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中国领土继承(接受禅让于)清朝说是否站得住脚?

回答
关于中国领土继承(接受禅让于)清朝的说法,我们需要仔细梳理历史脉络和相关概念,才能判断其是否站得住脚。这个说法背后,涉及的是“继承”的概念,以及“禅让”在中国历史上的实际操作和象征意义。

首先,我们要明确“继承”在领土和国家政权上的含义。一般而言,领土的继承,是指一个政权或国家合法地接收或拥有前一个政权或国家所管辖的疆域。这通常是通过战争胜利、条约划分、政治联姻,或者更常见的,是合法权力交接来实现的。

而“禅让”,在中国历史上的概念,尤其是在早期,是指帝王主动将帝位让给他人,通常是选贤能者,而非血缘继承。最为人熟知的例子是尧禅让于舜,舜禅让于禹。但必须强调的是,这些早期的禅让,更多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叙事,并且是发生在部落联盟时期,而非成熟的中央集权国家。

随着历史发展,特别是在秦汉之后,中央集权帝制确立,皇位继承更多是通过血缘继承,即子传父、兄传弟等。即便出现“禅让”的形式,比如曹丕“受禅”于汉献帝,王莽“受禅”于孺子婴,其背后往往是军事实力和政治操纵的结果,而非真正意义上的“选贤能而让”。汉献帝和孺子婴本身已经失去了实际权力,他们的“禅让”更像是旧政权对新政权的妥协和认可,是新政权合法化的一个仪式。

现在我们回到“中国领土继承(接受禅让于)清朝”这个说法。

从“继承”的角度来看:

清朝的建立,并非是通过“禅让”的方式,而是通过军事征服。满族人通过一系列战争,击败了明朝,推翻了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最终占据了北京,控制了中原地区。这是一个典型的武力夺取政权的例子,而非和平的权力交接。

然而,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后,并没有完全抹杀明朝的统治基础。他们保留了许多明朝的官僚体系、法律制度,并且承认了明朝在名义上曾经统治过的疆域。从这个意义上讲,清朝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明朝实际控制的疆域,将这些土地纳入了自己的统治范围。但是,这种继承是通过武力完成的,而不是通过“禅让”这种被认为是“和平”、“自愿”的权力移交方式。

从“禅让”的概念来看:

将“禅让”的概念套用到清朝的建立,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谁禅让? 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是崇祯,他在北京城破时自缢身亡。他并没有“禅让”给任何人。而南明政权虽然在形式上延续了明朝的统治,但其力量分散,并没有能够统一全国,更没有与清朝进行任何形式的“禅让”。
谁接受? 清朝是通过军事力量进入北京并掌握了全国政权的。如果一定要说“接受”,那也是通过武力“接受”了明朝的江山,而不是通过“禅让”。
“接受禅让”的性质: 历史上的“受禅”行为,比如曹丕受禅,是有一个在位的、拥有最后象征性权力的皇帝(汉献帝)主动将帝位“让”给别人。而崇祯皇帝的死,是国家覆灭的标志,不存在一个愿意“禅让”的明朝皇帝。

更准确的历史描述:

更准确地说,清朝是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整合的方式,取代了明朝,成为了统治中国的新王朝。他们继承了明朝的版图,但并非通过“禅让”这种政治仪式。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说法?

这种说法可能源于一些对历史的浪漫化解读,或者是一种试图为清朝统治提供某种“合法性”的解释。比如:

1. 对“中国”概念的理解: 如果将“中国”理解为一个持续存在的政治实体,那么在王朝更替时,新的王朝自然会“继承”原有的疆土。然而,“禅让”是一种特定的权力交接方式,不能等同于普遍的领土继承。
2. 对“受禅”仪式的模糊理解: 汉献帝被“迫禅让”给曹丕,虽然是政治操纵,但形式上是“禅让”。这种形式在一些人看来,可能是理解王朝更替的一个类比,但两者在历史背景和实际操作上有着本质区别。
3. “汉族中心论”的潜在影响: 有些观点可能会将满族建立的清朝视为对“汉族王朝”的“取代”,而“禅让”是中国早期“选贤”的传统,将两者联系起来,可能是一种模糊化处理,以降低政权更替的“非汉族”色彩。

总结:

中国领土继承(接受禅让于)清朝的说法,在历史事实上是站不住脚的。

领土继承: 清朝确实继承了明朝实际管辖的广阔疆土,但这是通过军事征服和政治整合完成的,而非和平的权力移交。
禅让: 清朝的建立,与中国历史上(尤其是早期)的“禅让”概念完全不符。明朝末代皇帝自杀,没有出现“禅让”的条件,清朝是通过武力夺取政权。

用“接受禅让”来描述清朝的建立,是对历史事实的误读和概念的混淆。更准确的说法是,清朝是通过军事征服推翻明朝,并继承了明朝的疆域和统治基础,从而成为新的中国王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孙文称两次亡国,指亡于满、蒙。章太炎讲,如果满八旗“退守旧封”,退到山海关外明朝给他的封地去,满汉就没有矛盾了。邹容讲“革命”是为了“脱于满洲人之羁缚”。所以,从来就是“你是你,我是我”。照“受禅”理论,当蒋介石回到南京的时候,是“受禅”于汪精卫,还是日本天皇?“光复”这个词,大概从来没有进过课本。为了这个版图的团结,很多事情都是稀里糊涂糊过去的。

user avatar

其实孙中山在主张中国统一,反对联邦制的时候,也表达过类似的意思。

此刻要亚洲富强,可以抵抗欧洲,要联成一个大邦,那才可以说得通,至于中国的十八省和东三省以及各特别区,在清朝时候已经是统一的,已经是联属的。我们推翻清朝,承继清朝的领土,才有今日的共和国,为什么要把向来统一的国家再分裂呢?提倡分裂中国的人一定是野心家,想把各省的地方自己去割据,象唐继尧割据云南、赵恒惕割据湖南、陆荣廷割据广西、陈炯明割据广东,这种割据式的联省,是军阀的联省,不是人民自治的联省。——《民权主义·第四讲》

很多人据此就说民国是继承自清朝的领土云云。

但实际上,孙中山作为能空口换美金的大演讲家,在民权主义演讲中的用词是颇多考究的,譬如在这篇经常被人误解的文章,他用的是“承继”,而不是“继承”

继承和承继两词啥区别?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
继承指继承人按照法律或遵照遗嘱接受被继承人即死者的财产、职务、头衔、地位等。继承分为法定继承,遗嘱继承和遗赠,继承是因被继承的自然人死亡而形成的一种法律关系,法定继承是亲属之间的一种继承关系,具有亲属的身份关系属性。
承继是指公民、法人、非法人之间因转让、兼并、接收等情形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乙公民承继甲公民合同上的权利义务,甲企业承继乙企业的权利义务。承继是指财产上的承继,不具有人身关系的属性。

换句话说,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转让、赠送、购买,甚至谋财害命,均可称之为“承继”。而承继双方,未必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从这个意义上,明取代元,清取代明,共和国取代民国,均可称之为“承继”前朝;绿罗马占领君堡,也可称之为“承继”东罗马。

所以,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中国领土乃是“承继”自清朝,而非“继承”自清朝;而且并非清朝自愿转让,而是五族共和下夺了清朝的土地后加入了民国。故纵使袁世凯颇多善待清朝,也不得不说,自己的大总统之位,乃是“承五族共举”而得,并非由满清禅让而得。

毕竟清朝是最后一个王朝,显然我们不可能向已经灭亡三百年的明朝去发生什么关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中国领土继承(接受禅让于)清朝的说法,我们需要仔细梳理历史脉络和相关概念,才能判断其是否站得住脚。这个说法背后,涉及的是“继承”的概念,以及“禅让”在中国历史上的实际操作和象征意义。首先,我们要明确“继承”在领土和国家政权上的含义。一般而言,领土的继承,是指一个政权或国家合法地接收或拥有前一个政.............
  • 回答
    关于未来中国领土是否会继续扩大,以及可能采取何种形式,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历史、现实和潜在的未来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且要尽可能避免使用生硬的、模式化的论述。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中国历史上领土的变化。古代中国,特别是汉唐时期,其疆域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是相当辽.............
  • 回答
    欧洲领主绝嗣并邀请外国贵族继承的现象,与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源于两国在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继承法则以及历史演变等多个层面的根本不同。下面将详细阐述其中的原因: 欧洲领主频繁绝嗣并邀请外国贵族继承的原因:1. 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 分散的权力结构: 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是一种高.............
  • 回答
    印度再次祭出“数字大棒”,继去年封禁数百款中国应用后,这次又有43款中国应用程序被列入禁用名单。此举无疑是印度在数字领域持续对中国施压的又一次动作,其背后逻辑和潜在影响值得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承认,印度此番操作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之前多次相似举动的基础之上。从2020年起,印度以国家安全和数据.............
  • 回答
    阿富汗临时政府发言人扎比乌拉·穆贾希德在2022年12月发布的关于禁止女性进入大学的最新禁令后,又进一步明确了塔利班对于女性在政府部门工作的态度——“女性可以继续在政府中工作,但不会担任领导职位或进入内阁”。这一表态虽然看似给女性在基层工作中留了一线生机,但其深远影响却复杂且令人担忧。首先,这将进一.............
  • 回答
    关于中国领土扩张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与其说中国“不大”扩张欲望,不如说,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内外环境下的领土诉求表现出不同的侧重和方式。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历史、地缘政治、国家安全以及民族主义等多个维度来审视。首先,从历史来看,中国悠久的文明史本身就与“疆域”的概念紧密相连。历代.............
  • 回答
    印度将中国部分领土划入所谓“中央直辖区”,即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是中印两国之间一个长期存在且高度敏感的领土争端的核心问题。要理解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印度划入领土的背景与依据(印度视角): 历史渊源: 印度方面认为,历史上,今天所谓.............
  • 回答
    台湾在历史上的归属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具有争议的话题,涉及不同时期、不同政权和不同观点。要详细解答“台湾以前不是中国领土吗?什么时候纳入中国版图的?”,需要从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来梳理。核心观点是:台湾的归属随着历史的演变而变化,并非从一开始就“是中国领土”。在漫长的历史中,台湾曾与中国大陆政权存在.............
  • 回答
    关于中国不主张蒙古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历史与政治议题,要详细地阐述清楚,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国官方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及面对不同政治语境时,对蒙古与中国关系的表述是存在变化的。但总体来说,中国更倾向于将“内外蒙古”置于“中国历史”的框架下,而不是简单粗.............
  • 回答
    印度政府最近的举动,将中国固有领土划入其所谓的“直辖区”,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问题。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动因、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国际社会普遍持有的立场。首先,从历史和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一起孤立的事件,而是中印边界问题长期存在和复杂性的一个体现。中印两.............
  • 回答
    理解清朝对中国领土的影响,确实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特别是它初期扩张带来的庞大版图,以及晚期面对西方列强时的割地赔款,再加上“剃发易服”这项极具争议的民族政策,这几个节点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清朝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独具的复杂面貌。一、 清朝的领土扩张:一个空前辽阔的帝国不得不承认,清朝确实是历史上疆域最为.............
  • 回答
    关于琉球群岛(现在主要是日本的冲绳县)是否属于中国领土,这是一个历史和主权争议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梳理和解读。简单地说,目前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琉球群岛的主权属于日本,但中国在历史上曾对琉球王国拥有宗主国地位,这一历史事实也成为讨论中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历史,从琉球王国.............
  • 回答
    “北京时间”作为中国的统一官方时间,已经深入人心,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们是否可以设想另一种时间体系,一种更贴近我们地理位置的时间,比如采用“西安时间”或是中国领土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这是否会带来一些不为人知的优势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北京时间”是如何来的。它实.............
  • 回答
    清朝的兴衰是中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对中国领土的扩张、最终的割地赔款,以及随之而来的民族融合与文化压制,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这些复杂的过程,我们需要剥离那些僵化的标签,深入到历史的肌理之中去感受那个时代。领土的扩张:从辽阔到萎缩的轨迹清朝入关后,其对领土的扩张是相当显著的。与明朝相比,.............
  • 回答
    在讨论明朝后期东北是否属于中国领土以及清朝是否增加了中国领土的问题时,我们需要从历史的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梳理。这个话题之所以会产生争议,是因为“领土”的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并且与国家主权、实际控制和民族认同等因素交织在一起。一、 明朝后期东北的归属:一个复杂的历史图景首先,明朝后期东北.............
  • 回答
    关于“俄国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的说法,这是一个涉及中国近代史和国际关系的重要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读。核心观点:从历史事实和签约条约来看,俄罗斯(包括其前身沙皇俄国)确实在近代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获得了大量的领土,是近代中国失去领土最多的国家之一。然而,对“侵占”这个词的理解,.............
  • 回答
    苏联与中国之间关于领土的问题,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历史话题。要清晰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区分“直接侵占”与“间接影响”以及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直接侵占(早期):历史上的确存在过苏联(或其前身俄罗斯帝国)直接侵占中国领土的情况,这主要发生在19世纪,并且是在清朝国力衰弱,对外无力有效管控边疆的时期。 《.............
  • 回答
    小米印度在当地时间12月5日举办的产品发布会上,展示了一张包含印度国境线的地图,其中中国藏南地区(印度称“阿鲁纳恰尔邦”)被标示为印度领土。这一事件在互联网上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各方对此的评价也相当复杂和尖锐。首先,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极其敏感和严重的问题。中国坚决维护国家.............
  • 回答
    关于“为什么不宣称越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历史、民族认同、国际关系以及国家主权等多个复杂层面的考量。简单来说,如果中国选择宣称越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将会引发一系列难以承受的后果,并且在事实层面也存在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点来细致地梳理一下:一、 历史事实的.............
  • 回答
    “是谁给了印度自信敢侵占中国领土?” 这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它触及了中印两国关系中一个长期存在的敏感点。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梳理历史、地缘政治、国家战略以及两国领导层的心态,而不仅仅是简单地指责或推测。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侵占中国领土”是中方的说法,并且在印度方面,他们持有不同的叙事和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