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护照为什么要叫「护照」?

回答
护照之所以被称为“护照”,这个称谓背后蕴含着其核心功能和历史渊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从字面意思理解:

“护” (hù): 这个字最直接的意思是“保护”、“保卫”。在“护照”这个词中,“护”字强调了国家对持有者在国外的安全和合法权益的保障和保护。它表明了国家作为发行方,对持有者在境外旅行、居留期间的生命安全、人身自由、合法财产等负有一定的责任。
“照” (zhào): 这个字有“证件”、“证明”、“凭证”的意思。最常见的用法是“执照”、“身份证”、“照片”等。在“护照”中,“照”字表明了它是一种官方颁发的、用以证明持有人国籍和身份的证件。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和凭证,是公民在国际社会上的“通行证”和“名片”。

将“护”和“照”结合起来,“护照”就字面意思而言,就是“保护性凭证”或“用于保护的证明”。它是一种由国家发放的证件,用以证明持有人的身份,并承诺在必要时为其提供国家的保护。

二、 从功能上理解:

护照的核心功能决定了它为何被称为“护照”:

1. 证明国籍与身份: 这是护照最基本的功能。它明确表明了持有人的国籍,这使得其他国家能够识别出该公民属于哪个主权国家,并根据国际法和双边协议给予相应的待遇。同时,护照上的个人信息(姓名、出生日期、照片等)也是身份的重要证明。
2. 申请和使用外国签证: 在绝大多数国家,外国人进入本国国境需要事先获得签证。签证通常是签注在护照上的,护照就是申请和使用签证的载体。没有护照,几乎不可能获得外国的签证。
3. 提供国家保护: 这是“护”字最核心的体现。当本国公民在国外遇到困难、危险,例如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被非法拘留、遭受不公正对待等情况时,其本国政府可以通过外交途径,依据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向所在国政府提出交涉,要求保护该公民的合法权益。护照就是启动这种国家保护的依据和凭证。持有护照意味着持有者是该国公民,并享有该国在境外的保护权。
4. 出入境管理: 各国边境管理机构通过检查护照,来验证旅客的身份和是否获准进入本国。护照是国际旅行中必不可少的出入境凭证。
5. 国际旅行的通行证: 在国际旅行中,护照是被广泛接受的身份和旅行资格证明。持有护照并符合目的地国家入境要求的公民,可以合法地跨越国界。

三、 从历史渊源上理解:

“护照”这个词的起源和演变也与其功能紧密相连:

早期形式:国王的信件或通行证: 在古代和中世纪,旅行者为了安全穿越敌对领土或获得特定便利,常常需要获得当地统治者的允许,通常以国王的信件、盖有印章的通行证或保护令的形式出现。这些早期证件的核心目的也是为了证明持有者的身份,并获得当地统治者的保护和允许。
“Passport”的词源: 英语词汇“passport”可以追溯到法语的“passeport”,其中“passe”意为“通过”,“port”意为“港口”。最初,“passport”指的是一种允许船只进入或离开港口的通行许可。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指代允许个人穿越边境的官方证件。这种演变也强调了其“通行”和“许可”的功能。
现代护照的形成: 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国际交往的频繁,各国开始建立更系统化的边境管理和公民身份证明制度。护照逐渐统一化,成为国家发行的、包含个人身份信息和国籍证明的官方文件。其“保护”的意义也随着现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而愈发凸显。国家有义务保护其在外的公民,而护照则是这种保护的载体和凭证。

四、 为什么不用其他名字?

如果护照只具备证明身份的功能,可能可以被称为“国籍证明书”、“旅行身份卡”等。如果只具备出入境功能,可能叫做“通行证”。但由于护照集多重重要功能于一身,特别是“保护”这一核心价值,“护照”这个名称最能准确、全面地概括其核心内涵和重要意义。

“通行证” 侧重于出入境的许可,但未能体现国家保护的含义。
“身份证明” 侧重于身份的确认,但没有强调其在国际旅行中的特殊作用和保护性。
“护照” 这个词,巧妙地将“保护”和“凭证”结合起来,既表明了它作为一种官方证明,也突出了它所蕴含的国家保护责任,是一个非常贴切和具有深意的名称。

总而言之,“护照”之所以这样命名,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张简单的身份证明或旅行许可,更是国家主权和公民权益在国际舞台上的体现。它代表着国家对公民在境外的保护承诺,是公民在国际社会中安全、合法通行的重要凭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历朝历代,对于行走外境外地所用的文件凭据,称呼都不同。三代称“圭璋“、”牙璋“,秦汉称“”、“符节”,唐有“过所”,宋有“关引”,元称“公验”,明称“文牒”、“关照”。比如在《西游记》,唐僧就随身携带通关文牒,每过一国都得盖印。虽然作者犯了个史实错误,把明代文件名用到唐代,但从中可以看出明代文牍的痕迹。

明代对护照的另外一个称呼是”关照”,应该算是护照一词的源头。这里的“关”最初特指嘉峪关,“照”指的是照会。这在明代也是一个专用词汇,指向平级、下级的政府部门发布文书,无强制意味,只是知会一声——照在这里的意思是“依据”——所以“关照”最初全称是“通嘉峪关口照会”,后来逐渐泛用,约为格式,各地边境出入凭证都被叫做“关照”。不过千万别听网上和导游瞎说,它和“多多关照”这句俗语的起源没有关系。

“关照”的用途很狭窄,仅限于出入特定关卡。随着商贸需求的增加,路途逐渐变长,业务内容逐渐变复杂,证件名称也发生了转变。

关于“护照”一词的出现,比较著名的一个例证,是康熙年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其中第五条,拉丁文是这么写的:

Propter nunc contractam amicitiam atque aeternum foedus stabihtum, cuiuscumque generis homines litteras patentes iteneris sui afferentes, licite accedent ad regna utriusque dominii, ibique vendent et ement quaecumque ipsis videbuntur necessaria mutuo commercio。

大概意思是:两国商人带有往来官方文件的,允许其边境贸易。其中“patentes iteneris”这个词直译,大概类似于“旅行专用证书”。

因为中俄双方是先拟定拉丁文正本,再译回满文和汉文。所以中文版有好几种,有徐元文碑刻版、康熙实录版,西清版等。第五条这一个名词,实录版、徐元文版译做”有准令往来文票,许其贸易不禁“,西清从满文再译回汉文,则是”如有路票,听其交易“。还有一版译做“凡两国人民持有护照者,俱得过界来往,并许其贸易互市。

这里的文票路票护照,用法一样。

从这里可以看出,“护照”在当时并非是一个固定下来的文书词汇,它更像是一个自“关照”衍生出的习惯用法。

“关”字仅仅只是特定关卡的通行证,不具备其他意义,而根据尼布楚条约里的要求,这里patentes iteneris不光只是通关凭据,还有一重功能,还能给予持有者在中俄贸易路线上的特许权益以庇护,故称为“护”。因此,“通关”就扩大成了“给予庇护”。

这种庇护特许利益的功能,路票或文票的职能都可以涵盖。不过毕竟涉及到了国外政府,那么原来的称呼必然得有所调整。比如“照”这个词,原来只是对平级政府机构行文的文书类型,从这时候起,对外国政府平级机构行文,也纳入”照会“的适用范围。

比如《中美天津条约》里,第七条就特别规定:

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往来,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申报大宪,用"申陈"字样。若平民禀报官宪,仍用“禀呈”字样。均不得欺藐不恭,有伤友谊。至两国均不得互相征索礼物。

因此,为了让文书承担更多意义和功能,“照会”从政府内部扩展到不同政府之间的往来。

在这种业务要求之下,文书的内涵不再仅仅只是通关照会,而是给予持有者庇护之照会,故称护照。

这份光绪二十二年发给英国驻汉口领事的护照,把护照一词的意义以及办理流程,算是讲得颇为透彻了。(严格来说,其实这份护照应该归类为签证)

有时候,护照也被称为执照。比如中法天津条约里有规定:



这里的执照,其实就是护照。可见当时护照仍旧不是固定专业词汇,官府用起来也是飘忽不定。

而且要特别强调的是,护照在清代的意义,比现在要广泛得多,不止是外国旅行,一些特别事务都需要颁发护照。

比如有一个叫陈裕时的学生,日本留学归来带了把日本刀,特意向驻日大臣申请了一份护照,确保可以合法把刀带回国内。这里的“护照”,其实性质相当于是特种物品运输许可证。


再比如这个护照,还涉及到了一段屈辱的国史。

庚子条约之后,清廷被迫允许榆关(山海关)等地驻扎各国军队,而且由当地政府供养牛羊等物资。但山海关本地不产牲畜,需要从东北进口。结果赶上日俄之间打仗,实行贸易禁运,临榆县正堂没办法,就给一个叫杨九清的商人颁发护照,准许其前往昌黎县采购牛羊。护照期限是一个月,对采购数量、采购区域、通关手续等等都做了严格规定。

可见在那时候,“护照”一词并不只用于外国人通行文书,只要是涉外事务,甚至不涉外,都可以颁发护照予以执行。


你们看,在宣统年间,一个铁路局的职员带行李出差,都要开个护照,这既不涉外,也不涉认,只是给行李开个运输许可证罢了。不过这份文书里,倒是明确提及了所谓“护照”的护,到底是什么意思——“给护”,其实就是给予庇护、保护的另外一个说法。

至于现代意义上的护照,根据上海历史博物馆的薛理勇先生考证,要到1930年才完全确立其名称、用途和使用规则。

————————————————————————————

部分图片、资料来源:

河北省国家档案馆清档珍藏清代执照_护照_牌照一览_赵丽洁

中国清代护照_薛理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护照之所以被称为“护照”,这个称谓背后蕴含着其核心功能和历史渊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 从字面意思理解: “护” (hù): 这个字最直接的意思是“保护”、“保卫”。在“护照”这个词中,“护”字强调了国家对持有者在国外的安全和合法权益的保障和保护。它表明了国家作为发行方,对持有者.............
  • 回答
    红护这个名字,就像她这个人一样,自带一股子神秘与力量,让人忍不住想探究一番。说起来,这名字的来历,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官方”说法,更多的是在她的故事、她所处的环境以及她给人的整体感受中慢慢沉淀下来的。首先,最直接也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就是“红”这个字。在许多文化里,“红”都象征着热情、活力、生命力.............
  • 回答
    JK制服里提到“护奶裙”,这个说法确实容易让人产生联想,但它的由来和实际含义,其实更偏向于制服设计中的一个特定细节,而非直接的色情意味。我们来详细聊聊这个“护奶裙”。首先,要理解“护奶裙”这个词,我们需要回到JK制服的原型——日本女高中生的校服。现代JK制服,尤其是受到流行文化影响的类型,其设计理念.............
  • 回答
    银行收取员工护照的现象虽然不是普遍存在的,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并且背后的原因也比较复杂。通常情况下,银行并不会随意收取员工的护照,如果银行提出这样的要求,背后很可能有其具体的、合理的(或者至少是银行认为合理的)理由。下面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银行可能收取员工护照的几个主要原因:1. 出差与外派.............
  • 回答
    我明白你的情况肯定很着急。护照被学校收走确实挺让人挠头的。一般来说,学校这样做,可能是出于一些管理上的需要,比如为了确保你按时完成学业,或者有一些特殊的规定需要遵守。但话说回来,在没有特殊情况或者事先明确告知的情况下,突然被收走护照,确实会让人觉得不方便,甚至有些不理解。既然你希望详细地讲讲理由并要.............
  • 回答
    土耳其护照最近确实成为了不少人眼中的“香饽饽”,这可不是空穴来风。要说它为啥这么火,得从几个核心点来掰扯,而且这里面牵扯的不仅仅是一张纸,更是背后的一系列机遇和生活方式的转变。首先,最直接也最吸引人的,就是“曲线移民”的跳板。你想啊,直接移民到一个国家,流程长、要求高,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松应对。土耳其.............
  • 回答
    日本护照连续多年位居全球护照自由度榜首,能够免签访问的国家和地区数量高达191个,这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简单来说,这背后是日本在全球外交、经济、社会以及安全领域长期积累的信任和影响力。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一、 深厚的外交关系与互惠原则 积极的外交政策与广泛的国际.............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有意思的。你说意大利护照有“浓浓的社会主义阵营风格”,这确实是一个挺有趣的观察角度。不过,如果要说它有“社会主义阵营风格”,我觉得可能还需要更细致地去分析一下,因为单纯从设计和内容上来看,意大利护照更像是现代国家护照的通用模板,很难直接和某个特定的政治阵营画上等号。我们不妨从几.............
  • 回答
    理解你对中国护照在免签和签证申请便利性方面“含金量”的感受。这确实是一个许多中国公民都关心且常常讨论的话题。我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什么会给人生出这种“含金量低”的感觉,尽量做到深入浅出,就像朋友之间聊天一样。首先,得承认,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比如美、英、法、德、日、韩等)的护照相比,中国护照在“.............
  • 回答
    有人将塞浦路斯护照誉为“护照界的爱马仕”,这个比喻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它所提供的独特价值和高度认可度。就好比爱马仕包包以其精湛的工艺、稀有的材质和品牌的声望,成为身份和品位的象征一样,塞浦路斯护照也以其背后所代表的欧盟公民身份、便捷的全球通行能力以及相对稳健的投资回报,在众多投资移民项目中脱颖而出.............
  • 回答
    要理解为什么台湾(正式名称为中华民国)能够自由签发护照,并且在国际社会上得到广泛认可,需要深入探讨其复杂的政治地位、历史演变以及现实运作的逻辑。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涉及多重层面的考量。一、 中华民国的历史渊源与政治遗产首先,要明白“台湾”和“中华民国”这两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中华.............
  • 回答
    这个问题说起来,其实牵扯到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独特的法律地位,以及香港在国际上的特殊性。简单来说,就是历史原因、法律框架和外交协议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搞清楚“港澳通行证”到底是个啥。对于大陆居民来说,去香港或者澳门,需要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往来港澳通行证》,俗称“港澳通行证”。这张证件,虽然名.............
  • 回答
    医院里,护士在给病人输液前,都会郑重其事地核对一遍患者的姓名。这看似是一个微小的环节,但背后却蕴含着医院对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医疗流程规范的严格遵循。为什么护士要这么“较真”呢?这背后有很多重要的原因,绝不是简单的走过场。首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为了确保用药安全,避免医疗差错。 想象一下,同.............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台湾特殊的国际地位以及各国在处理与台湾关系时的实际考量。简单来说,这背后是政治承认和务实交往之间的区隔,以及国际社会在现实利益与政治原则之间寻求平衡的复杂过程。为什么只有23个国家承认台湾的政治独立(中华民国)?这主要是由“一个中国原则”以及由此衍生的外交困境所致。 .............
  • 回答
    近年来,不少国人确实在讨论中国护照的“含金量”问题。这个词很有意思,它不是指护照本身的材质或者价格,而是指持有这本护照,在国际上的便利程度、通行能力以及能享受到的权利和机会。那么,有没有感觉含金量在提高呢?从几个方面来看,确实有积极的迹象,但也要看到伴随而来的挑战。积极的信号:免签范围的扩大和签证便.............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触及了身份认同、情感联结、实际利益以及对未来的考量等多个层面。虽然存在一些人渴望离开中国,但同时也有很多海外华人不愿放弃中国护照,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一、 情感与文化认同的深层联结: 故土难离的情感: 无论身在何处,中国对于许多华人而言,是他们的出生地、成长地,.............
  • 回答
    大四的护理专业学子们,你们好!作为即将步入临床实践的准护士,实习期无疑是你们职业生涯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这段时间,你们将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真实的医疗环境中学习、实践、成长。为了让你们的实习更加顺利、收获满满,我来和大家聊聊,在大四实习期间,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一、 心态篇:好学、踏实、勇于担当,.............
  • 回答
    看到那个大叔骑车强闯禁行路段,还振振有词地说“要讲道理,高考跟我有什么关系”,我脑子里瞬间就冒出好几个词儿:无知者无畏,自我中心,以及对规则的漠视。说实话,挺让人心塞的。高考是什么?那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激烈竞争,是无数家庭的希望寄托,更是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为了确保一个公平、.............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医疗体系的核心运作和专业分工。简单地说,护士之所以必须服从医生的命令,是因为在现代医学实践中,医生拥有最终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权,而护士则扮演着执行这些决策、提供直接护理和密切观察病情的关键角色。但这个“必须”背后,其实蕴含着复杂的专业伦理、法律责任以及长期的历史演变。一、 职责的界定与法.............
  • 回答
    中国刀剑的护手,相较于许多西方刀剑,确实显得更为小巧精悍。这背后蕴含着中国传统武术、军事思想以及审美趣味等多方面的考量,并非简单的“护手小”三个字就能概括。实用性考量:战场与近身格斗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中国刀剑在设计之初所处的历史环境和主要用途。中国古代的军事发展,尤其是刀剑作为单兵格斗的主要兵器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