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的拉丁裔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的现象?

回答
美国拉丁裔人口比例的增长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对美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全面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生育率与移民

1. 高生育率(Relative High Fertility Rates):
历史传统与文化因素: 拉丁裔社区普遍存在重视家庭、多子女的传统观念,这使得他们的平均生育率高于美国白人和其他族裔。
年龄结构: 拉丁裔人口的年龄结构相对年轻,这意味着有更多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自然会带来更高的出生率。
社会经济因素(复杂性): 尽管教育水平和经济状况的提高通常会伴随生育率下降,但拉丁裔社区内部的社会经济差异很大,且某些群体即使在经济改善后,生育率下降的速度也可能慢于其他群体。此外,一些移民即使在美国,也可能保留其原居地的生育习惯。

2. 持续的移民流入(Continued Immigration):
主要来源国: 墨西哥是拉丁裔人口最大的来源国,其次是波多黎各(虽然波多黎各是美国领土,但其居民是美国公民,拥有自由迁徙权)、萨尔瓦多、古巴、多米尼加共和国、危地马拉等拉丁美洲国家。
经济和机会驱动: 这些国家许多面临经济困难、政治不稳定、贫困、缺乏机会等问题,促使大量人口寻求更好的生活和发展机会,美国成为重要的目的地。
家庭团聚: 美国现有的拉丁裔人口也吸引了他们的亲属前来团聚,形成了一种“移民链”。
政策影响(波动性): 移民政策的变化,如边境管控、签证政策、庇护申请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移民流入的数量和来源。例如,前几年针对中美洲移民的涌入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非正规移民: 尽管存在边境管控,但非法越境仍然是部分拉丁裔人口进入美国的一种方式,这增加了人口统计的复杂性。

二、 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1. 人口结构的多样化与融合(Diversification and Integration):
改变美国人口的“种族地图”: 拉丁裔人口的增长正在显著改变美国的人口结构,使美国成为一个更加多元化、多民族的国家。
文化融合与碰撞: 拉丁裔带来了丰富的语言(主要是西班牙语)、音乐、食物、节日、宗教信仰和价值观。这种文化的引入和传播,正在深刻影响美国主流文化,同时也面临着与现有文化融合、甚至产生摩擦的过程。例如,西班牙语在美国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许多地方的公共服务开始提供西班牙语选项。
内部多样性: 需要强调的是,“拉丁裔”并非铁板一块。它包含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背景、拥有不同经历和文化认同的群体。例如,古巴裔美国人可能与墨西哥裔美国人在政治倾向、文化习俗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内部多样性使得拉丁裔群体本身的构成也十分复杂。

2. 劳动力市场与经济贡献(Labor Market and Economic Contributions):
劳动力供应: 拉丁裔在美国劳动力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农业、建筑业、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他们填补了许多技术性不强的岗位空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劳动力支持。
消费能力与市场潜力: 随着人口规模的增长,拉丁裔社区的消费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成为重要的消费群体,催生了新的市场机遇和商业模式。
创业与创新: 许多拉丁裔企业家在美国创业并取得成功,为经济注入了活力和创新。
经济挑战: 然而,部分拉丁裔社区仍然面临着收入不平等、贫困率较高、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等挑战,这影响了他们的经济流动性和整体经济贡献。

3. 政治格局的变化(Shifts in the Political Landscape):
投票权和政治影响力: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公民身份的获得,拉丁裔的投票权日益重要,成为左右选举结果的关键选民群体。
政治派别: 拉丁裔选民的投票倾向并非铁板一块。虽然整体上更倾向于民主党,但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移民背景(例如古巴裔可能更倾向共和党)、宗教信仰以及对特定议题(如经济、移民政策)的态度等因素,会使他们的投票行为更加复杂和多元。共和党近年来也在努力争取拉丁裔选民的支持。
政策关注点: 拉丁裔社区的诉求,如教育、医疗、经济机会、移民改革等,正日益成为美国政治议程上的重要议题。政治家们也越来越重视倾听和回应这一群体的声音。

4. 教育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压力与调整(Strain and Adaptation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Services):
教育需求: 随着拉丁裔学生在公立学校中的比例不断增加,学校系统面临着提供双语教育、文化适应性课程、增加教师和辅导员数量等方面的挑战。同时,也为教育创新和多元化提供了机会。
医疗保健: 拉丁裔社区在医疗保健方面也面临挑战,如保险覆盖率低、语言障碍影响就医、慢性病患病率高等。这要求医疗系统进行调整,提供更具包容性和可及性的服务。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项目也需要考虑拉丁裔人口的特定需求,包括语言服务、文化敏感性培训等。

三、 对美国身份认同的影响

1. “熔炉”还是“马赛克”? 美国一直被称为“熔炉”文化,意指不同文化在此融合并形成新的“美国文化”。但拉丁裔人口的增长,以及他们保留自身文化特征的倾向,也引发了关于美国身份认同的新讨论:是完全融入“熔炉”,还是更像“文化马赛克”,即不同文化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共存?
2. 语言的地位: 西班牙语的普及在美国社会引发了关于官方语言的辩论。
3. 国家叙事的重塑: 拉丁裔的经历和贡献正在被纳入美国国家历史和叙事中,丰富了对美国建国史和发展的理解。

四、 挑战与机遇并存

挑战:
刻板印象与歧视: 拉丁裔社区仍然面临着种族歧视、刻板印象以及与移民政策相关的负面叙事。
社会经济差距: 缩小拉丁裔社区内部以及与其他族裔之间的社会经济差距,是重要的挑战。
文化融合的压力: 在保持自身文化认同的同时,如何有效融入主流社会,是许多拉丁裔家庭需要面对的问题。

机遇:
创新与活力: 拉丁裔人口的年轻化和多元化为美国社会带来了新的活力、创新和创造力。
全球联系: 拉丁裔社区的广泛联系为美国提供了与拉丁美洲国家建立更紧密关系的机会。
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美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为所有居民提供了更广泛的文化体验。

总结:

美国拉丁裔人口比例的增长是美国社会演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其背后是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人口因素。这一现象既带来了美国社会结构的多样化、经济活力的增强、政治格局的重塑,也伴随着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体系的调整,以及对国家身份认同的再思考。理解这一趋势的关键在于认识到其内在的复杂性、内部的多样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美国社会如何不断适应和整合这个不断壮大的群体,共同塑造未来的美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了几个答案,

我不觉得说「拉美裔」是race有什么问题,Hispanic虽然在英文语境下是ethnicity,

但是中文语境下,说实在大部分人所指的「拉美裔」,狭义来说就是Mestizo。也就是整个中美洲、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秘鲁、智利、波多黎各 绝大多数人所属的人种。

这些地区(除波多黎各略低)母系>80%来自印第安(黄种四大系),定义非常明确。

古巴移民很多人是>75%欧血的Criollo。那他们就是白人,中文语境对他们的兴趣并没有很高。


中文语境的拉美裔,就是长这样的Mestizo,他们不是白人,欧裔也100%不会认为他们是白人:


那么,这些「拉美裔」有多少人呢?

根据美国mtDNA的资料,拉美裔有74%的人mtDNA来自印第安,那我们根据2010年的普查,美国Latino当中,属于Mestizo(狭义 拉美裔)的有3736万。这个规模,跟非裔的3893万很接近。

白人(Criollo)跟欧裔爱怎么融怎么融,狭义的拉美裔(Mestizo)是完全的另一回事。


有不少人认为,拉美裔会逐渐融入欧裔,这是明显的一厢情愿。能不能融入,看聚居区就知道了。

以纽约为例,非裔有153.2万人住在欧裔不到20%的街区;其中110.1万人在欧裔不到10%的街区。

同时,拉美裔有140.4万人住在欧裔不到20%的街区;其中91.5万人在欧裔不到10%的街区。

「欧血」那么少,融什么融呢?甚至可以说,欧血是主动逃走的,他们才不想跟这些「融」。

事实上,现在的美国,欧血已经完全不够用。想要融合,要有足够的欧血,不然根本不可能。


拉美裔目前仍然在持续扩张,就拿东亚裔很喜欢的南加州Orange County(橙县)为例,拉美裔已经从洛杉矶大幅往南扩散进入橙县。橙县的几大城镇:

Anaheim,欧裔26%,亚裔16%,但是0~4岁已经分别被挤到只剩13%和12%。

Santa Ana,拉美裔78%,0~4岁87%。

Irvine,这个还好,欧裔42%,亚裔41%,0~4岁分别34%和40%,这个是西海岸的「新东亚三十九镇」之一(林虚谷:【北美西海岸】新东亚三十九镇名单 )。东亚人把这当做人口流动的终点,碧海蓝天大house,优质学区治安好,但是长期来看,却是难以独善其身。

Huntington Beach,欧裔64%,拉美裔19%;但是0~4岁分别是46%和31%。

Garden Grove,欧裔21%,拉美裔37%,亚裔39%;但是0~4岁分别是12%、53%、28%。这个地方本来是越南裔重镇,接下去马上就要被搞掉。

Orange,欧裔46%,拉美裔39%;但是0~4岁分别是29%和51%。

Fullerton,欧裔34%,拉美裔35%,亚裔25%;但是0~4岁分别是15%、48%、21%。

Costa Mesa,欧裔50%,拉美裔36%;但是0~4岁分别是40%和43%。

橙县只是南加州的一个缩影。伴随着南加州人口局势的进展,大洛杉矶郊外一共有22个东亚人的高收入小城镇,有可能在未来50年会逐渐崩溃。东亚人将被迫北迁进入湾区及以北地区——湾区、州府、波特兰、西雅图、温哥华。


还是那句话,欧血不够,什么都无从谈起了,历史的解读也都会改掉。

美国早期的总统、名人,歧视、迫害黑人、拉美人的太多了,这些未来一个个都会被清算的。

user avatar

首先我需要纠正大部分人(包括很多美国人)的一个误区:其实Hispanic拉美裔,并不是一个与欧裔、非裔、亚裔等平行的race(种族),而是一个ethnicity。产生这个误区的根本原因是,race与ethnicity这两个词翻译成中文都叫种族,但是在美国官方人口普查局里,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维度,也就是说,一个拉美裔Hispanic,他可以不矛盾地同时也是个白人,或者黑人,或者亚洲人。而欧洲后裔白人叫Non-Hispanic White。

如果按照原问题图中的Hispanic,题设中提及在加州占约40%人口比例的Hispanic,那就是美国官方定义的Hispanic,而不是狭义地单指棕色皮肤的拉美人。加州官方人口调查Hispanic占39.1%(census.gov/quickfacts/c)里面备注明确指出了Hispanics may be of any race。

  • Race:指的是社会意义上的种族,例如白人,黑人,亚洲人,印第安人,但是不包括Hispanic拉美裔这个选项,也就是填种族的时候没有这个选项。
  • Ethnicity:只有两个选项,是拉美裔,和不是拉美裔。说白了这一项就是看你是否纯种的欧洲/非洲/亚洲/印第安后裔;还是一个带有Hispanic血统,但是自我认同的身份是白人/黑人/亚洲人等等。Hispanic的产生,就是当年西班牙人与美洲土著产生的后代。

以上这些是美国人口调查局的官方信息,英文好的可以自己看这个链接(census.gov/mso/www/trai)。

弗吉尼亚大学这个链接讲得更详细(What race are Hispanics?

所以,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正确区分的维度应该是这样的:


为什么会搞得这么复杂,让人容易误解?

一个原因是Hispanic的人口爆炸式增长,从1970年的4%到了2010年的16%,已经超过了非裔和亚裔,成为了人口普查中不能忽视的一个群体。但是Hispanic内部本身差别又巨大,有人长得跟个白人一样,例如Ted Cruz,例如卡梅隆迪亚兹,他们是Hispanic white;有人长得跟个黑人一样,有人长得跟个中国人一样。这么复杂的内部差别,导致了不能把所有Hispanic列为一个单独的种族,因为他们当中有的人自我认同是白人,黑人,亚洲人等等。美国2010年官方人口普查,Hispanic里头有一半是白人(census.gov/prod/cen2010 第14页表格)。

这时候有人会问,那老墨呢?老墨的ethinicity是Hispanic,那他们算是什么race呢?其实墨西哥人也分什么后代,有欧洲后代的墨西哥人(其实就是带了西班牙血统),印第安后代的墨西哥人(很少甚至没有西班牙血统),甚至有中东后代的墨西哥人。所以墨西哥移民填人口普查的时候,超过半数的人race是填white,有差不多40%的人是填“其他”。

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用Hispanic而不说拉美裔,因为Hispanic的定义是,不论种族,有西班牙文化和起源的人群(Spanish culture or origin regardless of race)。而Hispanic这个群体里,既可以是白人,也可以是黑人,亚洲人,等等。

这时再看为什么Hispanic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就很容易理解了:因为他们和白人、黑人、亚洲人等等这些种族,是互相覆盖,有交集的。很多一代Hispanic移民生育强,加上跨种族通婚,这个群体比例越来越大是必然的。要知道,一个Hispanic,也可以是白人,所以广义上的“白人”数量不会减少得太快,而在减少的白人是欧洲后裔的纯种白人,Non-Hispanic White。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预测,到了2050年,广义上的白人,还有70%,但是欧洲后裔白人(non-hispanic white)会降到46.6%。


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没在美国呆过的人很难体会到Hispanic近年来发展势头之猛。大家估计知道加州很多Hispanic,德州也不少,顶多加一个新墨西哥州。但是让我很出乎意料的是,中部很多传统意义上的红州,保守州,例如俄克拉荷马,堪萨斯,Hispanic的数量也是惊人的。我惊讶地发现,在这些地方小镇,黑人很少,Hispanic却不少,我猜可能跟农业有关。Hispanic的最大优势是,他们既有白人也有黑人黄种人,很自然就可以融合在一起了。很多年轻一代(不知道父母是否非法移民),整个生长环境,思维模式都跟其他美国人无异,和白人交朋友,说白了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这些人现在已经逐渐长大成年,未来就是美国社会中的举足轻重的一部分,也难怪近年来美国两党都想方设法拉拢Hispanic。

美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还是一个以白人为多数的国家,但逐渐不再会是欧洲后裔白人的国家。欧洲后裔白人的影响力逐渐减少,是难以阻挡的历史车轮。

如果这当中能给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人口是第一生产力(尤其是西方国家这种要拉选票的),能生才是王道,影响力、消费力都是建立在人口基础上的。美国占据着世界上大量资源,而欧洲后裔白人的势力正在逐渐减弱,欢迎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兄弟(特别是各位留学的中国同学们)一起去分美国的资源。

Proletarier aller Länder, vereinigt euch!

user avatar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墨西哥经济崩溃,很多人大举北上美国,那个时候很容易就到美国,拎包入住,结婚生子。

拉丁裔人绝大部分说西班牙语,信天主教,不用避孕套,所以他们人口出生率极高。

而这些人普遍教育程度低,大多在社会底层,这又产生了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老话题。

美国主要外来拉丁裔人口-墨西哥裔

墨西哥国家天主教人口占88.0%

信息来源自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馆,可靠的来源。

我在洛杉矶出门,商店里罕见白人,完全和我在纽约波士顿见的完全不一样。

你看看美国那些拉丁裔人口,家里大多数7个8个孩子很正常,我有个朋友,父母都是非法移民一个来自墨西哥,一个来自尼加拉瓜,他在美国出生,他说他有7个兄弟姐妹,这还不算他父母离婚之后又新组建的家庭,没算同父异母和同母异父的。

绿色的线是拉丁裔人口的出生率,从1990年有统计以来,一直是碾压所有其他族裔,而其他族裔相对不高,尤其是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

不过这个现象在2008年经济危机以后变的不同了,拉丁裔女性生育率暴跌,这也导致了2018年美国女性生育率创下历史新低。

深蓝色的大城市/都会圈 生育率最低

土黄色是农村 生育率最高

淡蓝色是中小城市,生育率比大城市高一点。

2060年,美国白人人口会降低到一半以下,拉丁裔冲到快3分之一,黑人总体不变,亚裔也快10%

美国,这个由白人建立的国家,最后,给了老墨。

看看现在墨西哥什么样子吧。

user avatar

这个“多年后”起码也要2070年以后了。

虽然拉丁裔的生育率高于欧裔和亚裔、非洲裔和原住民,但是高的也有限。

美国欧裔的总和生育率是1.719,而拉丁裔是2.061,非洲裔只有1.832。其实我们常说的“特别能生”的美国老黑和老墨比白人也强不到哪里去。单靠他们想把美国腾笼换鸟怎么说也要等到下个世纪了。

那么另一个变量就是移民,一般来说一代移民的生育率是和母国保持一致的,所以在欧洲的移民潮才会对欧洲人造成生育观念的冲击(中东的阿拉伯人比欧洲人生育率高的多),不过这一点在拉丁裔是不存在的。

以拉丁裔移民的主力——墨西哥来说,墨西哥的总和生育率是2.15(比美国拉丁裔也就高了一点点)。

而且可以看到,墨西哥自己的生育率都在加速下滑,预计2019年跌破2.1,低于世代更替率。拉丁裔在自己母国的生育率都守不住,更别说移民去美国之后了。

如果说未来美国拉丁裔人口会大量增加,那肯定不是因为移民造成的婴儿潮,而是拉美国家大量人口直接灌入美国。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可能了。他们的生育率和白人拉不开差距,不可能短时间内通过子宫武器席卷美国。

而且这也是一次性的,由于大部分拉美国家的生育率都不高,一次大规模移民潮之后基本就后继无力了。所以构不成长期威胁

只要美国愿意,现在严厉打击非法移民,对合法移民进行更严格的限制,立刻就能遏制住拉丁裔人口的增加。只不过这不符合美国资本家的利益而已。

没有廉价的拉丁裔移民,谁去干服务员、清洁工、建筑工人、邮递员、卡车司机这些基础劳动呢?靠养尊处优、工资更高的白人吗?拉丁裔发薪酬低于欧裔,而且愿意干这些脏活累活,这才是美国精英阶层不排斥移民的直接原因。

user avatar

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新墨西哥、犹他、内华达、亚利桑那的大部分本来就是墨西哥的领土,19世纪被美国强占。直到现在,美国仍然妄称北墨西哥人为“非法移民”。本人坚决支持墨西哥人在自己祖国北部生活的神圣权利。

而且,“拉丁裔”“墨西哥裔”等称呼是误导性的,他们在血统上无疑是“native Americans”(Elizabeth Warren只有1/1024native血统就自称native,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墨西哥人平均有30%的native血统) 。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拉丁裔人口比例的增长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对美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要全面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生育率与移民1. 高生育率(Relative High Fertility Rates): 历史传统与文化因素: .............
  • 回答
    关于美国发生的一起令人痛心的案件——一位拉美裔同性恋少年刺死一位黑人反同少年——这个事件的复杂性和悲剧性是显而易见的。要理解这样一起事件,需要剥离情感的宣泄,深入探究可能存在的各个层面,并尽量避免陷入简单化的标签化。事件本身的多重维度:首先,这是一起个体生命的消逝,无论施害者和受害者有着怎样的身份背.............
  • 回答
    2019年,美国GDP达到日本的4.18倍,这确实是一个显著的经济差距,背后反映了两个国家在经济发展模式、结构以及全球经济中的地位等多方面差异。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分析:一、GDP总量与结构性的差异 绝对规模的悬殊: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经济的“盘子”比日本大得多。GDP总量不仅.............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生气又让人费解。美团骑手动手打人,事后竟然还能正常接单?这要是搁谁身上都觉得后怕。美团这回的回应,说是要“永久拉黑全行业禁入,全额垫付医药费”,看着是挺硬气,也算是给受害者一个交代。但仔细琢磨琢磨,这处理方式到底有多到位,还有点说道说道的。先说说这事儿本身有多离谱:骑手殴打顾客,这本.............
  • 回答
    关于美国总统拜登在会见英国首相约翰逊时“疑似拉裤子”的传闻,这确实是一个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讨论的事件。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从事件本身来看,它源于一个模糊的视频片段。在某些角度和光线下,当拜登总统从汽车中走出来,或者在进行某些身体动作时,确实有人声称看到了类似“裤子不.............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美国总统拜登与英国首相外交会面时拉裤子”的网络传闻,这确实是一个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这类消息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带有一定的戏剧性和捕风捉影的成分,我们需要理性看待。首先,我们要明确这是网络传闻,这意味着它的真实性还没有得到官方的证实,甚至可能完全是虚构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 回答
    重磅!默克新冠口服药莫努匹拉韦获突破性进展,美国疫情曙光乍现?近期,全球生物医药巨头默克公司(Merck & Co.)宣布了一项振奋人心的消息:其研发的新冠口服特效药莫努匹拉韦(Molnupiravir)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显著疗效,并已正式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紧急使用授权(EUA).............
  • 回答
    如何看待美国的人权问题?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国际人权倡导的积极推动者,其人权状况却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要全面看待美国的人权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其国内存在的人权挑战,以及其在全球舞台上的人权政策和实践。 一、 美国国内的人权挑战:一个多层面、根深蒂固的问.............
  • 回答
    如何看待美国的动乱与割裂?美国社会当下的动乱与割裂,是一个复杂且深刻的现象,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种长期积累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深层根源与驱动因素:1. 经济不平等加剧的“裂痕”: 收入与财富差距扩大: 过去几十年来,美国.............
  • 回答
    “美国的一豪宅房主是狗”?这听起来像是个奇闻轶事,但背后折射出的美国房地产市场以及社会文化现象,其实比你想的要复杂和有趣得多。“豪宅房主是狗”:一个象征性的解读首先,如果真的有“房主是狗”的新闻,那大概率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而是通过某种方式,例如信托或者以狗的名义设立的基金/实体,来拥有和管理这处豪宅.............
  • 回答
    美国在疫苗接种方面的进展,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审视,既有令人鼓舞的方面,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值得深思的地方。一、 早期的高效与快速启动可以说,美国在疫苗研发和早期推广方面,确实展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速度和组织能力。 “曲速行动”(Operation Warp Speed)的成效: 这是特朗普政府启动的一.............
  • 回答
    美国现在的心态,用“霸主焦虑”来形容,真是再贴切不过了。这不像是什么历史教材里生搬硬套出来的名词,更像是一种深植于许多美国人骨子里的、对现状和未来的一种复杂情绪。你想想,一个国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几乎是全球舞台上的绝对主角,大家看它的眼神,要么是仰慕,要么是忌惮,总之是离不开的。突然之间,好像有人开.............
  • 回答
    美国的疫情防控策略,堪称是一场复杂而充满争议的“大戏”。要理解它,就得把时间拉回到2020年初。最初的应对与混乱:当新冠病毒(COVID19)悄悄蔓延到美国本土时,最初的反应是有些迟缓的。那时候,很多人对这个新出现的病毒了解不多,加上全球范围内也没有成熟的应对经验,可以说大家都在摸索。 检测能力.............
  • 回答
    “天选之地”这个说法,放在美国身上,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它不是一个官方的地理学名词,更多的是一种浪漫化的、甚至是有些宿命论的解读。但仔细想想,美国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这样,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确实功不可没,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首先,说说它的“幸运”之处,也就是那些让它在历史上占尽先机、规避了不少.............
  • 回答
    看待美国与伊朗的关系,就好比是一部跌宕起伏、充满了政治阴谋、意识形态冲突和历史恩怨的史诗。要理解这种复杂的关系,我们需要回溯到上个世纪,尤其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前后。曾经的“铁杆盟友”:一段短暂而深刻的合作要说伊朗曾是美国“铁杆盟友”,这其实是一个有些过时但却点破了关键历史时期的说法。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之.............
  • 回答
    美国政坛关于“反华和反俄哪个更有利于美国”的争议,是一个复杂且深刻的议题,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利益、全球战略、国内政治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争议的根源与表现形式1. 战略优先级的不同: “反华派”的论点: 认为中国是美国在21世纪面临的“最主要.............
  • 回答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美国政府并没有“取消”禁止中国航司飞往美国的计划。 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事实上,美国政府一直在逐步放宽对中国航司的限制,而非取消原有的禁令。这个过程中涉及的是一系列暂停或限制性的规定,并且这些规定是动态调整的。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这些举动背后可能意味.............
  • 回答
    美国护士在疫情中哭诉医院不提供口罩,也不许佩戴自己购买的N95口罩,这件事的背后,折射出美国医护人员在这次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中所面临的严峻现实和多重困境。这不仅仅是物资短缺的问题,更牵扯到医院管理、供应链、个人防护、职业安全以及对医护人员的尊重等方方面面。首先,这名护士的哭诉直接点出了防护物资的严重.............
  • 回答
    美国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上的态度,确实让不少人感到困惑,甚至可以说是矛盾。一边公开表示理解并支持日本的决定,另一边却对来自日本特定区域的产品实施进口禁令,这种“双标”式的做法,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难以让人信服其背后没有更复杂的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美国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支持”从何而来。这种支持.............
  • 回答
    关于美国总统拜登在会见以色列总理纳夫塔利·贝内特时打瞌睡的事件,确实在当时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触及到了几个值得深思的层面。首先,从事件本身来看,总统在国事访问期间出现短暂的疲态,这并非前所未有。总统毕竟是血肉之躯,长时间的会谈、跨时区的飞行、以及处理堆积如山的国家事务,都可能导致身体上的疲惫。公众的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