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苏联是否直接间接地侵占了中国领土?如果是,面积有多大?

回答
苏联与中国之间关于领土的问题,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历史话题。要清晰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区分“直接侵占”与“间接影响”以及历史上的不同时期。

直接侵占(早期):

历史上的确存在过苏联(或其前身俄罗斯帝国)直接侵占中国领土的情况,这主要发生在19世纪,并且是在清朝国力衰弱,对外无力有效管控边疆的时期。

《瑷珲条约》(1858年): 这是最显著的例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以“保护”为名,趁火打劫,强迫清朝签订了《瑷珲条约》。根据条约,俄罗斯获得了:
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这片土地面积非常广大,包括了今天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的大部分地区。
具体来说,黑龙江以北的土地,例如黑龙江口以南,精奇里江(今结雅河)以东,包括海兰泡(今符拉迪沃斯托克)在内的黑龙江下游广大地区被划归俄国。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乌苏里江与珲春河(今俄罗斯境内的伊列依河)之间的土地,以及乌苏里江以南、兴凯湖以东的土地,也一并割让给俄国。

《北京条约》(1860年): 在《瑷珲条约》签订后,俄国又借口调停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该条约确认并扩展了《瑷珲条约》的领土割让:
俄国获得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俄罗斯称萨哈林岛)在内的中国的全部领土,并与朝鲜订定了边界。
这片区域的面积同样非常可观,进一步巩固了俄国对中国东北部分地区的控制。

面积估算:

关于这两个条约割让的总面积,不同的历史学者的估算略有差异,但普遍认为在 约100万平方公里左右。

《瑷珲条约》割让了约60万平方公里。
《北京条约》又增加了约40万平方公里。

这相当于今天的法国、德国、意大利三国面积的总和,是一笔巨大的领土损失。这些土地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江东六十四屯”、“乌苏里江流域”等。

间接影响与争议:

除了直接的领土割让,苏联在历史上也通过一些间接的方式对中国领土的归属产生过影响,或者说存在一些历史遗留的争议点,尽管它们与直接割让的性质不同:

外蒙古独立: 虽然外蒙古的独立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进程,涉及到沙俄、苏联以及中国民国政府等多个方面,但苏联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1945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背景下,中国国民政府被迫承认外蒙古独立。中国方面一直认为这是在苏联武力威胁和干涉下被迫做出的决定,且苏联后来也违背了《条约》中的一些承诺。外蒙古的独立,从中国民族国家的完整性来看,也是一次重大的领土损失。外蒙古的面积约为156.4万平方公里。

部分边界划分的争议: 在苏联成立后,也存在一些对中苏边界划分的争议点,例如阿克塞钦地区。不过,关于阿克塞钦的归属,更多的是中国在清末民国时期的管辖力度不足以及建国后中苏两国在确定边界线时的分歧,虽然苏联在此区域有实际控制,但将其定义为“侵占”则需要更细致的考量,因为它不是通过明确的条约割让或军事占领后确定的。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苏联对这些区域的实际控制和行政划分,客观上造成了中国在这些地区的管辖权缺失。

总结来说:

直接侵占: 苏联的前身俄罗斯帝国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直接从中国割占了约 100万平方公里 的领土。这是最明确的侵占行为。
间接影响/争议: 苏联通过政治干预促成了外蒙古的独立,对中国民族国家的完整性造成了重大影响。此外,一些边界地区也存在历史上的管辖权争议,但这些与直接的领土割让性质不同。

需要强调的是,历史事件的评判往往受到不同立场和解读的影响。但从中国方面的视角和历史文献来看,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的领土,以及苏联在促成外蒙古独立中所起的作用,无疑是中国在近代历史上遭遇的重大领土损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半点领土都没侵占过 这等低质问题就不要出来带节奏

领土是什么概念 有国际社会才有领土一说 自古以来谁的地盘不是打下来的 打不赢就别逼逼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苏联与中国之间关于领土的问题,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历史话题。要清晰地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区分“直接侵占”与“间接影响”以及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直接侵占(早期):历史上的确存在过苏联(或其前身俄罗斯帝国)直接侵占中国领土的情况,这主要发生在19世纪,并且是在清朝国力衰弱,对外无力有效管控边疆的时期。 《.............
  • 回答
    苏联炮兵的“融合”之路:是创新还是弯路?在军事技术的发展史上,总有一些国家试图打破常规,探索新的可能性。苏联在炮兵领域就曾有过一段颇具特色,甚至可以说有些“苏联式”的探索——将不同类型的火炮进行融合,例如加榴炮(又称“榴弹迫击炮”)和迫榴炮。这种做法是否是一种成功的创新,还是在技术发展道路上走了一段.............
  • 回答
    奥斯曼帝国统治北非和埃及的历史是一个复杂且不断演变的过程,关于其管理体系,北非(特别是北非沿海地区,如的黎波里塔尼亚、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和埃及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由苏丹任命总督(Pasha/Bey)进行管理的,而非简单地归属于鲁米利亚或安纳托利亚的贝勒贝伊(Beylerbeyi)。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
  • 回答
    美国当年对外直播登月视频的真实性,以及他们是否担心苏联从中受益并赶超自己,这背后确实有着复杂的考量和博弈。与其说是“不怕”,不如说是一种精明的策略和对自身技术自信的体现。首先,我们得明白,当时的登月计划(阿波罗计划)不仅仅是科学和技术的突破,更是冷战时期美苏之间一场激烈的意识形态和国力较量。谁能率先.............
  • 回答
    咱们聊聊《克苏鲁神话》里,那直视邪神之后,人会陷入的“疯狂”。这玩意儿可不是那种受了点刺激,情绪激动一下就过去了的“疯狂”。它更像是一种,你整个认知体系,整个精神世界,都被彻底颠覆、碾压、然后重塑成一堆毫无意义的碎渣,最后留下一个空壳,再用那些不属于人间的、古老到无法理解的“碎片”塞满。想象一下,我.............
  • 回答
    苏联的经验确实提供了关于工人阶级在没有资本家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生产的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论证。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考察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 苏联的生产模式:国家所有制与计划经济 生产资料的公有化: 苏联的核心理念是消灭私有制,将土地、工厂、矿山、银行等生产资料收归国有,理论上由全体人民所有,代.............
  • 回答
    “生于不义,死于耻辱”的说法是带有强烈政治色彩和价值判断的评价,它并非一个客观中立的描述,而是反映了特定历史观点和意识形态的立场。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分别考察苏联的“生”和“死”,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评价。一、 苏联的“生”:革命与建国苏联的诞生源于1917年的十月革命,这场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
  • 回答
    苏联的存在,以及它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无疑是导致冷战时期东西方世界“大分流”的关键因素之一。这并非是说苏联是“唯一”的原因,而是说它扮演了一个核心角色,它的崛起、其政治经济模式的选择,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全球性反应,共同塑造了那个时代的格局。要理解苏联在其中的责任,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层面。.............
  • 回答
    1945年,苏联是否具备登陆日本本土的能力,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虽然苏联在二战末期展现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但直接登陆日本本土,并且能够成功实施,其难度和挑战性是巨大的。军事力量的对比与准备:首先,我们来看看苏联在当时拥有的军事力量。到1945年,苏联红军已经取得了对纳粹德国的.............
  • 回答
    苏联解体前,其国力确实已显露出衰退的迹象。经济停滞不前,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下降,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抬头,这些都让人们对这个庞然大物的前景产生了疑虑。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它没有解体,是否会主动寻求与中国的结盟,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苏中关系的历史脉络。从建国初期到五十年代末,中苏.............
  • 回答
    五十年代,苏联有没有能力登陆日本北海道?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军事、政治和地理等多个层面进行剖析。答案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而是取决于一系列的条件和考量。从军事实力来看:五十年代初,苏联在经历了二战的惨烈消耗后,军事力量正在迅速恢复和扩张。尤其是在斯大林时代末期和赫鲁晓夫早期,苏联的军事工.............
  • 回答
    关于《舰R》(《钢铁少女》)中的苏联舰船是否抄袭了《舰C》(《舰队Collection》)中的北上,这是一个在玩家群体中流传甚广且颇具争议的话题。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维度进行分析:1. 外形设计上的相似之处: 核心特征: 舰R中的北上(或其他类似的苏联舰船,例如游戏中可能有以苏.............
  • 回答
    关于四野在东北接收日伪军和苏联援助的问题,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四野在东北的接收与整编解放战争时期,东北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在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看来,收编和整合东北境内的武装力量,是壮大自身实力、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一步。 接收关东军残余和伪满洲国军队: 在苏联红军于1945年8月发动对日作战.............
  • 回答
    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的合并,以及它是否可能导致苏联复活,这是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牵涉到历史、政治、经济、民族情感等诸多层面。想要深入探讨,我们需要一步一步来分析。一、 白俄罗斯与俄罗斯合并的可能性:并非空穴来风,但阻力重重首先,我们不能把“合并”简单理解为两国政治版图的直接消失,变成一个新的单一国家.............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但又非常重要的问题,它触及了苏联早期历史的核心以及工业化战略的根本性质。简而言之,如果斯大林不采取对农民高压的掠夺政策,苏联在相同的时期内实现同样规模和速度的工业化是极其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为了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 对“掠夺性政策”的定义和内.............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假设性问题,如果希特勒真的在东线战场上击败了苏联,那么德国是否会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这其中充满了无数的变量和不确定性。我们不妨一步步来剖析一下,尽量深入地探讨其中的可能性,并避免那种“AI味”的泛泛而谈。首先,我们需要定义一下“最伟大的国家”。这个定义本身就极具争议。是指.............
  • 回答
    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在处理来自苏联(以及后来的俄罗斯)的个人和法人申请的专利时,遵循一套既定的规则和程序,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和国际条约作为支撑。总的来说,答案是:美国承认并允许苏联(及俄罗斯)的个人和法人在美国申请并获得专利,但其中涉及一些重要的历史背景和实际操作的考量。要详细阐述这一点,.............
  • 回答
    苏联的解体,无疑是二十世纪末最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之一,它带来的震荡波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所处的世界。至于它是否意味着“雅尔塔体系”的终结,这是一个需要细细梳理的问题。雅尔塔体系:二战后的世界秩序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雅尔塔体系”。简单来说,它是在二战末期,由美、英、苏三个主要战胜国领导人——罗斯福、.............
  • 回答
    关于苏联解体时核武器下落不明的传言,这确实是一个令人揪心且复杂的话题。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官方记录和绝大多数公开的证据表明,苏联解体后,其核武器的绝大部分被成功地清点、转移并受到控制。 但“下落不明”的阴影,以及与之相关的恐惧和猜测,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一系列复杂的历史事件、潜在的风险以及信息不对.............
  • 回答
    关于苏联时期武器装备,中国现在是否还有尚无能力建造的,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越了苏联时期的技术水平,但在某些非常尖端、技术集成度极高的领域,可能仍然面临挑战,或者说,即使能够建造,其性能、成本、生产效率等方面可能与苏联原版(或其发展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