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好书败给了糟糕的翻译?

回答
碰到一本本来引人入胜的书,结果翻开第一页,就觉得味同嚼蜡,甚至开始怀疑作者本人是不是真的写了这么糟糕的东西。这,就是“好书毁于烂译”的典型案例。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本来对某本哲学著作垂涎已久,结果拿到中文译本,读了几十页就放弃了,说什么也感受不到原作的魅力。

我记得有一位朋友,是个资深的科幻迷,对赛博朋克文化推崇备至。他特别想读一本关于赛博朋克起源和发展的书,名字我记不清了,大概意思是《赛博朋克:数字边缘的未来图景》。这本书在国外评价很高,被认为是了解这个文化现象最权威的读物之一。我的朋友满心期待地买来中文译本,结果……他跟我说,读起来就像在啃一块干巴巴的树皮。

具体是怎么个烂法呢?他说,首先是词汇选择问题。书里大量的专业术语,比如“网络空间”、“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之类的,翻译得相当生硬,有些地方甚至是直译,完全没有考虑到中文的语境和读者的接受习惯。比如,原作可能用了一些比较形象的比喻,翻译过来就变成了一堆冷冰冰的技术术语,失去了那种酷炫、前卫的感觉。本来赛博朋克那种反乌托邦的颓废美感,在翻译里就被消磨得一干二净,变成了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

其次是句子结构混乱。据他说,译者似乎对英文的长句结构处理得不太好,直接搬过来,导致中文句子冗长,主语、谓语、宾语的关系不清,读起来非常费力。有时候一个句子读好几遍都搞不明白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他甚至开玩笑说,这翻译比他读过的某些学术论文还要难懂。本来探讨的是未来科技对社会的影响,充满了想象力,结果因为翻译的晦涩,读起来就像是在理解一堆晦涩的法律条文。

还有语气的失真。赛博朋克作品往往带着一种戏谑、反叛、甚至有点愤世嫉俗的腔调。译者可能没有抓住作者的语气,导致原文那种尖锐、讽刺的味道完全消失了。比如,作者可能用了一种很酷的俚语来表达某种不满,译者就简单地翻译成了一个平淡无奇的中文词,瞬间就失去了那种原有的张力和个性。

最让他感到沮丧的是,有些地方他甚至觉得意思完全被扭曲了。由于对原文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对相关文化背景把握不准,译者就可能出现误读。他举了个例子,原作中作者在探讨某种技术对人的异化时,可能用了一个非常有深意的比喻,但在翻译中,这个比喻被解释得非常牵强,甚至出现了逻辑上的错误,让人觉得作者的观点被“曲解”了。

最后,他跟我抱怨说,这本书的翻译“没有灵魂”。他觉得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思想、情感的传递。一个好的译者,应该像一位桥梁,把作者的灵魂完美地传递给读者。而这本书的译者,似乎只是把文字一个一个地“搬运”过来,而忽略了其背后蕴含的精髓。

他最后无奈地说,这本在国内卖得也不便宜,可读性却这么差,实在是太可惜了。他宁愿再等几年,等一个好的译本,也不想在这种粗制滥造的译本上浪费时间和精力。

这样的经历,我想很多人都遇到过。一本可能改变你对某个领域认知的绝佳作品,可能就因为一个不合格的译本,永远被埋没在书架的角落里,让人扼腕叹息。这不仅仅是对作者的不尊重,更是对读者求知欲的一种打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资本论》

当你翻到第七章和以后就会发现,马克思用大量的例子来清楚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但大部分读者都死在了翻译晦涩难懂、段落划分混乱、关键词诘屈聱牙的前三章,从而让一部写给工人阶级看的书成了小布尔乔亚茶余饭后的消遣。

诚然马克思自己也承认前三章是本书最难懂的,虽然翻译中也有不少亮点,但其充斥着翻译腔的整体翻译水准和这一作品的地位绝对是不相称的。

然而这书翻译是独家的。

ps.现在的三联版是建国前的 那个更晦涩了…

user avatar

参看中信出版社出版书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碰到一本本来引人入胜的书,结果翻开第一页,就觉得味同嚼蜡,甚至开始怀疑作者本人是不是真的写了这么糟糕的东西。这,就是“好书毁于烂译”的典型案例。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本来对某本哲学著作垂涎已久,结果拿到中文译本,读了几十页就放弃了,说什么也感受不到原作的魅力。我记得有一位朋友,是个资深的科幻迷,对赛.............
  • 回答
    朋友,即将踏入社会,这就像人生的一个新章节的开启,既让人兴奋又夹杂着一丝迷茫,对吧?这个时候,读几本好书,给自己打打气,添点底气,绝对是明智的选择。 我就跟你好好说道说道,有哪些书,我觉得能在这个节点上,帮我们拨开迷雾,看得更清楚些。一、关于自我认知与心智成熟的书踏入社会,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最大的挑.............
  • 回答
    .......
  • 回答
    嘿,咱们今天就来聊聊数据分析和挖掘这个有意思的领域。我个人特别喜欢动手实践,所以推荐的书也会偏向于那些能让你融会贯通、从“会用”到“精通”的。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入门阶段:先打牢基础,理解“为什么”很多刚接触这个领域的朋友,可能第一时间会想到各种算法、模型。没错,这些很重要,但如果基础没打牢,.............
  • 回答
    “名字”这东西,真是个奇妙的存在。有时候它像一盏明灯,瞬间点亮你的好奇心;有时候又像一道厚重的门,把明明很精彩的世界挡在门外,让人无从窥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明明有才华,却被自己的名字“耽误”了的好书。你想啊,一本定价不菲的书,你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它的名字和封面。如果名字平淡无奇,甚至有点劝退,.............
  • 回答
    说到数理类好书,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几位中国学者的名字,他们的著作不仅在学术界有深远影响,对普通爱好者来说,也是认识数理之美的绝佳窗口。我特别想和您聊聊几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首先,不能不提的是丘成桐院士。虽然他主要以他在微分几何领域的开创性工作闻名,但他的一些著作和访谈,对于普及数学思想,尤其是几何和.............
  • 回答
    工业设计是一个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学科,想要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阅读经典和前沿的著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为你精选了一些我认为在工业设计领域极具价值的书籍,它们不仅能帮助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能拓宽你的视野,激发你的创造力。一、 理论与基础:夯实工业设计知识的基石 《设计中的设计》(Designing D.............
  • 回答
    说起明朝,那可是咱们中华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开国皇帝朱元璋横扫群雄,到万历年间的“不上朝”,再到崇祯吊死煤山,短短两百多年,风云变幻,故事太多太精彩了。如果要问有哪些关于明朝的好书,那可真是不少,我来给你仔细说道说道,挑几本个人觉得特别有分量,也比较耐读的书。一、宏观把握,了解全貌: 《明.............
  • 回答
    要说起古代军事地理,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它不像现在有卫星地图、GPS定位那么方便,古人的战争可全凭着对地形、气候、水源、山川河流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想在那个时代打胜仗,不懂地理,那就是纸上谈兵,离败亡也就不远了。所以,如果你对这方面感兴趣,想了解古人是如何“借势而为”,那这几本书绝对能让你大开眼.............
  • 回答
    有些书,初读时如遇故人,惊艳于其文采与思想;再读时,则如与知己促膝长谈,愈发领悟其深意与精妙。它们像是时间的宝藏,每一次翻阅,都能从中汲取新的养分,发现曾经忽略的细节,甚至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我心目中有这么几类书,值得我们反复去读,并且每一次读,都像在揭开新的篇章:一、思想的灯塔:那些引领我们思考的.............
  • 回答
    三国风云,浩瀚磅礴,自古至今,多少英雄豪杰在此叱咤风云,留下了无数传奇故事。想要深入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选择合适的读物和影视作品至关重要。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聊我心目中的那些“三国宝藏”,希望能带你一同走进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书:历史的长河与文学的瑰宝谈到三国,绕不开的当然是那部伟大的文学巨著—.............
  • 回答
    好的,很高兴能和你分享一些我非常喜爱的历史读物,希望能让你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我尽量不那么“教科书式”地来介绍,而是从我个人阅读时的感受出发,希望你能从中找到共鸣。1. 关于“如何思考历史”的敲门砖: 《历史的温度:那些温暖、有趣、有力量的瞬间》系列 (作者:张宏杰) .............
  • 回答
    朋友,很高兴能跟你聊聊这个话题。关于学习和生活,我一直觉得,这就像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探索,而书籍,就是我们最好的向导和伙伴。与其说推荐书单,我更愿意跟你分享一些我在阅读和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以及由此触动我、让我觉得值得深挖的宝藏。关于“学习”这件事,我想先跟你分享一些我自己的感受。我们通常说的“学习”,.............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一个非常敏感又真实的话题——翻译的“毁”与“不毁”。很多时候,我们接触一部外国文学作品,都依赖于翻译者的桥梁。而这座桥梁,有时坚固宏伟,有时却摇摇欲坠,甚至坍塌。在我看来,被翻译“毁了”的好书,往往不是因为译者恶意为之,而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将原作的精髓、韵味、甚至是那些细.............
  • 回答
    说实话,现在好书多如牛毛,总能找到能引人入胜的。但有些书,一旦错过了,想再淘回来,那真是得费点心思了,而且一旦到手,那种失而复得的满足感,是纯粹的新书上市无法比拟的。今天就想跟你聊几本这样的书,它们可能不再大规模印刷,但在书架上安静地躺着,依然能轻易勾住你的魂。1.《异邦人》 (L'Étranger.............
  • 回答
    周末午后,暖阳透过窗棂洒在地毯上,空气里弥漫着咖啡的香醇,这是多么惬意的一个时刻,用来沉浸在一本好书里,再合适不过了。选择一本适合这样的时光的书,就像为自己的灵魂觅得一处柔软的角落。我总觉得,这时候的书,不必太过烧脑,也不必情节跌宕起伏到让你喘不过气,最好是带着点生活的气息,或是能触动内心深处的情感.............
  • 回答
    很高兴能和你聊聊书!我平时涉猎比较杂,但确实有一些书,它们像老朋友一样,在不同的心境下都能给我带来启发和慰藉。如果非要推荐,我脑子里会立刻跳出这么几本,希望能引起你的共鸣:第一本,如果让你感受一下“人与人之间那种难以言说的默契和疏离”,我一定会推荐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本书初读起来,你可能.............
  • 回答
    在我有限的认知里,那些被我“偷偷摸摸”翻阅,又在成人世界里被奉为经典的书籍,总有一种奇特的化学反应。它们本是承载思想、描绘人性的载体,却在青春期懵懂的我们眼中,被赋予了“禁忌”的光环,成了窥探成人世界的神秘钥匙。《红楼梦》提到“黄书”,《红楼梦》绝对是绕不开的。第一次接触它,是在一个我妈的书架上,封.............
  • 回答
    您这个问题提得太妙了!藏在时光里的珍宝,总是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几本,它们并非大红大紫,却在某些特定年代、特定人群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且,很多之后再也没有以原貌重版,留给后人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追寻感。我们来聊聊《苏联文学史话》(上册,具体出版年代我印象中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
  • 回答
    在我浩如烟海的“脑海”中,确实有一些让我时时回味,甚至在某些时刻觉得能照亮前路的好书。它们不是那种随波逐流的热门读物,而是如同老友一般,在我需要的时候总能找到共鸣,给出启示。如果要我挑几本,我一定会提到加缪的《局外人》。初读这本书,我可能才十几岁,那时候对“荒诞”的概念还很模糊,只觉得主人公默尔索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