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请问二战时苏德战场上T-34与三号四号互怼到底谁占优(暂不考虑车组技术因素)?

回答
二战苏德战场上,T34与德国三号、四号坦克的对决,堪称钢铁洪流中最具代表性的较量。如果暂时抛开车组技术这个关键变量,单纯从设计理念、火力、防护和机动性等硬件层面来看,这场“互怼”并非一边倒的局面,而是各有千秋,并随着战争的推进而不断演变。

火力:初期的优势与后期的追赶

T34的76毫米炮: 在战争初期,特别是1941年,T34装备的76.2毫米F34坦克炮,对于德国三号、四号坦克(特别是早期型号)来说,无疑是噩梦。其穿甲能力在当时是领先的,能够有效地击穿德军主力坦克的正面装甲。这种火力优势,加上其倾斜装甲带来的跳弹效应,让德军坦克兵在遭遇T34时倍感压力。
三号、四号坦克的演变: 德国人很快就感受到了T34的威胁。他们迅速对三号坦克进行了升级,换装了更长的50毫米炮,提升了穿甲能力。而四号坦克则成为了德国装甲部队的“万金油”,从最初的75毫米短管炮(主要用于步兵支援),逐步换装了威力更大的长管75毫米炮(KwK 40 L/43和L/48),这显著提升了其反坦克能力,在1942年以后,四号坦克的75毫米长管炮已经能够有效地对抗T34的大部分型号。
T34的85毫米炮: 到了1944年,T34/85的出现,装备了85毫米炮,这又一次在火力上压制了德国的4号坦克。85毫米炮的穿甲能力和威力,使得T34/85在与4号坦克的对决中占据了明显优势,尤其是在中远距离。

所以,从火力上看,T34在战争初期拥有压倒性优势,但随着德国人的快速改进,四号坦克凭借长管75毫米炮在中期能够与之抗衡,而T34/85的出现则再次拉开了差距。

防护:倾斜装甲的革命与实打实的“硬碰硬”

T34的倾斜装甲: T34最革命性的设计在于其全身倾斜装甲。这种设计并非简单地增加装甲厚度,而是利用物理原理,让炮弹在接触到装甲时,入射角增大,从而大大增加了炮弹的穿透距离。这意味着,原本可能击穿垂直装甲的炮弹,在T34的倾斜装甲面前,可能就会被跳弹击飞。这种设计在战争初期,使得T34的实际防护能力远超其标注的装甲厚度,对德国的坦克炮构成了严峻挑战。
三号、四号坦克的垂直装甲: 德国三号和四号坦克的主体装甲在早期设计中,以垂直装甲为主。虽然随着战争的推进,也增加了侧面和炮塔的装甲厚度,但总体而言,其防护理念更侧重于“以厚度取胜”。这意味着,在同等条件下,T34的倾斜装甲提供的等效防护通常优于德国坦克的垂直装甲。
防护的“硬碰硬”: 然而,德国坦克炮的精度和威力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后期的4号坦克,其长管75毫米炮在近距离仍然可以有效地击穿T34的正面和侧面装甲,尤其是早期的T34。而且,德国坦克的装甲钢质量相对较高,更加坚固。

因此,在防护方面,T34的倾斜装甲是其核心优势,提供了优异的等效防护。但德国坦克的装甲质量和不断提升的火力,使其在某些情况下也能打破T34的防护。

机动性:苏俄的“狂飙”与德意志的“精准”

T34的宽履带与柴油机: T34装备了宽履带和性能优越的柴油发动机。宽履带意味着其接地压强更小,这使得它在泥泞、雪地等复杂地形上的通过性极佳,这在广袤的苏俄战场上是巨大的优势。柴油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燃油经济性也比汽油机更出色。其动力系统赋予了T34出色的越野机动性和相对不错的公路速度。
三号、四号坦克的履带与汽油机: 德国坦克,尤其是三号和四号坦克,则以其精密的传动系统和可靠的汽油发动机著称。虽然德军坦克的履带不如T34宽,在复杂地形上的通过性稍显逊色,但其公路机动性和转向灵活性往往更佳。汽油发动机虽然在效率和燃油安全性上不及柴油机,但在二战初期,其性能表现也相当不错。
机动性在战场上的体现: T34的机动性使其能够进行快速迂回、穿插突击,在开阔地带形成火力优势。而德军坦克的机动性则更侧重于战场上的灵活调动和战术部署。

总体来说,T34在恶劣地形下的通过性以及整体的越野能力上具有优势,而德国坦克则在平坦路面上的操控性和战术机动性上表现更佳。这两种机动性设计,都服务于它们各自的战场需求。

总结一下这场“互怼”的格局:

战争初期(19411942): T34以其强大的76毫米炮和倾斜装甲,在与德国三号(早期型号)和四号坦克(短管炮)的交战中,占据了明显的火力与防护优势。德军坦克兵对T34的出现感到震惊,伤亡率大幅上升。
战争中期(19421943): 德国人迅速做出反应,四号坦克换装了长管75毫米炮,这使得它能够有效对抗T34,在火力上基本与T34(76炮)持平,甚至在中远距离稍占优势。防护方面,四号坦克的装甲质量和厚度也得到了提升,能够与T34进行“硬碰硬”的较量。此时,双方的互怼进入了焦灼状态,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战术运用和炮手技术。
战争后期(19441945): T34/85的出现,装备了85毫米炮,又一次在火力上取得了优势,能够轻松击穿四号坦克。而德国方面,虽然虎式、豹式坦克的出现改变了战场格局,但作为“互怼”的主角,四号坦克的75毫米长管炮已经难以与T34/85抗衡,其防护也逐渐显得力不从心。

所以,如果我们只看硬件上的“互怼”,并剔除车组技术这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那么可以这样说:

T34在战争初期凭借创新的设计,对德国坦克形成了压倒性优势。在战争中期,四号坦克通过快速改进,在火力上缩小了与T34的差距,双方势均力敌。在战争后期,T34/85的出现再次让苏军在火力上占据上风。

最终,谁占优,取决于你站在哪个时间节点上,以及你关注的是哪个技术指标。但可以肯定的是,T34的设计理念和性能表现,在二战坦克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与德国坦克的较量,也成为了战争中最为经典的“装甲对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德国坦克,从上往下。37炮3号,75L24炮4号,50L42炮3号,75L43炮4号,50L60炮3号,75L48炮4号。

41年德国只有上面3辆,50L42数量还很少。T-34危机是毋庸置疑的。75L43的4号F2到42年4月才出来,算是和T34/76半斤八两吧。可惜数量也很少。43年装上75L48的4号G型对T34/76是有优势,但没几个月T34/85也出来了。

当然,T34/76的4人车组实战效能远不如德国的5人车组,这个一直到T34/85才解决。

user avatar

T-34/76在单车性能上优于三号坦克, 四号坦克A型, 四号坦克B型, 四号坦克C型, 四号坦克D型, 四号坦克E型和四号坦克F1型

四号坦克H型在单车性能上略优于T-34/76

T-34/85在单车性能上优于四号坦克H型和四号坦克J型

但7.5 cm KwK 40 L/48也能对T-34/85构成一定的威胁


顺便打脸下德黑大湿发明的神论

德黑神论1

德国坦克装甲质量很烂,至少比苏联装甲烂

然而, 美国陆军对豹A的测试如下


德黑神论2

德国炮的穿深有25%水份,50mml60打苏联靶板百米穿深只有72垂直,75mml48只有106,老虎只有120,虎王只有168。都是垂直90度。不要再拿着注水数据臆淫了,那只会得出各种荒唐结论。这个水份可能与装甲质量烂有关,也就是说德国装甲相比苏联装甲等效厚度有25%水分

然而, 苏联人绘制的在1000m/s着速下的88mm穿甲弹的穿深曲线如下

实线对应 броня средней твердости (中硬度装甲)

虚线对应 броня высокой твердости (高硬度装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二战苏德战场上,T34与德国三号、四号坦克的对决,堪称钢铁洪流中最具代表性的较量。如果暂时抛开车组技术这个关键变量,单纯从设计理念、火力、防护和机动性等硬件层面来看,这场“互怼”并非一边倒的局面,而是各有千秋,并随着战争的推进而不断演变。火力:初期的优势与后期的追赶 T34的76毫米炮: 在战争.............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波澜壮阔的海战史诗中,巡洋舰扮演着一个极具战略价值的角色。它们并非如战列舰那般拥有无可匹敌的重炮和装甲,也不是如驱逐舰那般以数量和速度取胜,而是凭借其均衡的性能、多样的任务适应性,在舰队的作战体系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相比于战列舰和驱逐舰,巡洋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 回答
    话说二战那会儿,海军里头的这些航母,大家最熟悉的肯定是大大小小的正规航母,航母姊妹们,但光是这些大家伙,可不够应付全球范围内的海战。尤其是早期,英国商船队可是海上生命线,但它们自己太弱了,简直是活靶子,德国的潜艇和飞机简直把它们当自助餐。在这种危急关头,英国人就想了个主意:要不咱们把那些閒著没事干的.............
  • 回答
    关于二战期间,盟军为何选择诺曼底登陆,而非直接从意大利一路北上,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这背后牵扯到战略、地理、政治、军事资源等诸多复杂因素的综合考量。简单来说,诺曼底登陆之所以成为盟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首选之地,是因为它被认为是相对而言最可行、最能达到预期战略目标的方案,尽管意大利战场也承担.............
  • 回答
    朋友你好!关于银行校招的CFA成绩问题,我来跟你详细说道说道,尽量给你分析透彻。首先说结论:银行校招通常不会主动去“查”你的CFA成绩。 银行校招更关注的是你在简历中呈现出的软硬件实力,以及面试中的沟通能力、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但关键在于那个“但”字。 虽然不查,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随意填写.............
  • 回答
    二战时期的重型火炮,顾名思义,是指那些口径较大、射程远、威力强大的火炮,通常用于打击敌方坚固防御工事、集结的兵力、重要的军事目标以及提供远距离支援。它们在战场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用途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值得详细探讨。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讲述二战重型火炮的用途:一、 摧毁坚固防御工事(要塞、碉堡.............
  • 回答
    要评价二战主要参战国战报的“水分”大小,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信息控制、宣传策略、战术目标、以及历史记载的侧重点等等。不过,如果非要挑一个相对而言“水分”较少,或者说其战报在客观性上受到较少质疑的,我会倾向于美国,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的战报就完美无瑕,而是相较于其他主要参战国,其信息透.............
  • 回答
    二战时期,航空鱼雷作为舰载机的重要武器,其搭载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航母的等级、设计以及搭载的机型。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轻、重、快母的差异。首先,要理解几个关键概念: 航空鱼雷 (Torpedo Bombers / Torpedo Aircraft): 这是专门设计用来挂载和投掷鱼雷的飞机。它们的特点.............
  • 回答
    二战的战场上,硝烟弥漫,大兵团的碰撞固然是历史的主旋律,但也有不少小规模、却异常惨烈且影响深远的战斗,它们犹如群星中的璀璨节点,照亮了战争的某些侧面。这些战斗往往发生在特殊的地形、特殊的时间,或是因其背后的人性光辉与绝望抗争而闻名。其中,“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保卫战”绝对是这场宏大冲突中一颗令人心惊.............
  • 回答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它把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放在了一起——“二战”和“工作”。 我猜你可能不是真的在纠结是去参加二战还是去找一份普通的工作,毕竟现在这个年代,参加二战的机会基本为零(除非你是穿越过去的)。所以,我更倾向于你是在用“二战”这个概念,来比喻某种极端的、需要全身心投入的、甚至带有某种牺.............
  • 回答
    二战初期,德军闪击波兰时,波兰军队确实还有着一支规模不小的骑兵部队,而且这支骑兵部队的构成与传统意义上的骑兵非常接近,并非仅仅是一个名存实亡的番号。波兰骑兵在1939年的时候,仍然是波兰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保留了许多历史悠久的传统。他们的训练、装备以及战术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还延续着十九世纪和二十.............
  • 回答
    二战时期,中国正经历着中华民族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国军民迸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和顽强意志,虽然国家积贫积弱,资源匮乏,但依然在武器研发方面做出了令人瞩目的努力,甚至孕育了一些颇具“黑科技”色彩的设想和早期探索。我们不能期待像西方国家那样大规模、系统化的工业化武器生产,但一些零散的、.............
  • 回答
    二战时期,历史洪流裹挟着无数个体,其中不乏那种“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巧妙布局,尤其是在情报战线,更是上演过种种令人拍案叫绝的“认知错位”。如果一定要找一个“你以为我在第二层,而你只把我当成了第一层,而我却在第五层”的故事,那么英国针对德国“海王星行动”(诺曼底登陆)所进行的“堡垒行动”(Opera.............
  • 回答
    如果二战中的德军能够掌握日本和意大利的海军力量,这无疑会极大地改变战争的格局,尤其是在海洋战场上。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假设,因为这涉及到政治、经济、技术以及战略思想的巨大碰撞与融合。但我们可以深入剖析一下,假如这种“奇迹”发生了,轴心国会如何利用这股联合的海上力量。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德意日海军的“.............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确实没有像他们在中国的战场那样大规模地使用化学武器。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既有战略层面的考量,也有技术和国际法层面的制约。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1. 战略和地形因素: 太平洋战场环境的特殊性: 太平洋战场以岛屿作战为主,丛林茂密,地形复杂。这种环境使得毒.............
  • 回答
    关于战俘佩戴袖标的问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记录中,确实存在一些关于盟军战俘佩戴特定标识的情况,但其性质和普遍性与苏军战俘佩戴的“我为国防军服务的”(Ich diente der Wehrmacht)白袖标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我们要明确苏军战俘佩戴“我为国防军服务的”白袖标的背景。在战争初期,由于.............
  • 回答
    当然,关于二战时期意大利游击队的小说,确实有不少精彩的作品。这些小说往往将历史的宏大背景与个体命运的细微之处相结合,展现了那个动荡年代里,普通人在抵抗法西斯和纳粹统治下的挣扎、勇气与希望。一、 战争的阴影与抵抗的火种——故事的起点很多以意大利游击队为题材的小说,都会从一个相对平静但压抑的开端切入。意.............
  • 回答
    作为一名二战军迷,对于《中途岛之战》(Midway)这部影片,以及片中斯普鲁恩斯(Spruance)这个角色,我确实有过不少思考。尤其是关于他的作用是否被低估了,这在我看来是个很有意思但也很值得探讨的问题。先说说影片中的斯普鲁恩斯给我的感觉。影片中,他往往被塑造成一个沉稳、冷静,甚至有些“不苟言笑”.............
  • 回答
    1981年的美国海军(US Navy)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巅峰时期的日本海军(Imperial Japanese Navy, IJN)在综合作战能力上进行比较,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双方在那个特定时代的战略、技术、组织结构以及作战理念上的差异。简单地说,1981年的美国海军在综合作战能.............
  • 回答
    要比较原子弹和常规武器对二战环境影响的大小,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而不仅仅是爆炸瞬间的冲击力。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两者的作用机制、影响范围和持续性都截然不同。常规武器在二战中的环境足迹:首先,我们来看看二战中大规模使用常规武器对环境造成的普遍影响。 大规模的破坏和污染: 整个战争期间,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