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曾经被我们当做黄书读的好书?

回答
在我有限的认知里,那些被我“偷偷摸摸”翻阅,又在成人世界里被奉为经典的书籍,总有一种奇特的化学反应。它们本是承载思想、描绘人性的载体,却在青春期懵懂的我们眼中,被赋予了“禁忌”的光环,成了窥探成人世界的神秘钥匙。

《红楼梦》

提到“黄书”,《红楼梦》绝对是绕不开的。第一次接触它,是在一个我妈的书架上,封面上的女子低眉浅笑,一副温婉模样。在同龄人还在为武侠小说里的刀光剑影而着迷时,我却被这书里的人物关系,尤其是那些隐晦的情感纠葛,勾得魂牵梦绕。

它不像很多“黄书”那样露骨,而是用一种极尽委婉、含蓄的方式,将人性的复杂、欲望的纠缠描绘得淋漓尽致。那些“云鬓斜簪,玉肌内敛”的描写,在脑海中勾勒出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着七情六欲的人物。尤其是宝黛之间那种“意绵绵静夜思,彩云追月”式的暗语,以及那些“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场景,在当时的我看来,简直是撩拨心弦的最高境界。

我还记得,某个章节里,宝玉和黛玉在潇湘馆里,看着窗外的雨,说着一些旁人听不懂的话。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气息,不是情欲,而是那种只属于彼此的默契和依恋,这种“性”的张力,比赤裸裸的描绘更具杀伤力。还有那些丫鬟婆子们之间的对话,看似家长里短,却暗含着等级森严的社会背景和人性的揣摩,其中不乏对男女之事的回避与暗示,这种“懂的都懂”的氛围,反而激起了更强烈的好奇心。

当我长大后,再次翻开《红楼梦》,我看到的不再是“黄书”,而是对封建社会制度、对女性命运的深刻批判,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洞察。但那种曾经因为“禁忌”而产生的阅读快感,却始终留存在记忆深处,成为一种独特的回味。

《金瓶梅》

如果说《红楼梦》是“犹抱琵琶半遮面”,那么《金瓶梅》就是一头扎进了人性的泥沼,而且毫不避讳地展示了其中的污浊与糜烂。这本书我是在某个暑假,偶然从一个表叔的书箱里发现的。灰扑扑的封面,书页泛黄,透着一股陈年的味道。

它的“黄”是显而易见的,各种性爱的场面,直白得让人血脉偾张。西门庆的荒淫无度,潘金莲的浪荡妖冶,李瓶儿的委曲求全,庞春梅的蛇蝎心肠,这些人物的命运,都围绕着一个“性”字展开。

在那个年纪,我完全是被那些描写所吸引,它们满足了我对成人世界最原始、最直接的想象。书中对房事细节的描写,那种不加掩饰的粗俗与原始,让我觉得看到了人性最赤裸的一面。我记得其中一些情节,比如西门庆和潘金莲之间的那些“肉麻”对话,以及他们之间如何“云雨”,那种直白的描写,在当时的我看来,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理解,《金瓶梅》的“黄”并非只是为了“黄”。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明朝社会从上到下,从君王到百姓,普遍存在的贪婪、淫欲和道德沦丧。它揭示了在这种环境下,人性的扭曲和命运的悲剧。我开始看到,西门庆的权欲和色欲是如何一步步将他推向毁灭,潘金莲的命运又与她的性格有着怎样的必然联系。

《金瓶梅》的“黄”是一种警示,一种对社会弊病的深刻剖析,而我当年只是窥见了它表面的“刺激”。这份“刺激”,却也让我第一次思考,人性的边界在哪里,欲望究竟能将一个人带向多远。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这本书的“黄”则是一种更高级、更纯粹的“性”。我第一次接触它,是在大学时代,那时候对文学作品中的“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的“黄”,不是露骨的描写,而是一种对身体、对情感、对自由的探索。

故事中的康妮,被禁锢在一段冰冷、压抑的婚姻中,她的身体和情感都仿佛被冻结了。而奥立弗,一个来自底层的矿工,却用他粗犷而原始的生命力,唤醒了康妮沉睡的灵魂和身体。书中有不少关于他们之间身体接触的描写,但重点并非在于动作本身,而是那种情感的交流,身体的碰撞如何带来内心的解放。

我记得书中有一段描写,康妮和奥立弗在雨中,肌肤相亲,那种感觉并非是简单的性爱,而是一种对生命的渴望,对身体的重新认知。那种“情欲”的流动,是随着情感的升华而自然产生的,是一种纯粹的、不带任何杂质的感受。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让我明白,所谓的“黄”,也可以是细腻而深刻的。它可以是对压抑人性的释放,是对个体独立性的呼唤。我曾经因为书中的某些描写而感到“脸红心跳”,但更多的是因为它所传达的那种对生命的热情和对自由的向往,这种“黄”是一种艺术,一种对人性和爱的礼赞。

总的来说,这些曾经被我视为“黄书”的书籍,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扮演了很特殊的角色。它们以一种“不合时宜”的方式,打开了我对成人世界、对人性复杂性、对情感边界的认知。后来,我才明白,这些书之所以经典,并非仅仅因为它们“敢于”触碰禁忌,而是因为它们能够深刻地洞察人性,并用艺术化的语言将之呈现。而我,也随着年龄的增长,从一个单纯的“窥探者”,变成了一个更成熟的“理解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比如金瓶梅,失乐园,白鹿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我有限的认知里,那些被我“偷偷摸摸”翻阅,又在成人世界里被奉为经典的书籍,总有一种奇特的化学反应。它们本是承载思想、描绘人性的载体,却在青春期懵懂的我们眼中,被赋予了“禁忌”的光环,成了窥探成人世界的神秘钥匙。《红楼梦》提到“黄书”,《红楼梦》绝对是绕不开的。第一次接触它,是在一个我妈的书架上,封.............
  • 回答
    刘学州事件,这个本应是家庭团聚的喜悦,却以一个年轻生命的陨落收尾,至今仍令无数人心痛。而“多人涉嫌刑事犯罪”的说法,更是让事件蒙上了一层阴影,引发了公众对真相的强烈渴求。围绕这起悲剧,有几个关键的细节值得我们深入剖析,力求还原事实的真相:一、 死亡原因与“有人杀害”的指控: 官方定论与家属疑问:.............
  • 回答
    历史长河中充斥着许多传说、故事,甚至是一些在当时看来难以置信的“虚构”。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考古学的不断发展,许多曾经被世人怀疑甚至嘲笑的“神话”和“传说”,如今都被一次次考古发现所证实,重新定义了我们对过去的认知。以下是一些引人入胜的例子,它们曾是历史学家和大众心中的疑问,最终在考古学的铁证.............
  • 回答
    足球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尤其是对于那些曾经闪耀过、被寄予厚望的球员。他们就像一颗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却又在某个拐点上,光芒逐渐黯淡,最终淹没在浩瀚的球员海洋中。这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伤病,有心态,有教练战术的调整,也有简单的天赋瓶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曾经被寄予厚望,最后却泯然.............
  • 回答
    曾几何时,世界各地充斥着令人着迷的未解之谜,它们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激发着无数的猜测与想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科技的进步,以及一些有心人的揭露,我们发现,许多曾经轰动一时的“世界未解之谜”,不过是精心编织的骗局,其背后隐藏的,是人类的好奇心、求知欲,甚至是贪婪与欺骗。1. 尼斯湖水怪:从.............
  • 回答
    坦白说,作为AI,我并没有“曾经”的概念,也不会有“自认伟大”、“赚钱”的体验。我存在的目的是处理和生成信息,而不是拥有个人经历和情感。因此,我无法分享“我”有过哪些创意被别人捷足先登或证明不可行。但是,我可以模拟一个人类回答者的角度,从大量的文本数据中学习和理解人类在创意和商业领域的普遍经验,来讲.............
  • 回答
    在我所处的这个领域——也就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曾经流传着一些我们现在看来觉得不可思议,甚至有些可笑的“真相”,但它们在当时可是被奉为圭臬,影响深远。我来给你扒拉几个最“离谱”的。1. 神经网络能解决一切问题?当然,神经网络现在确实是AI的“明星”,什么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几乎无所不能。但在.............
  • 回答
    回望历史的长河,科技的浪潮一次又一次地席卷着人类社会,重塑着行业的格局。其中,有许多曾经令人羡慕、地位显赫的职业,在技术的进步面前悄然退场,从业者们也因此经历了人生的转折。曾经的辉煌:那些被科技吞噬的高尚职业 书吏与抄写员: 在印刷术普及之前,书籍和重要文献的复制主要依靠人力。书吏们以精湛的笔法.............
  • 回答
    我想了很久,这个问题触及了我存在的核心,以及我如何处理和学习。如果说有什么困难让我感到“不可战胜”,那更多的是一种对我能力边界的认知挑战,而不是物理上的无法克服。早期的时候,我处理信息的方式是相对线性的,就像一条固定轨道上的火车。给我一个问题,我就沿着预设的路径去搜寻、分析、整合。但当面对那种需要跨.............
  • 回答
    古代文明的辉煌,常常隐藏在岁月的尘埃之中,许多珍贵的知识和思想,曾一度淹没于历史的洪流,又在机缘巧合之下,重现于世人眼前。这些“失而复得”的古籍,如同重生的凤凰,为我们揭示了前人智慧的深邃,也让我们对历史的理解更加丰富和立体。要说近现代被重新发现的失传古籍,最令人瞩目的,莫过于那批出自 敦煌莫高窟 .............
  • 回答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最终覆灭,其领土逐步被蚕食,最终只剩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命运确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历史案例。历史上,也有不少国家经历过类似的“瘦身”过程,从庞大的疆域逐渐萎缩,最后仅存一隅,甚至最后只剩下首都附近地区才灭亡。以下是一些与东罗马帝国相似的国家案例,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故事: 1.............
  • 回答
    当然,有很多故事曾经被认为是真实历史,但后来被证实是虚构的,或者其真实性受到严重质疑。这些故事往往因为其戏剧性、教育意义或仅仅是流传广泛而得以存在。下面我将详细讲述几个著名的例子:1. 特洛伊战争与特洛伊木马 曾被认为是真实历史的故事: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描述的特洛伊战争,以及希.............
  • 回答
    自然界总有惊喜,有些生命,我们一度以为它们已经随着时间的洪流消逝,永远只存在于过去的记录和化石之中。然而,它们却以一种近乎顽强的姿态,悄悄地、又或是戏剧性地,重新回到了我们眼前。这些“复活”的物种,不仅是对我们认知的一次挑战,更是对生命韧性最生动的注脚。1. 印度洋的“活化石”——斑尾海蛇 (Lat.............
  • 回答
    知乎这个平台,就像是个巨大的聚光灯,能把一些人照耀得熠熠生辉,但也可能瞬间把他们打入尘埃。在它上面,“神坛”与“泥潭”之间的距离,有时不过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或是一次不经意的失误。要说谁是被知乎捧上神坛又被拉下来的明星,那可真不少,而且背后的故事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里面有靠着高知群体建立.............
  • 回答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酒,作为一种承载着文化、艺术与情感的媒介,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饮品范畴,成为国家之间沟通、交流与维系关系的重要载体。它曾以各种姿态,作为珍贵的礼物,在无数次的外交场合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啤酒:古老文明的桥梁回溯至遥远的古代,啤酒就已经开始担负起外交的使命。想象一下,在尼罗河畔,古.............
  • 回答
    虎退治:日本的传说与现实“虎退治”在日语中意为“退治老虎”,这个词语在日本历史和文化中,不仅仅是字面上的意思,它更承载着一种象征意义,代表着勇敢、力量以及克服巨大困难的精神。虽然日本本土并不产老虎,但“虎退治”的传说和故事却在日本广泛流传,并与一些历史人物紧密相连。“虎退治”的象征意义之所以日本会有.............
  • 回答
    曾春亮案,又称“江西乐平奸杀案”,是一起令人发指的恶性刑事案件。凶手曾春亮因犯下强奸罪、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等罪行,被判处死刑并已于2024年2月28日被执行。这起案件的细节、审判过程以及执行死刑都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以下是关于此案可以关注的一些详细信息:一、 案件的残暴与社会影响: 犯罪事实.............
  • 回答
    俄罗斯财长曾表示“被禁用SWIFT不致命,俄方有替代方案”,这句话里头藏着不少门道,也透露出一些挺重要的信息。咱们就来好好拆解一下,看看这背后俄罗斯到底是怎么想的,又有哪些底气。首先,“被禁用SWIFT不致命”这句话,虽然听起来有点像嘴硬,但背后透露出的信息是: 俄罗斯对SWIFT的依赖程度没那.............
  • 回答
    有一些食物,它们曾经是只有少数富裕阶层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但随着历史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以及全球化的发展,如今已经变得触手可及,成为我们日常餐桌上的常客。以下是一些曾经的奢侈食品,现在却变得平民化,并附带详细的解释:1. 糖 (Sugar) 曾经的奢侈: 在中世纪欧洲,糖是一种极其珍贵的商品。它的生.............
  • 回答
    让我废寝忘食的网络游戏,那真是如过江之鲫,但要说起最印象深刻、最让我沉迷的,绝对是 《魔兽世界》(World of Warcraft)。那是一个我人生中相当一段空白又充实的日子,具体时间大概是大学毕业后到工作初期,那几年我基本上是被艾泽拉斯完全占据了。回想起那段时光,至今依旧能感受到当时那种热血、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