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这事知乎说过很多次,只说国产动画,咱们理性点看一下这个问题。
1.很多人说的《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时代辉煌,现在不行了,失去了匠心。这个说法可能是不假,但是不要忽略一点,这些是当时计划经济时代下的产物,90年代后开始走向市场经济,自负盈亏之后,上美或者说整个国产动画也逐步衰落了。
换句话说,国产动画在部分人心中最光辉的时刻,除了匠心,很大程度上也是时代的产物,需要那个时候时代背景作为支撑。
举个例子,很多人奉为经典的1999年《宝莲灯》,当时票房达到不可思议的2500万,全年第三。但是面对1200万的成本,这片还是赔本了,商业上并不成功。2007年,耗费4年投资1500万的《勇士》仅获票房960万,赔了一千万以上。上美也逐步淡出大家视线。
不到两年,喜羊羊第一部剧场版牛气冲天,反而仅以600万成本获得8000万票房,创国产历史最高,开启了之后动画电影的一个热潮。可以说是观众自己宣告了上美时代的结束。
2.然后就是电视动画,我小时候确实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之后逐步衰落原因不一而足。本身水平下降,人才不足,审核,各地补贴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等等。国产动画制作时长屡创新高后,本身也逐步成为一潭死水。
3.很多人说现在的动画不如以前葫芦娃和虹猫蓝兔好看,我大胆的揣测一下,所谓的“现在的动画”是现在的网络动画+动画电影。
但是葫芦娃到虹猫蓝兔相隔20年,而现在网络动画也就是近十年的产物,而电影里,剧场版第一个爆款是09年的喜羊羊牛气冲天,动画电影是15年的大圣归来,都很年轻。
2010年以后视频网站的崛起,带动了国产动画向一条新路迈进。网络动画开始了,国产动画才迎接了另一个高峰。《2012年中国动漫白皮书》显示,2012年全国动画产量首次出现了下降,而互联网新媒体动画却出现了强劲增长。在之前《泡芙小姐》《我叫MT》等网络动漫获得成功之后,2012年《十万个冷笑话》又获得巨大成功,这种一集几分钟的系列片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发展几年后,才从几分钟变成十几二十分钟一集,目前这么多问题,也是因为刚起步的结果。同时人才断层严重,老一辈动画人流到这些网络动画公司里并不多,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很多地方甚至于白手起家。
所以目前来看,国产网络动画到现在也是起步阶段,需要最多的是时间。至少在近十年网络动画和电影来看,水平越来越进步是事实。也希望大家面对这个年轻的产物,能多一点鼓励的态度。毕竟国产动画衰退二十多年前就开始了,这个锅也不应该网络动画来背。
从投资额来看,这几年越来越不行了。
从2013年起,资本大量涌入动画行业,促成了动画产业的迅速繁荣,也因此「国漫崛起」的呼声开始日趋高涨。
2017年的投资额达到了历年巅峰。
不过随着2018年政策的急剧变化,大量资本外逃,整个动画产业遭受重击。
目前投资额仅为2017年的39%,而随着近年来经济疲软、市场达到上限、政策的不确定性,投资额还会继续降低。
资本涌入的几年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行业规范和产业链,虽然偶有精品,但却并未促成动画产业的整体向上发展。
随着动画市场从蓝海变成红海,资本撤离后动画的发展前景只会更难。
而漫画在历次政策扫荡后,各平台上的幸存者寥寥无几,愈发接近死亡。
许多人高呼「国漫崛起」,但在中国动画的制作人员表上却是青瓦台团队:
当然,从理论上说只要动画出品公司是中国企业,那它就算是中国动画。
就像全归化阵容的国足,即便全是非洲裔球员,他们理论上也是中国队。
许多行业的公司都抓住了上升期,成功让自己成为本行业内的世界一流,其中不乏耳熟能详的诸多「民族之光」。
但很遗憾,动画并没有抓住机会。
而经济突飞猛进、市场尚在蓝海的阶段没有实现自身的本质飞跃,那么到经济不断下行、投资日益减少的时候....
难道同样一批人就能实现逆风翻盘吗?
实话总是很难听,中国该领域已经错失了最佳机会,很难有质的突破了。
上面那部全韩班的动画,2020年出品。
前期烧干了那么多投资,却没能建立本国的量产能力,需要大量依赖外国成熟的产业链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
现在投资退潮了,动画行业的同一批人在更少的投资、更严格的监管下....
「国漫崛起」喊了20年,最终失败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