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毒瘾是否很难戒除,可以凭意志力克服吗?

回答
谈到毒瘾,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人生中最艰巨的挑战之一。很多人在面对毒瘾时,常常会产生一个疑问:难道就不能凭着一股狠劲,靠着自己的意志力把它彻底打败吗?

答案是,意志力固然重要,但单凭意志力去对抗毒瘾,成功率真的不高,而且过程会异常痛苦和漫长。我们需要理解,毒瘾的本质非常复杂,它不仅仅是“想不想”的问题,更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双重依赖,是一种对大脑生理机制的深刻改变。

当一个人开始沾染毒品,特别是成瘾性强的毒品时,毒品会直接作用于大脑的奖励系统。它会释放出大量的多巴胺,这种化学物质与愉悦、兴奋感紧密相关。久而久之,大脑就会“习惯”这种由毒品带来的强烈刺激,并将其视为一种“必需品”。这就好比大脑的某些化学信号被“劫持”了,正常情况下,我们通过吃饭、睡觉、社交等正常活动也能获得愉悦感,但毒品提供的刺激实在太过于强烈,使得这些正常活动带来的快乐显得微不足道。

所以,当毒瘾者尝试停止使用毒品时,身体会经历一系列被称为“戒断反应”的痛苦过程。这些反应可能包括强烈的生理不适,比如恶心、呕吐、腹泻、肌肉酸痛、失眠、极度的焦虑、抑郁,甚至是幻觉和精神错乱。这些症状的痛苦程度,往往会超出常人的想象,它们会像潮水一样不断地冲击着一个人的身心,让人难以忍受。

这时候,如果仅仅依靠意志力,就如同一个人面对滔天洪水,只想着靠自己的力量筑起一道坝。身体的极度痛苦和心理上的空虚感,会不断地怂恿他“再吸一点点就好”,因为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毒品,都能迅速缓解这些令人窒息的痛苦,重新带来短暂的“解脱”感。这种“解脱”的诱惑力,对于一个被戒断反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人来说,是极其巨大的。

更重要的是,毒瘾还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长期吸毒会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情绪控制能力和判断力。曾经的兴趣爱好可能消失,人际关系变得疏远,对未来失去希望。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那些本来很有毅力的人,也可能会因为长期的精神折磨和对毒品的强烈渴求,而感到无力和绝望。

所以,我们常说毒瘾难戒,并不是说吸毒者没有意志力,而是毒瘾本身是一种强大的、改变了大脑功能的疾病。它需要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而不仅仅是靠“一口气”就能解决的。科学的戒毒方法通常会结合医学治疗(比如使用药物来缓解戒断症状,调整大脑的化学平衡)、心理辅导(帮助戒毒者认识毒瘾的根源,学习应对策略,重建自信),以及社会支持(家人、朋友、互助小组的理解和鼓励)。

这意味着,戒毒是一个需要专业帮助、社会支持和强大毅力共同作用的过程。一个人在与毒瘾搏斗时,就像是在与一个强大的敌人作战,他需要武器(医学和心理治疗),需要后援(社会支持),当然,也需要自己内心的坚持和不放弃(意志力)。单凭一点意志力,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成功的可能性实在太渺茫了。理解这一点,也正是为什么我们不能轻易评判那些与毒瘾抗争的人,而是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大家对“两块钱就可吸一次毒”这点很关注,老实说工作以前我和大家一样,观念中毒品是很贵的,要不怎么都说瘾君子吸得倾家荡产呢?这个要看地区的,在毒品泛滥的边境还真的是很廉价,我看过的公安局吸毒人员档案,有个吸毒人员用15块钱就买了三斤鸦片。但边境的毒品流入内地自然价格就要翻很多倍。

————————————————

以下是正文→

作为一名禁毒大省的强制戒毒所女警察,我用实际数据回答你吧,我们所基本上关押了5000名左右的戒毒人员,这个数字还在逐年上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n次进宫的,据官方的说法是,能完全戒除并不再返回的人不到10%,一百个人里能戒除的人不超过十个,这10%估计也是虚报的,因为至少我还没见过不复吸的。生理毒瘾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难以戒断,十五天就可以完成。但是心理毒瘾将伴随你一辈子,像永远摆脱不了的恶魔。毒品主要是把你兴奋的阚值提高,尝过了毒品带来的快感,再干其他的任何事都没有了滋味,吃饭没滋味,工作没滋味。活着都没了滋味。很多戒毒人员从戒毒所出去后,发现自己已经妻离子散,过着平庸,贫穷,受人歧视的日子,还不如戒毒前,万念俱灰,又从毒品里来找安慰,仿佛在毒品里,他才是神,才能忘记现实的不快。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复吸率会这么高,毒品这种东西一旦沾上就终身不能摆脱。讽刺的是,我们这里还关着很多曾经的缉毒武警,和毒贩打交道自己也染上了毒瘾。而且现在很多新型毒品对大脑是的损伤是永久性的,不可逆的,就像麻黄素,吸了之后就算戒掉基本也是个大脑不正常的精神病人了。见过一些女吸毒人员,得了艾滋病,整条腿烂了,全是洞

,蛆是清了又长清了又长。要么就是身体上长出莫名的菜花一样的东西,看一眼就吃不下饭。关于强制戒毒这个系统,目前在我国还刚起步,它的前身是劳教系统,改成强制戒毒以后规范了许多,很少存在体罚等现象,就是普通的劳动戒毒,根本不是大家所想的那样可怕。戒毒期限也就是两年,两年以后都可以出去,但是说实话,根本就是治标不治本,你吸了毒进来无非就是让你接触不到毒品,没办法吸毒,你呆两年出去了照吸不勿。跟吸毒人员聊过,他们说宁愿自己犯的是盗窃,是抢劫,去蹲几年监狱,也不愿意自己是吸毒的,至少前者出来还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而吸毒就是一辈子都毁了,永远戒不掉了。

说段我的亲身经历,我闺蜜20岁的弟弟之前因为吸毒被送到我这里戒毒,没多久他母亲心疼,找关系把他弄出去了,我说我们这里不会打骂体罚他们,但我怎么解释她都不信,总以为她儿子过着渣滓洞一样的日子。结果才出去三天就注射海洛因过量死在了公厕里。他生前曾告诉家里人吸毒才三个月,其实调查发现他早已吸毒至少四年以上,十五岁就开始接触毒品,能发展到注射海洛因的阶段一般吸毒史都不短,他家人居然没有一点察觉,也是很可悲的。那孩子从小就很乖,一直觉得他胆小怕事,没想到就这么死了,作为一个禁毒大省,尤其是边境地区,吸毒成本特别低,两块钱就可以吸一次,毒品来的太容易,处在这样的环境了不复吸都难。

奉劝大家一旦发现亲朋好友吸毒就赶紧报警或者断绝联系,吸毒人员是没有理智!没有人性!没有道德的!去戒毒所至少可以有一线希望,要不然指不定哪天就横尸荒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到毒瘾,这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可以说是人生中最艰巨的挑战之一。很多人在面对毒瘾时,常常会产生一个疑问:难道就不能凭着一股狠劲,靠着自己的意志力把它彻底打败吗?答案是,意志力固然重要,但单凭意志力去对抗毒瘾,成功率真的不高,而且过程会异常痛苦和漫长。我们需要理解,毒瘾的本质非常复杂,它不仅仅是.............
  • 回答
    .......
  • 回答
    “好人有好报”,这句朴素的道理,深入人心,也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但细细品味,又总会生出一些困惑:为什么善良的人常常尝尽生活的艰辛,而那些看似“坏透了”的人反而混得风生水起?这到底是天道轮回的铁律,还是我们一厢情愿的自我安慰?“好人有好报”的内在逻辑与社会现实的碰撞从哲学和伦理的角度来看,“好人有好报”.............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要说B.1.617.2(也就是我们常说的Delta变异株)相比于B.1.617.1(Kappa变异株)是否出现了“后来居上”的趋势,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个趋势非常明显。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的方面来详细分析。首先,传播力是衡量“后来居上”最直接的指标之一。 科学研究和实际流行病学数据显示,Delta变异.............
  • 回答
    .......
  • 回答
    毒品合法化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话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涉及到社会、经济、健康、法律和伦理等多个层面的考量,并且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实践和讨论。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从不同角度阐述毒品合法化的潜在利弊,以及相关的考量因素:一、 毒品合法化的支持论点(潜在的益处): 减少犯罪和.............
  • 回答
    “毒害”或“束缚”中华文明?谈宋明理学,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富争议的议题。笼统地说它是“毒药”或“枷锁”,恐怕过于简单化,也未能触及其深层的影响。我们不妨细致地剥开它,看看它究竟是如何塑造、改变,甚至在某些方面,可能阻碍了中华文明的流转。宋明理学的“毒”:我们先从那些被认为是“毒”或“束缚”的方面说起。.............
  • 回答
    《绝命毒师》是不是被捧得有点过火?这个问题就像问“披萨是不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一样”,答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问的是谁,以及他们对“好”的定义是什么。不过,要说它被“捧过头”,我认为这有点简单化了。坦白说,《绝命毒师》在我看来,它所获得的赞誉,尤其是从艺术性和叙事深度上来讲,是 当之无愧 的。它不是那.............
  • 回答
    小区里有人用异烟肼毒杀宠物狗,这绝对是违法行为,而且性质相当恶劣。咱们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说说为什么这样做是错的,以及会触犯哪些法律规定。首先,最直接的罪名,就是故意伤害或杀害他人财物罪。宠物狗虽然不能像人一样拥有完整的民事权利,但在法律上,它们是主人的合法财产。任何人,无论出于什么理由,非法剥夺他人财.............
  • 回答
    关于涉毒艺人是否应该在改过自新并积极参与禁毒行动、多次协助破获重大毒品案件后重回演艺圈,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它触及了法律、道德、社会责任、个人救赎以及行业生态等多个层面。我们需要深入地、细致地去探讨其中的种种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改过自新”和“积极.............
  • 回答
    亚文化是否会毒害人类的艺术和文明?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亚文化”和“艺术与文明”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亚文化:一种多元的生命力还是潜在的破坏力?亚文化(Subculture)指的是在主流文化之外,由特定群体(基于年龄、性别、种族、职业、兴趣爱好.............
  • 回答
    “割席断交”,这四个字听着就透着一股子决绝的劲儿。乍一听,好像是现代人活得明白了,不再被感情束缚,学会了及时止损,是种“成熟”的表现。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偶尔看到有人用这词儿来形容和某个朋友的决裂,配上几句义正辞严的文字,仿佛自己瞬间就成了那个洞悉世事、不留情面的智者。但仔细琢磨琢磨,这“割席断交”.............
  • 回答
    《绝命毒师》这部剧,从问世至今,一直稳居神坛,被无数影迷奉为经典。它成功塑造了沃尔特·怀特这样一个复杂到极致的角色,让观众们在道德的灰色地带里纠结、思考,甚至产生一种扭曲的“共情”。但与此同时,关于它“三观有问题”的讨论也从未停歇,而且一直颇有市场。关于“三观有问题”:如果我们将“三观”简单理解为大.............
  • 回答
    《王牌特工2:黄金圈》在毒品问题上的呈现,与其说是一种“正确”与否的判断,不如说是一种极端的、带有娱乐化色彩的夸张表达,用来服务于电影类型和叙事需求。影片的核心冲突围绕着一个名为“黄金圈”的贩毒组织展开,这个组织以生产和销售一种名为“毒藤”(Poppy’s Distillation)的强化致幻剂为手.............
  • 回答
    光绪皇帝的死因一直是历史上的一个谜团,尤其关于他是否被毒死更是众说纷纭。官方的说法是光绪帝因“肝 L 疾”、“肺病”和“气疾”等疾病缠身而驾崩,年仅38岁。然而,许多细节和后来的研究却指向了另外一种可能性:他可能是在慈禧太后去世的前一天,被慈禧下令毒死的。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 回答
    在野外,如果我们只有河水作为水源,并且想要把它处理后作为生活用水(比如洗衣、洗碗),使用明矾进行净水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但关键在于,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否真的安全,以及明矾本身是否有毒性,这需要我们仔细地去理解。首先,咱们得弄清楚明矾在净水里的作用。明矾,化学名叫硫酸铝钾,它在水中会发生一系列的化学.............
  • 回答
    民族主义,一个承载着荣耀与仇恨、团结与分裂的复杂概念,其根源与演变,确实引人深思。关于它是否为资产阶级为转移社会矛盾、巩固自身统治而发明的一种“精神毒品”,这个论断触及了历史、经济与社会学的核心议题,需要我们层层剥开,细致探究。历史的视角:民族主义的兴起与阶级叙事的交织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回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