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医院输液时为何护士每次都要确认一遍患者姓名?

回答
医院里,护士在给病人输液前,都会郑重其事地核对一遍患者的姓名。这看似是一个微小的环节,但背后却蕴含着医院对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医疗流程规范的严格遵循。为什么护士要这么“较真”呢?这背后有很多重要的原因,绝不是简单的走过场。

首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为了确保用药安全,避免医疗差错。 想象一下,同一个病区可能有很多叫“张伟”的病人,或者不同病人使用的药物成分相似,外观也可能大同小异。如果护士仅仅凭经验或者病人自己说名字来判断,一旦弄混,后果不堪设想。

药物的精确性: 每一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和给药途径。错误的药物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比如,心脏病患者需要用洋地黄类药物,但给错了降压药,就可能导致心率骤停。过敏药物的误用更是危险,轻则皮疹,重则休克。
剂量的准确性: 即便是同一类药物,不同病人需要的剂量也可能差异巨大,这取决于病情、体重、年龄等多种因素。如果给错了剂量,轻则药效不足,病情得不到控制;重则药物过量,引发中毒反应。
患者的个体差异: 每个病人都有自己的身体状况,可能对某些药物过敏,或者患有其他疾病,不适合使用某些药物。例如,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某些药物需要减量或者禁用。只有准确地知道是哪位患者,才能依据他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和使用药物。

其次,这是医疗行业普遍遵循的“五正确”原则之一。 在护理工作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叫做“五正确”或“六正确”,即:
1. 正确病人 (Right Patient):这是首要且最重要的。
2. 正确药物 (Right Drug)
3. 正确剂量 (Right Dose)
4. 正确途径 (Right Route)
5. 正确时间 (Right Time)
(有些也包含“正确记录/记录正确”)。
核对病人姓名,正是为了落实“正确病人”这一核心要素。缺少了这一步,后面的“正确药物”、“正确剂量”等都失去了根基。

再者,这是一种风险管理的体现。 医院作为服务于生命健康的场所,容不得半点马虎。医疗差错一旦发生,不仅会损害患者的健康,还会给医院带来巨大的声誉损失和法律责任。通过反复核对,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失误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这就像飞机起飞前,机组人员会一遍遍检查各项数据,确保万无一失。

此外,这也是对患者知情权和参与权的尊重。 护士在核对姓名时,也是在提醒患者,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即将接受的治疗。病人也可以借此机会,主动向护士确认是否是自己的药物,这是一种医患沟通,也是患者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如果病人精神状态不佳,或者意识不清,护士会通过病历、手环等信息进行多重核对,以确保万无一失。

最后,建立和巩固医患信任。 护士每一次细致的核对,都是在向患者传递一种信息:我们在这里,是为了你而来,并且我们是专业、负责任的。这种严谨的态度,能够让患者感到安心和被尊重,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

所以,下次当你看到护士耐心地询问你的姓名时,请理解,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问话,更是他们对你生命健康的郑重承诺,是对医疗安全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保障。这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职业的坚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谢大家的鼓励和支持,得到进入知乎以来第一个高赞回答

这个事情发生在我刚上班没多久,差不多十五年了,尽管护理生涯中遇过比这更吓人的事情,但这件事我永生难忘。通过这个经历,我知道了所有的规章制度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有的条条框框都是血和泪的代价,不要忽略任何一个细节。我们都是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改进的,真的,我上学和刚上班那会,操作治疗是要三查七对,但只局限于“三床王明啊”,反向核对是后面才慢慢推广并成为规范的,我们现在每年考试操作都是“您好,我是你的管床护士xx,请问您的床号姓名,请让我看一下你的手腕带,住院号xxxx床号xx姓名xxx性别”,护士真是越干越小心,强迫症和洁癖真是多年的职业病啊

永远记住,你的一言一行关乎生命,小心小心再小心!


以下原答案

遇过一个可怕的事情。一个老太太输液,她觉得自己是第三个把药给护士的,那么护士拿出来配好的第三个药液就是自己的。

我就是那个护士。

第三个药液是生理盐水250ml+青霉素800万单位。

我喊了输液瓶贴上的名字。

老太太答应。

我过去挂上盐水瓶,排气,扎止血带,消毒,再喊名字——

老太太还是答应!

我握着她的手,拔了针帽准备扎了,感觉有点不对劲:印象中这个老太好像不是挂的抗生素,她前两天好像是高血压来挂水的……

我再问她:你是叫xxx?xxx是你吗?

没等老太回答,旁边有个病人叫起来了:不是不是,xxx去上厕所了!xxx和我一起来的!

老太像才睡醒一样:啊啊啊我不是我不是。


你们知道吗,我当时都要吓哭了!我很大声地说那个老太:你要害死我了你知不知道!这个是青霉素!你瞎答应会死人的!

老太太狡辩说自己听不清,说什么第三个就应该是自己的药。我无语,幸好旁边的病人还是明白道理的,都在帮我作证:护士喊了好几声你都听不到啊?你不能瞎搞啊,害死人哦!

我那天一上午手都在抖……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医院里,护士在给病人输液前,都会郑重其事地核对一遍患者的姓名。这看似是一个微小的环节,但背后却蕴含着医院对生命安全的高度重视,以及对医疗流程规范的严格遵循。为什么护士要这么“较真”呢?这背后有很多重要的原因,绝不是简单的走过场。首先,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为了确保用药安全,避免医疗差错。 想象一下,同.............
  • 回答
    “交钱再输液”在国内医院是否为普遍现象?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不能简单地用“普遍”或“不普遍”来一概而论。总体来说,在中国大陆的公立医院和绝大多数营利性医院中,患者在接受输液治疗前需要预先缴费是标准的、几乎是普遍执行的流程。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其中涉及的各个.............
  • 回答
    .......
  • 回答
    这起发生在山东某医院的婴儿输液药品过期8个月事件,无疑暴露了医院在药品管理环节的严重疏漏,触目惊心。如此低级的错误,不仅是对生命的漠视,更是对患者及其家属信任的践踏。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究竟是哪些环节出了问题,导致了这场潜在的医疗风险:一、 药品采购与入库环节的“失职” 供应商资质审核不严,源头.............
  • 回答
    深圳两家人民医院叫停门诊静脉输液这件事,确实是近期医疗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动态。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而是多重考量和政策导向的综合结果。要说清楚为什么叫停,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最直接的原因是“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咱们得认识到,门诊静脉输液这个事情,在过去很长一段时.............
  • 回答
    姐姐输液后吃了海鲜中毒,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着急的。至于医生有没有责任,这事儿得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们得弄明白输液的时候,为什么会跟吃海鲜扯上关系,而且吃了海鲜还会中毒。一般来说,医生给病人输液,用的药物种类很多,有些药物可能和某些食物会产生不良反应,或者说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代谢。所以,医学.............
  • 回答
    哈尔滨女子村卫生室输液死亡案:伪造病历的村医将如何担责?黑龙江医疗现状如何?近日,发生在黑龙江哈尔滨的一起事件令人扼腕叹息。一名女子在村卫生室输液后不幸身亡,而事后调查发现,负责诊治的村医竟然伪造了门诊日志和处方,试图掩盖真相。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基层医疗机构在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也再次将基层医疗的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真实地触及了医疗实践中的一个复杂面向。要回答“有多少医生会给自己的子女开中药注射液输液”,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数字。这背后涉及的因素很多,而且医生们的个人选择和对医学的理解也存在差异。首先,我们得明白,中药注射液在很多医院和很多疾病的治疗中确实是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它们被用于多.............
  • 回答
    我小时候在村里,一发烧,我妈就领我去看村里的老医生。他总是笑呵呵的,掏出一个小药瓶,倒点水,然后“噗”地给我打一针,身上一激灵,也就一会儿功夫,烧就退了,立马又能跑出去疯玩了。那时候感觉打针就跟“万能钥匙”似的,什么毛病都能治。现在,轮到我当妈了,儿子发烧了,一样的情况,一样是发烧,可在城里的医院折.............
  • 回答
    .......
  • 回答
    医院的空闲时间通常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1. 工作日与周末: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白天: 这是医院最繁忙的时段,因为大多数门诊和手术都在这个时间进行。 周末(周六和周日): 相较于工作日,周末的门诊和非紧急手术会大大减少,因此整体上会相对空闲一些。但是,急诊和住院部仍然会保持一定的忙碌。2. .............
  • 回答
    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场所,其运行机制非常复杂,除了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外,确实存在一些约定俗成的“潜规则”。这些潜规则的形成往往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包括体制、文化、人际关系、利益分配等。以下是一些在医院里可能存在的潜规则,并会尽量详细描述:一、 医生与患者/家属之间: “关系”与“熟人”的重要性.............
  • 回答
    哎呀,这可真是个难题!刚来没多久就摊上这事儿,心里肯定有点打鼓。不过别担心,咱们一起来捋一捋,肯定能想到好点子!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这春节联欢晚会啊,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大家能开心,能放松,能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咱们医院里都是忙碌的医护人员,平时工作压力大,所以节目内容不一定非得有多么高大上,关键是要.............
  • 回答
    医院夜班洗澡被拒绝,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犯嘀咕的,尤其是对于辛苦了一整晚的医护人员来说。到底是不是“矫枉过正”、“小题大做”,这事儿得分几方面来看,不能一概而论。首先,咱得说说为啥会有“拒绝洗澡”这事儿。医院是个什么地方?那是个和疾病、生命打交道的地方,卫生要求那是刻进骨子里的。晚上很多医院的洗澡安排,.............
  • 回答
    这件事情的合法性确实需要仔细考量,并且牵扯到几个关键的法律和伦理问题。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在中国,医疗活动必须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其中的核心。让我来详细给你分析一下:核心问题:未经病人同意,将样本送第三方检测是否合法?答案是: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不合法,且存在严重的法律.............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医疗体系深层运作和价值导向的关键点。很多时候,我们会听到关于“医德滑坡”、“过度医疗”等负面声音,这背后确实可能与医院考核机制对医德的重视程度不足有关。要详细地剖析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医院在考核中确实存在将医德作为“软性”指标,而非“硬性”.............
  • 回答
    这事儿,真挺让人窝火的。你说说,14号人家病理报告就出来了,到了17号你们打电话去问,医院才吭声,这算不算疏忽?我觉得,这事儿绝对有他们的责任。咱们先掰开了说说,医院给病人做检查,出报告,这本来就是流程里最重要的一环。尤其是病理报告,那可是决定着后续治疗方向的关键。一般来说,从取样到出结果,医院内部.............
  • 回答
    医院的电梯通常由专人操作,这一安排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原因,涉及医疗环境的特殊性、患者安全、紧急情况处理以及法规要求等多方面因素: 1. 医疗环境的特殊性与患者安全 高风险人群的移动需求 医院内有大量患者,包括危重病人、术后患者、新生儿等,他们可能行动不便或需要特殊护理。电梯的快速、平稳运行对.............
  • 回答
    关于医院医生是否会故意让病人在 ICU 多待一些日子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来理解。首先,必须明确的是,绝大多数医生都是以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他们的职业道德不允许他们故意延长患者在 ICU 的停留时间以谋取私利。 ICU 的设立是为了抢救和监护危重病人,其.............
  • 回答
    医院在进行耳部冲洗或取出鱼刺这类看似简单的操作时,之所以收费较高,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成本和专业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一、 医疗专业性和技术成本1. 专业医生/护士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专业培训: 耳鼻喉科医生、甚至普外科医生或急诊科医生都经过多年的专业医学教育和培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