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奥塞斯库荒淫史全是瞎编的。
2009年还是2010年,我在泰山脚下的一家五星级宾馆住了一晚(当时是旺季,别的宾馆实在没房间了),第二天吃完饭的时候碰到一个四十多岁的罗马尼亚人,跟他聊起来中国流行的齐奥塞斯库荒淫史,他说他完!全!不!知!道!
后来我查了一下,齐奥塞斯库对反对者绝不留情是真的,发展路线也确实出了很大偏差,本人官邸和办公场所装修也太豪华了一些(但镀金水龙头不是他的私人财产,而且淘宝上也有的是,不是什么难以想象的东西)。
但除了这些之外,关于齐和他家族的荒淫生活,全是编出来的!什么齐的狗被封为上校啊,什么齐的儿子为夺一辆丰田车砍了布加勒斯特星队守门员杜卡达姆的手指啊(这是典型的中国谣言,一股土鳖味。丰田杯的奖品只是一辆丰田卡罗拉,欧洲的权贵要真荒淫起来,看得上那玩意吗),什么齐的儿子强抢体操冠军啊,什么齐在外国银行存款10亿美元啊(这个倒不是中国人编的,变天后政府查了十年,一分钱没查出来)……罗马尼亚变天二十多年了(到2010年),没人会为齐隐瞒,现在的媒体和教科书也是一边倒地批齐。
但罗国批齐是批齐的政策,齐的荒淫史罗国人真不知道。我从网上查,查不到任何非中文资料记载!
另,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法院2006年为齐奥的两个儿子平反昭雪,判决书一是表明了齐奥塞斯库的儿子无罪,二是表明了即使是1989年的反齐奥当局,也仅仅起诉齐奥的儿子免费打网球、优惠价购车、公费修房子等“罪行”,没有起诉他们霸占某体操冠军,砍下守门员杜卡达姆的手指头!再说杜卡达姆的手指头现在还长在手上呢。
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法院2006年11月7日重申,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前罗共总书记、前总统齐奥塞斯库的2个儿子瓦伦丁和尼库在1989年以前有侵害他人利益及破坏国民经济的行为。
布加勒斯特法院2006年10月初作出宣判,1989年没收的属于齐奥塞斯库2个儿子的私人财产立即予以归还。法院同时还接受了瓦伦丁的申诉,确定检察院当年对他作出的逮捕和审讯决定是不合法律规定的。
布加勒斯特法院7日专门就1个月前作出的上述判决进行公开解释,强调检察当局当年对瓦伦丁兄弟俩的有关指控“没有法律依据”。
法院指出,检察当局对齐奥塞斯库两个儿子的指控空泛无据,以他们兄弟俩当年免费打网球、优惠价购车以及由国家为他们维修公房买单等“事实”,指控他们破坏国民经济更是“可笑之极”。[8]
年少不知李鸿章,年长方懂李中堂的系列故事
对越作战史上的两大谣言
一、西线(云南方向)比东线(广西方向)打得好?
持这一观点的人,主要有两个论据:从伤亡数据来看,西线比东线小;从战后职务变化来看,西线指挥员杨得志升任总参谋长,东线指挥员许世友退居二线。不错,这两点的确都是事实,但是想要以此来证明西线比东线打得好,那就是只看表面不明实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明就里还自以为是。
东线为什么伤亡比西线大?不是部队打得不好,也不是许世友指挥不行,而是前者的参战兵力、战场面积、作战规模都倍于后者!此次自卫还击作战,广西方向是作战的主要方向,云南方向是作战的次要方向。我军参战兵力方面:东线19个陆军师,西线10个陆军师,前者是后者的1.9倍。越军参战兵力方面:东线6个步兵师,西线2个步兵师,前者是后者的3倍。战场面积方面:西线的两个主力军13军和14军沿红河东西两岸并肩突击,战区面积约为1400平方公里;而东线仅高平战区的面积即达2400平方公里,论总面积,前者是后者的2倍以上。
由于东线战役规模更大,作战任务因此更加艰巨,难度系数更高,因此东线伤亡更大。但与此同时,东线的歼敌人数也更多。(广西方向毙敌34187人,伤敌5159人,俘虏1325人,合计40671人;云南方向毙敌13542人,伤敌2108人,俘虏848人,合计16498人)和西线相比,东线歼敌是其2.46倍,伤亡是其1.97倍,这完全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比例,有什么好指责的?要是比较由我敌损失比决定的歼敌效率(西线为1.34:1,东线为1.65:1),西线还不如东线呢。
除了战果更大之外,东线的胜利影响也更大,战略作用更加突出。在友谊关方向作战的55军于3月4日攻克越北重镇谅山市,从而在战略上形成了威逼河内的态势。这一重大胜利使得黎笋集团惊慌失措,被迫于3月5日晚宣布实行全国总动员。套用43军褚传禹军长比较本军与东线其他兄弟部队的话说,云南方向碰到的情况,没有广西方向那么复杂,受到的考验也没有广西方向那么严峻。
东线和西线的作战规模不一样!作战难度不一样!光拿伤亡数字来说事,是不顾具体条件进行比较,是不问具体原因进行评价,在这种简单化思维主导下所作出的结论是谬论!
杨得志战后升任总参谋长,许世友则不再担任军队的具体领导职务,这能证明杨得志指挥得更好,西线打得更好吗?不能!因为战后的职务安排,和1979年对越作战并没有什么关系。许世友出生于1905年,到1979年已经是74岁的高龄了。打完仗之后退居二线,只是因为年龄原因,要是让他继续担任军队的具体领导职务,某些人是不是又要拿解放军高级指挥员人员结构老化来说事了?
说杨得志因为1979年指挥得好才升任总参谋长,更是无稽之谈。杨得志指挥云南方向作战,只有几天的时间。2月20日,总参向昆明军区传达军委两位主要领导的指示:准备在柑塘打一个恶仗,歼敌万把人。大战在即的时候,杨得志的胃病加剧了,并出现急性左心衰,血压很低,呼吸微弱,生命垂危。所幸抢救及时,待生命体征稳定之后,杨得志就乘专机回到北京,住进解放军301医院治疗。昆明军区司令员一职遂由副司令员张铚秀代理,一直到自卫还击作战结束。西线作战的胜利,主要还是归功于昆明军区的老将们。
二、撤退比进攻伤亡大?
这种观点毫不了解我军撤退时的战场态势,纯粹是主观臆测,无中生有。1979年3月5日,新华社奉我政府之命发布声明:“由于越南侵略者不断对我国进行武装挑衅和入侵,中国边防部队自2月17日起,被迫自卫还击,现已达到预期目的。中国政府宣布,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新华社的这个声明标志着对越作战进入了第三阶段,即回撤阶段。解放军各参战部队以边回撤、边搜剿为指导方针,采取交替掩护的方式,一方面组织回撤,一方面继续在战区搜剿残敌,以进一步扩大战果。
大部分战区的越军经过我军前两个阶段的沉重打击,精神上士气低落,兵力上部队残破,根本不具备组织大规模反击的能力,对于我军的回撤行动,要么是跟在屁股后面“礼送出境”,要么是进行营以下规模的尾追袭扰,并没有对我军构成实质性的威胁。说到我军在撤军中的损失,事实上就只发生在广西方向的高平战场。50军150师448团从班英地区组织回撤时,由于50军驻150师工作组的错误指挥,导致2营在那嘎以北地区遭到越军伏击,与团主力的联系被切断,1连和8连前去接应,也全部损失,就打了这么一个败仗,而战区其余部队回撤得很顺利。
也就是说,回撤阶段除了448团2营这个特例之外,我军再无吃亏的情况,所谓伤亡惨重、损失很大,是典型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偏概全夸大其词。关于这一点,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在3月16日的作战情况报告会上也讲了:“告诉大家所谓我们吃亏,12日吃了小亏,我们一个营,由于指挥关系被敌人包围,回来了一半,损失了一半。”这次吃亏,448团损失了2营和前去接应的1连、8连,共计7个连,造成542人失散(其中被俘回归219名),丢失各种枪支407支(挺)。
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受到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的限制,我们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了解,什么问题都明白。但纵然没有辨别真伪的能力,作为一个成年人,也应该有严肃谨慎的态度,不要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1979年,王发坤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壮烈牺牲,28年后妻子贷款2000元,带着两个儿子来到云南屏山烈士陵园,为他扫墓!
王发坤是贵州省毕节市威宁自治县海拉镇新村村大坪子人,于1968年入伍,在部队表现优异的他,很快就被批准入党。
在王发坤服役期间,他和同村的李金花结为夫妻,他们还先后有了两个儿子。
从此后他在部队微国出力,李金花则留在家,照顾一家老小。
1978年,王发坤本可以正常转业,甚至工作都联系好了,他还跟战友借了两千块钱,打算回家盖房子。
然而,就在一家人憧憬着幸福生活的时候,中越边境烽烟骤起,王发坤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转业机会,走上了战场,最终不幸壮烈牺牲。
李金花怎么也没有想到,盼望多年,盼来的却是丈夫牺牲的噩耗,她悲痛欲绝。
同时,王发坤还给妻子留下遗书,让他将2000元外债还上,人死了,债不能死。
但是在那个年代谈何容易,可是李金花没有让丈夫失望,她先是将800元抚恤金全部还债,而后用了十一年,才将其余的全部还完。
王发坤去世后,李金花拒绝改嫁,一个人照顾婆婆,养活两个儿子,生活很艰难,可是她咬牙挺着。
在那个年代,由于消息闭塞,而且李金花家贫穷落后,他们并不知道王发坤葬在了哪里。
一直到2007年,李金花和两个儿子才知道,丈夫的墓碑在云南屏山烈士陵园。
得到这个消息后,李金华哭了很久。此时距离丈夫牺牲已经过去整整28年,他终于知道了丈夫的小。
随后,李金花来到信用社贷款2000元,带着儿子千里迢迢来到云南为丈夫扫墓。
看到丈夫墓碑那一刻,李金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痛哭不止。
那天她在丈夫墓碑前哭了整整两个小时,将这28年所有的心酸和委屈诉说给他听。
也因为这个举动,李金花一家人的事迹终于被外界所得知。
在组织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2011年,李金花家住进了小平房。
2016年初,李金花又从小平房搬进了“小洋楼”,他还将其中一间房做成了丈夫的纪念馆。
并将丈夫生前的衣物全部展览出来,供后人参观,他想将丈夫的英勇事迹传承下去,这样的举动让人佩服。
向保家卫国的王发坤烈士和她的遗孀李金花致敬!
黄埔校花【雾】蒋先云1933年死于肃反,这是《民国丝袜商》啊不对《民国投机者》小说编的,然而因为蒋先云牺牲太早不为人所知,很多人都对小说信以为真了
人家蒋先云是1927年5月牺牲于武汉政府第二次北伐中,牺牲于同奉军交战的河南战场,当时别说肃反了,共产党还连军队都没有呢,距离南昌起义还有两个多月
所以很多人相信的“蒋先云死于肃反”都是小说里为了加强丝袜救国庄上酱对“肃反”的心理阴影面积编出来的,后来还被很多网友衍生出了“ccp无情无义,老蒋连陈赓都没舍得毙,ccp连蒋先云都给肃反了”这种三手谣言
另外,陈赓的儿子曾经辟谣,所谓“黄埔三杰”,即“蒋先云的笔,贺衷寒的嘴,陈赓的腿”也是后世小说家言。蒋先云是黄埔第一学霸、校长第一爱将、毛部长爱徒不假,入学到毕业都是第一名,但“黄埔三杰”这个词不是当时的人发明的,当年蒋先云的外号叫“蒋少帅”……
【蒋先云:我拒绝这个称呼】
【张学良:我也拒绝你这个称呼】
这是一个传诵很广的故事:1915年,茅台酒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因为包装土气、其貌不扬,不被洋人待见,中国官员心生一计,当场打碎酒坛,浓郁的酒香引得老外赞不绝口,结果一摔成名,捧得赛会金质奖章,为国争光。
那么真实的情况如何呢?
1914年8月15日,巴拿马运河通航,这是美国人历时十余年完成的一项壮举,总统塔夫脱龙颜大悦,宣布于1915年2月在旧金山举办一届“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
其实自从1861年伦敦世博会以来,连续六届博览会都有“中国元素”,但大多是些男人发辫、女人裹脚布之类西方人猎奇之物。新成立的民国渴望“与万国争辉”,大总统袁世凯对巴拿马博览会高度重视,拨专款成立“筹备巴拿马赛会事务局”,任命陈琪为局长。
温州人陈琪其实是学军事的,毕业于江南陆师学堂,他曾游历海外诸国,特别是现场观摩过圣路易斯博览会,回国后,他游说两江总督端方,照猫画虎,仿照万国博览会,在在国内办了一场“南洋劝业会”,算得上是中国博览会第一人。
陈琪决心在巴拿马博览会上展现五千年泱泱大国的底蕴,行文各省,要求择优选取本地精华产品参战,一时间无论官府还是民间反响热烈,贵州仁怀县的茅台镇,镇上的两家烧酒作坊“荣和”和“成裕”联合送上了自己酿造的土酒。
博览会于2月20日盛大开幕,有31国参会,陈列产品多达150万种。中国代表团精心搜罗了10万余种展品,数量居各国之冠,可惜没有一件工业品,全是食品饮料土特产,走进展厅的时候,代表团成员们低下了头,因为他们的东西“包装粗制,亦无说明”。
博览会奖章分为六等:大奖章、荣誉奖章、金牌、银牌、铜牌、荣誉提名(honorable mention,无奖牌)。各国代表组成评审团,分为各部类评审与高级评审,高级评审团成员50人,东道主美国独占25席,陈琪是唯一的中国成员。
陈琪选聘团员的标准非常严苛,要求懂外语、有海外旅行并参观赛会经验、懂外交、懂交际,所以尽管中国产品包装粗陋、但团员们鼓动三寸不烂之舌,极力游说,结果中国在这届博览会满载而归,获奖最多。
获得一等奖大奖章的共有57项,其中酒类斩获四枚,分别是山东张裕葡萄酒、直隶省官厅选送的高粱酒(与花生、猪鬃等共同获得一枚奖章)、河南省官厅选送的高粱酒(同样和酱菜、蘑菇等合得)以及山西汾酒。
今天如雷贯耳的茅台,当时以“贵州公署酒”的名义拿到一枚银牌,只是个四等奖。银牌送到茅台镇后,两家烧酒坊打起了官司,都说拿奖的是自家的酒,一直闹到省公署,省里不得不和稀泥,宣布两家酒坊都是赢家。
20世纪50年代,茅台镇的几家酒坊合并为茅台酒厂,“茅台”才由地名成为驰名商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