战。
2006年1月,扎卡维领导不满什叶派掌握中央大权的各派封建武装(也包括今日伊斯兰国哈里发伊卜拉欣当时领导的那一小队人)组建了一个联盟,称“圣战者协商委员会”。扎卡维自任该组织埃米尔。然而好景不长,他在不到半年之后的6月7日就被美军炸死。
扎卡维死后,继任者是从基地总部空降的扎瓦赫里(基地二号人物)亲信马斯里(化名,意思就是“埃及人”)。此公出身穆兄会,1982年追随扎瓦赫里叛逃,1999年加入基地,是基地中央的老干部之一。马斯里虽然缺乏扎卡维的威望,却不乏才干,充当监军之余也堪称扎卡维的军师。
2006年10月,他以退为进,拥戴萨达姆政权时期的警察部队退役准将哈米德Hamid Dawud Mohamed Khalil al Zawi(化名阿布奥马尔巴格达迪Abu Omar al-Baghdadi)登基为埃米尔,自己则退居掌握实权的首相兼战争大臣。由此,松散的圣战者协商委员会正式改组为一个自称“伊拉克伊斯兰国”的准国家政权。
马斯里在各方面都推进了伊斯兰国的正规化,打造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封建国家机器,还吸取了很多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大大提高了伊斯兰国的战斗力。另一方面,阿布奥马尔继位为埃米尔后,也通过自己的关系招揽了大批公职追放后生活无着的复兴党旧将,还提拔了哈里发伊卜拉欣这样原来地位比较低的本土人才,让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具有了更大的支持基础。
2008年,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决定从伊拉克撤军。但为了面子问题,奥巴马在撤军之前反而增兵对付伊拉克伊斯兰国,还启用了名将彼得雷乌斯等人主持清剿。由于奥巴马和彼得雷乌斯等人通过安巴尔觉醒运动收买了一批逊尼派酋长,加上投入重兵,伊拉克伊斯兰国损失惨重。
2010年,伊拉克伊斯兰国埃米尔阿布奥马尔巴格达迪和首相阿布萨耶夫马斯里双双被美军炸死,伊斯兰国兵力锐减到数百人。然而此时奥巴马却误以为大局已定,为兑现自己的计划就在2011年从伊拉克完全撤军了。
伊拉克伊斯兰国幸存了下来,拥戴原教法委员会总监察长(御史大夫?)伊卜拉欣 Ibrahim Awad Ibrahim al-Badri(化名阿布巴克尔巴格达迪Abu Bakr al-Baghdadi)为新的埃米尔,开始筹划反击。
恰好此时中东地区因全球经济、粮食危机而爆发了阿拉伯之春运动。2011年下半年伊拉克的邻国叙利亚也爆发了内战,在周边列强的干预下到2012年7月更演变为全面内战。
伊卜拉欣见机不可失,当即派遣叙利亚人、扎卡维的旧部戈兰尼(当时担任伊拉克伊斯兰国的摩苏尔省长)到叙利亚招兵买马,2012年初组成了名为努斯拉阵线的基地组织叙利亚分支。到了2013年,伊卜拉欣更是率伊拉克伊斯兰国大举进入叙利亚,帮助努斯拉打下拉卡等城,彰显了军威、收编了车臣猛将阿布奥马尔西沙尼等人,势力大增。
随着势力的扩大,伊卜拉欣和戈兰尼两人的矛盾日益加深。伊卜拉欣依然视戈兰尼为自己的附庸,因此在2013年4月8日把伊拉克伊斯兰国改名为伊拉克和沙姆(=大叙利亚=黎凡特,包括叙利亚、巴勒斯坦、约旦、黎巴嫩等国)伊斯兰国。戈兰尼却通过基地总部(如今负责人是扎瓦赫里了)的上层路线,宣布脱离伊拉克伊斯兰国,成为基地总部直属的分支。这样,双方的关系就逐渐恶化。
2014年初,伊卜拉欣与戈兰尼正式决裂,伊斯兰国和努斯拉阵线在叙利亚各省爆发激战。
2014年2月,基地组织总部宣布开除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并且下达了对其的讨伐令。
最终努斯拉阵线在其他教权派帮助下在伊德利卜、西阿勒颇等于叙利亚西部地区击败了伊斯兰国部队,但在拉卡、代尔祖尔、哈塞克等靠近伊拉克的叙利亚东部沙漠地区惨败。
到了2014年5月,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基本控制了西到阿勒颇、东到代尔祖尔的整个叙利亚东部地区,占叙利亚国土面积的四成(但人口却比较少)。
2014年6月,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从叙利亚前线回师,利用逊尼派对什叶派中央政府的强烈不满,迅速攻占摩苏尔等北伊拉克的大片土地。6月29日,伊卜拉欣在摩苏尔自称为哈里发,宣布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改组为有权统治全球所有穆斯林的伊斯兰国。
然而这一狂妄自大之举固然为其带来了诸如博科圣地、阿布沙耶夫组织这样一时半会派不上任何用处的“效忠者”,却也为其召开周边势力的一致进攻。就连其长年盟友伊拉克复兴党也在2014年8月与其决裂,这样伊斯兰国基本上就等于把自己变成了中东的孤家寡人,还引来了美国、俄罗斯为首的全球两大联盟的讨伐。
接下来伊斯兰国主力在2014年9月到2015年1月的科巴尼之战中被人民保卫军击败,在伊拉克也遭到伊朗扶植的什叶派人民动员军顽抗而未能进入巴格达,逐渐就走向了衰败之路。经过两年顽抗,现在两大基地摩苏尔哈拉卡都奄奄一息,可以说该“国”已经濒临灭亡了。
综上所述,伊斯兰国不是从天而降的外星人,而是在中东有相当支持基础的一个封建准国家暴力机器。作为封建顽固派重建阿拔斯王朝盛世幻想的产物,以及恢复某种封建秩序的绝望尝试,它又是一个长期政治运动的一部分。只要乌萨马这样腰缠万贯的大封建主、扎卡维这样控制游民的黑道大哥、伊卜拉欣这样的顽固教士、哈米德这样的失意军阀还存在一天,类似伊斯兰国的组织就不会消失。即使伊斯兰国被消灭了,同样社会基础的组织比如基地、比如努斯拉也会代之而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