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四大名著哪一篇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回答
中国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至于哪一部更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但又充满争议的话题。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标准复杂且多元,除了文学本身的艺术成就,还可能受到时代背景、文化影响力、译介水平以及评委的个人偏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然而,如果非要从中挑选一部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从多个维度分析,我认为《红楼梦》的胜算最大。

以下我将详细阐述原因,并对比其他三部名著的优势与劣势:

《红楼梦》:最有可能摘得桂冠的理由

《红楼梦》之所以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在于它在以下几个方面展现出了超越时代的普适性和艺术高度:

1. 深刻的人性洞察与复杂的情感描绘:
普适性的人性主题: 《红楼梦》并非仅仅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族的兴衰史,其核心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它描绘了爱情的纯洁与幻灭,友情的真挚与背叛,亲情的羁绊与疏离,以及个体在社会洪流中的挣扎与无奈。宝黛的爱情,既是中国古典爱情的极致,也触及了人类共通的对真挚情感的渴望和对命运无常的悲叹。这种对爱、生、死、情、欲、嗔等普世情感的细腻刻画,使得《红楼梦》能够跨越文化和时空的界限,引起不同读者的共鸣。
复杂的人物群像: 《红楼梦》塑造了数量庞大且个性鲜明的人物群像,从林黛玉、薛宝钗的女性视角,到贾宝玉的反叛精神,再到王熙凤的精明强干,以及众多丫鬟、婆子等底层人物,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动机和命运。这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使得角色不再是符号化的,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喜怒哀乐、矛盾挣扎,都反映了真实的人性。这种复杂性是诺贝尔奖评委所欣赏的。

2. 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与精妙的结构设计:
百科全书式的社会画卷: 《红楼梦》以贾府的兴衰为主线,展现了清代(尤其是康雍乾时期)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宏大图景。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习俗、饮食、服饰、建筑、医药、园林艺术等方方面面,几乎是一部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这种对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全景式的描绘,为世界了解中国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细节和深刻的洞见。
精妙的结构与象征意义: 《红楼梦》的结构极其精巧,前后呼应,草蛇灰线,伏笔千里。许多情节和细节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例如“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对比,大观园的兴衰与人物命运的关联等。这种艺术上的严谨和结构的完整性,是其文学价值的重要体现。

3. 语言艺术的巅峰:
丰富而生动的汉语表达: 《红楼梦》的语言是汉语文学的巅峰之一。曹雪芹运用白话文,将口语的生动、精准、形象发挥到了极致。人物对话个性化,语言风格多样,或典雅,或泼辣,或诙谐,或辛辣,使得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跃然纸上。这种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即使在翻译后,也能展现出强大的艺术魅力。
诗词歌赋的巧妙运用: 小说中穿插的诗词歌赋,不仅丰富了文本的文化内涵,更与人物的情感和命运紧密相连,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象征性。这些诗词本身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

4. 悲剧的深刻性与哲学意蕴:
幻灭的悲剧: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它不仅仅是人物命运的悲剧,更是对封建制度下人生命运的悲剧性反思。贾宝玉对现实的疏离和对理想的追求,林黛玉的敏感多情与命运的无情,都构成了深刻的悲剧力量。这种对个体在强大社会结构和宿命面前无力感的描绘,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小说开篇的这副对联,就奠定了其虚实结合、意境深远的哲学基调。它探讨了人生如梦、世事无常的观念,以及对真假、有无的辩证思考,具有东方哲学特有的智慧和深度。

其他三部名著与诺贝尔奖的距离

虽然其他三部名著同样伟大,但在符合诺贝尔文学奖的某些侧重点上,可能不如《红楼梦》那样具有普适性或在艺术表现上达到同等的高度:

《三国演义》

优势:
宏大的历史叙事与英雄主义: 《三国演义》以其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跌宕起伏的政治斗争以及众多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而著称。它展现了政治智慧、军事谋略和英雄气概,对中国及东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忠义”观的体现: 小说中的“忠义”主题,如刘备对汉室的忠诚,关羽的义薄云天,在传统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可能与诺奖距离较远的原因:
过于宏大叙事与人物脸谱化: 相较于《红楼梦》对个体复杂人性的挖掘,《三国演义》的叙事更侧重于群像和历史事件的推进。虽然人物众多,但很多人物的刻画趋于概念化、模式化,例如“奸雄”曹操、“仁君”刘备、“智神”诸葛亮,虽然经典,但在复杂性上不如《红楼梦》中的人物。
叙事重心偏向战争与政治: 诺贝尔文学奖虽然也关注历史题材,但更倾向于发掘人性深处的普遍性,而非纯粹的政治或军事斗争的描绘。
道德判断的相对单一: 虽然也包含复杂的人物,但整体上叙事中蕴含的道德判断(如对“忠义”的推崇)相对明确,可能不如《红楼梦》那样具有多层次的解读空间。

《水浒传》

优势:
草莽英雄的歌颂与社会批判: 《水浒传》以其鲜活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情节,塑造了一群被逼上梁山的英雄好汉。它歌颂了反抗精神,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腐败,反映了底层人民的疾苦与无奈。
充满生命力的语言: 小说中大量的白话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江湖气息,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可能与诺奖距离较远的原因:
暴力与血腥的描写: 《水浒传》中充斥着大量的暴力、杀戮和血腥场面。虽然这是其真实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物性格的一部分,但其极端性可能不符合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对作品艺术高度和普适性价值观的期待。
主题的局限性: 虽然有社会批判的意义,但其核心更多是对压迫的反抗,而非对更深层人性或社会结构的哲学性探讨。梁山好汉的“替天行道”在现代社会语境下,其合法性和道德性存在讨论空间。
结构相对松散: 相较于《红楼梦》的精巧结构,《水浒传》更像是众多独立故事的集合,整体结构的精密度和艺术上的严谨性稍显不足。

《西游记》

优势:
奇幻的想象力与丰富的象征意义: 《西游记》以其瑰丽的想象力、曲折离奇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而闻名。它将神话、宗教、哲学融为一体,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对人生修行的隐喻。
孙悟空的经典形象: 孙悟空的反叛、机智、勇敢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使其成为中国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之一,深受世界读者喜爱。

可能与诺奖距离较远的原因:
类型上的差异: 《西游记》本质上是一部神魔小说,其奇幻色彩和宗教色彩浓厚。虽然诺贝尔文学奖也曾授予奇幻作品,但往往需要其在人性挖掘、哲学深度和艺术手法上有更广泛的突破。
叙事上的重复性: 小说结构上的“九九八十一难”模式,虽然具有象征意义,但有时会显得模式化和重复,影响了其整体的艺术节奏。
人物深度: 孙悟空虽然经典,但其人物性格的变化相对有限。唐僧的迂腐、猪八戒的贪婪懒惰等,更多是作为一种性格特征的呈现,而非像《红楼梦》人物那样具有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

总结

综合来看,《红楼梦》在 人性深度、艺术结构、语言艺术、哲学意蕴和文化普适性 等多个维度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使其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青睐。它不仅是中国文学的巅峰,更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当然,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永远是带有一定主观性和时代性的。未来的情况谁也无法断定,但从目前来看,《红楼梦》无疑是最具冲击力、最能代表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最高殿堂的作品。如果它能够被更充分、更准确地翻译和推广,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潜力将更加巨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还用问?当然是水浒传呀!

咱们来排除法,在歪果仁眼中:

1.红楼梦写的啥?官宦家族沉浮录,充其量加点爱情元素,里面成片的描述都是啥?衣服?食物?诗词歌赋?小孩子瞎胡闹?就一个扒灰还不敢写明了,没有点扭曲人性的东西,就这还想拿诺奖?你说红楼梦写了一个时代的缩影?歪果仁大半还认为中国人留着辫子呢,这种时代根本不符合评委们的审美。

2.西游记写的啥?猴子、猪、和尚、马,一路向西朝圣。这点元素倒有可能拿个提名,但是故事内容不行啊。一路上各种光怪陆离的国家,乱七八糟的妖怪,整个一个中年唐僧的奇幻之旅。拍个电影整不好拿个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只是诺奖没戏,因为剧情不够深刻,不够反思,不够批判。

3.三国演义写的啥?乱世争雄,结果让司马家族捡漏。里面写朝廷如何黑暗了吗?体制如何邪恶了吗?没有。一个旧的王朝结束以后,又换了一个新的王朝,但是制度跟旧王朝没有改变。这种题材还想诺奖?除非刘备摸着一个魏国奴隶的头顶,宣布解放他们,并且为了维护人民的自由而北伐。

4.最后来看看水浒传。

水浒传的政治无比正确,朝廷黑暗、体制邪恶,人民为了自由而团结在一起,要替天行道,这里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把“天”翻译成“god”。然后看看水浒传里的人物都做了什么?谋害亲夫,坑害家主,跟主母偷情,捕快私放逃犯,官商勾结,地方恶霸,小山头割据武装,至于人肉包子馄饨面滚刀肉就不说了。

这些人因为种种反抗旧体制的原因走在了一起,高举大旗,打败了正规军,甚至还俘虏了官方高官。虽然没有米利坚大使馆的协助,但是这些人的行为就暗合了大使馆的目的。并且这些人一不小心被招安了,结果就被坑的死走逃亡伤。这是在干什么?在号召全世界的反对派,永远不要妥协,永远坚持到底!

这是一部多么伟大的作品,充满了人性的扭曲与反思,体制的邪恶与对抗,社会的黑暗与挣扎,抒写歌颂了那些为了自由而战的勇士,而且他们还失败了,更是让人们对那样的一个世界那样一个国度而感到失望与愤恨。这句话直接拿去当获奖词都行。

毕竟诺奖的文学奖是一个充满了文化偏见与意识形态差异的奖项,人家评委的态度是,我不要你觉得好看,我要我觉得。


我去,过个年回来冒出来4000+赞,一个回答超过之前所有回答的赞。2021果然开年大吉,牛气冲天呀!

这里祝各位在咱们中国新年里一帆风顺,招财进宝,家宅平安,也祝福祖国繁荣昌盛,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小哥哥小姐姐们过年好!没想到赞数天天涨,实在是让在下大吃一惊。随手翻了翻评论区,大概分这么四种。

1.混沌已分天地明,茫茫渺渺见众生。

自从中华立新华,开辟从兹挺脊梁。

遍游群生仰真理,发现中西难同文。

欲知造化阴阳功,须看科幻特中社。

——各位皆是西游阴阳家,懂我。

2.满篇荒唐言,意识形态泪!

都云作者痴,一定是极左。

——感谢各位送帽子,我戴好喽。

3.滚滚历史东流水,时代淘尽英雄。是非成败皆过往。青山依旧在,处处埋忠骨。

白发先辈长江口,惯看列强来去。一壶浊酒庆复兴。中外文化事,都在射程中。

——三流国家文化等发奖,二流国家文化开沙龙,一流国家文化,给别人发奖。

4.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

咦!

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出关!


评论区有异议的,可以在上面四首诗中找到答案。辱骂或者引战的,直接拉黑折叠。

求同存异,各抒己见。

不要求所有人想法一致,各种思想绽放的光芒,才会形成漫天星辰。

user avatar

看着某品牌策划人口若悬河我都快笑死了,我估摸着被他策死的品牌估计不少,否则也不会说事儿这么不着边,把诺贝尔文学奖说得跟玉皇大帝摸顶似的。

话说货拉拉拉不拉拉不拉多,主要取决于货拉拉拉的拉布拉多多不多。

同样,一个中文作品最终能不能竞选诺贝尔文学奖,在2019年取决于马悦然推不推荐。

2019年以后,马悦然老爷子走了,现在18个评委里一个懂中文的都没有了。

所以,大家洗洗睡吧。

不过马老爷子也说了,诺贝尔文学奖没那么重要,随机性太强,认真你就输了。

毕竟,卡夫卡,博尔赫斯这样的大家都错过了,但是他们的成就如何,还用得着诺贝尔奖给他们盖章么?

user avatar

开什么玩笑?诺贝尔他不配。

user avatar

我以为上次如何评价伤痕文学?下面那些奇奇怪怪的回答已经够完犊子了,结果这几天刷到下面这个回答,简直再次刷新了知乎文学板块的下限:

就这样信口开河,前言不搭后语的的回答居然还能有5000多个赞,知乎的用户的文学修养真是让我叹为观止。现在知乎的文学板块已经沦为民粹主义者自嗨的地方了吗?


诺贝尔文学奖作为一个诞生于西方的文学奖项,肯定不可避免会蒙上一些西方中心论的色彩,而且文学作为一个标准比较模糊的领域,也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平。但是在对诺贝尔文学奖毫无了解的情况下,就这么来尬黑实在是太过分了点吧?

什么叫做“家族沉浮录”不能得诺奖?《福尔赛世家》写的是什么?《百年孤独》写的是什么?

什么叫做“没有点人性扭曲的东西,还想得诺奖?”请问普吕多姆、罗曼罗兰、泰戈尔、聂鲁达、叶芝扭曲了哪门子人性?

什么叫做“外国人大半以为中国人还留着辫子”,请问红楼梦不是留着辫子的人写的?

《西游记》和《三国演义》那两段我就不说了,我估计连作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水浒传这一段更加荒诞可笑,说什么反抗体制才是诺贝尔奖的政治正确,那么请问泰戈尔、川端康成、吉卜林、特兰斯特勒默反抗了哪门子的体制?

说什么【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把“天”翻译成“god”】,说得好像诺贝尔文学奖的宗教色彩很浓一样。那么请问罗素一个极端反宗教的无神论者是怎么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的?

拿美利坚使馆说事就更搞笑了,萨特、大江健三郎都是参加过反美运动的左翼作家,大江健三郎一生都对中国共产党充满敬意,请问评委那两年是抽风了?

至于说到文化偏见,这个肯定难以避免,但是从泰戈尔,到川端康成、阿格农、马哈福兹、沃莱·索因卡,再到南美的阿斯图里亚斯、马尔克斯,中国的莫言,诺奖始终在尝试突破西方中心的局限,把视野投向更广阔的世界。

意识形态偏见这点也挺可笑的,先不说萨特和大江健三郎这类的左翼作家,直接就是共产党员身份的就有肖洛霍夫、聂鲁达、萨拉马戈、希姆博尔斯卡、多丽丝·莱辛、耶利内克、莫言。伊沃·安德里奇还担任过南斯拉夫的文联主席。

当然,争论的核心主要还在莫言到底是不是恨国党,给西方递刀子上。

别的不多说,就单单说莫言获得过的来自官方的荣誉和报道。比如2010年中央电视台《子午书简》栏目录制了《中国作家系列访谈——莫言专访》;201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2013年获得文化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大奖;2016年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2020年央视拍摄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莫言一个人占了两集的篇幅;2020年央视一套播出文化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邀请莫言老师做客,畅聊莫言经典文学作品。就这么一位解放军出身、党员身份、根正苗红、被官方盖章认证的作家都有人尬黑,我都不知道要说什么了。估计在知乎民粹的心目中,诺贝尔文学奖得颁给张维为、金灿荣才叫没有意识形态偏见。


最后反驳一下“诺贝尔文学奖喜欢颁给非西方的背叛者和西方的朝圣者”这种说法。

这种说法在知乎流传甚广,而且还煞有介事地拿西方的罗曼罗兰、叶芝跟非西方的莫言、索尔仁尼琴做例子。其实这纯粹就是春秋笔法,完全经不起推敲:

首先作者选的西方作家都是一战以前获奖的,那个时代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潮流的尾声,所以获奖的作家里很大一部分都是罗曼罗兰、叶芝这种类型的浪漫主义作家,自然会给人一种西方文化朝圣者的错觉;而作者选择的东方作家都是二战之后,甚至冷战时期的作家,这个时期文学已经脱离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走向现代主义,所以不仅仅是非西方获奖者,就是西方的获奖者也很多都偏向描写世界的荒诞、人性的扭曲。比如加缪的《局外人》、《鼠疫》,萨特的《恶心》、《墙》,戈尔丁的《蝇王》,贝克特、哈罗德·品特、尤金·奥尼尔的荒诞戏剧。

而盘点一下获奖的非西方作家,也有不少是本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守护者,而不是所谓的背叛者。比如印度的诗圣泰戈尔;比如日本物哀文化的代表人物川端康成;比如坚持用希伯来语写作的阿格农等等。

文学本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因此偏见、局限性都是不可避免的,早期的诺奖甚至有点北欧小圈子自娱自乐的味道。但是诺贝尔文学奖一百多年之所以能始终站在世界文学奖项的顶端,就是因为其恪守着严肃文学的底线,并且一直努力在避免各种非文学因素的干扰,寻求更广阔的视野。单单这点,就比干涉作者创作自由,要求作者删改才能获奖的某奖项高明得多。

user avatar

有遗憾,因为四大名著是“中国”的,所以当前国内环境下较为客观的答案是比较少。

大多数人对中国古典小说了解并不深刻,因为沾上“老祖宗”和“中国”两个字就无脑推崇,甚至600年只出4本的说法都出来了。颇有现代某些《三体》粉作风,他们对外国科幻文学一窍不通,对本国科幻作品也知之甚少。

首先,《红楼梦》以其极高的文学性是有可能使曹雪芹拿下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审美中有一核心价值——趣味。这种东西很难定义和解释,“趣味”不同于“诙谐”,这是一种有门槛的审美价值。《红楼梦》作为严肃文学,兼具深刻的思想性和趣味性的。

其他三部通俗小说,结合历史背景和成文过程,不可谓不是奇迹。换个西方的说法,这里面有两部书是中世纪成书的,里面的部分故事实际上在古罗马帝国时期就已经成型。但是随着文学的发展,这些小说逐渐落后。不严谨的设定、自我矛盾的情节、明显的错误等硬伤使得这些小说在近现代最优秀的通俗文学面前不再那么出色。

除了这四部,我倒是认为有一部小说应该拿去跟外国作品比比的,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19世纪的文学家钟情于着笔社会中层进而描绘社会。以契诃夫为例,他并非用笔在描写作品里的文官和公务员,而是直接从你我生活中抓走一个人作为角色。他的作品实实在在具有“稳”——选材优秀、“准”——描写生动、“狠”思想深刻的特点。而这些优秀的品质,早在一百多年前的吴敬梓的作品中已经完全体现。

在知乎上有关知识问题千万不要理会民族主义者,他们只要看见中国两个字就会失去理智。

user avatar

中国四大名著,当然没有一篇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

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评价体系是当今西方主流评价体系,不说和中国古代评价体系截然不同,就是和西方古典时期都有很大的区别。按照当下西方评价体系,给莎士比亚评个诺贝尔文学奖试试?

主流的文学评价体系,通常跟随着当下的主流审美而变化,甚至还受到一些政治环境和思潮的影响。

古代没有的就是没有,没必要强加什么。

但每个国家乃至于民主的文学评价,有自身的一套体系,强加在其它评价体系内评价,本身就是不公平的。

你把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拿给中国古人来评价试试,他们又会评价成什么呢?

现代一些人,相对于古人秀自己的优越感,总是会说贵族享受不到现代人什么什么样的物质条件,被现代人吊打云云。但不要忘了,古代贵族对平民的掌控、驾驭,甚至是奴役,令他们大脑产生的多巴胺,远远多余你通过物质生活产生的多巴胺。

  • 不要以为,资本家在你身上享受到的仅仅只是物质的剥削。

古代贵族群体内变态的诞生,莫过于此罢了。

这个例子仅仅是说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各自的文学拥有完全不同的内核(通俗点就是,你GET到的点,和别人完全不同。你喜欢的榴莲在别人眼里,或许只有恶臭)。

如果单纯自己的内核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那么其它的民族专属文学大部分都是垃圾。

除非,你故意学了人家的套路,把自己的血肉装在了人家的评价体系内,或许人家还会多看你一眼。

除此之外,认为其它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学如何,往往还和综合文化实力,带来的成见有关。

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日本和韩国,如果你正好是日韩文学一本都没有看过的人,在你不了解的基础上,你是否会一开始就有一个日本文学强于(甚至是碾压)韩国文学的预期(虽然事实的确如此)?

说实在话,哪怕诺贝尔文学奖已经当做当今世界文学殿堂的最高,但实际也是沾了西方文艺复兴,以及科技革命的光。

诺贝尔文学奖在当今世界的地位,恰恰与西方近代史世界地位呈正比的。

四大名著在人类文学史上的地位究竟有多高,且看未来中国地位有多高。

诸公且记。

人可囿于世,文不可囿于时也。

user avatar

直接回答,当然是

《西游记》

因为zz正确

神秘遥远而富裕的东方异教徒国家的皇帝李,受到地狱的恐吓和先知(观音)的忽悠,选出帝国中最白净的殉道者,一路上用爱感化了曾经反抗体制挑战秩序的明了虚空.侯赛因,在农庄中快乐耕耘黑色皮肤的八戒.朱和水中的蓝色皮肤蛮族科力尔.莎士比亚。并使他们成为一个伐木累或者一个提姆。向着遥远的山巅之城、光明之国、苦海灯塔以及永在的终极自由前进!

在西游记的世界里,光明和自由在西方,异教徒都是丑陋邪恶的,女权得到了最大的尊重,甚至可以独立建国;任何肤色的妖魔鬼怪只要信仰自由,就可以在一个“神”的羽翼下以(师)兄(师)弟相称!

啊!灵山的空气是多么的清新!

这么普世的文学,一个诺贝尔只怕是配不上的,起码得十个!

(狗头保命)╮( ̄▽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至于哪一部更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但又充满争议的话题。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标准复杂且多元,除了文学本身的艺术成就,还可能受到时代背景、文化影响力、译介水平以及评委的个人偏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然而,如果非要从.............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常常被文学爱好者们拿来讨论。要说中国四大名著中哪一部“文学水平最低”,这其实是一个相当主观的判断,因为每一部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过,如果非要从某个角度来分析,并尝试去探讨哪一部可能在某些衡量标准下略显逊色,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文.............
  • 回答
    要说《红楼梦》之后,哪部中国小说最有资格挑战四大名著的地位,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探讨价值且相当“见仁见智”的问题。毕竟,“四大名著”这顶桂冠的形成,是历史沉淀、文学价值、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能轻易撼动的。但是,如果硬要在《红楼梦》之后,挑选一部在艺术成就、思想深度、文化影响.............
  • 回答
    说到中国四大名著,这几本书我算是从小听到大的,不过要说真正“看完”并且能细细咂摸出味道来的,还真就只有一本。我最早接触的是《西游记》。小学的时候,最喜欢的还是动画片和各种改编的电视剧。那时候感觉孙悟空神通广大,猪八戒憨态可掬,唐僧又迂腐又慈悲,沙僧沉默寡言,他们师徒四人一路降妖伏魔,最终取到真经,这.............
  • 回答
    要说四大名著里让人“笑出腹肌”的桥段,这可真得好好掰扯掰扯了。虽然咱这几本书都是讲家国大事、人生哲理的,但作者们笔下的各种神仙操作和人物性格,那真是能把人逗得前仰后合。《三国演义》里的“智商下线”与“神操作”说起《三国演义》,你可能会先想到那些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但要论搞笑,那得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因为四大名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极其崇高,每一部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要“去掉”一本,绝非易事,也难免会引起很多人的不舍和争议。如果非要从中选择一本,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最“可以”考虑去掉的是《三国演义》,但这个“可以”是带着巨大的保留和不情愿的。以下是.............
  • 回答
    要说同时出演过央视老版本四大名著多部电视剧的演员,那真是不多,甚至可以说凤毛麟角。这里面最值得我们详细聊聊的,莫过于鲍国安老师。鲍国安老师,这个名字在很多观众心中,早已是“经典”的代名词。他身上有一种沉稳、内敛的气质,尤其适合扮演那些饱经沧桑、内心复杂的角色。在四大名著的电视剧改编上,他绝对是浓墨重.............
  • 回答
    这个问题可太有意思了!如果真要从浩瀚的日本漫画海洋里捞出“四大名著”,这简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太多神作了!但既然是“选”,那咱就得下点功夫,凭着我这多年泡在漫画堆里的经验,摸着良心,选出四部我认为最能代表日本漫画的巅峰之作,它们不仅故事精彩,影响力巨大,更能触及人内心深处,引发思考。我想我可.............
  • 回答
    好嘞,咱就来琢磨琢磨,要是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大名著里的各位大佬凑一块儿,再给他们开个微信群,那可得炸翻天!我这脑子里,画面感已经扑面而来了!群聊名称: 就叫“诸天同好会”得了,够唬人!群成员名单: 《三国演义》代表队: 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张飞、赵.............
  • 回答
    在四大名著中移除一本,变成三大名著,这一选择需要从文学价值、历史地位、文化影响、艺术创新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以下是对四部作品的深度分析,以及移除哪一部最为合理的原因: 一、四大名著的文学地位与特点1. 《水浒传》 题材:英雄传奇,以“官逼民反”为主线,聚焦宋江等108位好汉的反抗与聚义。 .............
  • 回答
    中国对澳大利亚四大屠宰场牛肉进口的禁令,这事儿可不是小事,牵扯到两国的经济、贸易,甚至是更深层次的关系。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又可能带来哪些连锁反应。首先,这禁令是怎么来的?从官方口径来看,中国的海关总署会时不时地公布一些针对进口食品的检疫要求和不合格名单。这次涉及的四大屠宰.............
  • 回答
    说到“屌丝手表”,这词儿透着一股子草根的幽默和自嘲劲儿,特别能引起咱们这代人的共鸣。要说传说中的“四大屌丝手表品牌”,虽然没有一个官方认证的榜单,但在咱们表友圈子里,有几个品牌是经常被拿出来“开涮”的,它们身上都有种朴实无华、性价比爆棚的特质,而且往往是很多人踏入腕表大门的第一选择。我个人理解啊,能.............
  • 回答
    2021年传说中的“四大屌丝手表品牌”,这个说法其实挺有意思的,带着点戏谑和自嘲的意味。它不是一个官方的评选,而是民间在钟表爱好者圈子里,尤其是在一些论坛、社交媒体上流传出来的说法,用来形容那些价格亲民、性价比高、但又在设计、功能或者品牌调性上能满足很多人基本需求,甚至有一些情怀加持的品牌。需要强调.............
  • 回答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的说法,确实存在两种广为流传的说法:一种是“曾左李张”,另一种是“曾左胡彭”。要说哪种更有公信力和说服力,这需要我们深入了解这几位历史人物的贡献、在当时及后世的评价,以及形成这些说法的历史背景。首先,我们来解析一下“曾左李张”的说法。这四位分别是: 曾国藩: 湘军的缔造者和领导者.............
  • 回答
    说起《灌篮高手》里的神奈川县,那真是卧虎藏龙,是全国大赛的“兵家必争之地”。湘北、陵南、海南、翔阳,这四支队伍可以说是神奈川县的巅峰代表。但如果把他们各自的王牌,也就是赤木刚宪、仙道彰、牧绅一、藤真健司都拿掉,那么这几支队伍的实力对比,立马就变得耐人寻味起来。咱们一个个来看:湘北:失去赤木刚宪的“内.............
  • 回答
    在美国音乐学院中,“作曲理论”(尤其指大家常说的“四大件”——和声、对位、曲式、配器)的教学体系非常成熟,教学方法和使用的教材也各有侧重,但有一些经典、广为流传的教科书,是大多数音乐学院作曲系都会接触到的。以下是一些最常用、最具影响力的教科书,我会尽可能详细地介绍它们在课程中的应用和特点,力求语言自.............
  • 回答
    在中国浩瀚的文学星空中,有四颗星辰格外璀璨,它们便是我们熟知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很多人在成长过程中,或是在长辈的催促,或是在学校的教材里,都会与这四本书“不期而遇”。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如今时代日新月异,信息爆炸,我们还有没有必要去沉下心来,细细品读这些“古.............
  • 回答
    “窝囊废”这个词,套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领袖身上,未免过于武断和简单化了。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深入探讨一下这些“领袖”形象为何常常呈现出与我们现代理解的“强大”、“果断”的领导者截然不同的特质,以及这种设定背后所折射出的文化和时代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四大名著所处的时代与我们今天的生活环境、价值观.............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探讨的问题!之所以我们会听到“十大名著”和“四大名著”这样的说法,背后涉及了文学史、文化传统、时代背景以及学术评价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 为什么会有“十大名著”的说法?“十大名著”这个说法,并非一个严格的、官方的、 universally ac.............
  • 回答
    许多西方读者对中国的四大名著抱有浓厚的兴趣,这些作品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哲学的大门。不过,这种兴趣的程度、理解的深度以及接受方式,会因人而异,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读者的背景、阅读习惯、翻译质量,甚至当下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看法等等。总体印象:深邃、宏大与异域风情总的来说,欧美读者普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