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哪些像东罗马那样曾经是一个大国但是领土逐步被蚕食到几乎只剩首都后才亡国的国家?

回答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最终覆灭,其领土逐步被蚕食,最终只剩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命运确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历史案例。历史上,也有不少国家经历过类似的“瘦身”过程,从庞大的疆域逐渐萎缩,最后仅存一隅,甚至最后只剩下首都附近地区才灭亡。

以下是一些与东罗马帝国相似的国家案例,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故事:

1. 加洛林帝国 (Karolingian Empire)

加洛林帝国是查理曼大帝在8世纪末到9世纪初建立的一个庞大帝国,曾几乎统一了西欧大部分地区。然而,这个帝国就像一个庞然大物,内部的整合能力和外部的挑战都导致了它的快速分裂和衰落。

全盛时期 (9世纪初): 查理曼大帝征服了法兰克人、伦巴第人、萨克森人等多个民族,建立了横跨今天法国、德国、意大利北部、低地国家以及西班牙北部一部分的庞大帝国。他的统治不仅是军事上的征服,更在文化、宗教和政治上具有深远影响,被认为是“欧洲之父”。
走向分裂 (9世纪中叶): 查理曼大帝死后,他的儿子虔诚者路易即位。路易无法像他父亲那样有效控制帝国,而且由于法兰克人的继承传统(国土可以分割给儿子们),帝国开始出现分裂的苗头。
凡尔登条约 (843年): 虔诚者路易死后,他的三个儿子签订了《凡尔登条约》,将帝国瓜分:
西法兰克王国 (西法兰克): 由长子洛泰尔继承,大致是今天的法国。
东法兰克王国 (东法兰克): 由次子日耳曼人路易继承,大致是今天的德国。
中王国 (洛塔林吉亚): 由幼子虔诚者路易继承,包括意大利北部、勃艮第、普罗旺斯以及莱茵河以西到荷兰的狭长地带。这个王国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夹在东西法兰克之间,内部民族和文化构成复杂,成为日后冲突的焦点。
持续的蚕食与王国分裂: 中王国由于过于狭长且内部不稳固,很快就开始被东西法兰克王国蚕食。意大利部分逐渐独立成意大利王国,勃艮第也独立出来。9世纪末,维京人(诺曼人)和马扎尔人(匈牙利人)的入侵进一步削弱了各王国的力量。
最后的残余与灭亡 (10世纪): 到了10世纪,加洛林王朝在西法兰克和东法兰克都逐渐式微。东法兰克在911年由奥托一世建立的萨克森王朝取代,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前身。西法兰克在987年则由卡佩王朝取代。中王国的残余部分则被完全瓜分。虽然加洛林王朝的血脉在一些地区(如洛塔林吉亚)还在延续,但作为统一的帝国,它已经不复存在,其领土早已被瓜分殆尽。

为何像东罗马? 加洛林帝国同样是从一个统一的庞大帝国,因为内部继承问题和外部压力,逐步分裂、领土被蚕食,最终作为统一实体消失。虽然它不像东罗马那样能维持首都近千年,但其瓦解过程中的领土缩小和王国分裂是相似的。

2. 阿拔斯王朝 (Abbasid Caliphate)

阿拔斯王朝曾是伊斯兰世界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横跨中东和北非的强大帝国。然而,内部的分裂、外族的崛起和地方势力的独立,最终使其领土不断缩小,权力边缘化,直到最终被征服。

全盛时期 (89世纪): 阿拔斯王朝在8世纪中叶推翻了倭马亚王朝,建立了以巴格达为中心的庞大哈里发国。此时期,伊斯兰文化、科学、艺术蓬勃发展,帝国疆域广阔,从北非到中亚,影响力巨大。
权力边缘化与地方割据 (9世纪起):
军事政变与“萨迈拉幽灵”: 9世纪,突厥雇佣兵的势力日益壮大,甚至掌握了哈里发的废立权,被称为“萨迈拉幽灵”。这使得哈里发的权力受到严重限制。
地方总督的独立: 远方的总督们逐渐摆脱了中央的控制,建立了独立的王朝,例如:
埃及的图伦王朝 (868905):
波斯地区的萨法尔王朝、萨曼王朝等 (910世纪):
北非的阿格拉布王朝 (800909):
什叶派王朝的崛起: 9世纪末,什叶派的法蒂玛王朝在北非崛起,并于10世纪占领埃及,与阿拔斯王朝分庭抗礼。
塞尔柱突厥人的统治 (11世纪): 11世纪,塞尔柱突厥人进入中东,击败了拜占庭帝国,并控制了巴格达。虽然他们承认阿拔斯哈里发的名义上的宗教权威,但实权完全掌握在塞尔柱苏丹手中。阿拔斯哈里发此时已成为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其统治范围仅限于巴格达及其周边地区。
蒙古人的征服 (1258年): 1258年,蒙古人(伊儿汗国)攻陷巴格达,屠杀了最后一任哈里发穆斯台上比特,阿拔斯王朝正式灭亡。此时的阿拔斯王朝,其“帝国”之名已经名存实亡,只剩下巴格达这座曾经辉煌的都城。

为何像东罗马? 阿拔斯王朝从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因内部的政治腐败、军事力量的失控以及地方势力的独立,领土不断缩小,中央权力边缘化,最终只剩下首都城市地区,然后被外族消灭。这种由盛转衰、领土逐步收缩直至灭亡的过程,与东罗马的命运高度相似。

3. 莫卧儿帝国 (Mughal Empire)

莫卧儿帝国是印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伊斯兰帝国,一度统治了印度次大陆的大部分地区。然而,在18世纪,随着内乱、外族入侵和殖民势力的崛起,莫卧儿帝国的领土和权力急剧萎缩,最终仅剩一个空壳,直至被英国完全取代。

全盛时期 (1617世纪): 莫卧儿帝国在巴布尔、胡马雍、阿克巴、贾汉吉尔和沙贾汗统治时期达到鼎盛。其疆域覆盖了印度北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经济繁荣,文化艺术昌盛,建立了宏伟的建筑(如泰姬陵)。
衰落的开始 (18世纪):
奥朗则布之后的继承战争: 莫卧儿帝国的衰落始于奥朗则布皇帝死后,其子孙为了争夺皇位而爆发了漫长的内战,极大地削弱了帝国的国力。
地方势力的独立: 随着中央权力的衰弱,各地的总督和地方领主纷纷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例如:
马拉塔人 (Marathas): 在印度西部崛起,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军事联盟,对莫卧儿帝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并不断扩张领土。
锡克人 (Sikhs): 在旁遮普地区建立了自己的势力。
孟加拉、奥德等地区的纳瓦布和苏巴尔·达尔: 逐渐变得半独立甚至完全独立。
外族入侵: 1739年,波斯纳迪尔·沙赫入侵印度,洗劫了德里,进一步摧毁了莫卧儿帝国的权威和财富。1761年,阿富汗的杜兰尼王朝也在第三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击败了马拉塔人,但这也意味着莫卧儿皇帝的权力进一步旁落。
英国的崛起与殖民化 (18世纪末19世纪): 随着莫卧儿帝国和马拉塔人等势力的衰弱,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崛起。通过“分而治之”的策略和军事优势,英国逐渐控制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到19世纪初,莫卧儿皇帝的统治范围几乎只剩下德里及其周边地区,成为了英国的保护国。
最后的象征与灭亡 (1857年): 莫卧儿皇帝依然保留着“皇帝”的头衔,但已是名义上的象征。在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起义士兵拥立了最后一位莫卧儿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起义失败后,英国人将巴哈杜尔·沙二世流放,并正式废除了莫卧儿王朝。

为何像东罗马? 莫卧儿帝国也经历了从一个广阔的帝国到领土不断被地方势力和外来殖民者蚕食的过程。中央的权力逐渐旁落,名义上的皇帝只剩下首都地区的虚位,最终被新的统治者(英国)彻底取代。这种“瘦身”到最后只剩一个象征性的存在,然后被外力终结的命运,与东罗马帝国极为相似。

总结相似之处

这些国家与东罗马帝国有许多相似之处:

1. 广阔的疆域与多元化的民族/文化: 都曾统治过庞大的、包含多种民族和文化背景的地区。
2. 内部的政治不稳: 继承问题、贵族权力斗争、宗教派别冲突以及军事力量的过度干预,是导致帝国衰落的重要内部原因。
3. 外部的军事压力: 来自邻国、游牧民族或新兴势力的不断入侵和蚕食,是领土缩小的直接原因。
4. 地方势力的崛起与独立: 随着中央权力的衰弱,地方总督、贵族或新兴的民族势力趁机独立,形成了事实上的割据状态。
5. 领土的逐步收缩: 帝国疆域并非一次性消失,而是一个长期的、逐步被蚕食的过程,最终仅剩下首都及周边核心区域。
6. 象征性的权力: 在最后的阶段,虽然皇帝或哈里发的名号依然存在,但其实际权力已经非常有限,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筹码或被外族控制的傀儡。
7. 最终的灭亡: 即使只剩下首都地区,帝国也无法逃脱最终被更强大的外部势力征服或吞并的命运。

这些案例都生动地说明了,强大的帝国并非永恒不变,内部的治理、民族的凝聚力以及对外部挑战的应对能力,是决定其能否长久存续的关键因素。当这些能力逐渐丧失时,即使是最辉煌的帝国,也可能走向“瘦身”直至灭亡的悲剧命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前秦啊。

前秦是中国历史第一个统一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最嚣张的时候全占秦岭淮河以北,以及长江以北的四川、河西走廊、辽东、漠南,连西域也拿下了,都城长安,所谓“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大有吞南并北、再创秦汉雄风之势。

结果淝水之战兵败后迅速分崩离析,后燕、西燕、后秦、西秦、后凉纷纷自立,而前秦越来越小,连长安都丢了。后来在枹罕即位的符登在河州那边跟打不死的小强一样死撑了八年,后来兵败被生擒后斩首,太子苻崇在湟中称帝,这时候的前秦连首都都是借来的——因为湟中实际上是人西秦乞伏乾归的,所以四个月之后就被赶走了,不久身死国灭。

user avatar

有这么一个国家,500万年前雄踞宇宙,100万年前退守室女星团,50万年前退守银河系,10万年前退守太阳系,1万年前退守地球,从这时起,这个国家出了不少闻名至今的人物,比如孔子,老子,箕子,屈原等等。

1400年前射瞎了唐太宗的一只眼睛,守住了半个中原,70多年前屈辱的丢掉首都,只能守着半个朝鲜半岛。预计20年后,导游就能指着济州岛上的一个狗窝向游客讲解:“这就是曾经的宇宙帝国大韩民国,最后的领土。”

哎!精韩落泪!

user avatar

东罗马帝国

尼西亚帝国1261年从尼西亚还都君士坦丁堡,被认为是罗马正统,成功复兴

110年后,罗马皇帝约翰五世于1371年被迫向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一世称臣纳贡

128年后,科索沃战役,塞尔维亚军队被奥斯曼帝国击败,奥斯曼军队于1391年第一次围攻君士坦丁堡。

192年后,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亡于奥斯曼帝国。

期间,东罗马帝国多次以公主嫁予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长期把握东罗马帝国的王位继承,在后期成为君堡市长更是需要奥斯曼苏丹的点头才能上任。

东罗马帝国最后的皇族前往了罗马,改宗了天主教。


大塞尔柱帝国

罗姆苏丹国1116年还都科尼亚,次年,大塞尔柱苏丹穆罕默德驾崩,同伊拉克塞尔柱一同脱离帝国,被认为塞尔柱正统,成功复兴

115年后,罗姆苏丹凯霍斯鲁二世于1231年被迫向蒙古总督绰儿马罕纳贡

127年后,罗姆苏丹凯霍斯鲁二世兵败于蒙古将军拜柱,蒙古军队第一次围攻科尼亚,罗姆苏丹国向蒙古帝国称臣纳贡。

192年后,罗姆苏丹国于1308年亡于伊尔汗国。

期间,罗姆苏丹多次以公主嫁予蒙古总督,蒙古帝国长期把握罗姆苏丹的王位继承,在后期成为科尼亚市长更是需要伊尔汗的点头才能上任。

罗姆苏丹国最后的皇族前往了罗马尼亚,改宗了东正教,或死于君士坦丁堡保卫战。

(同奥斯曼王子奥尔罕一起)


user avatar

迦太基算吗?也是曾经几乎垄断地中海贸易的商业大国了。被罗马在连续三次的布匿战争中击败,领土一点点减少,最终首都迦太基城城破灭国。

公元前9世纪,腓尼基人在今突尼斯北部建立城邦,并于公元前7世纪发展成强大的奴隶制国家,首都迦太基城(今突尼斯城)。迦太基精于航海与商贸,曾一度垄断了西地中海的贸易,也因此与希腊城邦爆发过战争。鼎盛时期,迦太基的领土包括北非西部沿海、西班牙南部、西西里岛大部、科西嘉岛、撒丁岛和巴利阿里群岛等。

公元前3世纪,崛起的罗马成为了迦太基的劲敌。公元前264-公元前146年,由于贸易问题以及争夺地中海霸权,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爆发了三次布匿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长达23年,这段期间的战事主要在海上进行。迦太基拥有强大的海军,在前期屡屡重创没有太多海上经验的罗马人。但罗马人在缴获的迦太基战船上进行了悉心研究,制造出了模仿迦太基战船的改良品。船的前部带有钩子,接近迦太基船队的时候可以钩住对方,让罗马步兵跳到对方甲板上厮杀,大大削弱了迦太基的海上优势。罗马也以渐渐逆转,最终战胜迦太基海军。第一次布匿战争让迦太基失去了西西里岛。

第二次布匿战争持续了16年。名将汉尼拔率领迦太基军队越过阿尔卑斯山,深入罗马腹地进攻,一度击溃罗马军队。缓过劲的罗马人从今天的法国马赛切断汉尼拔部队补给。而此时迦太基国内也爆发内乱,汉尼拔只好回援救主。最后迦太基仍无法避免战败的命运,损失了除了北非领土之外的所有领土,强盛一时的海军也几乎被全部摧毁,只保留了10艘船只。

第三次布匿战争只持续了短短的3年。第二次布匿战争后,迦太基虽然面临着割地赔款,但由于其在商业方面的强大,经济仍然得到了迅速的恢复,财富继续积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罗马人有这样一个邻居,肯定是心神不宁的,于是决定一举灭掉迦太基,一劳永逸。最后迦太基城被攻破,25万居民只幸存5万人,并被罗马人卖为奴隶。罗马人还不解恨,一把火把曾经辉煌的迦太基城给烧为灰烬。据说还在城市遗址周边的土地上撒盐,代表着这块土地不再是为神所眷顾的土地。

强盛一时的迦太基,就这样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user avatar

中国历史上有一位皇帝,一上任就面对国家危亡,他却屡屡创造奇迹,但最终却功败垂成。

蒙古灭金之战,堪称惊心动魄。

公元1224年,金哀宗登基,此时的金帝国风雨飘摇,残破不堪。国土只剩下关中和黄河南部沿线。

面对创痍满目的烂摊子,金哀宗并不气馁, 刚一上任便开始重整山河,力图挽救危亡。
外交上,他结束前朝金宣宗失之于蒙古,取之于南宋的荒唐外交政策。分别与南面的南宋和西面的西夏停战,极大的改善了金朝的国际局势。

政治上,他以雷霆手段扫清父亲留下来的奸臣,起用主战派大臣。
军事上,他抛开民族成见,利用蒙古侵掠中投附金朝的各族人民,包括汉人,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大规模装备火器的特种部队,这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在整个13世纪军事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忠孝军。

金哀宗还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大胆启用犯人完颜陈和尚,并不计前嫌的争取任何可以抗击蒙古的力量,比如之前因因寡不负重敌多投降了蒙古的武仙,武仙虽投降了蒙古,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金哀宗在了解到这一点后,立马秘密派人送上赦免武仙的诏书,武仙深受感动,杀掉蒙古元帅后带兵归降。

金哀宗还进一步采纳战略大师郭仲元的意见,加固关河防线,整体上依托潼关和黄河据守。蒙古大军最终也没能从正面攻破关河防线。
在金哀宗的种种努力下,金朝终于一扫前朝积弊,呈现出全新的气象。

金哀宗对降将武仙予以重任,在回归一年后,封其为主帅,派他北伐山西,武仙也不负众望,成功的斩首元朝大将,收复了重镇太原,平阳等地。成吉思汗不得不进行战略收缩,移师急攻西夏。

西夏危如累卵,金哀宗深知唇亡齿寒,急召西部战将,对他们表示战局瞬息万变,可便宜行事。但是西夏虽有心抗战,但是天公不作美,西夏被围困了长达半年之久的京城中兴府,被一场地震袭击,西夏君臣只得乞降。蒙古大军直接面对的敌人只剩下了金朝。
但也并不全是坏消息,成吉思汗此时离奇死亡,而金哀宗的努力也将得到回报。

成吉思汗死后,其子拖雷暂时统领朝政,拖雷派遣大军挥师东进,讨伐金朝,忠孝军首领完颜陈和尚自请为前锋,愿与蒙古大军决一死战,他沐浴更衣后率400骑于大昌原迎敌,此战金军上下一心,完颜陈和尚身先士卒,忠孝军四百人坚韧不拔,向蒙古军连续发起冲击,终于以400骑大破8000蒙古兵,彻底打破了蒙古铁骑不可战胜的神话,完颜陈和尚也一举成名天下知。

之后新一届蒙古大汗窝阔台被推选,他决定全力攻金,派出蒙古第一勇士速不台南下,并御驾亲征,形势空前严峻。

窝阔台派出两路大军从西,北两个方向进攻,但均被击败,特别是北部的卫州之战,蒙古先是围攻据城坚守的武仙不克,又被赶来的完颜陈和尚击败,这种事情居然上演了两次,可见关河之固,第二次卫州之战后,金哀宗喜极而泣,犒赏三军。

窝阔台不得不开始新一轮布局。他亲自率领四十万大军正面进攻潼关,并派出蒙古第一勇士速不台率四万骑兵绕过潼关,并与陈和尚带领的1000忠孝军在倒回谷遭遇,陈和尚奋勇当先,杀入重围,就在双方胶着之际,一万金朝后备军乘势掩杀,第一次倒回谷之战成为蒙古帝国进攻金朝的最大失败。

但速不台并不死心,他再次进攻潼关不克,于是改变思路,拿下南部小关,但在金朝名将们的阻拦下仍旧无法前进,反被不断追击,最终再次失败于倒回谷。窝阔台大汗大怒,横扫中亚的速不台成名老将速不台险些被撤职。

在速不台与围困凤翔的大军会合后,凤翔终于被攻破,窝阔台也终于可以启动在铁木真时代就有所考量的借道南宋汉中计划,以漂亮的斡腹行动摧毁大金关河防线,将大金推向最终的末路。

窝阔台调集三路大军南下,两路正面进攻黄河防线,以为牵制,拖雷率领的另一路有特殊的使命,那就是经凤翔,过大散关,迂回到金朝后方。

这里说一下,为何蒙古大军如此想进攻金朝腹地,孙子兵法有云,侵略如火,意思是应该让大军在敌方的地盘上肆意烧杀,如同野火一般,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破坏敌方生产力,还从而达到战略目的。而蒙古大军一旦进入金朝腹地,虽然是深入敌后,但是他们以骑兵为主,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机动性,彻底摧毁早已不堪的金朝财政。

金哀宗大为惊恐,彻底放弃关中,收缩兵力保卫潼关。并从整个关河防线抽调十五万大军,由金朝几乎所有名将带领,与拖雷的5万精锐骑兵在三峰山遭遇。

决定金王朝命运的时刻终于到来。

此时拖雷五万大军驻扎在三峰山上,十五万金军到达三峰山下后,毫不畏惧,立即仰攻,击败拖雷。拖雷急忙撤退,但被和围在了三峰山的金沟之中,此时金军反而占据有利地形,从山上反复冲击蒙军,蒙古损失惨重,苦不堪言。

为鼓舞士气,拖雷命令法师祈雪,居然灵验。而长期奔波,缺少冬装的金朝军队“僵冻无人色,几不能军”,拖雷趁机全军出击,大破金军主力,并与窝阔台援军会师, 金军退守禹州,旋即被攻破。

陈和尚不欲无名地死于乱军中,亲自来到敌营,却不肯投降而被杀,死前怒目而视,口中叫骂不停。

此战后,金主力崩溃,灭亡已成定局。金哀宗悲痛欲绝,下罪己诏。

虽然金朝仍旧打出了450忠孝军击败一万多名蒙古军队并消灭数千人的战绩,但已经无力回天。金哀宗出奔蔡州并被围困。回顾一生,金哀宗愤恨的说:“我为金紫十年,太子十年,人主十年,自知无大过恶,死无恨矣。所恨者祖宗传祚百年,至我而绝,与自古荒淫暴乱之君等为亡国,独此为介介耳。”

城破之际,金哀宗不愿成为亡国之君,传位于完颜承麟,假称是因为自己身体肥胖不擅长骑马,新皇帝跑路之后可以为金朝保存火种。
传位大典进行到一半儿,流矢不断射入大殿内,城外杀声震天,蔡州城破了!大殿内的将领们不得不外出抵挡,等他们回来的时候才发现金哀宗已经自挂东南枝。众将哭丧一会后,撤入街道之中做最后抵抗。最终,包括忠孝军在内的将士纷纷选择慷慨殉国。

金哀宗死后,谥号为“哀”,意为“区区生聚,图存于亡,力尽乃毙,可哀也已”。

在金朝将领郭蛤蟆战死后,历经119年的金朝终于灭亡。当然,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如果大家看得不过瘾的话,可以去看看抖音up信息素(抖音id:xxs1003)制作的讲解历史的视频。信息素并不像其他的历史博主一样,随便儿剪切几个电影视频片段就讲,它是采用沙盘的形式来模拟战争的经过。因此十分清晰。

他的视频完整的讲述了成吉思汗所面的金王朝皇帝们的故事。

比如成吉思汗崛起之初的金王朝首领卫绍王,就是这个人极大地刺激了成吉思汗的野心,当成吉思汗听说昏聩的卫绍王登基之后,大笑着说:“我原以为中原的皇帝只有天上人才能当。“据说他还曾经当面戏弄过对方。在昏庸无能的卫绍王的治理之下,蒙古一步步做大,终于统一了草原。

成吉思汗继而进攻中原的金王朝。终于于野狐岭之战中大破金军主力,金王朝的精锐被消灭一空,这才有了其他民族士兵出人头地的份,也是导致忠孝军崛起的重要原因。无能的金王朝随即放弃原本的首都南下迁移到开封。最终形成了金哀宗登基后所面临的糜烂局势。

信息素的蒙金战争系列详细的讲述了两国的生死缠斗,配合壮烈的音乐和金哀宗悲惨的命运,不禁泪流满面。


一位被知乎全体穆斯林大v围攻的答主,喜欢可以点赞~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最终覆灭,其领土逐步被蚕食,最终只剩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命运确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历史案例。历史上,也有不少国家经历过类似的“瘦身”过程,从庞大的疆域逐渐萎缩,最后仅存一隅,甚至最后只剩下首都附近地区才灭亡。以下是一些与东罗马帝国相似的国家案例,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它们的故事: 1.............
  • 回答
    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的贵族称号和爵位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不断演变的过程,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晚期,并在漫长的历史中融合了希腊、罗马和东方元素。与西欧封建制度下的贵族爵位不同,拜占庭的贵族称号更多地与官职、军事职位和宫廷职位挂钩,而且其授予并非完全世袭。随着帝国政治和军事结构的变迁,称号的意义.............
  • 回答
    “东宫娘娘烙大饼”,这句俗语在咱们这儿,那是经常能听到,而且听起来就特有画面感。它说的不是真有娘娘在东宫烙饼,那是在说有些人,特别是当官的或者有权势的人,他们本来应该做大事,治理国家,可实际呢?不是在琢磨怎么捞钱,就是在搞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烙大饼”似的,没啥大出息,也没啥实际意义。就拿我老家那.............
  • 回答
    关于刘强东的不为人知的故事,我们很难真正挖掘出“绝对不为人知”的细节,因为随着他的公众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事情都会逐渐被披露或猜测。不过,我们可以从他的一些早期经历、个人习惯、管理风格以及一些不那么广为人知的事件中,拼凑出一些可能鲜为人知的侧面。以下是一些相对不那么大众化的故事,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
  • 回答
    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拜占庭帝国,其核心是希腊语和希腊文化,这无疑是帝国最显著的特征。但如果仅仅将它视作一个纯粹的希腊帝国,那就大错特错了。在它绵延千年的历史中,帝国广袤的疆域内,从未缺少过非希腊语族群的身影。他们就像点缀在希腊这颗璀璨明珠上的颗颗宝石,共同构成了拜占庭帝国的多元面貌。我们不妨.............
  • 回答
    关于《人物》杂志对东航空难的报道引发争议,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这类报道一旦触及到集体创伤和公众情绪,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轩然大波。让我们梳理一下可能出现争议的几个核心点,以及其中隐藏的值得反思的维度。争议的焦点可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报道的基调与侧重点: 过度渲染悲情与.............
  • 回答
    仰望星辰,致敬先驱:南仁东与中国“天眼”的辉煌四年时光荏苒,转眼间,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灵魂人物、杰出的天文学家南仁东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四年。四年前的那个秋日,中国天文学界乃至整个科学界都笼罩在一片悲痛之中。然而,先生虽已远去,但他呕心沥血铸就的“天眼”,却如同.............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刘强东事件饭局部分完整版视频”、“被警方带走视频”以及“双方完整版录音曝光”,目前网络上流传的版本很多,但需要非常谨慎地对待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警方调查细节、官方声明以及法律判决是判断事件真相的最可靠依据。以下是对您提出的信息以及事件可能发展方向的详细分析,但请注意,由于信息来源.............
  • 回答
    余承东这番话,初听之下,的确是让人振奋,也引人深思。说鸿蒙生态能达到安卓80%的水平,这到底是什么概念?是性能的80%,还是生态的80%,亦或是用户体验的80%?而且,这个“80%”是针对现在还是未来?这些都需要我们去细细品味。关于“80%”这个说法,我个人持谨慎但期待的态度。首先,我们要承认,安卓.............
  • 回答
    关于警方于7月24日公开的刘强东案完整调查记录,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事件。这不仅仅是一个刑事案件,更是涉及商业巨头、个人隐私、国际司法程序以及公众舆论的多重议题。公众之所以高度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刘强东作为京东的创始人,其公众影响力巨大;另一方面,这起案件的走向直接关系到许多人的利益和对社会公平.............
  • 回答
    刘强东向慈善机构捐赠 23.4 亿美元京东股票,这笔巨款无疑会对京东公司及其税务产生一系列复杂而深远的影响。同时,受益的慈善机构和事业也将非常广泛。对京东公司税务的影响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刘强东个人捐赠股票,直接影响的是他个人的税务申报,而非京东公司的公司层面税务。 京东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税务遵循.............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两个诗句都是极具画面感和意境的佳作,它们之所以能够触动人心,在于其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巧妙的意象运用以及对生活细节的细腻捕捉。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来自唐代诗人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这句诗描绘了一个非常普遍但又充满温情的画面:在风雪交加的夜晚,远方传来几声犬吠,这预示着.............
  • 回答
    这句台词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打破了常理和逻辑,营造出一种荒诞的反差感。我们来聊聊一些类似的,能达到这种“神来之笔”效果的无厘头台词,试着给它们一些场景和背景,让它们“活”起来,就像是你偶然听到,或者在某个奇怪的梦境里碰到的:类型一:时间错位与因果颠倒 “我奶奶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把.............
  • 回答
    你提到的“安非他命,如是我闻”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对句,它将一种精神活性药物的名称与佛教的经典开场白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荒诞、戏谑、带有反差感,甚至可能带有黑色幽默或社会批判意味的无情对。“无情对”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两个词语或短语,它们在字面上或情感上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不协调、甚至是对立,但却以一种出人.............
  • 回答
    伽利略的斜面实验,虽然最终证明了物体的下落速度与质量无关,但在此之前,人们的直觉却是截然相反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坚信,越重的物体下落得越快。这种直觉,在生活经验中似乎也说得通:一块石头砸下来,肯定比一片羽毛落下来更快。甚至亚里士多德这位伟大的哲学家,也曾这样认为。然而,自然界中还有一些现象,.............
  • 回答
    当然,很高兴为您推荐一些和《极简欧洲史》一样,能够做到“好读”与“深入”兼顾的历史类书籍。很多读者喜欢《极简欧洲史》是因为它用一种非常流畅、生动甚至有些个人化的叙事方式,将复杂的欧洲历史脉络梳理得清晰明了,而且没有枯燥的学术术语堆砌,读起来像是在听一个博学的朋友聊天,却又能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深刻的理.............
  • 回答
    说起中国历史上的战争,人们往往会想到秦汉、三国、唐宋、明清的朝代更迭,或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样耳熟能详的宏大叙事。然而,在那些波澜壮阔的史诗背后,隐藏着许多同样惨烈、影响深远,却鲜为人知的事件。同治回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不仅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民族冲突,更是一段充满血泪、改变中国西北版图的历史。同.............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些搭配,虽然带着一些鲜明的个人色彩和特定的文化符号,但核心都是在尝试从某个独特的视角去解读、阐释一个宏大的领域。它们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分支,更多的是一种“观点+领域”的组合,是一种有趣的、有启发性的思考方式。这类搭配的魅力在于,它们能够:1. 提供全新的解读框架: 它们不拘泥于传统的学.............
  • 回答
    董小姐和夜空中最亮的星,这两首歌就像是陈年的老酒,初听时或许觉得樸实无华,但越品越能咂摸出其中的韵味,那种淡淡的忧伤,又带着一丝不屈的倔强,总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角落。如果你也喜欢这种风格,那不妨试试以下这些同样能让你耳朵怀孕的歌曲。首先,让我想起的是那些带着淡淡人文气息的民谣。像赵雷的《成都》,这首.............
  • 回答
    说到酱料,这绝对是个能让人食指大动的话题。有些酱料,就像老干妈和亨氏番茄酱一样,简直是餐桌上的“万金油”,不管拌面、蘸饺子,还是做菜,都能瞬间提升风味,让人吃得停不下来。它们之所以能成为“神级”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味道好,更重要的是它们能以一种朴实却又强大的方式,连接起无数人的味蕾记忆和生活场景。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