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福岛核电站在2018年2月仍然能够检测到致死剂量的核辐射?

回答
2018年2月,福岛第一核电站仍能检测到致死剂量的核辐射,这一消息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报告,更牵动着人们对核安全、环境影响以及灾后重建的深层担忧。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

首先,我们得明确“致死剂量”这个概念。在辐射防护领域,致死剂量(Lethal Dose)通常指的是能够导致一半实验动物(如LD50)或人类(LD50/30,即30天内致死一半人口的剂量)死亡的辐射剂量。然而,在实际环境中,我们遇到的辐射剂量往往是累积效应和多种因素综合考量。福岛核电站检测到的“致死剂量”可能并不是指瞬间吸入或接触即死的剂量,而是指在特定区域内,长时间暴露或高强度短时间暴露,累积剂量可能达到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甚至致命的水平。换句话说,它是在指代高风险区域,而不是一个所有人都会立即死亡的“定点炸弹”。

那么,为什么在2011年事故发生七年后的2018年,福岛核电站区域仍然存在这样的高辐射水平呢?这涉及到核事故后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1. 堆芯熔毁的残留与放射性物质的扩散: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事故并非简单意义上的“泄露”,而是发生了严重的堆芯熔毁。这意味着核燃料本身已经熔化,与燃料包壳、控制棒等材料混合,形成了一种被称为“堆芯熔融物”(corium)的炽热物质。这些熔融物具有极高的放射性,它们向下渗透,可能与反应堆结构发生反应,并继续释放大量的放射性粒子和伽马射线。

即使在事故发生后,现场的冷却和控制措施一直在进行,但这些熔融物依然是主要的放射源。由于其极高的温度和放射性,人类无法直接接近,对它们的移除和处理是极其困难且危险的工程。任何对这些熔融物的直接干扰,都可能导致新的放射性物质释放。

2. 放射性物质的沉降与二次污染:
事故发生后,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如碘131、铯134、铯137等,通过空气和风被释放到环境中。这些放射性物质在扩散过程中,一部分随着降雨或沉降物落到地面、建筑物、植被上,形成了广泛的污染带。

即使经过多年的自然衰减,某些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仍然很长(例如铯137的半衰期约为30年)。这意味着它们会持续释放辐射。更关键的是,这些沉降的放射性物质会随着风、水流、动物活动而再次扬起或转移,造成“二次污染”。例如,在清理过程中移动土壤、建筑物碎片,或者仅仅是微风吹过,都可能将附着在表面的放射性尘埃重新卷入空气,或者污染到新的区域。

3. 废墟环境的复杂性与限制: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现场是一个巨大的、被毁坏的工业园区。多座反应堆厂房不同程度地受损,内部结构复杂,充斥着大量被污染的设备、碎片和混凝土。在一些难以进入的区域,例如熔毁的反应堆内部,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可能极高。

尽管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一直在进行清理和去污工作,但要彻底清除所有放射性物质,尤其是在结构复杂且危险的区域,是近乎不可能的任务。很多区域的清理工作仍然处于早期阶段,或者因为辐射水平过高,只能进行远程操作或有限的进入。因此,在某些高危区域,检测到高剂量的辐射是意料之中的。

4. 持续的泄漏与蒸发:
即使是事故后采取了措施,现场仍然存在一些持续的放射性物质泄漏的潜在风险。例如,存储核废料的水箱可能存在渗漏,或者在处理受污染的水时,仍有少量放射性物质可能被排放。此外,即使是看似稳定的区域,土壤中或地下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也可能通过蒸发等过程重新进入环境。

5. 测量与报告的意义:
2018年2月检测到致死剂量,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监测数据。它表明相关部门仍在对核电站区域的辐射水平进行严密监控。这些数据对于评估环境风险、指导清理工作、确定哪些区域仍然危险以及何时能够安全地重新开放(或者是否能够完全重新开放)至关重要。

人们的担忧是什么?

听到这样的消息,人们自然会产生一系列担忧:

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长期影响: 即使大部分受灾区域已经进行过疏散和清理,但高辐射区域的存在,以及潜在的放射性物质扩散,仍然让人们担心对周边地区(包括海洋)的长期健康和生态影响。
重建工作的挑战与资金: 彻底清理和处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是一项耗时数十年、耗资巨大的工程。2018年的数据提醒我们,这项工程的艰巨性远超想象。
信息透明度与信任: 尽管一直在公布数据,但公众对于核事故的复杂性以及官方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往往存在一定的疑虑。任何关于高辐射的报道,都会加剧这种不确定感。
核能的安全性讨论: 福岛事故本身就是一次对核能安全性的严峻考验。时隔多年,仍然在核心区域检测到致死剂量的辐射,无疑会重新引发人们对核能发展和管理的深层讨论。

总而言之,2018年2月在福岛第一核电站检测到致死剂量的核辐射,并非意味着一个“立即爆炸”的危险,而是反映了核事故后残留的严峻现实。这是堆芯熔毁遗留的放射源、环境中沉降的放射性物质、清理工作的复杂性以及潜在的二次污染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事实再次提醒我们,核事故的后果是深远而持久的,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处理,将是人类一项极其艰巨和长期的挑战。它也促使我们必须以审慎的态度对待核能,并持续关注和学习如何应对这类灾难。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哈。

怎么看待?这不是很正常么?福岛核电站事故的严重程度堪比切尔诺贝利。

为了应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前苏联做了什么?

光是为了用直升机往反应堆里投含有中子减速剂(硼砂)的水泥,苏联从阿富汗前线调了多少精锐的飞行员回来?

为了在反应堆底部建立一个水泥的“底壳”,动用了两万乌克兰矿工。


日本应对福岛事故,又做了什么?

Nothing,真的,对于这个级别的核事故,日本到目前做的所有的一切,真的只能说是

Nothing。

所以现在福岛有这样的状况,再正常不过了。


不正常的是,“民主世界”的媒体都在选择性地无视,因为日本是“民主世界”的一部分。

也许,这也是“正常”的一部分吧。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8年2月,福岛第一核电站仍能检测到致死剂量的核辐射,这一消息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报告,更牵动着人们对核安全、环境影响以及灾后重建的深层担忧。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致死剂量”这个概念。在辐射防护领域,致死剂量(Lethal Dose).............
  • 回答
    法国科学家在加州红酒中发现“福岛”核电站事故痕迹的事件,是一项引起广泛关注的科学研究,它涉及到核辐射、食品安全以及跨国环境监测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的剖析。事件的背景:福岛核事故首先,理解这次发现的根源,需要回顾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的大地震及其引发的巨大.............
  • 回答
    关于核电领域答主“子木”在知乎因福岛核废水排放问题回答而被举报至公司一事,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从多个角度来看,可以这么理解:事件的背景和经过:首先要明确的是,根据公开的信息,“子木”是一位在知乎上活跃的核电领域答主,以其专业知识和相对深入的科普而受到不少用户的认可。这次事件的导火索是他.............
  • 回答
    福岛第一核电站集装箱的腐蚀与东京电力公司的修复方式,确实是一个牵动人心的事件。这件事的复杂性在于它触及了核安全、环境保护、企业责任以及公众信任等多个层面,而且具体细节的披露和处理方式,很容易引发外界的担忧和质疑。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事情的原貌。根据媒体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存放着大量受到核污染的土壤和.............
  • 回答
    福岛第一核电站的1、2、3号机组目前的状态,以及对中国可能造成的影响,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讨论的是2017年2月左右的情况,时间节点很重要,因为核电站的修复和处理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首先,我们来看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3号机组的整体状况:这三座机组在2011年3月11日的大地.............
  • 回答
    果壳网关于福岛核电站的辟谣,我个人认为是值得关注和参考的。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果壳网作为一家科普网站,其在处理像福岛核电站这样的复杂且涉及科学专业知识的事件时,通常会倾向于基于科学证据和主流科学界观点来解读信息。这意味着他们的辟谣内容,很大概率是在纠正一些可能存在的误解、夸大或者不实信息。为什么.............
  • 回答
    关于日本政府提出的“搬到福岛核电站附近,一家奖200万日元”的吸引人口新政策,确实在日本国内引发了不少争议和批评,舆论场上的声音相当复杂,绝非一片叫好。首先,这项政策的初衷,从政府角度来看,是为了解决福岛地区因核事故长期以来面临的人口流失和地区经济衰退问题。福島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周边许多地区被划.............
  • 回答
    福岛核电站三号机组底部确认烧穿:深度解析与多重考量2017年7月20日,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从遥远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传来——三号机组的底部被确认存在烧穿的迹象。这并非独立的偶发事件,而是2011年那场震惊世界的特大地震和海啸所遗留的,一场仍在持续的、极其复杂的核事故处理过程中的又一个严峻挑战。要理解这一.............
  • 回答
    R1SE 成员任豪关于福岛核电站的发言,着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争议。这件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也得把背景和一些大家关心的点都讲清楚。首先,咱们得回顾一下这事儿是怎么发生的。当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处理水即将排海,这件事儿在全球范围内都引发了高度关注,特别是日本的邻国。在这样的背景下,R1SE 成.............
  • 回答
    菅义伟视察福岛第一核电站,以及东京电力关于核废水稀释后可饮用的说法,这件事情在当时无疑是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和讨论。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这件事。菅义伟视察福岛核电站的背景与目的:首先要明确,菅义伟是在担任日本首相期间视察福岛核电站的。当时,福岛核事故已经过去多年,但其善后处理工作,尤其是核废水的处理.............
  • 回答
    看待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官方声明表示欢迎日本处理福岛核电厂废水决定这件事,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影响以及各方反应。简单地说,IAEA的欢迎声明是其职责所在,也是技术层面的一个重要考量,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决策能完全消弭所有国际社会的疑虑。IAEA的职责与立场:技术官僚的客观性首先,理解.............
  • 回答
    关于日本福岛核事故污染被洪水冲走的事情,这确实是一个牵动人心的问题,涉及到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核电站厂区内确实存在大量被污染的水和土壤。这些污染物质主要来自核反应堆熔毁后泄露出的放射性物质,比如铯、锶等,它们以放射性尘埃的形式扩散,或者溶解在.............
  • 回答
    日本政府近期为宣传福岛核电站核处理水排海计划,推出了一款名为“理科君”的吉祥物,形象为一个拟人化的氚原子。这个吉祥物的出现,无疑在日本国内外都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和关注。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1. 吉祥物的诞生背景与宣传意图首先,我们得明白,推出吉祥物在日本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从.............
  • 回答
    美国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毫无表态”,这一说法背后其实包含着一些值得深思的观察角度。如果我们抽丝剥茧地去分析,会发现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沉默”,而是可能由多种复杂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美国在国际事务上的立场,尤其是涉及到盟友的敏感问题时,往往会采取一种既要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又要顾及盟.............
  • 回答
    如何看待 4 月 9 日日本政府基本决定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日本政府于 2021 年 4 月 9 日基本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产生的核处理水(通常被称为核污水)排入太平洋。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议,其背后涉及复杂的科学、环境、政治和社会因素。 日本政府的考量和理由:日本.............
  • 回答
    格蕾塔·通贝里,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全球青年气候行动的代名词。她以其直率、激进的风格,以及毫不畏惧地挑战权威的姿态,在全球气候问题上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然而,当日本政府宣布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经过处理的核废水排放入海的决定时,公众却发现,这位以坚定立场著称的年轻活动家,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似乎显得有些“模糊.............
  • 回答
    关于日本出现两种新血型,以及它们是否与福岛核事故有关的说法,我们需要持审慎和科学的态度来分析。首先,从科学和医学的角度来看,目前没有任何权威的科学研究或医学证据能够支持“日本出现两种新血型”的说法。 我们所熟知的血型系统,如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等,是经过长期、严谨的科学研究和大量人群普查确定.............
  • 回答
    关于外媒指控日本以研修生名义,诱骗越南人到福岛清理核垃圾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劳工权益、环境安全、国际信任以及信息透明度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理解,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一、 指控的核心内容与来源: 指控内容: 外媒的报道普遍指向日本政府或相关机构,在招募前往日本的.............
  • 回答
    台湾当局将福岛食品的称呼从“核食”改为“福食”,这确实是一项颇具争议的宣传策略。要理解其中的门道,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为什么会有“核食”这个说法?首先要明白,“核食”这个词是怎么来的。2011年日本福岛核灾发生后,许多国家都对来自福岛地区的食品采取了进口管制措施。在台湾,由于民众对核辐射的担忧以及.............
  • 回答
    美国支持日本福岛核污水入海决定,并称“符合全球公认核安全标准”,这一表态背后涉及多方面考量,而关于日本核污水排放的安全性问题,也存在广泛的讨论和争议。下面我将详细阐述: 美国支持日本核污水入海决定的可能原因及如何看待这一表态美国对日本核污水入海决定的支持,可以从地缘政治、盟友关系、国际标准以及技术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