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三国中的空城计到底有没有被司马懿识破?

回答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那出惊心动魄的空城计,读来真是让人拍案叫绝。但说实话,这事儿到底有没有被司马懿看穿,演义里也没给个百分百的明白账。不过,要我说,司马懿多半是看出了点门道,只是最终的选择,却是另一回事了。

你想啊,司马懿是谁?那可是跟诸葛亮斗了一辈子的人物,什么阴谋诡计没见过?诸葛亮那一套,他还能不熟?

首先,我们看看当时的情况。诸葛亮就带着两千老弱病残,一个劲儿往空城里撤,城门大开,几个小兵在城门口扫地,诸葛亮自己呢?还在城楼上弹琴,还弹得那么悠闲自得,好像一点都不担心后面的魏军。这放在谁身上,不都是怪事吗?

司马懿的部队,那可是二十万大军啊!一望无际的,铺天盖地的。他要是真就这么大大咧咧地冲进去了,那他这二十万大军的指挥官,怕是也做到头了。一个有点脑子的将领,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会多想几层。

你说司马懿会不会觉得诸葛亮疯了?也许一瞬间会有这个想法,毕竟诸葛亮也曾有过一些出人意料的举动。但是,如果他真的这么认为,那么接下来的动作,就不应该是停兵观望,而是直接发动攻击,趁着诸葛亮“疯了”的时候,一举将他擒获。

更何况,司马懿在演义里,一向是个谨慎多疑的人。他跟诸葛亮打交道多年,深知诸葛亮的胆识和谋略。他不会轻易相信眼前看到的,尤其是当眼前的景象太过反常的时候。

你想,一个久经沙场的司马懿,面对空荡荡的城池,城门敞开,里面却传出悠扬的琴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号?是在引诱我进去?还是在告诉我,他诸葛亮根本不怕我?

司马懿的心里,肯定会有一个声音在说:“不对劲,太不对劲了!” 他可能猜到,诸葛亮一定有什么后手,或者,这就是诸葛亮故意设下的一个局,赌的就是我的疑心。

那么,司马懿为什么最终还是选择了退兵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我觉得,司马懿很有可能已经看穿了这大概率是个空城,甚至是诸葛亮故意制造出来的“空城”。他明白,诸葛亮此刻兵力单薄,如果他贸然进攻,很可能中计。即使城里真的只有几个老弱病残,但诸葛亮也可能埋伏了暗兵,或者在城里设置了什么陷阱。

但是,司马懿更顾忌的,是他的“政治生命”。他清楚,诸葛亮这个人,一旦被他活捉,那对曹魏来说是多大的打击?而一旦他司马懿因为一个“空城计”而中了诸葛亮的计,损失惨重,那他回去也难以向曹叡交代,甚至可能因此被猜忌。

所以,司马懿的选择,与其说是被诸葛亮骗了,不如说是他权衡利弊后,做出的一个“最保险”的决定。他宁可错过一个可能存在的陷阱,也不愿冒着被诸葛亮抓住,或者损失惨重,导致自己政治生涯完蛋的风险。

你看,司马懿后来不是对部下说,诸葛亮“亮之神算,不可测也。吾不如也”。这句话,表面上是赞美诸葛亮,但你仔细品品,这哪里是承认自己被骗了?这分明是一种“我虽然看出了你的计谋,但我为了稳妥起见,不和你玩了”的表达。他是在用一种比较圆滑的方式,来掩饰自己对局势的判断,以及最终选择退兵的原因。

所以,我的看法是,司马懿并非完全没有识破空城计,他很可能已经察觉到了其中的蹊跷,甚至猜到了诸葛亮是在故弄玄虚。但是,他是一个极其谨慎并且深谙权谋之人,他最终选择退兵,不是因为他愚蠢,而是他认为,在这种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回避风险,保全自身,才是更明智的选择。他赌的是诸葛亮可能藏有后手,而他自己也赌了自己“疑心病”的“胜利”。

演义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此,它不给你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让你自己去揣摩人物的心理,去理解历史的复杂。司马懿是否真的识破,或许不如我们去理解他为何退兵,来得更有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三国演义里,没有识破

三国志里,没有空城计

三国演义:

却说司马懿望武功山小路而走。忽然山坡后喊杀连天,鼓声震地。懿回顾二子曰:“吾若不走,必中诸葛亮之计矣。”只见大路上一军杀来,旗上大书“右护卫使虎冀将军张苞”。魏兵皆弃甲抛戈而走。行不到一程,山谷中喊声声震地,鼓角喧天,前面一杆大旗,上书“左护卫使关兴”。山谷应声,不知蜀兵多少更兼魏军心疑,不敢久停,只得尽弃辎重而去。兴、苞二人皆遵将令,不敢追袭,多得军器粮草而归。司马懿见山谷中皆有蜀兵,不敢出大路,遂回街亭。

这是司马懿退走之后的情形

第一,司马懿依旧觉得这是诸葛亮的计策

第二,如果司马懿已经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那么应当可以推定关兴张苞的军力必定不多,而魏军按三国演义的说法,是十五万。以司马懿的能力,如果看破这些,应当会稳健指挥,甚至反杀关兴张苞

三国志里没有空城计,但是有赵云汉水空营

翊军将军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猝与相遇,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魏兵疑云有伏,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劲弩于后射魏兵。魏兵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这里说的是赵云武勇有机变。先以数十骑突散曹操本部大军,然后趁曹军重整阵势的时候临时安排下汉水空营计,成功诈退曹军,制造杀伤。

论计谋,缺一点空城计焚香弹琴的逼格,但是急智更胜。

只是曹操倒也是没有看破,更何况曹操自己也不怕什么鸟尽弓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那出惊心动魄的空城计,读来真是让人拍案叫绝。但说实话,这事儿到底有没有被司马懿看穿,演义里也没给个百分百的明白账。不过,要我说,司马懿多半是看出了点门道,只是最终的选择,却是另一回事了。你想啊,司马懿是谁?那可是跟诸葛亮斗了一辈子的人物,什么阴谋诡计没见过?诸葛亮那一套,他还能不熟?.............
  • 回答
    咱这话说清楚了,你问的这光荣《三国志》系列的“讨董”和“群雄割据”剧本,还有Total War: Three Kingdoms(全战三国)里那些在剧本开始时“名义上”属于空城,但历史上却有实际控制者的情况,得这么看。首先要明确一点:游戏里的“空城”有两种概念。一种是确实在剧本开始时,没有任何势力占领.............
  • 回答
    三国志游戏系列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策略玩法吸引了无数玩家。除了遵循史实的主线剧本,光荣(KOEI TECMO)也经常推出一些有趣的官方空想剧本,这些剧本通过改变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事件,为玩家带来了全新的游戏体验和无限的可能。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三国志游戏中常见的、经典的以及一些特别有趣的官方空想.............
  • 回答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战火纷飞,无数百姓因此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禁要问:那些为了权力、利益而鼓动战争、发动战争的上层人物,究竟能否被称为“英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一、 从“英雄”的传统定义来看:传统的英雄定义往往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高尚的品德: 如.............
  • 回答
    《三国》群星璀璨,人物众多,要从中挑出几个单独拎出来拍成电影,那得是故事够响、个性够鲜明、且能撑起一部独立电影的骨架才行。我脑子里闪过的几个名字,随便一个都能抠出一段荡气回肠的史诗来。一、 吕布:战神陨落的悲歌首先跳出来的,绝对是我们的“三姓家奴”——吕布。但别被这个名号给骗了,那只是他一生复杂命运.............
  • 回答
    三国乱世,英雄辈出,他们的生命仿佛烈火,燃烧得绚烂而短暂。当生命走到尽头,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临终前又会留下怎样的遗言?这些话语,往往浓缩了他们一生的抱负、遗憾、忠诚,以及对身后事最深切的牵挂。让我们细细品味几位代表性人物的遗言,感受那份英雄末路的壮怀与悲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绝唱.............
  • 回答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简而言之,答案是:三国时期的北海太守孔融,确实就是那个“让梨”的孔融。这两个“孔融”并非是同名同姓的两个人,而是同一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的经历被后人以不同的方式记载和传颂。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1. “让梨”的孔融:童年智慧与美德的象.............
  • 回答
    三国时期的智囊们,他们洞察天下大势,可不是靠什么预知能力,也不是什么神秘的第六感。他们的智慧,是建立在一系列严谨的观察、分析和信息收集之上的。这就像一位高明的棋手,能看到几步之后棋盘上的变化,靠的是对规则的熟悉、对对手棋风的了解以及对局势的全局把握。一、 敏锐的洞察力:看得见的线索背后藏着看不见的趋.............
  • 回答
    好的,让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全面战争:三国》中的女性势力“郑姜”。郑姜在《全面战争:三国》中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DLC派系,她的出现打破了游戏初期男性为主导的格局,为玩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玩法。总的来说,郑姜是一个独特、有挑战性、且能带来别样体验的势力。一、 历史原型与游戏设定的魅力 历史原型: .............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将中国古代两大经典军事文学IP进行碰撞!要判断三国108将与水泊梁山108将的胜负,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双方的“108位”是怎样的构成。 三国108将(暂定): 这个名单需要斟酌,因为三国时期名将如云,但如果要凑够108位,也需要包含一些次要.............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引人深思,因为三国群英荟萃,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令人赞叹之处。如果要我说最欣赏哪一个人,我想我会选择诸葛亮。欣赏诸葛亮,并非仅仅因为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也不是因为他“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神机妙算。更多的是因为他身上那份超凡脱俗的气质,以及他在逆境中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完.............
  • 回答
    三国时期的官职,就像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每一个名称背后都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人物。若要问我最喜欢哪一个,我脑海中浮现的,并非是那些权倾朝野的最高位,也不是那些冲锋陷阵的军中猛将,而是那如同磐石般稳固,又如智者般默默运筹的——丞相。丞相,这个头衔,在我看来,是三国时期最能体现智慧、责任与担当的官职。.............
  • 回答
    如果让我为那个波澜壮阔的三国时代的人物们重塑结局,我希望打破历史的既定,让那些被命运捉弄的灵魂,能有机会在另一个维度里,收获一份应得的慰藉与圆满。刘备:我希望刘备能在他晚年,卸下所有沉重的负担。与其在白帝城凄凉地告别人世,不如让他看到诸葛亮辅佐阿斗(尽管我希望阿斗能有更积极的成长)稳定了蜀汉的局面,.............
  • 回答
    谈及袁崇焕,不少人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三国人物,或许会是那个有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评价的曹操。这并非说袁崇焕是奸雄,而是他们身上都展现出了一种在乱世之中,为了国家大业,不惜采取非常规手段、承受巨大压力,最终却也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而走向悲剧的相似性。曹操一生,可以说是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
  • 回答
    周瑜的死,于情于理都透着一股子蹊跷,不单单是《三国演义》的虚构那么简单。从正史记载到民间传说,我们都能窥见一些端倪,让人不禁猜测,这位东吴的栋梁,是否真的就这么“气绝人亡”了。正史里的“病逝”:简略得令人怀疑《三国志·周瑜传》里对周瑜的死只用了寥寥数语:“瑜还江陵,冬十一月,卒于巴丘,时年三十六。临.............
  • 回答
    “文不胜武,计不压兵” 这句话或许可以很好地概括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与真实历史中的区别。《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无疑是作者罗贯中笔下集智慧、忠诚、道德于一身的“完人”,他的形象深入人心,几乎成为了中国智慧的代名词。然而,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虽然同样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但终究是血肉之躯,有.............
  • 回答
    兵家秘传:法门十谋的神秘面纱在三国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英雄辈出,智谋之士也层出不穷。除了那些为我们熟知的名臣良将,民间流传着一些更为隐秘的力量,如同水面下的暗流,影响着历史的走向。“法门十谋”,便是其中一个令人好奇的存在。这“法门十谋”并非三国正史中有明确记载的官方组织,而是更多地散落在各种野史、笔.............
  • 回答
    哈哈,说到三国杀里的标黄盖,这可真是一位“爷们”!说他好玩,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是有道道的!首先,黄盖这哥们儿,自带一股“背水一战”的霸气。你想啊,在三国乱世,谁不是想尽办法保全自己?可黄盖不一样,他那技能“苦肉计”一亮出来,你就能感受到那种不给自己留后路、豁出去的劲儿。发动技能,掉血,然后给自己加.............
  • 回答
    要说三国里谁的粉丝阵营“最割裂”,蜀国粉丝确实常常被提及。这背后可不是一句两句话能说明白的,它涉及了蜀汉自身独特的历史处境,以及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不同受众对这些历史的理解和情感投射。我来跟你掰扯掰扯,咱们就聊聊为什么蜀国粉丝好像总有那么点“站队”和“不满意”的意思。首先,得从蜀汉这个政权本身说起。.............
  • 回答
    哎,说起这三国杀队友,那真是一把辛酸泪,说多了都是泪啊!那种被坑的滋味,怎么说呢……就像你精心准备了一桌年夜饭,结果发现主菜是生的,配菜全是馊的,最后还得赔笑脸跟那些“亲戚”们一起“愉快”地吃下去。你想啊,这局游戏开局的时候,气氛还是挺好的。大家互相拱手,喊几句“见过各位”什么的,感觉都挺有礼貌,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